书城文学中华成语故事1
8062800000001

第1章 一画(1)

一成一旅

【释义】古时以十里方圆为一成,以500名士兵为一旅。比喻力量虽小却有所建树。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

鲁哀公元年,吴王夫差率兵攻打越国替父报仇,最后越王勾践带领他的5000名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上,越国大臣范蠡建议越王勾践向吴王求和。

勾践便派大臣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夫差打算同意,可吴国大夫伍子胥坚决不肯。他告诫夫差说:“古语说得好,‘建树德行最好是不断培植,去掉毒害最好是消除干净’。”接着,他就给夫差讲了夏朝时候的一个故事。

夏朝的时候,过氏部落首领浇杀了斟灌,攻打斟鄩,杀了夏朝的后相,后相的妻子后缗逃走了。后来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少康。少康逃到有虞部落里,做了官。酋长还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为妻,把纶邑交给他掌管。纶邑虽然地方不大,只有十里见方,人口也只有500,也就是所谓的一成一旅。但少康到那里以后,广施恩德,安抚下属,积极训练军队,当时机成熟后,就率兵攻打过国、戈国,灭了它们,恢复了夏朝的天下。这就是“少康中兴”的故事。

“如今的吴国不如当时的过国,而越国却超过了少康的纶邑。假如将来上天让越国强大起来,对吴国将是极大的威胁。我们如果不乘胜消灭勾践,将后患无穷啊!”

可是夫差被胜利弄得目空一切,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意见,还是同意了越国的求和要求。伍子胥失望地对大臣们说:“唉!越国用10年生息繁衍,再用10年教育训练,20年后一定会来报仇的。”

正如伍子胥所料,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越国真的强大起来。20年之后,勾践率兵打败了吴国,并且不允许吴王投降,最终,吴王在悔恨中自杀身亡。

一朝一夕

【释义】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

【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力命篇》。

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杨朱博学多才,很受人尊重。一次,他到朋友季梁家去,恰巧季梁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季梁的儿子见了杨朱后,哭着说:“杨伯伯,我父亲的病看上去很凶险,你能否帮我请医生来为他诊治一下。”

杨朱探视了季梁,安慰季梁的儿子说:“贤侄别急,依我看,你父亲的病并不严重,只要好好调理,很快会痊愈的。”

但是,季梁的儿子不信,一下子请来三位医生。

第一位医生给季梁诊治了一下,说:“你得病的原因是冷暖没有节制,虚实失调,阴阳不和,平时饥饱不均。只要吃几帖药,即可药到病除。”

季梁摇摇头说:“你只是个普通医生,你走吧!”

第二个医生为季梁诊了脉,说:“你的病是由于先天不足,而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要用药来治好你的病,恐怕很难。”

季梁赞许地说:“你是一位良医。”

第三位医生只望了望季梁的气色,说:“你的病是由精神忧郁引起的,所以不用吃药,只要好好修心养性,就会好的。”

季梁十分赞许地说:“你真是一位神医呵!”

原来,季梁的病确实是因精神忧郁而起。他的病经过精神调节,果然没过多久就好了。

一琴一鹤

【释义】比喻文士的高雅和清贫。

【出处】元·脱脱等《宋史·赵抃传》。

宋朝有位名叫赵抃的官吏去蜀地上任。他的行装十分简单,随身只带着一只古琴,还有一只白鹤。古琴放在一只布袋里,而白鹤则放在一只竹篓里,一琴一鹤分两边驮在一匹马上,这就是赵抃的全部行装了。“琴”和“鹤”在古代象征文人学士的高雅不俗。

宋神宗听说赵抃只带一琴一鹤上任的事情后,十分赞赏地对赵抃说:“你能以匹马入蜀上任,且只随带一琴一鹤,这实在太好了。希望你到任后,能够精兵简政,不贪财物,就像你的行装一样。”

一鳞半爪

【释义】龙在云中,东露一片鳞,西露半只爪,若隐若现不能看见全身,比喻只知事物的一部分,也常比喻事物零星的片断。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白居易是唐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在东都任职时常以酒自娱,一次与元稹、刘禹锡、韦楚客在香山精舍吟酒作诗。就坐以后,白居易建议道:“今日难得幸会,若不赋诗饮酒,岂不有失雅兴?”见众人一致赞成,又说:“那我们就以《金陵怀古》为题目作诗,如何?”

众人纷纷提笔静思。刘禹锡是位饱经风霜的政治家,因参加了当时的改革而屡遭迫害。因此,此时他的脑海里一下子涌上了西晋伐吴,孙皓投降以及东晋、后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相继灭亡的情景,一种悲凉之情油然而生。他端起了一杯酒,一饮而尽,然后提笔在纸上一阵挥舞,一首题为《西塞山怀古》的诗很快跃然纸上: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获秋。

这首诗怀古叹今,意味深长,白居易读罢,脱口赞道:“真乃绝妙好诗,我本欲一块下海探骊龙,你先得到了龙珠,余下的一鳞半爪还有什么用呢?”

元稹和韦楚客也都附和着说:“我们不必再献丑了,精华都被你捞去了,再写什么出来也没味了。”

一毛不拔

【释义】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喻此人非常吝啬小气。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尽心》。

墨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史称“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同一时期,还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他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别人进行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下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拔不拔?”

“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禽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声了。

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朱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下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提倡爱世上所有的人,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只要对天下人有利,他也是心甘情愿的。”

一衣带水

【释义】相邻很近,只有一水相隔。比喻彼此之间江流狭窄,极其邻近。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

南北朝末期,陈、周以长江为界,南朝是陈,北朝为周,历史上习惯称之为南陈北周。北周末年,大将军杨坚篡位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隋文帝登基不久,即着手准备消灭南陈统一中国。

当时,南陈的皇帝是历史上称之为后主的陈叔宝,此人品质并不坏,而且多才多艺,是集音乐家、诗人于一身的艺术家。但作为皇帝,醉心音乐、诗文创作,不理朝政,置人民生活、国家安危于不顾,国家自然而然地一天天衰败,朝中那些只图眼前享乐的奸臣为了保住一时富贵,极力迎合陈后主的嗜好,整天陪着他饮酒作乐,听歌看舞,在脂粉软裙的温柔中醉生梦死。

隋文帝看到南朝武备松弛,官员腐化堕落,决计兴兵伐陈,统一中国。

这时有位大臣说:“陈后主虽然荒唐,但并无大罪。我朝无故加兵,恐怕师出无名,请陛下三思。”

随文帝对百官说:“陈国人民因陈后主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作为天下之主,怎么能被一条衣带那样宽的江水阻隔而坐视不管呢?”(我为民之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公元589年,隋朝大将韩擒虎、高颍一举灭陈,结束分裂,中国再次统一。

一网打尽

【释义】全部捉在网中,一个也不漏。比喻把自己的对立面或坏人全部逮住或彻底消灭。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

北宋时,进奏院主官苏舜钦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少年时就胸怀大志,是被当时政治革新派首领范仲淹推荐提拔起来的。

他豪爽激进,屡次上书宋仁宗皇帝,议论时政得失,批评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引起吕的强烈不满,致使吕夷简想伺机陷害苏舜钦及其改革派。

有一年秋天,恰逢赛神会。以往,各官署衙门都要在此时拿出多余的东西变卖成钱,然后大家用这钱尽兴地吃喝玩乐。

苏舜钦为了在赛神会这天让大家玩乐得更痛快些,照例把进奏院里拆下的旧公文封套纸卖了,而且自己也拿出了十千钱来资助,作为玩乐的花费。其他接受聚宴邀请的人,也分别拿出钱来凑份子。

正当大家喝得高兴的时候,苏舜钦又叫了一些歌女来陪酒助兴。

当时,有个名叫李定的太子中舍官也想参加聚会,却未被邀请,李定怀恨在心,便在京城里到处宣扬苏舜钦和一批官员铺张浪费,寻欢作乐的事。

御史刘元喻素与苏舜钦不和,知道了这件事后连忙上奏章给仁宗皇帝。宰相吕夷简一见有机可乘,也跟着在皇帝面前推波助澜。

皇帝听了大怒,把苏舜钦卖掉拆下来的旧公文套一事定为“监守自盗罪”,免去了苏舜钦的官职。

那天参加宴会的其他人,有的免职,有的降职,有的被调到边远地方去任职,致使革新派受到沉重的打击。

刘元喻见此情况,便得意洋洋地向宰相吕夷简表功说:

“我总算替您把苏舜钦一伙一网打尽了。”

一丘之貉

【释义】貉是一种形似狐狸的小兽。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没有差别,都是坏人。

【出处】汉·班固《汉书·杨恽传》。

汉宣帝时期,杨恽在朝廷作中郎将。杨恽的父亲杨敞担任过大司农、御史大夫,还代理过丞相,是朝廷的大官。霍光谋反被杨恽告发,杨恽随之被封为平通侯。

杨恽因为受到皇帝的器重,自以为很了不起,把朝廷的大臣们都不放在眼里,经常直直地指出别人的缺点和过失。因此遭到一些人的嫉恨。不久,太仆戴长乐被人告发,被捕下狱,戴长乐怀疑是杨恽密告他的,因此在狱中写了一封信,向皇帝告状,说杨恽诽谤朝廷,咒骂圣上。他在信中写道:“有一回,杨恽听说匈奴单于被人杀了,他发议论说:昏庸的君主不采纳大臣们的良策,自然要得到如此的下场。秦二世胡亥宠信奸臣,杀害忠良,所以灭亡。若是他任用贤臣,也许秦朝会持续到现在呢!总而言之,古今的昏君都是一丘之貉。这是杨恽引亡国之事,诽谤当世之主,违背人臣之礼……”

听说杨恽有这样的言论,汉宣帝非常气愤,但念他过去有功,没有杀他,只是把他削职为民。

后来,杨恽对着暴君桀、纣的古画像,随口说道:“要是皇帝能看到这幅画,从他们身上吸取教训,就可避免亡国换朝了。”

宣帝听了大怒,终于把杨恽杀了。

一身是胆

【释义】一身:全身,浑身。形容人非常英勇胆大,无所畏惧。也作浑身是胆。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

三国时,蜀、魏发起争夺汉中之战,曹操亲率大军四十万,准备在汉中和刘备的十万大军决一死战。

刘备和诸葛亮商议退敌之计,诸葛亮说:

“曹操由于没有准备好粮草,所以现在还不敢轻易进兵。此时如果派一支军队去攻打曹营,把曹军的粮草烧掉,这样便能大大挫伤曹军锐气。”

老将黄忠再三请求出战,诸葛亮便派他和赵云(字子龙)一同领兵前往。

黄忠先打头阵,但曹军早就有所准备,张郃、徐晃与黄忠厮杀起来。黄忠前后受敌,被围困未能取胜脱身。

赵云便带领几十名轻骑兵杀入重围救出黄忠。

曹军紧追不舍。赵云无心恋战,退回汉中营地。部将们劝赵云闭门防守以拒敌,不料赵云却反而下令打开营门,并叫一部分士兵埋伏起来,然后放倒军旗,停止击鼓,自己单枪匹马挺立在营寨门外,准备迎敌。

曹军追至营外时,天已经快黑了。曹操见蜀军营中毫无动静,又见赵云单枪匹马挺立营寨门外,威风凛凛,毫无惧色,怀疑有伏兵,害怕中了赵云的计谋,不敢贸然进击,便收兵回营。赵云领兵紧紧追杀,杀声震天,金鼓齐鸣,乱箭齐发。曹军因昏暗难辨,摸不清赵云到底有多少兵马,吓得丢盔弃甲,争相逃命,死伤无数,溃不成军。赵云以少胜多,打了个大胜仗。

战后刘备亲临军营慰劳将士,封赵云为虎威将军,赞誉他“一身是胆”。

一举两得

【释义】做一件事却有两种收获。

【出处】汉·司马迁《张仪列传》。

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出了名的勇士叫卞庄,他非常勇敢,敢同老虎搏斗。一天,听说山上有两只老虎,他就提剑上山,要去刺死它们。旅馆的僮仆劝阻他道:“且慢,那两只老虎,此刻正在争吃一头牛,二虎相争的结果,一定是力气较小的老虎要被咬死,但力气较大的老虎也要受伤,那时,你上山去,同一只受伤老虎搏斗,就容易取胜,而且只要刺死一只伤虎,就可以获得刺死两只猛虎的美名。”卞庄听从了他的话,后来果然轻易地把那只存活的老虎杀死了,并因此而美名传于天下。

一箭双雕

【释义】一支箭射中了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情有两种收获。

【出处】唐·李延寿《北史·长孙晟传》。

唐太宗贞观年间,皇后长孙氏执掌六官,她知书达理,仁爱待从,从不给自己的家人和亲戚谋求私利。因此举国上下都很敬重她。

一次,唐太宗打算任命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为宰相,征询她的意见,她说:“我哥哥心性太耿直,当宰相要有容人的度量,而他对看不惯的坏人坏事绝不肯宽容,当宰相的素质不够。另外他又是你的亲戚,影响也不好。天下贤人不少,何必一定让他做宰相呢?”

唐太宗采纳了皇后的意见。事情传出去以后,长孙无忌认为妹妹的看法正确,大臣们也纷纷地称赞皇后的贤德。不少人认为,皇后一定出身于一个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事实上,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却是一员名扬天下的勇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