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召见了他。朱云当着众大臣说道:“现在朝廷的大臣,对上不能匡正皇帝的过失,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全是白白地占据着职位吃闲饭。请求陛下赐我尚方宝剑,让我斩一个佞臣,从而达到以一警百!”
成帝惊诧地问:“你要斩的是谁呀?”
朱云高声喊道:“就是丞相张禹!”
成帝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喊道:“你这个卑贱小臣,胆敢口出狂言,当众诽谤丞相,侮辱我的师傅,罪死不赦!”
朱云被武士抓起来押下去,但他双手抓住殿前的栏杆不放。在拖拉之间,栏杆竟然折断。他一面走一面大声狂叫道:“我能和夏朝的忠臣关龙逄、商朝的忠臣比干一样,为直言谏君而死。我死了不要紧,但不知陛下今后怎么办!”
左将军辛庆忌慌忙跪伏在地,脱下冠带,解下印绶,向成帝叩头说:“朱云一向狂直,为世人所知。他说得对,就不该诛杀;他说得不对,也应容忍他。臣愿以死替他求情!”
成帝见辛庆忌头都叩得鲜血淋淋,受到感动,终于赦免朱云,将他释放回家。
尸居余气
【释义】人的躯体虽在,只不过比尸体多了一口气。形容人暮气沉沉,碌碌无为。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宣帝纪》。
三国时,魏国元老大臣司马懿手握兵权,把持朝政,魏昭帝临死前把八岁的儿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皇族大将曹爽。
魏明帝死了以后,曹芳即位,就是魏少帝。因他太小,朝政就由司马懿和曹爽掌管。曹爽虽然资格和能力都比司马懿差得很远,但他是皇族,就想着要排挤司马懿,独掌大权。
曹爽先是以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了司马懿的兵权,然后又把自己的心腹、亲信都安排了重要的职务,把持朝政大权。
司马懿早已看出曹爽的用意,但他不动声色,装聋作哑,不去干涉曹爽。到后来,他干脆就装病,也不去上朝,但暗中却在做着准备。
曹爽听说司马懿病了,当然高兴,但又不怎么放心,就派一个叫李胜的心腹去探探虚实。
李胜到了司马懿家里,只见他躺在床上,旁边的侍女正在喂他吃粥。司马懿好像一点生活能力都没有,粥喂到嘴里,有一半都顺着嘴角流了出来,衣服上、床上到处都是。
李胜告诉司马懿,说自己要到荆州去任职,司马懿也听不清楚,讲了好儿遍,他才听明白。
李胜回去把情况报告了曹爽,说:“司马公就像是一具尸体,只是还剩下一口气,您就不必担心了。”
曹爽听了非常高兴,就彻底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
到了公元249年新年,曹爽陪着魏少帝去祭扫祖坟,曹爽的亲信大臣们也都去了。司马懿早就得到情报,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等曹爽他们出了城,他马上调兵占领了兵库和城门,并且假传皇太后的诏令,罢免曹爽的一切官职。
曹爽得到消息,吓得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这时才明白自己上了司马懿的当,但是已经太晚了。司马懿派人让他投降,说是只要他把兵权交出来,就不为难他。曹爽信以为真,就投降了。
后来,司马懿又以曹爽谋反为名,将他及其亲信全部处死。从此司马懿独览朝政,为他的孙子司马炎篡魏建晋打下了基础。
飞扬跋扈
【释义】飞扬:放纵,高傲;跋扈:蛮横,肆意妄为。原指意态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后形容骄横放肆,不受法度制约。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记》。
侯景原是北魏时定州刺史,后高欢篡权后,他又依附高欢做了大丞相府长史兼定州刺史,侯景为人极其残暴,又依仗手下有10万精兵,在河南13州霸道了14年。
高欢死后,高澄执政,要剥夺侯景的兵权,侯景便率兵归降南朝梁武帝萧衍。萧衍任命他为豫州刺史,坐镇寿阳。
但不久侯景发动叛乱,攻陷了梁都建康,改国号为汉。
每逢出兵作战,侯景总嘱咐领兵的将领攻破城池后,把城里的无辜百姓杀光,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厉害。他又禁止两人以上交谈,如有人违犯,株连九族。他建立了一个大舂碓,把对他不满的人都投入碓内捣死。但是梁朝的老百姓支持萧衍的第七个儿子湘东王萧绎,不久湘东王击败了侯景。侯景在逃跑途中被杀,结束了他飞扬跋扈的一生。
飞蛾扑火
【释义】飞蛾飞向火焰,指自找灭亡。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
打虎英雄武松,因杀了毒死哥哥武大郎的西门庆与潘金莲,被充军发配至孟州牢城。
武松和两个公差一路奔孟州城而来,天气炎热,便到门前有棵大树的十字坡酒店歇脚喝酒。开店的孙二娘见武松三人包裹沉重,就设计要用蒙汗药蒙倒三人,武松见孙二娘的眼睛老是盯着他的包裹,怀疑她居心不良,就假装说:“听江湖上人讲,‘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去把河填’。”孙二娘自然否认,说是黄牛肉馒头。武松又说馒头馅中有“小便处的毛”,还问孙二娘丈夫不在家,是否太冷落?
孙二娘冷笑着想:“这贼配军却来作死,倒来作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于是,孙二娘吩咐店小二在酒中放了蒙汗药,把热的酒倒成三碗,分别让武松和两个公差喝。两个公差喝了下去,武松料定酒中有药,假装要肉吃,把孙二娘支开,却把碗中酒倒在墙角。两个公差倒下,武松也假装被蒙倒。两个店小二来抬武松,始终抬不动,孙二娘亲自来抱武松,准备将他肢解后做人肉馅馒头。结果武松趁势把她压在身子底下,惊得孙二娘不停地讨饶。多亏孙二娘的丈夫张青及时回家,问明了情况,武松才放过了孙二娘。
“灯蛾扑火”一词,现在一般用为“飞蛾扑火”。
飞短流长
【释义】散布谣言,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
【出处】清·浦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
从前,在一个官宦人家,有一个叫范十一娘的美貌姑娘。有一次,她带了婢女去逛庙会,正游玩时,忽然感觉到有人注视着她。她回头一看,见一位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漂亮女子正对她微笑。那女子问:“姐姐莫非是范十一娘吗?”
范十一娘说:“是的。你是谁?”
那女子上前拉着范十一娘的手说:“我叫封三娘,就住在附近,早就听到过你的名字,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十一娘又问道:“你怎么一个人来逛庙会,连个陪伴的人也没有?”
三娘说:“我父母早已去世,家中只有一个老奶妈相伴。今天她要看家,所以我只有自己来了。”
分手时,两人依依不舍,十一娘邀请她到自己家去。三娘推辞道:“姐姐家是朱门富户,我家贫寒,我到你家去,恐你家人会嫌弃。”
十一娘忙说:“不会的,父母爱我如掌上明珠,我喜欢的人,他们也会喜欢的。”
三娘想了想说:“那好吧,我回去和奶妈说一声,过几天我就到你家去看你。”
十一娘回到家里,日夜思念封三娘,等了好几天,也不见她来。重阳节那天,十一娘强打起精神到园中散步。丫环在园墙边放了一张躺椅,让她躺在上面观赏园中景致。十一娘刚在椅子坐下,抬头发现有人攀着墙头往这边看,仔细一看,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封三娘,不由得大喜,急忙让丫环把她接进园中。
十一娘责怪道:“你怎么不讲信用?我想你都想病了。”
三娘流着泪说:“我也想你呀!只因我俩家境贫富悬殊,恐人家知道我俩交往,造谣生事,飞短流长,不堪忍受,才迟迟不敢来的呀!”
小时了了
【释义】小时候聪敏,长大后未必有成就。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才子,他从小就聪明绝顶,能言善辨。他随父在洛阳时才10岁,当地有个叫李元礼的名士,孔融很仰慕他,就去拜访。看门的因他只是小孩就不予理睬,也不通报。孔融说:“我是你家主人的亲戚,你这样对我,看我让你主人怎么收拾你。”那人见他大模大样,一本正经,哪还敢怠慢,急忙很客气地请他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