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8071900000034

第34章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文学名著(34)

1482年的愚人节,有一位靠街头卖艺为生的吉卜赛女郎爱斯美拉达带着小羊加里在巴黎的格雷弗广场上表演,她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不少围观的群众。同时,她的美色也勾起了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的贪婪欲望。克洛德·弗洛罗是位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在夜间让养子,也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去劫持爱斯美拉达。结果,少年英俊的御前侍卫队长弗比斯救出了女郎,并捉住了敲钟人,女郎就此爱上了弗比斯。

第二天,敲钟人被带到广场上让众人鞭打。主谋弗洛罗路经过广场时只是望望而已,生怕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而他企图劫持的爱斯美拉达却给他送来水喝,敲钟人感动得流下了两行眼泪。

在爱斯美拉达和弗比斯的一次约会中,满怀嫉妒的克洛德竟用匕首刺死了弗比斯。然而,杀完人的克洛德逍遥法外,没有受到逮捕。而纯洁善良、温柔美丽的爱斯美拉达却被教会法庭误判为杀人凶手。临刑之际,善良的卡西莫多从执刑人员手中救下了爱斯美拉达,并带她躲入具有避难权的巴黎圣母院。但这并不能阻止克洛德的阴谋。在屡次不能得手后,他勾结司法机关破坏了巴黎圣母院的避难权,最终把可怜的吉卜赛女郎爱斯美拉达送上绞刑台处以了极刑。这一无耻卑鄙的举动激怒了深爱着爱斯美拉达的卡西莫多。最终,他在剧烈的悲痛和愤怒中把克洛德推下钟楼,亲手结束了这无耻小人的生命。之后,他跑到公墓里找到吉卜赛女郎的尸体,自尽在她身旁。

两年以后,人们在鹰山地穴埋葬绞死犯人的墓地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对男女的骷髅,那正是以奇特姿态搂抱在一起的卡西莫多和爱斯美拉达。

·经典章节·

还没有人注意到,在大门尖拱顶上那些历代君王的雕像之间,有一个奇怪的旁观者一直非常冷静地在那里观看,他脖子弯得很低,相貌很丑陋,要不是穿着半红半紫的衣服,人家很可能把他当做那些石刻的怪物里面的一个,六百年来,这座教堂的檐溜就是从那些怪物的嘴里流下来的。这个旁观者把圣母院大门前中午以来发生的一切全都看在眼里,从一开头,趁着人们没有注意,他就在楼廊的一根柱子上系了一条打结的大粗绳,一直垂到石阶上。做完这件事,他就安安静静地在那里观看,还时不时朝飞过面前的乌鸦打一声唿哨。正当刽子手的两个助手去执行沙尔莫吕的冷酷的命令时,他忽然跨出楼廊的栏杆,用手脚和膝盖抓住绳子,随后人们看见他好像沿着玻璃滴下的水一般迅速沿着前墙滑了下来,像从屋顶跳下的猫一般迅速地跑向那两个助手,用巨大的拳头把他们打倒,像儿童抱洋囡囡似的抱起埃及姑娘,一闪便跳进了教堂,把那姑娘高高地举在头顶,用可怕的声音喊道:“圣地!圣地!”

这一切都是如此迅速,假若是在黑夜,只要电光一闪便能全部看清楚了。

“圣地!圣地!”人们跟着叫喊起来,千万双手高兴地拍响,卡西莫多的独眼骄傲地闪着亮光。

这种震动使那个罪犯醒过来了,她睁开眼睛看了看卡西莫多,又急忙合上眼,好像被救她的人吓住了似的。

沙尔莫吕呆呆地站在那里,刽子手和押解的人也是一样。真的,只要一进入圣母院的垣墙内,那个罪犯就成了不可侵犯的了。教堂是一种避难的处所,人类的司法权是不许跨进它的门槛的。

卡西莫多在大门道下面停下来,他巨大的双脚站在教堂的石板地上,好像比那些罗曼式柱子还要牢固。他蓬乱的脑袋缩在两肩当中,好像一头只有鬃毛却没有脖子的雄狮。他粗糙的双手举着还在心跳的姑娘,好像举着一幅白布。为了怕把她弄伤或怕她受惊,他是非常小心地举着她的。他似乎觉得她是一件娇弱、精致、宝贵的东西,是为别人的手而不是为他那样的手生的,他好像不敢碰她一下,甚至不敢对着她呼吸。随后他忽然紧紧地把她抱在怀里,贴近他瘦骨嶙峋的胸膛,好像她是他的宝贝,好像他是那孩子的母亲。他低头看她的那只独眼,把温柔痛苦和怜悯的眼波流注到她的脸上。忽然他又抬起头来,眼睛里充满了光辉。于是妇女们又哭又笑,群众都热情地踏着脚,因为那时的卡西莫多的确十分漂亮。他是漂亮的,这个孤儿,这个捡来的孩子,这个被遗弃的人。他感到自己威武健壮,他面对面地望着那个曾经驱逐他而此刻显然被他征服了的社会,那被他把战利品夺过来了的人类司法制度,那些只好空着嘴咀嚼的老虎,那些警官、法官、刽子手和国王的全部权力,通通被他这个微不足道的人凭借上帝的力量粉碎了。

一个这么丑陋的人竟然去保护这么一个不幸的人,卡西莫多竟然搭救了一个判了死刑的姑娘,这是多么动人的事!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两个极其不幸的人在互相接触,互相帮助。

胜利的几分钟过去之后,卡西莫多便急忙举着那个姑娘走进教堂里面去了,喜欢一切大胆行为的群众用眼睛在阴暗的本堂里寻找他,惋惜他这样迅速地从他们的欢呼声中走掉。忽然人们看见他又出现在有法兰西历代君王雕像的楼廊的一头,像疯子一般穿过楼廊,双臂高举着埃及姑娘,喊着:“圣地!”人们又大声欢呼。他跑遍了楼廊,又钻到教堂里面去了。过了一会,他又出现在最高的平台上,仍然双臂高举着埃及姑娘,仍然在疯狂地跑,仍然在喊:“圣地!”群众再一次欢呼起来。最后,他第三次出现在放大钟的那座钟塔顶上,仿佛是在那里骄傲地把他所救的人给全城看,他那别人极少听到,连他自己也从未听见过的响亮的声音,狂热地喊了三遍:“圣地!圣地!圣地!”喊声直冲云霄。

“好极了!好极了!”群众也呐喊着。这巨大的欢呼声,传到对岸格雷沃广场的群众那里,也传到仍然盯住绞刑架在等待着的隐修女的耳朵里,使他们都感到十分惊讶。

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悲惨世界》

·作者简介·

雨果(同上)

·作品导读·

《悲惨世界》可以说是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雨果把世间的一切不幸统称为苦难。就像故事里的冉阿让,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芳汀因穷困而堕落为娼妓;以及童年饱受痛苦的珂赛特、老年生活无计的马伯夫、巴黎流浪儿伽弗洛什、甘为司法鹰犬而最终投河的沙威和沿着邪恶道路走向毁灭的德纳第,这些悲惨的事情在人类的历史上时有发生。在《悲惨世界》中,作者展示这些人类苦难时,并没有过多地将笔墨集中在简单的揭露或无助的感叹上。作品中更多倾注的恐怕还是作者对善的向往和对爱的追求。全书以苦役犯冉阿让由恶到善、由恨到爱、由恶魔到天使的转变经历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美好的一面,最终成为集人世的善良和爱心于一身的伟人——一个大写的人。与冉阿让一同步入人类永恒境界的还有正直善良的米里哀先生、历经磨难而始终保持纯真善良的珂赛特小姐、对正义和爱情不懈追求的马吕斯等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通过不同的途径磨炼自己的肉体和意志,净化自己的灵魂,为这个充满苦难、愚昧和困苦的世界赎了罪。作者在这些故事的背后寄托了对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念,使这部书具有了一般小说所不能比拟的感人力量。

《悲惨世界》的题材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迹,其中有很多章节都闪烁着现实主义的色彩,像书中对冉阿让被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命运以及滑铁卢战役、巴黎的街垒战等场面的描写,都给人十分真实的感觉。但浪漫主义因素还是完美地体现在书中,例如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赋予了冉阿让惊人的体力和让人叹为观止的自我牺牲精神,使他与一般的人物明显不同;其次,作者在情节描写上设置了许多戏剧化的场面,如冉阿让与珂赛特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遇到隐人修道院,在巴黎街垒战时冉阿让与马吕斯在地下水道里的经历等,更好地突出全书的主题。此外,本书在语言上也充裕着浪漫主义风格,大量的经典摘录接踵而至,这些优美的句子中体现了极为高昂的热情与深刻的哲理,使整部小说显露着一种史诗般的语言风格。

·作品概要·

《悲惨世界》全书由5大部分组成:《芳汀》、《珂赛特》、《马吕斯》、《卜吕街的儿女情和圣丹尼街的英雄血》及《冉阿让》,主人公冉阿让的悲惨生活史是贯穿小说的主要情节。

冉阿让本是一个修剪树枝的散工,并一直帮助着穷困的姐姐抚养7个孩子。这个冬天他失业了,为了不让孩子们忍饥挨饿,他偷了一块面包。为此,冉阿让被判5年徒刑。之后,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他4次越狱,均以失败告终,反而刑期被延长到了19年。直到46岁,冉阿让才被释放出来。但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了他的身上,带着黄色身份证的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这时,一位仁慈的主教米里哀先生收容了他,但染上了恶习的冉阿让却偷了主教的银器,被警察抓到后带去与主教对质,主教却说银器是自己送给他的,还把一对银烛台也一并给了他。冉阿让受到感化,下定决心重新做人,于是他化名为马德兰埋头工作。由于他对城市的开发尽心尽力,深得人望,后来竟被人们选为市长。

但是社会习俗并不认可犯有前科的人,冉阿让不久又被参与过他往事的警官沙威查出了身份,再次被捕下狱。

冉阿让再次出狱后,救出已故女工芳汀的孤女珂赛特,并带她去巴黎生活。在受到警探沙威的不断追捕后,他们来到了隐人修道院。九年后,珂赛特长大了,成为一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并爱上了青年马吕斯。此时,共和党人正在巴黎举行革命起义,马吕斯也是其中一员。在战斗中,沙威被起义者当做间谍逮捕。冉阿让却没有趁机为难沙威,反而不计前嫌,把他放走了,这让沙威非常感动。

革命失败后,冉阿让从地下水沟里把受伤的马吕斯救了出来,就在二人走到地下水沟出口处时,他们碰到了沙威。沙威良心觉醒,放走了他们。二人走后,沙威挣扎在良心与法律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中,最终选择了自杀。

后来,马吕斯和珂赛特顺利结婚,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此时的冉阿让已渐渐老去。在马吕斯和珂赛特的悉心照顾下,他幸福地死在亲人的怀里……

·经典章节·

§§§第一部第八卷适合的坟

沙威把冉阿让送进了市监狱。

马德兰先生被捕的消息在滨海蒙特勒伊引起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应当说,引起了一种非常大的震动。不幸我们无法掩饰这样一种情况:仅仅为了“他当过苦役犯”这句话,大家便几乎把他完全丢弃了。他从前做的一切好事,不到两个钟头,也全被遗忘了,他已只是个“苦役犯”。应当指出,当时大家还不知道在阿拉斯发生的详细的经过。一整天,城里四处都能听到这样的谈话:“您不知道吗?他原是个被释放的苦役犯!”“谁呀?”

“市长。”“啐!马德兰先生吗?”“是呀。”“真的吗?”“他原来不叫马德兰,他的真名字真难听,白让,博让,布让。”“呀,我的天!”

“他已经被捕了。”“被捕了!他暂时还在市监狱里,不久就会被押到别处去。”“押到别处去!”“他们要把他押到别处去!他们想把他押到什么地方去呢?”“因为他从前在一条大路上犯过一桩劫案,还得上高等法院呢。”“原来如此!我早已疑心了。这人平日太好,太完善,太信上帝了。他辞谢过十字勋章。他在路上碰见小流氓总给他们些钱。我老在想,他底里一定有些不能见人的历史。”

尤其是在那些“客厅”里,这类话谈得特别多。

有一个订阅《白旗报》的老太太还有这样一种几乎深不可测的体会。

“我并不以为可惜。这对布宛纳巴的党徒是一种教训!”

这个一度称为马德兰先生的幽灵便这样在滨海蒙特勒伊消逝了。全城中,只有三四个人还追念他。服侍过他的那个老看门婆便是其中之一。

当天日落时,这个忠实的老婆子还坐在她的门房里,无限凄惶。工厂停了一天工,正门关闭起来了,街上行人稀少。那幢房子里只有两个修女,佩尔佩迪姆姆和散普丽斯姆姆还在守着芳汀的遗体。

快到马德兰先生平日回家的时候,这忠实的看门婆子机械地立了起来,从抽屉里取出马德兰先生的房门钥匙,又端起他每晚用来照着上楼的烛台,随后她把钥匙挂在他惯于寻取的那钉子上,烛台放在旁边,仿佛她在等候他似的,她又回转去,坐在她那椅子上面呆想。这可怜的好老婆子并不知道她自己做了这些事。

两个多钟头过后,她如梦初醒地喊道:

“真的!我的慈悲上帝耶稣!我还把钥匙挂在钉子上呢!”

正在这时,门房的玻璃窗自动开了,一只手从窗口伸进来,拿着钥匙和烛台,凑到另一支燃着的细烛上接了火。

守门妇人抬起眼睛,张开口,几乎要喊出来了。

她认识这只手,这条胳膊,这件礼服的袖子。

是马德兰先生。

过了几秒钟,她才说得出话来。“我真吓呆了。”她过后向人谈这件事的时候,老这么说。

“我的上帝,市长先生,”她终于喊出来了,“我还以为您……”

她停了口,因为这句话的后半段会抹杀前半段的敬意。冉阿让对她始终是市长先生。

他替她把话说完:

“……进监牢了,”他说,“我到监里去过了,我折断了窗口的铁条,从屋顶上跳下来,又到了这里。我现在到我屋子里去。您去把散普丽斯姆姆找来。她一定是在那可怜的妇人旁边。”

老婆子连忙去找。

他一句话也没有嘱咐她,他十分明白,她保护他会比他自己保护自己更稳当。

别人永远没有知道他怎样能不开正门便到了天井里。他本来有一把开一扇小侧门的钥匙,是他随时带在身上的,不过他一定受过搜查,钥匙也一定被没收了。这一点从来没有人想通过。

他走上通到他屋子去的那道楼梯。到了上面,他把烛台放在楼梯的最高一级,轻轻地开了门,又一路摸黑,走去关上窗子和窗板,再回头拿了烛台,回到屋里。

这种戒备是有用的,我们记得,从街上可以看见他的窗子。

他四面望了一眼,桌子上,椅子上,和他那张三天没有动过的床上。前晚的忙乱并没有留下丝毫痕迹,因为看门婆婆早已把屋子整理过了。不过她已从灰里拾起那根棍子的两个铁斗和那烧黑了的值四十个苏的钱,干干净净地把它们放在桌上了。

他拿起一张纸,写上“这便是我在法庭里说过的那两个铁棍头和从小瑞尔威抢来的那个值四十个苏的钱”,他又把这枚银币和这两块钱摆在纸上,好让人家走进屋子一眼便可以看见。他从橱里取出了一件旧衬衫,撕成几块,用来包那两只银烛台。他既不匆忙,也不惊惶,一面包着主教的这两个烛台,一面咬着一块黑面包。这大概是在他逃走时带出来的一块囚犯吃的面包。

过后法院来检查,在地板上发现一些面包屑,证明他吃的确是狱里的面包。

有人在门上轻轻敲了两下。

“请进。”他说。

是散普丽斯姆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