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8071900000056

第56章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文学名著(56)

这个可怜人也想紧握在手里。

他一直顽强地对我抗拒,

可是时间占了上风,老翁倒毙在地。

时钟停止——

合唱停止!像深夜一般寂静。

指针下落——

靡非斯陀下落!大功圆满告成。

合唱事情过去了。

靡非斯陀过去了!这是一句蠢话。

为什么说过去?

过去和全无,完全是一样东西!

永恒的造化何有于我们?

不过是把创造之物又向虚无投进。

“事情过去了!”这意味着什么?

这就等于从来未曾有过,

又似乎有,翻来覆去兜着圈子,

我所爱的却是永恒的空虚。

印度文学史上的优秀诗集

《飞鸟集》

·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出生在加尔各答市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8岁开始写诗,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曾到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十余次周游列国,和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泰戈尔以诗人著称,一生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世界诗圣”。他还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2000多首歌曲。除此之外,天才的泰戈尔还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新青年》)第2期上发表他译的《赞歌》4首。其中“信爱、童心、母爱”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怀和独具魅力的人格,赢得了无数中国读者的青睐。1924年,泰戈尔应孙中山之邀访华,致使“泰戈尔热”达到高潮。他会见了梁启超、沈钧儒、梅兰芳、梁漱溟、齐白石、溥仪等各界名流。1956年,周恩来总理回忆时说:“泰戈尔是对世界文学作出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他熏陶了一批中国最有才华的诗人和作家,其中郭沫若、冰心受到的影响最深。

·作品导读·

《飞鸟集》是一部充满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共收录诗325首,初版于1916年完成。其中一部分是诗人翻译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诗集《碎玉集》,另外一部分则是诗人1916年访问日本时的即兴英文诗作。诗人曾盛赞日本俳句的简洁,《飞鸟集》的后半部也受到了这种诗体的影响,形成深刻而简短的鲜明特色。

·作品概要·

《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飞鸟集》创作于1913年。这部充满思想的散文诗集,其内容包罗万象,在对自然和人生点点思绪的抒发之中,诗人满含热情的彩笔,写下了他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索,从而给人们以多方面的人生启示。

在这300余首清丽的小诗中,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白昼和黑夜,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诗句阐明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着人们去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经典章节·

您的阳光对着我的心头的冬天微笑,

从来不怀疑它的春天的花朵。

鸟儿愿为一朵云。

云儿愿为一只鸟。

我的昼间之花,落下它那被遗忘的花瓣。

在黄昏中,这花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

小花问道:“我要怎样地对你唱,怎样地崇拜你呢,太阳呀?”

太阳答道:“只要用你的纯洁的素朴的沉默。”

这寡独的黄昏,幕着雾与雨,

我在我的心的孤寂里,感觉到它的叹息。

完全为了对“不全”的爱,把自己装饰得美丽。

夏天离群漂泊的飞鸟,

飞到我的窗前鸣啭歌唱,

一会又飞走了。

而秋天的黄叶无歌可唱,

飘飘零零,

叹息一声,

又落在窗前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飞鸟集》

日本的“红楼梦”

《源氏物语》

·作者简介·

紫式部(约973—1014),日本女作家、歌人。紫式部本名无法考证,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藤原为时是有名的中国文学学者,擅长和歌和汉诗,曾担任过地方官,地位不高。紫式部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和歌和中国诗文,熟读中国典籍,擅乐器和绘画,并信仰佛教。22岁时,她嫁给了年长她20多岁的地方官藤原宣孝为妾,亲身体验了一夫多妻制家庭生活的痛苦。婚后3年,丈夫逝世。寡居生活中,她创作了《源氏物语》,从此文名远扬,受到藤原道长等达官显贵的器重。宽弘2—3年(1005—1006)间进入后宫,任藤原道长之女、天皇皇后彰子的女官,给彰子讲授《日本书纪》和《白氏文集》等汉籍古书。因为她的官名叫藤式部,另外,紫是《源氏物语》中主人公的名字,所以后改称紫式部。1013年离开后宫。《源氏物语》直到她逝世前才最终成书,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她另外还有《紫式部日记》和《紫式部集》等著作。

·作品导读·

《源氏物语》的故事涉及四代天皇,时间跨度70余年,涉及的人物有400多位。人物多以上层贵族为主,也涉及下层贵族、宫女和平民百姓。本书反映了平安时代的社会风貌,揭露了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尖锐斗争。全书以描写源氏家族为中心,上半部分重点描写源氏公子和众妃及其他女性的种种情爱生活;后半部重点描写源氏公子之子薰君的经历,全书描述了无数复杂纷繁的男女纠葛情事。在体裁上,本书和中国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比较相似,行文典雅,具有诗歌散文的韵味,另外本书还大量引用了汉诗,把《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古籍中的史实和典故,巧妙地安排在迷人的故事情节之中,使本书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特色。

《源氏物语》除塑造了源氏和众多女性形象之外,还通过这些形象反映了物哀、幽情等日本民族普遍的审美取向。书中的源氏贵为皇子却不得不降为臣籍,虽有济世之才却无意仕途,深爱紫姬又不断拈花惹草,风流一生却落得剃度为僧的下场。矛盾和烦恼伴随着他的一生。作者详细描写这些生活中无法摆脱的矛盾,以及精神上接连不断碰撞所形成的无奈,都是要说明人生的苦痛和悲哀,表现了作者以哀动人、以悲感人的美学观。其所创立的物哀等美学传统一直影响后世作家,并被广为继承和发展,成为日本文学民族化的一大因素。

《源氏物语》被认为是日本家庭必读的国民文学,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是日本文学史中伟大的古典名著,一直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源氏物语》仍是很多日本作家的灵感源泉,并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对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都具有特殊意义。

·作品概要·

《源氏物语》近百万字,共54回,分前后两大部分。

41回之前为前半部,写的是源氏的故事。源氏本是天皇桐壶和一爱嫔生下的儿子。桐壶帝对他非常疼爱,因为他没有靠山,不得已把他降为臣民,赐姓源氏。源氏长得相貌堂堂,又多才多艺,极受天皇宠爱,并给他娶了左大臣的女儿葵姬,可是源氏并不喜欢葵姬,于是开始追逐其他的贵族女性。因为他的才情和特殊权势,前后染指妇女近20位。不久他竟然和桐壶帝新纳的皇妃藤壶私通,并有了一子,取名叫冷泉。桐壶天皇不知道真相,还把冷泉立为太子,这时的源氏在仕途上也平步青云,官至近卫大将。桐壶帝驾崩后,源氏异母兄长接任皇位,称为朱雀帝。源氏地位一落千丈,甚至被放逐了。

朱雀帝很快病逝,冷泉天皇(即源氏与藤壶的私生子)登基。冷泉帝在服丧期间知道了源氏是自己的生父,所以源氏东山再起,执掌了朝政,再度享受起荣华富贵。他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六条院,把曾和他有情爱关系的十多位女子安排在里面,让她们幸福地生活。晚年的源氏为了巩固权势,娶了朱雀帝的女儿三公主为妻。没想到三公主和葵姬的侄子柏木私通并生下了一子,叫薰君。无比懊恼的源氏认为是上天报应,不久葵姬死去,万念俱灰的源氏痛感人生无常,剃度为僧。

后十三回主要写源氏之子薰和宇治山庄女子还有少女浮舟之间的情感纠葛。薰爱上了八亲王的大女儿,但她意外早逝,薰极为悲痛。他得知浮舟是八亲王的私生女且容貌和死去的八亲王的大女儿很相似,便移情于她。不幸浮舟却被他人玷污,浮舟夹在两个男子之间不能自拔,无奈投湖自杀。虽然她被救起,但已看破红尘,最后遁入空门。薰屡次想和浮舟见面,都遭到拒绝。

·经典章节·

§§§第二十二章玉嫚

光阴荏苒,不觉又过十七年。源氏公子不知见过多少绝色女子,可那夕颜在他心中仍鲜明生动,梦魂萦绕。“倘她尚在人世该多好啊!”夕颜的侍女右近,才貌一般。源氏公子思恋旧情,对她尤为优待,让她与老侍女一道供职邸内,他流寓须磨时,紫姬接管众侍女,右近也随之供职西殿。紫姬觉得她心地善良,行为谦谨,便十分器重。但右近仍念念不忘夕颜:“公子多情,即便是不十分相爱的女子,依然给予关心照顾,从不随便遗弃。倘我家小姐还在人世,公子对她的宠爱不知何等深呢。虽没能与高贵的紫夫人同列,恐也是六条院中人了。”如此一想,更觉悲伤。又加上夕颜的女儿玉望,寄养于西京夕颜乳母家里,音讯全无。右近一直将夕颜暴死之事深藏于心,况且源氏公子也叮嘱勿将他的姓名告知外人,故一直不便前往探访玉望。在这期间,乳母之夫莱升太宰少或,赴筑紫任职。她便随夫移居筑紫,那时玉望刚满四岁。

乳母思念夕颜,昼夜哭泣,到处烧香拜佛,又向相识之人打听,但终未能知其下落。她想:“事已如此,我就抚养这孩子吧,也算夫人有个遗念。只是她跟着我等身份低微的人远赴边地,恐要多受劳苦。还是设法通知她父亲才是。”然终无机会。后来家人商量,倘真找到这女孩父亲,问起夕颜,如何作答呢?这孩子怕是不会亲近她父亲的,真要交给她父亲,我们亦放心不下;再者,倘她父亲见到这孩子,定然不许带走。最后决定不通知她父亲,且带在身边。玉望长得端庄周正,年纪虽小,高资优雅之相已隐约可见。乳母一家登上简陋木船,顺水而下,景况甚是凄然。满怀童真的玉望一心难忘妈妈,上了船,便不断地问:“我们到妈妈那里去吗?”乳母听了,暗自垂泪。也勾起了乳母的两个女儿对夕颜的怀念,止不住泪落如雨。船上的人劝道:“在船上哭恐不吉利呢!”一路山清水秀,宛然如画。乳母想到:“夕颜夫人生性最爱山水美景,要是她也见到这般景致,不知有多高兴呢?唉!倘她还在,我们也不会远赴他乡了。”她眷恋京都,正如古歌所言:“行行渐觉离愁浓,却羡使臣去复归。”不免黯然神伤。此时船上艄公粗犷地唱起悼歌来:“迢迢到远方,我心好悲伤!”两女儿听了,心有感触,哀思又增,忍不住相与哭泣。船行至筑前大岛浦时,二人便吟诗唱和:

“船歌幽咽过大岛,艄公莫非怀故人?”

“大海浩淼速行舟,何处寻觅苦恋人?”她们互诉远赴他乡悲苦,心惊胆寒地渡过风浪险恶的筑前金御崎海呷谷。她们又想起一曲古歌,便不断地吟唱“我心终不忘”一句。不久抵达筑紫,进入太宰府。而今京都已远,不知那失踪的夕颜身于何处?乳母等一想起,便落泪不止。只得精心抚育玉望,以此慰藉。日子渐渐过去。夕颜偶尔也出现于乳母梦中。然而总有一酷似她的女子相伴。而且每次醒来,乳母皆心绪烦乱,身觉不适。于是她想:“莫非夫人不在人世了?”从此愈为伤心。岁历五载,少或任满卸职,决定返京。然而征途漫漫,所需费用甚多;而本人位卑势弱,无甚积蓄。故犹豫不决,徜徉度日。岂料少或忽染重病,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此时玉望年仅十岁,容貌姣美,令人惊异。少或牵挂玉望,唤来家人说道:“我已病重,恐再难照顾玉皇了。这孩子也真命苦,让她屈居此等乡间,真委屈了她。自到筑紫,我便想于某一天将她送返京都,找到生身父母安享荣华。哎,孰知我心事未了,便客死异乡……”他担心玉望前途,便唤来三个儿子,立下遗嘱:“我去之后,你们要速将此女送往京都,其他诸事,勿需操心。”不久便撒手而去。这玉望为谁所生,连宫内的人都不曾告知。与人只称是外孙女,乃身份高贵之人,数年来于深闺里长大。如今少或摔死,乳母一家无依无靠,悲苦之余,只得遵照遗嘱,设法返还京都。然而在筑紫,少或有众多冤家。乳母深恐那些人阻碍他们归京,一直踌躇难决。转眼间,又是几年过去了。玉望已长成窈窕淑女,既承袭了母亲的美丽,又因父亲的贵胄血统,显得高贵优雅,温婉贤淑,胜过当年夕颜许多,真是个绝代美人!当地好色之徒皆为之神魂颠倒,纷纷登门求婚。于乳母眼中,众人皆不过田舍儿郎,竟想攀折金枝,实在荒唐,遂一律置之不理。为避烦扰,便传出话来:“此女子虽长得好看,却患有严重残疾,不得婚配,只送去当尼姑。于我有生之年,暂留身边罢了。”外人便传:“真是遗憾,已故少或的外孙女是个残废人。”乳母听了又极为生气。她想道:“无论如何应送她返京。她幼时甚得父亲宠爱,如今阔别多年,长大成人,他们该不会嫌弃吧。”于是日日祈祷,盼早日了遂此愿。此时乳母的子女皆已于当地成家,安居度日。乳母心中焦灼,只觉回京一事更见渺茫了。那玉望异常聪慧,渐明自己身世,只恨人生苦多。她每年三次斋戒祭星,以此消灾祈福。至二十岁,愈发出落得袅袅婷婷,婀娜多姿。住此乡野之地,有如玉埋沙中,实甚可惜。此时他们已迁居肥前国。当地略有声望之人,闻知有此美人,纷纷前往,登门求婚者络绎不绝。乳母不胜其烦,厌恶之极。

且说附近肥后国,有一大家族,其中一武士职位至大夫监,在当地声名显赫。他虽一介武夫,却附庸风流,到处罗置美色。对美貌的玉望自是热心,便传言不畏残疾,定要将她弄到手,并委派人来诚恳地求婚。乳母异常厌恶,回答道:“我们外孙女不会答应的。她即将出家为尼了。”大夫监闻此愈加着急,便抛开所有事务,亲往肥前求婚,并私下找来乳母三个儿子,央他们说服老人。对他们道:“若能成就此事,我定视你们为心腹,日后不遗余力提拔你们。”其中二人动了心,回来劝乳母道:“母亲呀,这桩亲事不错,先前差点委屈了小姐。大夫监倒是一得力靠山,且答应提拔我们呢。要在此地生活,总得仰仗他才行。出身塑门,身份高贵又有何用?这么多年,她父母也不来认她。谁知道她是名门千金?这人身份相称,况又诚挚相求。依小姐眼下处境,嫁与此人,算交好运了。恐怕也是前世姻缘,要不怎会流落于此呢?若不允婚,又能逃到哪儿呢?那大夫监脾气暴虐,一旦动怒,后果可想而知。”两个儿子对母亲连逼带诱,诉说一番。乳母听了又惊又气。长兄丰后介对母亲道:“此事无论如何,总不妥当。既对人不起,又有违父亲遗愿,我们得快点想个法子,速送小姐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