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8071900000090

第90章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自然科学名著(4)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

《物种起源》

·作者简介·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出生于英国西部施鲁斯伯里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16岁时,他进入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学医。但达尔文从小就爱打猎,采集矿物和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这是游手好闲,父亲气急败坏之下便把他送到剑桥大学学习神学,希望他以后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1831—1836,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42年,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又译《进化论》)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终于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哀思。

·作品导读·

《物种起源》以全新的进化思想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提出了震惊世界的论断:生命只有一个祖先,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而来的。《物种起源》发表传播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已为学术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20世纪40年代初,英国人霍尔丹和美籍苏联生物学家杜布赞斯在达尔文思想的影响下,创立了“现代进化论”。可以说,这本书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最伟大、最辉煌的一部划时代的里程碑式著作,对人类历史有着极大的影响。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作品概要·

《物种起源》是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一部巨著,全书共分为十五编,前有引言和绪论。十五编的目次为:一、家养状态下的变异;二、自然状态下的变异;三、生存斗争;四、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五、变异的法则;六、学说之疑难;七、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八、本能;九、杂种性质;第十、地质记录的不完整;十一、古生物的演替;十二、生物的地理分布;十三、生物的地理分布续篇;十四、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形表学、胚胎学和退化器官;十五、综述和结论。在前十四个篇目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述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法则。而这14章,从内容上我们又可以将它分成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至5章,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全书的主体及核心,标志着自然选择学说的建立;第二部分是6至10章,在这部分中,作者先是站在反对者的立场上给进化学说提出了一系列质疑,然后再一一解释。这正表现出了作者的勇气和学说本身不可战胜的生命力。第三部分是11到14章,在这部分中,达尔文用它的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对生物界在地史演变、地理变迁、形态分布、胚胎发育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了让人折服的解释,从而,使“进化论”这一理论获得了进一步支撑。《物种起源》的最后一章为综合和论述,主要概括和总结前十四章所阐述的内容。

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天体运行论》

·作者简介·

哥白尼(1473—1543),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生于波兰维斯杜拉瓦河畔的托伦城,10岁丧父后便由舅父瓦琴洛德抚养。18岁时进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在校期间,由于受到人文主义者、数学教授布鲁楚斯基的熏陶,决定献身于天文科学研究。1503年,哥白尼在意大利的费拉拉大学获得教会法博士学位,3年后回到波兰。1512年,舅父死后,哥白尼就定居在弗龙堡,一心投在天文学研究上。哥白尼用了“将近四个九年的时间”去测算、校核、修订他的学说。但是,他迟迟不愿将他的主要著作——《天体运行论》公开出版。直到1543年《天体运行论》一书才得以正式出版,但那时他已神志不清,不久便与世长辞。

·作品导读·

恩格斯曾对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评价道: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天体运行论》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科学的“日心地动”说。哥白尼的学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还从根本上颠覆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不是没有局限性。他不能解释:为什么人们感觉不出地球的运动?地球既然自转,地球上的物体下落何以不产生偏斜?这说明哥白尼还没有完全摆脱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束缚,他接受了圆运动是天体最完善的运动方式的观念。可这完全影响不了哥白尼本人及他的著作在世界天文学领域中的地位,正如后人评价所说:“日心说确实不完全正确,但它与原来的地心说相比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作品概要·

《天体运行论》全书共分为6卷。

§§§第一卷,宇宙论。主要简述了整个宇宙的结构,是全书的精髓所在。这一卷分为4章,先后论述了“宇宙是球形”、“大地也是球形”、“天体的运动是均匀永恒之圆运动或复合运动”。哥白尼说:“天体的这种旋转运动对于球来说是固有的性质,它反映了球形的特点。球这种形状的特点是简单、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旋转时不能将各部分相区别。而且球体形状也正是旋转作用本身造成的”。

第二卷,运用三角学论证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在这一卷中哥白尼首创了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的演算方法。

§§§第三卷,恒星表。

§§§第四卷,主要阐述了地球绕轴运行和周年运行。

§§§第五卷,主要阐述了地球的卫星——月球。

§§§第六卷,本卷主要是关于行星运行的理论。

在《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分析了托勒密体系中的行星运动,发现每个行星都有三种共同的周期运动,即:一日一周、一年一周和相当于岁差的周期运动。他认为,如果把这三种运动都归到被托勒密视为静止不动的地球上来,就可消除他的体系里不必要的复杂性。因此,哥白尼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宇宙体系——“日心体系”,即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并且是静止不动的,而包括地球在内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转动。此外,他还系统而明晰地批判了地球中心说,并且从物理学的角度对日心地动说可能遭到的责难提前给出了答复。

神学与科学的对话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作者简介·

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13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哲学家、力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出生于比萨,在历史上他首先提出并证明了同物质同形状的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下降速度一样快。由于他反对教会的陈规旧俗,因此晚年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

发现了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伽利略一生成就众多,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诸多观点。因此,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及“现代科学之父”。他的众多成就成为了后来牛顿理论体系的奠基石,为牛顿的牛顿运动第一定律、第二定律提供了启示。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它来观测天体。通过它,伽利略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610年1月7日,伽利略还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借助他自己发明的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伽利略的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领域的新时代。

伽利略一生的著作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和《试验者》。

·作品导读·

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以确凿的证据进一步论证了哥白尼学说,更直接地动摇了教会所庇护的托勒密学说。他的这部书所针对的读者要比专业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广得多。首先它是用意大利土语写成的,并采用日常谈话的对话体,而且论证删繁就简,通俗易懂。他只讨论两种世界体系,即托勒密体系和哥白尼体系,而对一些大同小异的体系则略而不谈。还有,他对朋友开普勒的体系也不加评述,虽然这个体系把哥白尼的理论大大推进了一步,为专业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提供了支持日心说的强有力证据,不过它对一般读者也许不大适合。他的这部著作更像是一部通俗读物。

在1633年伽利略又被押到罗马宗教法庭受审,虽然他这部书已经得到佛罗伦萨的当地宗教法官的批准。他被逼得表示和哥白尼假说决裂,但是这一次他却被判了宣传异端之罪,从此就被拘留在佛罗伦萨附近一所村舍里度过他一生中的最后九年。他的著作也被列为禁书。

·作品概要·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是伽利略采用对话方式写成的一部科学著作。参与对话的人包括:伽利略和他的两个朋友(沙格列陀和萨尔维阿蒂),以及一个亚里士多德观点支持者辛普利邱。全书对话分为4天。

本书的第1天对话中就对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德关于天体的组成和性质完全不同于地球的学说进行了激烈地反驳。此外,伽利略还对一些古代流传下来的见解进行了驳斥。在这章中,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见解,即运动并不是一种变化,它并不能导致生长或毁灭,那是“部分和部分之间的简单移动,既不能消灭什么,也不能产生什么新东西”。伽利略的这一见解就成为了后来力学哲学的一部分,即认为宇宙和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一成不变的,既没有旧的东西消失,也没有新的东西出现,自然界的一切过程只是物体的机械动作和它们动量的交换。

伽利略在为哥白尼体系“日心说”辩护的论证中,他着重回答了那种根据力学常识来反对意见。他重复了哥白尼对这些反对意见的答复。此外,他还提出了一种新的连贯地看待事物的方式,来反对亚里士多德的那个同样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的见解。在《对话》的第三卷中,他承认了为这两种见解辩护各自提出的论据。在第四卷中,伽利略觉得他所讨论的潮汐学说,能为哥白尼体系提供十足的证据。但是他谈的理论要求一天有一次潮汐,而不是如人们所观察到的两次。还有,这种理论和他的惯性原理也是矛盾的,因为根据惯性原理,地球上的物体应当参与地球的运动。

电磁学的奠基之作

《电学实验研究》

·作者简介·

迈克尔·法拉第(1791—1867)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科学家,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法拉第因为出身贫穷,从小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他当过报童、学徒工,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自学,努力钻研,在物理学、化学和其他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发明和发现。他对电磁学的研究,为人类走进电气时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而,法拉第被人们称为“电磁学之父”。

1791年9月22日,法拉第出生在英国的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因家庭贫困,法拉第只上了几年小学就辍学了。13岁时,法拉第就开始在一家书店里当学徒。书店的工作使他有机会读到许多科学书籍。在送报、装订等工作之余,法拉第开始自学化学和电学,并动手做简单的实验,验证书上的内容。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市哲学学会的学习活动,听自然哲学讲演,因而获得了自然科学的基础教育。后来,勤奋努力的法拉第受到英国化学家戴维的赏识。1813年3月,戴维举荐法拉第到皇家研究所任实验室助手。这是法拉第一生的转折点,从此他踏上了献身科学研究的道路。同年10月,法拉第作为戴维的秘书和助手,随同戴维到欧洲大陆作科学考察。他们先后经过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结识了安培、盖·吕萨克等著名学者。沿途法拉第协助戴维做了许多化学实验,这大大丰富了他的科学知识,增长了实验才干,为他后来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1824年1月,法拉第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25年2月任皇家研究所实验室主任,1833—1862年担任皇家研究所化学教授。1846年,因在科学上做出的巨大贡献,法拉第荣获伦福德奖章和皇家勋章。1867年8月25日,一代科学巨匠法拉第在给人类留下无尽的宝藏以后,在书房里安详地与世长辞。

·作品导读·

法拉第一生为了探索电、磁、光的关系,曾经做了1万多项实验。从1839年到1855年,他汇集了自己的部分实验报告,又分别出版了三卷《电学实验研究》。这部巨著真实详尽地记录了他一生中成功的和失败的实验16041个,是他一生汗水和心血的结晶,对以后几代物理学家甚至现代物理学家都有着意义重大的教益,对培养新一代的科学家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电学实验研究》一书,提出了磁力线、磁场和电场的概念,指出能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认为磁、电作用的传递是借助场的作用,抛弃了传统的超距作用概念。明确提出了电磁感应原理,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科学成就,为电磁学奠定了基础。

·作品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