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
(一)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游戏性指的是组织指导规则游戏应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教育性是指在游戏中要引导幼儿达到游戏目的,获得发展。规则游戏和其他游戏一样,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幼儿获得愉快的游戏体验是最重要的。同时也应看到,规则游戏又具有明确的游戏目的,教师的指导更为特定和显性。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
教师在指导规则游戏时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追求教育性而忽略了游戏性,使规则游戏变成了学习活动,幼儿享受不到游戏的自主与快乐;二是沉溺于趣味性,一味追求“好玩”而忽视对幼儿的引导,这样就会削弱规则游戏的教育价值。
2.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规则游戏的发展价值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方式。教师的指导应建立在充分尊重幼儿游戏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如指导游戏时不要强迫幼儿遵守规则,对于幼儿的违规现象要以游戏的口吻提出,巧妙地处理。另外,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如玩“打野鸭”游戏时,教师发现幼儿只是对躲闪的成功感兴趣,就提出问题:野鸭怎样变换方式躲闪猎人,野鸭累了怎么办等,启发幼儿思考变换躲闪方式。
(二)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指的是教师指导规则游戏时要保持游戏规则、内容的变通性。规则游戏有固定的玩法、规则,还有特定的游戏结果,但这并不是说规则游戏是一成不变的。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化游戏玩法、规则
幼儿在进行规则游戏时,常常根据自己的认识、兴趣、需要改变游戏情节、规则。如果幼儿要求、而且都同意改变规则时,应当允许幼儿改变规则。改变规则的过程正是建构规则意义、发展社会性交往和人际理解的过程。而且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的规则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遵守。当幼儿不满足原有的玩法提出新的游戏情节时,教师应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使幼儿获得满足。
案例
幼儿正在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当教师扮演的“老狼”“凶狠”地向“小兔子”扑去的时候,按照规则“小兔子”应四散躲开,而小思和小雨一动不动站在原地,他们先试探地看着大灰狼,后来干脆挡住大灰狼的去路,嘴里还念念有词“我们不怕大灰狼”,游戏该怎样进行下去呢?“幼儿教育,2003年第7.8期,第44页。”
幼儿在游戏中会有不同的体验,有的兔子见到狼跑开,而上述案例中有幼儿扮演的兔子则勇敢面对大灰狼。幼儿不同的体验都是真实的,表达了他们对狼和兔子关系的认识。也许后一种在成人看来不合常理,但这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如果要求幼儿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跑开,会使幼儿得不到游戏的快乐。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根据出现的情况,改变游戏情节,如大灰狼装作又惊讶又害怕的样子逃跑了,其余的兔子齐心协力追捕大灰狼,这样既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又使幼儿体验到勇敢和智慧带来的快乐。
2.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随着对某个规则游戏的熟悉,幼儿的游戏兴趣会下降。教师可以通过提高游戏难度的方法重新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如“什么东西不见了”这个智力游戏,玩法是去掉一个东西让幼儿猜,待幼儿熟悉后,教师提高了游戏难度,每次去掉两个东西让幼儿猜,后来又加入次序的因素,要求幼儿说出第几个什么东西不见了,使游戏对幼儿始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游戏的规则、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不变,以培养幼儿的任务和规则意识。
二、规则游戏指导的方法
规则游戏开始是由成人发起的,幼儿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这类游戏,需要先学会游戏的玩法。因此,规则游戏有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师的正确指导能更好地发挥规则游戏的价值。
(一)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1.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
好的规则游戏应是游戏任务明确,玩法有趣,规则简单易行,游戏内容多变并能逐渐复杂化。教师要选编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规则游戏,游戏的内容、规则为该年龄幼儿所能接受。教师还要注意选择大多数幼儿都能参与进去的规则游戏,避免选那种只有个别幼儿玩而大部分幼儿在等待的游戏。
2.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教师应反复研究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考虑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是否合理,明确游戏的每一步骤是什么,设想幼儿游戏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思考组织游戏的方法。
3.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
考虑游戏是在室内空间还是室外空间,布置好游戏场地。准备好游戏所需材料。
(二)规则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实际上是教师带领幼儿游戏,可按下面的步骤组织。
1.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用生动的语言、夸张的动作营造游戏氛围,激起幼儿游戏的愿望。如“摸箱”游戏开始,教师一边把手伸到箱子里,一边故作神秘地说:“这个箱子里装着什么好东西,谁想摸一摸?”这样一下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再如玩音乐游戏“小花猫和小老鼠”时,教师从环境设置入手,布置了一个夸张的老鼠洞和可以藏身的物件,如蘑菇、草丛、小树,还有形象滑稽可笑的头饰,幼儿立刻被这童话般的场景吸引住了,想马上开始游戏。
2.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
教师的讲解与说明要简练、清楚、通俗易懂。有的游戏需要教师示范游戏动作,使幼儿明确游戏的动作顺序和要求。如体育游戏“跳水运动员”,教师示范系列动作:小小运动员(直立),跳水真勇敢(两腿半蹲、两臂后摆),一二三跳(双脚同时跳下、轻轻落地)。教师还可以和个别幼儿一起示范玩一遍游戏。在中大班,也可让个别幼儿试玩游戏,教师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做进一步说明,达到使幼儿了解、掌握游戏规则、玩法的目的。
3.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当幼儿明确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后,就可以自己游戏了。此时,教师应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并适当指导,如指导游戏动作、教育幼儿遵守规则、处理游戏中的意外事件及对游戏结果进行适当评价。有时教师也可参与到游戏中去,以自己的动作、行为、良好的情绪影响幼儿,推动游戏发展。
遵守、执行规则是规则游戏最突出的特点,在规则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执行规则的情况。如发现幼儿不遵守规则,要分析原因,但是不要打断幼儿的游戏,可在下一次游戏前提醒幼儿或把问题提出来让幼儿讨论。使幼儿明确规则的内容,了解具体的行为要求,并使幼儿明白为什么要遵守规则,使规则的遵守成为幼儿内在的需要。
规则游戏的结果是幼儿完成游戏任务的标志。每一遍游戏结束,教师应和幼儿共享游戏的快乐。竞赛性游戏需要判定胜负,可以由幼儿集体讨论,做出公正的评价。
4.做好游戏结束工作
规则游戏进行时可以重复多次,教师要注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结束游戏。教师总结评价时要侧重评论幼儿获得的游戏技能和得到的快乐,评论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如引导幼儿思考赢者为什么获胜,使幼儿意识到别人的想法和观点。避免一味用语言和物质刺激强化竞争结果。
以上谈的是教师组织幼儿集体玩新的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需要明确的是,除了教师组织集体玩规则游戏外,幼儿在户外活动、区域活动时也喜欢以小组、结对的形式玩已掌握的规则游戏。如户外活动时,几个幼儿自发玩起了“老鹰捉小鸡”这个体育游戏;区域活动时,两个幼儿玩起了打牌的智力游戏,这时教师的任务更多的是观察幼儿玩的情况,进行个别性指导。
三、各年龄班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小班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
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处在“动即快乐”的阶段,幼儿对游戏中角色的动作、材料感兴趣,而且表现出“自我中心”,只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兴趣,不会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与别人作比较。因此,该年龄的幼儿不在乎游戏结果,也发现不了别人的违规,而且自己会破坏规则。如在捉迷藏游戏中,如果假装没有看到他,幼儿自己会说:“我在这儿呢。”幼儿不理解规则的意义,只对躲藏这一动作感兴趣,至于结果无所谓。
教师要为小班幼儿选择规则简单,通过使用实物、玩具和简单的动作来完成的游戏。小班的规则游戏,有时游戏的情节本身就是规则,而且只有一种角色,大家有共同的游戏任务,如有主要角色,往往是教师扮演。教师在组织小班的规则游戏时注意多让幼儿体验游戏动作的快乐,满足幼儿对游戏过程的兴趣,还要在游戏过程中提出规则并提醒幼儿遵守。
(二)中、大班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
中班幼儿已具有规则意识,能够遵守规则并开始关注游戏的结果,这一阶段的幼儿比较喜欢角色鲜明的互补性规则游戏。大班幼儿能理解规则对于比赛结果的重要性,规则意识强且特别重视游戏结果,喜欢竞赛性的规则游戏。大班幼儿能很好地遵守游戏规则,并会关注其他幼儿遵守规则的情况,发现违规者就会提出抗议,要求对违规者加以惩罚,因此游戏过程中的纠纷较多。大班幼儿还喜欢改变游戏情节、游戏规则以增加游戏的新颖性。
教师要为中大班幼儿选择需要运用一定策略、在认知上有一定难度的规则游戏。指导中、大班规则游戏时,教师应注意多利用幼儿间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如引导幼儿观察彼此的表现。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输赢,中、大班幼儿在游戏中为了赢会故意犯规,如赛跑游戏中,幼儿故意站在起跑线前。教师要明确幼儿违规不是学坏了,而是其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让幼儿认识到遵守规则才公正公平,玩游戏总会有输赢,这次输了,下次努力赢。这对幼儿以后适应社会是有积极意义的。“刘焱著。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71页。”
案例1
体育游戏:天晴了,下雨了(适合小班)。
1.游戏目的
(1)要求幼儿听到信号(下雨了)跑到指定的地方(教师的身边)。
(2)使幼儿体验到游戏活动的快乐。
游戏准备:母鸡头饰一个,小鸡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选择户外较开阔的场地上为游戏地点。
2.游戏过程
(1)第一次游戏。
教师(边学母鸡叫,边作母鸡的动作):“今天天气真好呀,我的肚子饿了,鸡宝宝,你们饿不饿,咱们一起去捉虫子吃吧。”
教师领着幼儿做小鸡啄虫的动作,并说:“吃虫子,吃虫子,真好吃。”教师:“不好了,下大雨了,下大雨了,快快躲到我的大翅膀下面。”(教师伸开双臂,幼儿跑到教师身边)
教师摸摸几个孩子的头、衣服,着急地说:“哎呀,不好不好,你们要到妈妈这儿来,都淋湿了,会感冒的,可要跑到妈妈这儿来呀。”
(2)第二次游戏。
教师:“天晴了,雨停了,跟妈妈去捉虫子吃了。”(同样边做小鸡啄虫的动作边说:“吃虫子,吃虫子,真好吃。”)
“哪边的虫子多呀,到树边找虫子,到草地上找虫子,蹲下来啄住它。”(引领幼儿充分活动)
教师:“不好了,下大雨了,快躲到我的大翅膀下面。明明,你开着汽车躲到妈妈这儿来,可要快。”
3.第三次游戏。
教师:“天晴了,雨停了,跟妈妈去捉虫子吃了。小鸡怎样吃虫子呀?”(给幼儿时间边做动作边唱儿歌)
教师:“不好了,下大雨了,小鸡跑到妈妈这儿,快快快,快跑来。”
教师:“小鸡吃饱了,我们回家了。”
游戏自然结束。
评析:
这一体育游戏目的明确,游戏内容生动有趣,规则简单易行,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年龄小的幼儿游戏时需要非常强的情景性,教师开始并没有介绍游戏的玩法、规则,而是以自身夸张的语言、表情、动作使幼儿自然进入游戏情景中。在游戏过程中提出游戏规则,规则渗透在情景中。年龄小的幼儿游戏时还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所以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指导应当非常灵活。如第一遍游戏时,教师发现几个幼儿听到信号后仍在别处跑来跑去,就采用游戏化的语言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使幼儿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二遍游戏时,发现一名幼儿做开汽车的动作跑着玩而不听信号,就顺应幼儿的兴趣让其做开车的动作到老师身边来。在幼儿熟悉了游戏的玩法、规则后,就提出让幼儿快快跑到教师身边,提高了游戏要求。
案例2
1.游戏名称:魔毯(适合中班)。
2.游戏目的
(1)要求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立定时能平衡自己的重心。
(2)加强幼儿间的感情交流,培养幼儿的合作观念。
3.游戏准备:室内(或外)较开阔的场地。录音机、磁带。报纸若干张。
4.游戏过程
(1)以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讲述故事:森林里有几只大灰狼,他们每天睡醒后要去抓小动物吃。这一天,小猴对大家说:“我发现了魔毯(教师指着地上的报纸),大灰狼来的时候,我们只要站在上面(教师站在报纸上),大灰狼就不能抓我们了。”讲完后教师说:“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看魔毯灵不灵。”
(2)介绍游戏的玩法、规则。
教师:“游戏里有两只大灰狼,这里是他们的家,他们蹲在家里睡觉,谁来表演一下?”(请幼儿上来表演)其他小动物都在森林里玩。(请幼儿自由自在表演)大灰狼醒了,(音乐停)小动物要赶快找魔毯站上去,(让幼儿试着站在报纸上)谁没站上去,狼就会把他抓走。
(3)第一次游戏,掌握游戏的基本玩法。
教师根据幼儿游戏时出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熟悉游戏玩法、遵守规则。
提问:什么时候才能往魔毯上站?(音乐停时)魔毯上怎样多站人?
(4)第二次游戏,变换游戏玩法。
教师介绍新要求:狼抓走了一些小动物,魔毯也变小了。(请幼儿把魔毯对折一次)小朋友想一想:怎样站得小动物多,站得稳。
游戏进行2~3遍。(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听着音乐,想象各种动作,自由表演)
(5)游戏小结。教师结合游戏情况讲评。表扬幼儿积极动脑,互相帮助。
评析:
这一规则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在动作方面,要求幼儿控制自己身体的动作,还要求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特别是游戏的玩法是要在一张报纸上站多个人,这就促使幼儿不仅考虑自己不被狼抓走,还要关注同伴。幼儿在游戏中都紧并双腿,使自己占的地方小一些,有的幼儿还想出了抱在一起的办法。教师组织游戏时,无论是游戏开始、还是进行过程中,始终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提启发性的问题,使幼儿积极动脑,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把报纸变小这一玩法使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了。此游戏如果在大班进行,还可以变化游戏动作,如让幼儿单腿站立在报纸上,以增加游戏的难度。
“思考题”
1.结合一个规则游戏说明规则游戏的构成因素都包括什么?
2.规则游戏的教育作用是什么?
3.根据规则游戏的编制原则,编制一个规则游戏。
4.规则游戏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5.小班,中、大班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求是什么?
6.在见习期间观看幼儿园教师组织的规则游戏,谈谈如何组织好幼儿的规则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