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伟大的母爱是孩子成长最肥沃的土壤
孩子是婚姻生活最重要、最直接的成果,可以说孩子的缺陷就是婚姻的缺陷,一个缺乏母爱的孩子带给婚姻的只能是阴影和悲哀。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高尚的爱。一个孩子拥有了这样的爱将是他这辈子最大的福分,也是一个母亲在婚姻生活中最基本的责任。
伦敦大学心理学家多萝西·埃诺博士,谈到那些渴望成功并取得成功的人们时说:“母亲那种献身精神、那种专注,灌输给一个男孩的是伟大的自尊,那些从小拥有这种自尊的人将永远不会放弃,而是发展成自信的成年人。你有了这种信心,如果再勤奋就可以成功。”英国皇家医院心理学家悉尼·克朗认为,确保一个孩子健康、幸福成长的最佳之路仍然是传统之路——一个父母相亲相爱的稳定家庭。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前首相希思、英国歌唱家埃尔顿·约翰、电影演员史泰龙、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并非都是最聪明、最富创造性或最佳之人,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是母亲帮助他们树立雄心壮志,并为他们的成功倾注了全部精力。
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在22岁时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冠军,是国际象棋史上的奇才。卡斯帕罗夫能讲15国语言,是一位有造诣的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纽约华尔街杂志的定期撰稿人。卡斯帕罗夫7岁时父亲不幸去世,自那以后,他的母亲克拉拉成了他前进的指导力量。在他的自传《变化的童年》中,卡斯帕罗夫把童年对象棋的兴趣归结于观看母亲下棋。是母亲鼓励他树立强烈的自我,这对他走向国际象棋世界级大师起了关键作用。卡斯帕罗夫的密友、英国国际象棋大师雷蒙德·基恩说:“每一场比赛他的母亲总要到场,在隐蔽的地方,因为她是他的侍从副官、他的参谋长。他依赖她的出现,他需要知道她在哪里。”另一位国际象棋大师回忆起一盘家庭录像带,上面记录了卡斯帕罗夫20多岁时的情况。他说,录像上拍摄了他在游泳池里游了许多个来回后从水中上来的情景:他的母亲赶忙走上前去为他裹了一条大浴巾。许多20多岁的青年对母亲对他们这样的挚爱会感到不好意思,但卡斯帕罗夫感到十分自然。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是母亲培养出来的一位成功者。在克林顿来到人间前3个月,他的父亲去世了。克林顿的母亲弗吉尼娅是上夜校成为一名护士的,她下决心要使儿子不但有个好职业,而且要上升得很快。她一心扑在儿子身上,让克林顿住大房间,在他3岁时就开始教他读写。克林顿上小学时,弗吉尼娅每天接送他上学,为此克林顿被同学们讥笑为“胆小鬼”。上高中时,克林顿是同学中第一个拥有汽车的学生,是他母亲从小给他存钱买的。后来克林顿到牛津上学时,弗吉尼娅要求他每星期给她写一封信,并审查他结交的新朋友,叮嘱克林顿“永不停止学习,永远不要说‘我做不到’”。
英国前首相希思是由劳动阶级家庭成为保守党首相的第一人。希思回忆个人的成长史时说,是母亲伊迪丝向他灌输了信念——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伊迪丝是一个贵夫人的女佣,后来和一个木匠结了婚。她深信,她的儿子将来一定能解决当时流行的阶级成见,出人头地。希思83岁时仍然对50年前逝世的母亲十分怀念。他深情地说:“当母亲逝世时,我心力交瘁,简直要垮掉,我几乎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
“子不教,父之过”,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训。然而近代教育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却是:“母亲对儿童智商及后天智力开发的影响大于父亲。”
据介绍,在影响儿童智商的遗传与后天智力开发与环境两个方面,中外专家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即遗传因素占61%,后天智力开发与环境因素占39%。父母与子女智商相关系数都很大。相关领域的专家们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在遗传方面,对中国儿童智商的影响,母亲方面与父亲方面占比约为5∶4.
那么,母亲对孩子,尤其是婴幼儿阶段孩子的智力影响具体是怎样的呢?婴儿啼哭时,被母亲抱起,即使没有吃奶,哭声也会立即停止,并表现出安详的面容,这说明婴儿对母亲的依赖是十分明显的。孩子在1~2岁时,虽然已经会一个人玩,但母亲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会感到不安,玩的兴趣立即减少。孩子在母亲面前可以任意撒娇,但在别人面前就没有那样随便和自然。母亲怀抱婴儿,用手轻轻抚摸,婴儿会流露出欢喜的表情。幼儿3~4岁时已经学会了自己走路和自己动手做各种各样的事,但在母亲身边会表现得更活泼些。比如母亲坐在某一个地方,孩子可以在周围任意地玩耍,如果母亲走远些,小孩会经常回来看母亲在不在原地,如果不在就会哭叫,这是一种失落感和不安全感。在母亲身边的孩子总是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活泼自然。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在母亲身边的自由自在,使孩子感到无比幸福,这对孩子早期的精神智力发育肯定具有重要作用。有人研究观察孤儿院的儿童,即便得到同样的营养护理,他们的生理活动和智力发育比由亲生父母养育的儿童迟缓,其关键在于缺乏母爱。如果把智力落后的儿童早年从孤儿院送到充满情感和知识刺激的地方,他们的智力水平就会很快提高。
总之,无论经济条件多么好,是否有专人照顾小孩,这都不能代替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如果母亲工作忙,经济条件好,在小孩出生后就将孩子完全交给保姆,与孩子长期分开,孩子长期体验不到母爱,将会影响小孩的智力发育。因此母亲再忙,经济条件再好,也应尽量抽出时间关心和爱护小孩,经常和小孩一起玩耍,让孩子从中得到快乐,学到知识,这将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孩子来说,“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而天下做母亲的方式却是千差万别。
让我们再看一个成功的母亲的教育案例:
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的宋女士,有一个7岁的儿子,3年前,她的丈夫因病故去,对她和孩子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不完整的家庭使她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面临重新调整自己的任务。“我记得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常念报纸给孩子听,有一次读到一个失去父亲的中学生生活困难的报道。儿子说:‘妈妈,咱们给他送点钱吧。’我说可以,就到那个学校去了。但是见了那个孩子,我觉得很失望。他学习成绩很好,但非常孤僻,对人很冷淡,不知道怎么与人交往,我感觉他发展得很偏。我的孩子也没有父亲,我不希望他向这个方向发展。所以我从各方面锻炼他,让他懂得关心别人,知道与人交往的规则,有独立意识,做一个有用的人。人们说‘望子成龙’,我也这样想过,但不强求。成才就行,一定要做个有用的人。现在的孩子在学习方面抓得都比较紧,但是忽略了适应社会的问题,将来走出校门他们是不是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什么样的母亲才算现代意义上“合格的母亲”呢?
首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孩子,做一位开明的母亲。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应该让他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其次,有意识地让孩子了解母亲的弱点,彼此平等相待,保持比较自然的母子(或母女)关系,当母亲出错时也能得到子女的谅解,并应勇于向孩子认错;
第三,孩子一天天在长大,总有一天要飞走,我们对感情上的“空巢期”要做好心理准备。空巢期引起的家庭秩序的混乱、精神上的困惑甚至不亚于更年期。母亲在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个性,这一点也很重要。
最近,台湾的一个妇女组织提出了“学习妈妈”的概念,探讨现在的母亲如何跟上时代,让生活更丰富、更有品位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妇女十大生活指标”,供母亲们自我检测是否够格做“学习妈妈”。这十大指标是:
①每天看报纸;
②每天运动30分钟;
③每周阅读一本书;
④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及社会团体;
⑤每月参与知识性讲座;
⑥每天至少说一句赞美家人的话;
⑦喜欢书写表达意见;
⑧选择知识性的电视节目;
⑨主动参与各项成长的课程;
⑩学习上网查询及阅读资料。
做母亲是每一个女性最基本的权利,但做一个优秀的母亲则需要下另一番苦功了。因为母爱可以提供给孩子成长所需的最肥沃的土壤。无论对于婚姻还是你自己这都是一种责任。你没有任何理由逃避,惟一的选择就是以爱的名义把母亲这个角色扮演好。
2.不要低估男人对孩子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来“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生活格局,使大部分女人片面地以为教育孩子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男人似乎就可以优哉游哉地在一旁看热闹。但是据权威人士研究证明,孩子的健康成长环境离不开男人的身影,父亲不能老是游离在孩子的视线之外,这样天长日久,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极为不利。
据报道,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曾经对700多名有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调查,在问及“你在被管教期间最想念的人是谁”时,父亲名列首位,高居70%;问及“生活中对你产生正面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时,父亲再次夺冠,为312%,其次是朋友,占20%,母亲只排在第三位,占152%。
上海市某小学有个小男孩,平日说话嗲声嗲气,爱与女孩一起玩,大家都觉得他“怪”,不太像小男子汉。后来,他做了有关心理行为测试,证实他的确存在不认同自己性别的不健康心理。更令人惊讶的是,该校209名高年级学生中竟有42人存在这种不良心理倾向,其中除了一名女孩外,41人全为男孩。
事实上,上述现象在小学生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位心理学家调查了上海市部分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也发现有139%的学生希望自己是异性。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一些家庭中父爱不足,也是导致男孩不像男子汉的重要因素。
所以做妈妈的你应该注意了,切不可低估孩子他爹对孩子的影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要尽可能地让他也参与进来,努力营造出一个男女搭配的教育环境,以让孩子的性格心理得到合理的发育,尽量降低由于心理上的缺陷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譬如,为了教育孩子,是严一点还是宽一点,是即刻处理还是冷静下来再说,是启发诱导还是强制灌输等,都应该是夫妻双方共同讨论的话题。
造成夫妻双方教育观点不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夫妻双方的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方式不同,由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自己可能采取相似方式教育子女;二是由于知识经验和阅历的不同,导致双方对该如何教育子女方面观念不同;三是亲子之间性别差异影响,夫妻可能对教育同性别子女有经验而对教育异性子女缺乏深刻认识,可能出现严格要求同性子女而对异性子女不加管教,因而出现双方在教育子女上的分歧。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男人催孩子写作业:“天快黑了,还玩,快写作业去!写不完不要吃饭!”见儿子委屈得要哭,妻子心疼儿子,就埋怨男人:“看你把孩子吓的!你小时候不也是这样!”听到妈妈为自己鸣不平,孩子便一头扎在妈妈怀里大哭起来。男人狠狠地瞪着妻子:“孩子非叫你宠坏不行!”妻子也不甘示弱,冲男人发起脾气来:“你根本不像个爸爸,你是不是想把孩子管成书呆子?”结果,夫妻两人就这样当着儿子的面一口骂、一嘴回,吵起架来……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首先,夫妻二人都应该打开自己的心胸,放下自己所坚持的意见,去倾听一下对方在说什么,然后再心平气和地去化解彼此的分歧。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各执己见或者争吵不休。要知道,无谓的争吵不仅会伤害夫妻感情,还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会有情绪不稳的情况产生,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的训练;有些孩子则会像墙头草一样无所适从,不知该听爸爸的话,还是该遵守妈妈的规定,或是只好选择听从声音大的人,完全失去了方向;有些孩子会认为爸妈的吵架是因他而起,造成心理负担,影响性格发育;有些孩子会产生内心的焦虑、不安全感,他们害怕看到爸爸妈妈吵架的样子,甚至在心中产生阴影,到成年后也难以抹平,对人的一生都造成消极影响。
其实,夫妻之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大家都是为了把孩子教育得更好,这又何必起冲突呢?所以,当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责备另一方,而应先私下解决冲突,达成共识,协调出双方都满意的教养方法,然后再以一致的态度去面对孩子。
比如,孩子到了睡觉时间仍不肯就寝,这时妈妈可能一直催着孩子去睡觉,但爸爸和他的玩兴正浓,怎么也不肯去睡。这时你就应该和他谈谈,孩子究竟几点睡觉、几点起床、谁陪他玩等问题。在达成共识后,就有了相同的教育态度,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无谓的冲突,也有利于对教育理念有更深入、更广泛的了解,进而找到对孩子最有利的教育方法。同时,孩子也会觉得这个家庭无比温暖,能给他充足的安全感。
3.让孩子成为家庭幸福的后续动力
当父母步入中年,今生的格局已定,生活再无什么大起大落,那么孩子便成了父母们后半辈子幸福的原动力。孩子是否能以一个健全、完善的人格立足于社会,将直接关系到以后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从这一层面上讲,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比让他们拥有一项具体的职业技巧重要得多。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他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成就。希望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所有家庭共同的愿望,也是家庭幸福最根本的保障。
因此,作为父母,首先需要懂得对于孩子心理素质的要求和内容,具体包括:具有坚强的自信心和健全统一的人格;独立、自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智能,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有敏锐、深刻的认识能力;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对环境有机敏、灵活的应变应急能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能约束自己,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具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具有耐受挫折、承受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富于合作精神,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及优良的意志品质。
(1)自信:让孩子身上充满阳光
如果你的孩子在家庭之外的环境里过于害羞、胆怯、内向、安静或过分依赖你或其他什么人,这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的孩子对自己在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信心不足。如果你的孩子在新的挑战面前总是畏首畏尾,对可能的失败充满畏惧之情,哪怕犯了很小的错误也变得忐忑不安,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如临战场,这些现象也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没有把握。也就是说,你的孩子可能是在自信心方面出了点儿问题。
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基础。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个新的水准。一个人的成长路线如果是沿着这样积极上升式行进,可以想像其积累效果是十分可观的。
为人父母的家长们,要想你的孩子充满自信,就应从家庭开始,从小抓起。
①父母要检查自己的价值观。你是否因为你的孩子没有显示出超人的天赋而暗中失望?你是否因为你的孩子没有别的孩子漂亮而脸上无光?要知道,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父母对他们的评价上的,很多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很爱他们,但很少有孩子认为他们与父母是平等的。你的孩子相信你可以为他献出生命,但同时也认为你并不拿他当回事儿。因为当孩子与你的客人攀谈时,你曾打断过他的话,厉声叫他走开。只有让孩子坚信他的父母喜欢他,这个孩子才会有很强的自信心。
②对孩子的期望莫不切实际。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一定要符合实际,根据孩子的能力、才干和兴趣制定努力的目标。如果我们仅是单纯把自己的希望和理想以及未能实现的抱负一股脑儿地集中到孩子身上,会使孩子不堪重负,会导致孩子产生一种持续的失败感,他会拒绝努力做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更不用说向困难应战了。所以,在孩子的幼年阶段,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只能限制在有节制的合理的范围内,给孩子提供发展才能的各种机会,而不是强迫孩子学这学那,更不能要求孩子做他不能胜任的事情,否则,会对他的自信心造成破坏。
③树立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正确评价。作为一个家长对于孩子的相貌、身高、美丑等外形特征进行评价时,您需要让孩子坚信一点:你自己的身体永远是独一无二、最好的。你可采用各种形式来进行:鼓励孩子在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五官长得怎么样、身材如何;启发孩子通过不同的手段,绘出自己的形象,比如躺在地上,请父母帮忙描出身体的轮廓,然后自己进行剪贴,也可自己画自画像;引导孩子对自己的照片、作品进行分类、整理,按日期前后进行排列,或按照内容进行编排,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成长档案;把各种折纸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册,使孩子能经常翻阅、观赏,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和自豪。
④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有些孩子会唱歌,有些孩子能做模型飞机,有些孩子能独立喂养小动物,还有些孩子踢得一脚好足球。其实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种爱好,然后以此来鼓励他,督促他,推动他,让他不停地去学习,发展他的长处。否则最大的悲剧也许会是,你强迫孩子向你认为是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这个方向并不是孩子真正的长处。
⑤让孩子感到自己有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这会激发孩子的自信,从而带动他在学习上的热情。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建议,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这能使孩子感到自己的智能和潜力。有三个不到4岁的小孩抢着一辆小自行车,谁也骑不成。旁边的家长让他们想想看,有什么办法让大家都能骑到。一个小孩想了想说,我们一人骑一会儿,轮流骑。大家采纳了他的建议。这种采纳带给他的高兴和鼓励,恐怕不亚于成人在单位所提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用。除了采纳孩子的建议外,还可引导孩子做些对家庭、对别人有益的事,哪怕只是让孩子种种花草,买买东西。
⑥赞扬和鼓励。想要让孩子提高自信,父母要经常赞扬孩子,让他感觉到“我很可爱”、“我有能力”。儿童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很肤浅、不稳定,他们对自己自身力量的估计和评价依照他人作标准,别人怎样看待孩子,他们就怎样看待自己。周围人的鼓励,特别是他最热爱和崇敬的权威者对他的评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鼓励、赞扬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但须注意得当、得法。过度地或过于轻易地滥用鼓励和赞扬,会使孩子感到你不真诚、对他的期望过低,或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赞扬的。最好是对孩子的行为或进步给予及时的、准确的反应,比如对他说:“我看到你已经学会分数的加减了”,“你的那首诗确实写得不错”。这比笼统地说“好极了”,效果会好得多。
⑦不要随意惩罚孩子。打骂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损伤吗?这全在于父母打骂的意图。给固执的孩子一巴掌有时可以奏效,但我们不能因此把自己的烦恼全发泄在孩子的身上,更不能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打自己的孩子或嘲笑挖苦他,而且父母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孩子眼中公正秩序的化身,如果你以很恶劣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怀疑你是否真的爱他,从而失去自信。
⑧让孩子体验成功。完成某项任务、学会某项技能、取得某种成绩都属此例。这里要注意的是,在激励孩子做某种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时,不要只是诱之以物质。最好把他作为已有一定智力和能力的人,以自尊心、荣誉心来激发他。这样才能保持激励的持久和深入。比如让4岁的孩子自己穿裤子,不要说:“你现在自己穿上,下午就给你买雪糕。”而只需说:“我想你已经长大了,能够自己穿上它了。”在这样的提示下,他努力穿好了,就会感到自己确实已长大了,就会在此后每天的努力中巩固这种感觉,从而自信心大增。
⑨留给孩子属于自己的空间。如果你能够给孩子留下充分的属于他自己的时间,对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水平是有很大帮助的。事实证明,孩子和家长关系越密切,那么孩子就越能清楚地体会到他自身的价值。那些信心处在中等偏下水平的孩子相比那些自信心水平较高的孩子,需要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有一隅独处的空间,并不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漠视,而是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关爱,因为在那里孩子可以尽情地流露他的兴趣、爱好和真实情感。
(2)创造力:适应未来竞争的独门暗器
爱因斯坦说过:唤起创造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比的秘方,这也是为父母者所需要铭记在心的至理名言。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孩子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
由于孩子成长的阶段性,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时,一定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成长特性,分别加以对待。
孩子在人生成长过程中,除了以上所说的这几个方面,还需要很多东西来填补他们的经验,引导他们提升自我。你应当明白,孩子是决定你婚姻生活是否和谐的重要因素,孩子可以毁掉你的婚姻,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你应当从各个方面给予孩子具体的帮助,帮助越有针对性越好,方法越得当越好。只有这样不断地用心培养,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始终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从而让孩子成为你和丈夫幸福婚姻的使者和桥梁。
4.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
你是希望看到孩子长大后能自己照顾自己,愉快地胜任工作,还是希望看到他惶惶无助、四处寻求施舍呢?如果希望孩子成为前者,那你现在就应该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做事。一个孩子能否成为独立的人,十几岁时的培养非常重要。
陈某带着妻子和孩子去郊游。为了尽兴,陈某特意跟同事借了一个高级相机。一家人玩得非常高兴,黄昏准备回家时,相机里只剩一张胶片了,这时孩子提出要帮爸爸妈妈照一张。陈某犹豫了一下同意了,他把相机的使用方法详细地跟孩子说了一遍,孩子刚举起相机,陈某又不放心地走了过去,帮孩子调好焦距,确定了距离,直到把一切都弄得妥妥帖帖,孩子只要按一下快门就可以了的时候,陈某才放心。这时,孩子的兴奋劲儿全没了,只是站在那里,机械地按了一下快门。
那么,陈某的孩子学会照相了吗?没有!其实孩子之所以要求给父母照相,只不过是想独立地使用一次相机,但陈某的不放心,使孩子的独立尝试落了空,这就是一次不成功的教育。
当你的孩子在自己做一件事时,你应当密切关注其下一步,给他(她)以在独立中成长的机会。你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安全的方式满足这种需要。由此,也无需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说得过分清楚明白。
孩子通向独立的下一步努力也许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你应该让孩子自己接受其遇到的挑战。
可以这种方式看待你给孩子提供的机会:如果一天早上你醒来非常想去滑雪,你的朋友绝不因为你不会滑雪而泼你冷水,他们会给你指导和忠告,以增加你成功的机会,在你的兴趣减退前,他们会一直教你滑雪。如果你跌倒在地,他们不会将你的滑雪杖拿走,也不会为你造成的混乱而抱怨。相反,他们会教你怎样才显得不笨拙,并鼓励你再试一次,这就是成人之间互相教学的方法和过程。
当你的孩子下次试图干某件事而你认为他(她)做不到时,想想这件事。有时,孩子不会做事的惟一原因就是他(她)根本没有机会去试一试。
牢记这一点,孩子与我们大人一样,也渴望成功。有时这样指点一下是很有帮助的:试试用另一只手托着壶底……把水倒在中间的那个玻璃杯。里……当杯子满了时,赶快停下!
其实孩子可以自己做很多事,不要总在孩子自己干时说“不”,应该为孩子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鼓励他们自己去做。
要多花一些时间。有些事只要做慢一点就能成功。为人父母意味着总是提前5分钟将一切准备好。我们之所以忙忙碌碌,是因为我们经常做一些孩子已经能自己做的事情。
当你的孩子要求自己做某事时,给他们一个机会。当你准备外出时,提前15分钟做准备。给孩子时间,让他们以自己知道的方式去做准备,让他知道你是尊重他的。这些投资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当时并没让你得到什么,但你会在以后的日子得到加倍的偿还。
父母应该经常鼓励孩子,即使其独立做的结果远算不上完美。当然,我们要想法鼓励他们做得更好,但要慎重。孩子第一次成功地干一件事时,不要过分苛求。要鼓励他做得更好,就要像对待朋友一样,以同等的和蔼与体贴来对待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做父母的应不断地寻求方法来鼓励孩子自立。
值得强调的是,在帮助孩子自立上的时间投资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的孩子在要求自立的敏感期得到鼓励,“让他自己做”,他就会变得比较有能力,比较自信。
“授之以渔而非鱼”,做家长的不能总一口一口地给孩子喂“鱼”,关键是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捕鱼”,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自立。你现在放手,只不过操心一时,如果坚持要牵着孩子走路的话,那你将来恐怕就要操心一世了!
5.不要限制孩子的个性发展
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大都经历过苦日子,对待自己的孩子首先想的是少让孩子受苦。而外国的父母认为有个性的孩子最幸福,于是他们总是依照孩子的性格来培养他们的个性。而中国的父母却恰恰相反,他们都以社会的标准和自己的眼光去评价孩子,父母们制定了一个标准的模具,不管孩子适不适合,都一定要把他们塞进去。于是孩子的独特潜能被扼杀了,做着不符合他们个性的事,既不会快乐,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就算是兄弟姊妹,接受相同的教育方式,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长大,也有个别不同的性格。除了因为每个人的遗传因子有别外,每个孩子在家庭中所占据的地位不同,彼此的心理发展便有差异。
有些父母只知道教导男孩和女孩的方法是有相当程度的差别,却忽略了即使相同性别的孩子,也有各自不同的独特性格。一般男孩子是好动、顽皮、胆大、依赖性强、粗心大意;女孩子则是温柔、文静、胆小、有自制能力、小心眼、善解人意。但那只是男孩和女孩的通性,其间是有个别差异的。如果看到自己的女儿举止豪放、大情大性、不拘小节,与邻家的小女孩相比,就像一个“男人婆”,于是常埋怨女儿举止粗鲁要她改变,并强迫她实践自己定下的淑女标准,这样压制孩子的性格发展,只会带来相反效果。
因此,你不要拘泥于男孩子、女孩子的性别,应该仔细观察孩子个体的特性,注意他在成长过程中潜在性的自我发展,了解孩子的长处和缺点所在,有哪方面的潜能有待通过鼓励使其发挥出来。最重要的还是尊重孩子本身独特个性,给予他发展自我的机会。
家长在教养孩子时,常会不自觉地回味自己的童年生活,并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去教导子女。当然你的经验得失是非常宝贵的,不过,时代进步了,你拥有的知识可能已经落伍,或者加进了世俗功利的想法。如果一味地以自己的标准和眼光去评价孩子,苛求孩子有所表现,只会阻碍他本身的潜能发挥。
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由于将全部心血放在孩子身上,常不自觉地以大人的标准来要求他。在这样的督促下,孩子可能在某些才艺方面表现较其他小孩领先,然后家长便以为孩子有这方面的天分而沾沾自喜,不断地督促练习以求有突出的表现。在父母一相情愿的想法下,孩子失去了本身独特的个性。
14岁的陈晓早已是远近闻名的英语小状元,经常参加各种英语竞赛,奖杯、奖状得了一大堆。陈晓的父母也非常以他为荣,家里来了客人,总要把陈晓的奖杯拿出来展示一番。面对众人的赞叹,陈晓却高兴不起来。他说:“英语只是一门工具语言,我没觉得学好英语就有什么了不起的,是爸妈让我学的英语,我不知道除了英语我还会什么!噢,对了,我小时其实很喜欢画画,可妈妈不赞同,她说‘这么多人画画,没见哪个成了毕加索’!妈妈让我好好学英语,长大了当翻译。可我不喜欢英语,我真得一辈子都靠英语活着吗?”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善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在智力、情感、生理、社交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密切地相互影响。你应做的就是要正确辅导发展孩子的个性和潜能,要达到此目的,不需要搜肠刮肚地不断为他们安排益智活动或购买昂贵的用具,最大的资源就蕴藏在孩子本身,鼓励孩子发挥原本具有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更胜过给他们再多的物质享受。
我们常惊讶于孩子们的丰富想像力。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以下的故事:有一天,他在大学授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正方形,问道:“这是什么?”大学生答道:“一个正方形。”这个答案显然十分清楚。“你们真是令我失望了!”教授说,“我曾和一群小学生玩同样的游戏,他们可以想出几十种不同的答案!叫人惊讶不已!”
这个例子的启示是,不要执著地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一套,那样会失去其他很多可能更适合孩子个性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自由发挥想像力,重视他追求自由的心情,他才能跳出框框,充分发挥自我潜能。
你不但要善于挖掘孩子的个性潜能,还要能按照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指导而不干涉,监督而不控制,这样才能使孩子的个性潜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四十岁女人对于工作的口头禅是:也就这样了。升职?不可能;努力?没必要;辞职?不愿意。混日子成了她们中大多数人的工作状态。四十岁的女人必须明白,工作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你敷衍工作,人生就会敷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