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了孩子的变化和需要都是成长的必然之后,父母最好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有意识地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来指引和帮助他们,而不是给孩子制订各种规矩,明确告诉他们什么应该做,要做到什么程度,什么不该做。
阿敏有一位正值青春期的女儿,提起自己的女儿,阿敏总是唉声叹气。以前人见人爱的宝贝女儿现在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有次阿敏满心欢喜地给她买了件新衣服,没想到她穿了一次就再也不穿了,还说同学都笑话她穿上了土气得很,以后买东西不需要阿敏代买了,要自己去挑选。这种小事也就罢了,她还故意跟阿敏说谎。阿敏询问她的学习成绩时,她都会很反感地随便说一个分数,好像是故意气阿敏,以表达自己对阿敏询问的不满。这孩子以前什么都对阿敏说,现在却倔犟得厉害,主意很正,认定了什么阿敏怎么说都不成。她也根本不懂得尊重父母了,好像阿敏做什么都不对似的,阿敏对她真是没办法了。
对于孩子来说,生命的种种变化都是新鲜的,都是首次尝试和碰触。从童年向青春期的过渡对他们来说肯定是一个突变的过程,这种向成年人的转变令他们欣喜,同时也会惶恐。他们不希望父母再把自己当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也不希望干涉他们的私人生活。如果这种需要没有被充分重视,他们会很受伤,并会以倔犟的方式对抗那些约束。
父母对孩子切忌使用暴力的手段和态度来压制孩子青春期的独立愿望和自我意识的需要。他们在这个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吸引和影响,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机会了解这个社会的纷繁复杂,引导孩子探索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良性因素,远离那些表面多彩生动,而实际上阴暗颓废的事物。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判断去主动接近积极的事物,而不要直接告诉他该怎样。父母要增加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对社会上各种事物的判别能力,家长不能陪着孩子走完人生的全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渗透和引导也比硬性的施教和命令要好。
孩子在此阶段对很多概念还处于模糊的认识状态,并分不清楚什么是对错,很容易混淆一些认识,这时父母就要及时给予指导。比如有些孩子以为调皮捣蛋就是活泼的表现,但是忘记了不打扰他人和课堂纪律的前提;有些孩子以为做什么事情第一个冲上去就是勇敢,而忘记了不顾后果是冲动和鲁莽的体现;有些孩子以为事事都让着别人是种谦逊,但是忘记了表达自己同样是对别人的尊重……所以,父母一定要适时引导孩子,以免孩子从一开始就进入生活的误区。
青春期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父母一定要注意不可以随意伤害他们,否定他们。特别是当着外人的面,不要跟在自己家里一样,不给孩子余地,说骂就骂,任意羞辱孩子;或者总是拿自己对孩子的养育来要求孩子必须懂事听话。这些都会深深地伤害孩子的心灵,也会疏远孩子与父母的距离。
若是有孩子的朋友来家里做客,父母也要热情款待,不能不冷不热,觉得都是无关紧要的小孩子就不屑一顾,这对孩子和他们的同学都是一种不被尊重的伤害。
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是各个方面的,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审美和观念来教育孩子。比如,玲玲的妈妈总是喜欢把女儿的头发梳成两个大翘辫,但是玲玲很不喜欢这种发型,也总被同学取笑,妈妈却坚持这样才好看;玲玲喜欢看故事书,妈妈却总是制止并且发现了就没收,说玲玲不认真学习,净看没用的闲书,对学习一点帮助都没有。这都会加剧孩子的不满。
父母为了跟孩子和谐相处,可以自己想出一些策略。比如,让孩子首先在家庭中感觉到自己这一成员的价值。可以在日常的家务中让孩子选一件喜欢的事情独自完成,并表扬他做得比自己还好;也可以在讨论一些对整个家庭有影响的事件中让孩子参与进来,并听取他的意见,如搬家、购置新的电器。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有了主人翁的意识,会很满足于自己的新位置。对于长大后所面对的责任时,他们也会饱含热情地去完成,并享受那种成就感。
针对孩子倔犟的情况,父母首先要忍耐,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他们面前,那样只会加剧矛盾。待静下心来后分析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有他们自身的,肯定也有作为父母不足的地方,然后尽量改正自身的不足,提醒孩子需要改正之处,跟孩子一同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