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习惯、心态等均与“心念”有关,心念若不改,而风水、行业、名字等再怎么改,也改不了命运。此即所谓:“环境不能改,但心境可以改”。
同理,“人生不能改,但人生观可以改”。因此,一个观念可以改变一个想法,想法改变则心态改变,心态改变则态度改变,态度改变则习惯改变,习惯改变则表现改变,表现改变则一生改变,一生改变就是命运改变。
有些人常常:抱怨,叹息,不满,愤世疾俗,怨天尤人,好像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是阴暗的,社会容不下他,别人都对不起他,在他看来,只有他自己是对的,是最好的,是不能被指责的,于是,他不能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不能安心地去工作和生活,他消极,他颓废,他不求上进。当然,他在工作中也做不出什么成绩,更不要说去回报别人和社会了。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因为他们没有辩证的分析问题,没有一种积极的心态。
诚然,人并不是都是好人,社会也不是都是公平的,但是,如果我们辩证的看问题,就会发现人是分好坏的。虽然社会并不是完全公平的,但是请不要怀疑,付出和回报始终都是成正比的。我们可以想一下,就算那些有关系有权力的人,也并不是没有任何付出就得到这种关系和权力,他也是天天酒场应酬,送礼送好处才得到的,并且他的礼也都是钱买来的,而钱也是他需要付出辛苦劳动才能得到的。所以只要你付出劳动,不管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社会还是公平的。
只有拥有一份平和积极的心态,才能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才能快乐生活,才能始终成为生活的主宰者和胜利者。
就算遇到不愉快的事,就算曾经我们总是抱怨别人,埋怨社会,从现在开始改变吧。当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失败,首先首先想一想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对,或者方法不对。只要及时找原因,找方法,就一定能很快的扭转局面,取得一个好的结果。
切忌夸大自己,指责他人
作为现代人,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骄矜之气盛行,千罪百恶都产生于骄傲自大。骄横自大的人,不肯屈就于人,不能忍让于人;做领导的过于骄横,则不可能很好地指挥下属;做下属的过于骄傲则会不服从领导;做儿子的过于骄矜,眼里就没有父母,自然不会孝顺。骄矜的对立面是谦恭、礼让。要想忍耐骄矜之态,必须是不居功自傲、自我约束,善于克服自身骄傲情绪的滋生,要常常考虑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学习。
有一天,一群动物聚在一起,总是互相炫耀自己的优点,嘲笑其它动物的缺点,大家相处得很不愉快。于是它们决定成立一所学校,希望通过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通才。他们设计了一套课程,包括奔跑、游泳、飞翔和攀登。所有动物都注册了,选修了所有的科目。
最后的结果是:小白兔在奔跑方面名列前茅,但是一到游泳课就浑身发抖;小鸭子在游泳方面,成绩优异,飞翔也还差强人意,但是奔跑与攀登的成绩却惨不忍睹;小麻雀在飞翔方面,轻松愉快,但就不能正经地奔跑,碰到水就几乎精神崩溃;至于小松鼠,固然爬树的本领高人一等,奔跑的成绩也还不错,却在飞翔课中学会了溜课。
动物们愈学愈迷惑,愈学愈痛苦,终于决定:好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虚心的向别人请教,不再盲目的嘲笑别的动物。就这样,森林里的动物们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气息和快乐的生活。
上面的寓言故事至少告诉我们:天生万物,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能强求,也不能随意抱怨。它还告诉我们作为人类,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更要注意不要随意的夸大自己,太过招摇,要懂得藏拙,多向他人学习,却不盲从。
如果不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就会迷迷糊糊;如果仅是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就可能变得自卑猥琐;如果刻意夸大自己的优点,掩饰自己的缺点,则可能变得狂妄自大。
如果放弃了自己原有的实在,去追寻那缥缈的希望,那么生活就充满了痛苦、无奈。我们必须相信自己,信任自己才能生存;我们也必须把握自我,获得自我认定,进而使自我充分发展。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再神通广大,也有“玩不转”的地方;要想让事业发达,买卖兴隆,没有得力的人才相助,是难以成功的。因此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但要有横刀跃马、驰骋沙场的将才,也要有知人善任、统率三军的帅才。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只有集众人之所长,依靠众人的智慧、力量,才能成就大业。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自古流传的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一段佳话。
韩信在刘邦军中,虽经夏侯婴的推荐,但未受重用,仅拜为治粟都尉,即管粮饷的军需官。后来,韩信数次与萧何交谈,萧何发现韩信与众不同,很钦佩他。当汉军到南郑时,韩信估计萧何已数次向上反映,但刘邦仍不想用他,就一个人悄悄地逃离了汉军。萧何听说此事后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即亲自去追韩信,劝说韩信回汉。并向刘邦推荐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国仕无双。王必铁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则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就是说,韩信是举国无双的将才,大王如果打算长期在汉中一带称王,那韩信确实是一无所用;如果真想夺取天下,除了韩信,再没有可以与您商量军国大事的人了。大王如果一定要向东发展,争取天下,如能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不能用韩信,韩信终归会另谋出路的。在萧何再三推荐下,刘邦终于选择了吉日良辰,沐浴斋戒,筑台拜将。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并向刘邦力荐,则楚汉之争鹿死谁手,实难预料。萧何作为宰相,懂得藏拙,善于用人,才成就了一段将遇良才的佳话。
况且就连刘邦这样的帝王之才也需要倚重别人,更何况我们呢?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切记一定不要一味的夸大自己,贬低或指责别人。
记得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夸是明智者所避免的,却是愚蠢者所追求的。”真正的明智者之所以不会自吹自擂,因为他觉得宇宙广大、学海无涯、技艺无穷,终其一生,也不能洞悉其中的全部奥秘。而那些平庸之辈,总是满足于一知半解,满足于点滴成绩,他们用富丽堂皇的话装饰自己,以讨得廉价的喝彩。
通常,人们所尊敬的是那些谦逊的人,而决不会是那些爱慕虚荣和自夸的人。如果一个人喜欢自大自夸,看不起他人的工作,就会失去自己的功劳。永远做谦逊的人,实际上就是让自己做一个被人们认同和喜爱的人。由此可见,想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就要戒骄戒矜,学会谦逊。
因为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由于骄傲,则往往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骄矜对人对事的危害性是很大的,这一点古人认识得十分清楚。
一代名君唐太宗曾对侍臣说过:“天下太平了,自然骄矜奢侈之风容易出现,骄矜奢侈则会招致危难灭亡。”
鲁哀公十一年,在一场抵御齐国进攻的战斗中,右翼军溃退了,孟之反走在最后充当殿军,掩护部队后撤。进入城门的时候,他鞭子抽打马匹,说道:“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不快。”他这样做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功劳。从积极的那一方面说,能够很好的令自己立身处世,不矜功自夸,很好的保护自己不被他人嫉恨。
前面提过的韩信,论理说应是是汉朝的第一大功臣:在汉中献计出兵陈仓,平定三秦;率军破魏,俘获魏王豹;攻下代,活捉夏说;破赵,斩成安君,捉住赵王歇;收降燕;扫荡齐;历挫楚军。连最后垓下消灭项羽,也主要靠他率军前来合围。司马迁说:汉朝的天下,三分之二是韩信打下来的;项羽,是靠韩信消灭的。但是,将士功高震主,本来就犯了大忌,加上他又不能谦退自处,看到曾经是他的部下的曹参、灌婴、张苍、傅宽等都分土封侯,与自己平起平坐,心中难免矜功不平。樊哙是一员勇将,又是刘邦的姨夫,每次韩信访问他,他都是“拜迎送”,但韩信一出门,就要说:我今天倒与这样的人为伍。这样,终于一步步走上了绝路。
唐代的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唐中宗时做修文馆学士,为人恃才自傲,曾对人说:“我的文章那么好,应该让屈原、宋玉来做我的衙役,我的字足以让王羲之北面朝拜。”由于他的自不量力,本来应该因为自己的才华被人赞赏的他,反而被后世的人们所嘲笑。这样骄傲自夸只是显出了他的见识短浅,并没有人认为他的才能真的有那么高超。
当今社会,与人相处,只要稍有点处理不当,就会招致不少麻烦。轻则,工作不愉快;重则,影响职业生涯。因此,与人相处,关键就是要学会低调,避免过分的自夸。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富兰克林年轻时,去一位老前辈的家中做客,昂首挺胸走进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进门,“嘭”的一声,他的额头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老前辈笑着出来迎接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记住了,于是他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个竞争尤其激烈的社会,我们不但要懂得自信,不但要表现出自己的优点,更要学会低调做人。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既固,才有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
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学会低调做人,就要不喧闹、不矫揉、不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是肤浅的行为。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修炼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
孔子认为,只有做到了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郁闷的人,才可以安心于自己的学习和事业;而那些唯恐自己的才能被人低估,总是迫不及待地替自己宣传造势,甚至不惜夸大其辞,其命中注定是要有劫难发生的。
就像我们熟知的三国时代的马谡,就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而使自己走上了失败的道路。三国演义中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马谡也并非无能之辈,事实上他的才干在当时众所公认,并因此而得到了一代名臣诸葛亮的重用。但是就因为他的不知收敛锋芒,言辞夸大,以致于刘备评价他说“言过其实”,并在临死前叮嘱诸葛亮不可重用马谡。
但是诸葛亮还是犯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最终被马谡的言辞所迷惑,在一次与魏国司马懿对阵之时,派了马谡去守战略重地街亭。结果马谡主观臆断,死读兵书,临阵不知变通,把自己的军队陷于绝境之中,终致街亭失守,也害得没有准备的诸葛亮不得不用空城计对付司马懿的大军,最终马谡为自己的大话付出了掉脑袋的代价。
反观东吴大将吕蒙和陆逊,其为人行事风格恰恰与马谡相反,他们不是担心别人不了解他们,而是有意低调做人,潜藏起自己的才能不使人知,让人低估自己而终于取得了成功。
在人生的旅途中,所有的事业都是建立在“人不知而不愠”的情形之下,越是“人不知”,就越是有利于有为之士建功立业。这些就是低调做人,才不外露的最好写照。
纵观历史成败得失,举凡伟大的事业,都是最低调的人生所成就的,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急于让别人承认自己,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有一种“不受重视”的失落感觉,越是你的才能得不到承认,就越是磨砺你的志向,养成你的个性,弥补你的缺陷和不足的最好时机。
孔子教导我们要做到人不知而不愠,道理就是这么浅显。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不断地学习并体会到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乐趣。学习朋友的长处并获得朋友们的帮助,低调沉稳,不事浮夸。宁肯让人低估自己而避免犯下大的过失,也不可以因为过于张扬而导致人生的惨败,则事业的成功与人生的基业,也就具备了最基本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