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在宫廷长大的康熙皇帝,对统治集团内部的明争暗斗十分熟悉,早早地就学会了勾心斗角的本领。他知道鳌拜在朝廷里势力庞大,用公开的手段绝对解决不了问题,反会激化矛盾,引来大麻烦。于是他在表面上一再容忍鳌拜,有时甚至装出畏惧鳌拜的样子。康熙一再加封鳌拜一家,连鳌拜的儿子也当上了太子少师。鳌拜经常称病在家,自己不上朝,可政事都由他在家里处理,朝廷反倒成了摆设,康熙听之任之,从来没有异议。鳌拜一家贪污索贿,结党营私,康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没看见。鳌拜借口维护祖宗成法,恢复圈地,其他大臣反对,他就当着皇帝的面大声呵斥其他大臣,康熙只得咬咬牙,忍住不开口。
鳌拜有一天,又称病拒绝上朝,还托人带口信给小皇帝,要康熙登门探望他的病情。康熙知道鳌拜是在试探自己,不可不去,就带着人来到鳌拜家。进了鳌拜的卧室,康熙立即觉得气氛不对,鳌拜躺在床上,神色却十分紧张。卫士们也觉察到这一点,立刻有人到鳌拜睡的床上从被褥下边搜出了一把利刃。面对皇帝,暗藏利刃,这可是一件涉及到谋反的大罪。皇宫里的卫士们见自己在鳌拜府中,生怕皇帝一声令下要抓人,反而讨不了好,紧张得不得了。鳌拜也更加紧张起来,自己跟小皇帝这么对着干,弄不好自己先惹火上身。
在剑拔弩张的刹那间,康熙皇帝却镇定自若地发了话:“满族勇士本来就该刀不离身,你们紧张什么?”一句话化解了一触即发的危机,进一步安了鳌拜的心。其实,小皇帝这是在欲擒故纵。鳌拜却以为玄烨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什么都不懂,因此就放松了对皇帝的监视。另一方面,康熙却设下了妙计,要活捉专横跋扈的鳌拜。
为了除掉鳌拜这个心头之患,在这以前,康熙已经做好了必要的准备。他按照满清皇朝的规定,在满族权贵人家中间,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子弟充当自己的贴身警卫。这些半大的孩子,跟皇帝年龄相仿,平日里天天在一起练习摔跤。有时候鳌拜进宫办事,他们也照样摔跤,玩得热热闹闹。这就给鳌拜一种假象,以为皇帝跟这群孩子一样,淘气得可以,不问国家大事,只知道打闹找乐子。看此情景,鳌拜心中暗喜不已。
皇帝探望臣子,按理臣子该入宫答谢,并且向皇帝汇报这几日发生的事。康熙见时机已经成熟,就把平日和自己一同练习摔跤的卫士们找来,安排好捉拿鳌拜这件至关紧要的大事。康熙对卫士们说:“你们是怕我,还是怕鳌拜?”这些侍卫平日早被灌输了憎恨鳌拜的思想,便齐声回答:“我们只怕皇上。”康熙接着说:“鳌拜身为辅政大臣,却有违祖先规矩,处处安插亲信,排斥异己,擅杀大臣,实在是太过分了。”说着,他禁不住提高了嗓门,“那天的事,你们都看到了,他在被子下边居然藏着刀子,胆敢害到皇帝头上来了。朝廷里的大事,都由他在家里商量好了才启奏,我这个皇帝还有什么可做的?照这样下去,大清什么时候才能富强?”接着,他放低嗓门,对侍卫们说:“你们虽然年轻,可都是我的亲信。要除掉鳌拜,只有靠你们!”接着,便把早已深思熟虑好的计划告诉了卫士们。这批侍卫听了,个个摩拳擦掌,只等着鳌拜前来,以执行皇上布置好的任务。
鳌拜进宫的时间到了。他依然像往日一般,大摇大摆,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来到皇帝的住处,只见平日那些孩子侍卫们正准备着练习摔跤,一个个蓄势待发,好像士兵即将出征一般。看着这些娃娃又在闹着玩儿,鳌拜一脸的不屑。不料那群孩子突然冲上前来,抱腰的抱腰,拧腕子的拧腕子,蹬腿窝的蹬腿窝,一下子跟这位满人里的“巴图鲁”大臣较起了劲。初时,鳌拜还以为小皇帝跟自己闹着玩,便听凭那些娃娃掰了自己的腕子,揪了自己的辫子。待到一群孩子把他扳倒在地上,他才觉得不大对头,斜着眼去瞧指使他们的皇帝,只见康熙一脸的冰冷,又听得小侍卫们满口的怒骂,方才觉得大事不妙。这时他再要挣扎,已经迟了。鳌拜一下子被捆了个结结实实。
拿了鳌拜,康熙立刻召集大臣,把鳌拜交给他们审理。大臣们早就恨透了这位专横的顾命大臣,一桩桩列举他的罪状,一致要求将他处死。康熙听了,倒没有赞成大臣们的意见,只说了一句:“念他替朝廷效力多年,军功卓著,免死。”死罪可免,活罪难饶,鳌拜被判终身监禁。而他那些死党,则被一网打尽,处死了一批,另一批判了刑。
剪除鳌拜之后,康熙帝励精图治。在他统治下,一个个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满清政权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要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才华,要想成功,就要学会忍耐,能屈能伸才是男儿真本色。
真诚待人给自己留余地
清朝时,胡雪岩与王有龄、张胖子一道赶往上海,为海运局上一任留下的运粮问题费尽周折。胡雪岩与张胖子经过一番努力,与松江镕帮老大尤五达成协议,先由松江漕帮在上海的通裕米行垫付十几万石大米.以解浙江海运漕米难运之困。待下一步浙江漕米运到上海,再以等量大米归还松江漕帮。当时的漕帮正处于内外人都在谈漕运改为海运。漕帮外在力量雄厚,根深蒂固,派头、场地都过得去。但作为龙头老大,心中自有一本难念的经。整个漕帮自乾隆年间开始一直借债度日。当时漕帮有一批粮想卖掉,换些现银,让众位下属心里有个安慰。但胡雪岩借米,还的仍然是米,而非现银。时下钱很紧张,但作为胡雪岩这位生客,而且又是师傅魏老太爷看重的人,实在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难处。
其实,胡雪岩早知道漕帮定有难处。他心中盘算着,做人总要为人设想,于是诚恳地请尤五说出自己的难处,有事大家一起商量。一番诚恳的心意表白出来,尤五心中对胡雪岩有了一个较好的印象,于是他用感激的声音答道:“岩叔,您老人家真是体谅!不过老头子已经有话交代,您就不必操心了。今天头一次见面,还有张老板在这里,先请宽饮一杯。明天我们照吩咐去办就是了。”胡雪岩对尤五的回答也非常满意,心想正是因为自己的话“上路”才有这样漂亮的答复。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尤老五说的这些话,自然受魏老太爷的影响,既然说要帮他一定会算数。但自己这方面,既已知他有难处,而且说出了口,却若以为有这样漂亮的答复就假装痴呆,不谈下文。岂非成了“半吊子”?交情到此为止,没有下次了,于是胡雪岩非常认真地说:“话不是这样讲!不然于心不安,五哥!我再说一句,这件事要你们这方面能做才做,要是有些勉强,我们宁愿另想办法,江湖上行走,不能做害好朋友的勾当。”
“岩叔这样子说,我不讲实话,就不是自己人了。”尤五终于将自己“当家人”的许多难处说了出来。帮里的亏空要弥补倒还在其次,眼看漕米一改海运,使得江苏漕帮的处境异常艰苦,无漕可运,收入大减,帮里弟兄的生计要设计维持,还要设法活动撤销海运,恢复河运,各处打点托情,哪里不要大把银子花出去?全靠这十几万石大米。由于借给胡雪岩,不仅没有银款入账,将来还的还是大米。虽说以后浙江海运局还米过来正值五六月份青黄不接,可以赚一笔差价,但与自己这方面脱价求现的宗旨完全不符。胡雪岩了解此情况,当即要求张胖子开一张十万两银子的银票,即借十万银子给尤五渡难关。当时由于漕运改海运,许多钱庄都去巴结沙船帮,不敢对漕帮放敖,怕担风险。尤老五一来怕失面子,二来自己也想争口气,所以抱定“求人不如求己”的宗旨,不向钱庄借款,只求尽早脱货求现。
这样一来,尤老五释然了,非常欣慰,向胡雪岩连连拱手答道:“好极了,好极了!这样一做,面面俱到。说实在的,倒是岩叔帮我们的忙了,不然,我们脱货求现,一时还不太容易”。胡雪岩也相当高兴,这件事做得实在太顺利了。当晚宾主双方尽醉极欢,商量好的事情一切都等第二天见面到上海办理。
第二天,胡雪岩将与尤老五商量好的事情向王有龄说了一下。王有龄也觉得欣慰,事情办得这么顺利倒真有点出乎意料。忽然,王有龄像想起了什么,若有所思的,两眼望空,脸上的表情很奇怪,倒叫胡雪岩有些猜不透。一问之下才知王有龄忽然有了主意。原来王有龄素知粮价在青黄不接又加兵荒战乱年代一定会猛涨,于是放低声音对胡雪岩说:“我有个主意,你看行不行?与其叫别人赚,不如我们自己赚。好不好跟张胖子商量一下,借一笔款子来,买了通裕的米先交兑。浙江的那批漕米,我们自己囤着,等价钱好再卖。”
胡雪岩正色道:“主意倒是好主意,不过我们做不得,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答应了漕帮的事,不能反悔,不然叫人看不起。以后就吃不开了。”听胡雪岩这么一说,王有龄也十分信服,立刻舍弃了自己的“好主意”。
胡雪岩的这句“说一句算一句”,为他赢得了一个生意场上的好朋友,尤五后来对胡雪岩的生意帮助非常之大。胡雪岩的丝业、粮食运输、军火贩卖等无一不是承靠尤五的优先考虑,才做得那么顺利,更何况尤五身为漕帮老大,为胡雪岩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商业信息。
胡雪岩深知在上述场合说出去的话是不能收回的。因此,就是明知改变原来协议,自己囤积,等战事一开,再卖出一定可大赚一笔,也不能这么去做。尤其是江湖上做事,“一句顶一句”的含义就是:答应了的事情或达成的协议,就一定要遵守履行,不能随意反悔,特别是不能如王有龄所想的主意那样,对情况不利自己的时候,求着别人帮忙,而到了情况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却又想按着对自己有利的方法办。从一般商人的眼光看,也许王有龄的打算并不过分,一来商人图得有钱赚就会变着戏法儿去赚,商人有商人的价值标准。二来漕帮此时本来就急于脱货求现以解燃眉之急,改垫付为收购。也许正合他们的心愿,也算不得全是不守信用。但这里还有一个扪心自问的问题。当时胡雪岩与魏老太爷的谈话中已言及自己的意向与办法,如今如果见到有利可图就想着一切按自己的打算做,显然是个“半吊子”。即使能让别人原谅自己,也绝非有长期往来的朋友了。
这种重承诺的作风最适直于在小范围的朋友圈里树起自己的威信。试想,如果当时胡雪岩按王有龄所说的主意去办,不仅会被江湖上的朋友看不起,恐怕也会被张胖子以及其他下属人员暗中看不起,威信就会大打折扣,让人觉得胡雪岩仅仅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奸商而已。
讲信用是一个人的“修身之本”。也是取信他人的必由之路。作为谋略。言而有信是树立良好形象,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巩固和维护个人威信的一剂良药。爱默生说:“诚信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
没有真情的人生太累,没有真情的伪君子体会不了人间的温暖。所以追求真诚的路很艰难,但人们总在追求。
真诚是人与人交往的试金石,如果我们想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就要先付出自己的真诚,哪怕只是平淡的一句话、细小的一个动作,也许日后就会得到别人成倍的回报。
诚信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条件。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不要轻易承诺,承诺是极为慎重的事情,一个没有信用的人会失去整个世界。
真诚不是智慧,但是它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芒。有许多凭智慧千方百计也得不到的东西,通过真诚,却轻而易举就得到了。正所谓“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可成?”
1754年,美国独立以前,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选举在亚历山大里亚举行。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乔治-华盛顿当时作为这里的驻军长官也参加了选举活动。
选举最后集中于两个候选人。大多数人都支持华盛顿推举的候选人,但有一名叫威廉-宾的人则坚决反对。为此,他同华盛顿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争吵中,华盛顿失言说了一句冒犯对方的话,这无异于火上加油。脾气暴躁的威廉-宾怒不可遏,一拳把华盛顿打倒在地。
华盛顿的朋友围了上来,高声叫喊要揍威廉-宾。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华盛顿部下听说自己的司令官被辱,马上带枪赶了过来,气氛十分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华盛顿一声令下,威廉-宾就会被打成肉泥。然而,华盛顿是一个头脑冷静的人,他只说了一句:“这不关你们的事。”就这样,事态才没有扩大。
第二天,威廉-宾收到了华盛顿派人送来的一张便条,要他立即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去。威廉-宾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华盛顿约他决斗。于是,富有骑士精神的他毫不畏惧地拿了一把手枪,只身前往。
一路上,威廉-宾都在想如何对付身为上校的华盛顿。但当他到达那家小酒店时却大为意外:他见到了华盛顿的一张真诚的笑脸和一桌丰盛的酒菜。
“宾先生,”华盛顿热诚地说,“犯错误乃是人之常情,纠正错误则是件光荣的事。我昨天是不对的,你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和解的话,那么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