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成功的管理者几乎都拥有一支和谐高效的管理团队。
杰出的团队造就了杰出的领导;杰出的领导造就出杰出的团队。
管理没有完美,只有和谐
“和谐”是指事物多种因素的集合,它们相互配合,协调组成新的事物,达到理想的效果。和谐内在包含的多样性、差异性、矛盾甚至冲突,但是,事物最终会达成更高层次的统一与协调,即和谐。
和谐是一种规律,是万物都固有的规律,保持与否,关系着他的成长、夭折或是变异;和谐还是一个度,强调着远近、强弱、好坏的辩证关系,并且只有正视这种关系的差别,本着承认差异,求同存异,互为补充的思想才能解决相互间的问题;和谐是一种境界,不同的人之间,不同的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均衡,从而才能达到和谐统一,共同发展的最终目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和”被广泛地应用到家、国、天下等方面,用以描述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一致的状态。“谐”有协调、融洽的含义。孔子提出“和为贵”,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肯定“和”的作用。荀子提出“和则一,一则多力”,认为在一个组织内部人们和谐相处,就能取得一致,取得一致力量就会增大。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只要内部和谐,上下齐心合力,就能无往而不胜。孔子还提出“和而不同”,认为“和”的本质在于统一和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
和谐团队要求每个人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善于调和矛盾冲突,但自己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盲目重复或附和。
和谐团队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差异,不强求一致,不重复别人。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在丰富多彩中达成和谐。就像一个乐队,想要演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需要使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乐器,各奏其乐,各发其声,从而汇成宏大动听的交响乐。反之,如果乐队中都使用同一种乐器,其单调乏味是可想而知的。
西游记中唐僧带领的取经团队可以说是一个和谐高效的团队。
唐僧:我没有武功,识不破妖精,但我用人得当,协调有方,取经成功证明我是一个好领导。
悟空:师父 ,我老孙武艺高强,除魔降妖的事就交给我吧 ,只求师父发发慈悲 ,少给我念点紧箍咒。
八戒:师父,孙猴子他有勇无谋,我老猪比他有头脑,有人缘,对外公关的事就我来吧!
沙僧:我比猴哥、八戒听话,能吃苦,师父安排我挑担子最能体现我的价值了。
因此,从管理的性质来看,管理没有完美,只有和谐。
从修辞角度讲,“和谐”是表述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又是以事物构成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协调而言的。和者,柔、平、适也;谐者,和、妥、合也。我们说和谐,是指关系上的和谐,人、事、物之间的沟通、交融、配置、组合极其协调、自然、统一,符合人、事、物的自身规律。
和谐即是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和谐是团队追求的最为完美的境界。
和谐的外延很广,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和谐是平等,是活力,是创造。
和谐是起点,是过程,也是终点。
和谐不是单一的音符,而是一首交响曲。
和谐不是一个品种的花,而是一个百花园。
和谐不是整齐划一,而是包容涵摄。
音乐需要和谐,才能悦耳动听;美术需要和谐,才能赏心悦目。同样,一个团队需要和谐,才能成就高效。
管理没有完美,只有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发展,只有和谐才能进步,只有和谐才能实现管理的终极目标。和谐管理对团队来讲,就是竞争力之源,是高效运转的保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动力。树立和谐的管理理念,选择和谐的管理模式就是选择了一条社会、企业、员工共赢的管理之路。
惟有和谐,才能实现高绩效
《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
“和”是团队管理的最佳境界。
在佛教僧团内部有一个保持和谐的重要指导精神“六和敬”,对企业建设和谐的团队非常有帮助。“六和敬”涉及六个对象:身,口,意,戒,见,利。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这六点都是建设一支和谐团队所不可缺少的。
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是相处的和乐;
口和无诤:在言语上,和谐无诤,是语言的亲切;
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是心意的开展;
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是法制的平等;
见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是思想的统一;
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是经济的均衡。
这里面身和同住讲究的是礼仪,优秀的团队必然有优秀的礼仪,礼仪的作用就是用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同住是员工之间的和平共处,闹内讧的团队肯定不能长久,内部的团结是团队发展的前提。
口和无诤不是说员工之间不能有不同的看法,而是要求员工不能因为私利而去诤。口和无诤需要大家有共同语言,有了共同语言,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就容易沟通了,不会因为语言不通而产生误会乃至矛盾。管理者可以批评员工,但绝不能骂员工,和气生财,有了和气就会有财运,天理如此。
意和同悦是要培养员工的共同心理。管理者要关心每一位员工,员工也是人,员工也有感情,你关心他,帮助他解决生活工作上的困难,让他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他就会感激你,就愿意为企业付出汗水。
戒和同修是说企业的规章制度一定要制定得合理,得人心,要让大家都愿意接受,而且在执行过程中要公正平等,绝不徇私舞弊,这样员工才愿意共同遵守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要避免死板僵化,不合理的要征求员工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正,如此员工才能永远遵循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效率。
见和同解是要让员工朝着共同目标努力,而不是各持己见,各自为政。思想决定行动,在原则问题上统一思想还是很有必要的,见解相同合作才能顺利进行。企业理者要经常利用员工大会等形式给员工做思想工作,防止员工思想上的紊乱,治企的根本在治心,员工心齐了,没有办不好的企业。
利和同均是指利益的分配必须按照统一的原则,依照员工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不偏不倚,均是如此,没有特殊对待。这样员工才会满意,才会有积极性为争取更多的报酬而努力工作。?
六和敬是同时进行的,缺一则其余也必不久立,有了六和敬精神,企业团队的和谐就能够实现。在团队建设中,管理者如果志向高远,才华卓绝的话,他就可以将六和敬发挥到最高境界,使团队成员达到高度的融和,甚至可以说是消融,多化为一,团队成了超人,拥有比众多员工组织而成的普通团队大得惊人的能量,它将无往而不胜。
团队要和谐,“人和”是基础
团队要和谐,“人和”是基础。中国式管理团队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心”的结合。
和则荣,不和则伤。
有位捕鸟师精通捕鸟之术。一天,他在湖畔布下一张罗网,网中放了一些粮食后,便躲在一旁静候鸟儿入网,不多久,很多鸟儿误入网中争抢食饵。捕鸟师乘机收网,鸟儿被一网打尽。但是网中有一只大鸟,体大力强,拼命挣扎,竟将罗网带起,携众鸟一同飞走了。
捕鸟师撒腿便追,路人见了笑他愚蠢:“地上的人岂能追得上天上的飞鸟?”可捕鸟师依然紧追不舍。
日头渐渐偏西,不久便隐没于远山背后,这时,捕鸟师仰视空中的一网鸟儿,那网中的鸟早已闹成了一团。有的鸟儿要向东飞落,有的鸟儿朝西挣扎,有的想要在大树上歇脚,有的想要往深谷中藏身。可大网把众鸟儿束缚在一起,怎由得它们随心所欲?结果,众鸟儿一同栽落到了地上。
捕鸟师赶来,把乱作一团的猎物全部捉住,满载而归。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这是《天下无贼》中黎叔的经典台词,就是说,如果在一个团队中,没有凝聚力就如同一盘散沙,团队内部人心不齐,彼此相互猜疑,离心离德,彼此争斗,拨弄是非,就形不成合力。明朝首辅张居正说:“和,则一可当百;不和,虽有众弗能用也。”
“人心齐,泰山移”,只有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达到团队目标。
蚂蚁团队经常被人们用于诠释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意义,因为它们群策群力和高效率的团队协作精神值得企业和团队反思与借鉴。
有一则新闻报道:在河南辉县市与山西省交界的太行山深处,有一个蚂蚁山,听说蚂蚁极有攻击性,甚至有人说是传说中的食人蚁。为实验蚂蚁的厉害,有人带了一条1米长、1公斤重的毒蛇上山。刚放出蛇,几只蚂蚁迅速冲过来。这种蚂蚁头和四肢呈棕红色,腹部为黑色,1厘米见长。几只蚂蚁先咬蛇身,蛇开始没什么反应,然后有一群蚂蚁爬进了蛇的嘴里。蛇蚁打斗时,现场的人们都闻到一股很刺鼻的怪味,这是蚂蚁放出来的一种蚁酸,以便招引其他蚂蚁蜂拥而至。一会儿,有很多蚂蚁前来助阵,毒蛇全身缠满了蚂蚁,毒蛇开始扭动、翻滚。约两个小时后,毒蛇死去。这种红蚂蚁学名叫“红林蚁”。
管理心理学中有一条重要而有效的法则——“蚁球”法则,他揭示了成功企业“抱团打天下”的秘密:个人的力量无论多么弱小,只要能够依靠某种凝聚力组建成为一个“人和”的团队,就可以发挥出神奇的力量。
“蚁球”是指洪水到来时,密密匝匝紧紧抱在一起的一窝蚂蚁,大的蚁球有篮球那么大,小的也有足球大。当洪水到来时,蚁球随波漂流,期间不断有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但如果能够靠岸,蚂蚁便得救了,此时蚂蚁便一层层散开,像打开的登陆艇,蚁群迅速而秩序井然地一排排冲上江堤,胜利登录。当然,岸边水中也会留下不小的一团蚁球,那时最底层英勇的牺牲者,它们再也爬不上来了。但它们的尸体仍会紧紧地团抱在一起。
同样令人震惊的场面也在南美洲的草原上上演:酷热的天气,山坡上的草丛突然起火,无数蚂蚁被熊熊大火逼得节节后退,火的包围越来越小,渐渐的蚂蚁似乎无路可走了。然而,就在这时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蚂蚁们迅速聚拢起来,紧紧地抱成一团,很快就滚成一个黑乎乎的大蚁球,蚁球滚动着冲向大火,尽管蚁球很快就被烧成了火球,在噼噼啪啪的响声中,一些居于火球外围的蚂蚁被烧死了,但更多的蚂蚁却得以绝处逢生了。
《文子·下德》说:“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淮南子》说:“人众则食狼,狼众则食人。”唐代贤相张九龄说:“万夫一心,以小击众。”民间流传甚广的谚语俗话: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木不成林;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抱团打天下;《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词唱道:“一支竹篙,难度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一棵小树,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并肩耐岁寒……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还有当下企业流行的词语: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天下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等等,无一不在说明团队的力量,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是因为团队的齐心协力,而任何一个企业的失败也往往是因为团队的离心离德。因此,管理者维护团体成员同心同德的精神世界是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
“和”是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
历代儒家都肯定并十分重视“和”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儒家思想把“和为贵”作为待人处世、管家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所在。
兵家也认为,“和”是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是力量的源泉和成功的保证。有了“和”,才能集合群体的力量,提高工作的效率,实现理想的目标。”
在IBM,每个人都在努力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小托马斯·沃森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代替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带来的高昂的士气和干劲。……良好的人际关系说起来很容易。我认为,真正的经验就是,你必须始终坚持全力以赴地塑造这种良好关系,此外,更重要的是,所有人必须形成一种团结的力量。”
在IBM公司工作,光埋头苦干是不行的,员工之间必须团结、互助、合作。在IBN公司,一件事往往会关联到很多部门,有时候他们会从全球的同事那里得到帮助,所以,员工间的友好互助意识非常普遍,工作中随时准备与其他同事合作。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沟通,使人心情愉快;亲和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凝聚人心,培养团队精神。
玫琳·凯·阿什是20世纪美国企业界的一个新秀。她在60年代用5000美元积蓄办起玫琳·凯化妆品公司,开业时雇员仅9人。20年后,该公司发展成为员工5000多人,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的大企业。
玫琳·凯·阿什是如何将一个小公司做成一家大企业的呢?最重要的是她“精通人际关系学。”
阿什之所以特别重视人际关系,是因为她从实际工作中得到的启发。
在她还没有独立创业的时候,为了能同自己所供职的公司副总裁握手,阿什排队等候了足足三个小时。然而,她最终等到的十一次失败至极、却又影响了她一生的握手——副总裁同她握手、打招呼,但眼睛却瞧着她身后等候接见的队伍还有多长!
时至今日,她已然对当初的情形耿耿于怀:“直到今天,我一想起那件事还伤心,当时,我暗暗对自己说,假如有朝一日我成为被人们朝觐的人,我一定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站在面前同我握手的人身上。”
因此,成为企业领导者之后的阿什,总是尽力处理好与每一个团队成员的关系。
当有人问“你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你难道不觉得累吗?”
阿什说:“当然,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是,我从来没想过要放弃,因为我曾亲身体验被一个对于你来说很重要的人冷遇是什么滋味。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永远是至关重要的。切记,永远不要用你不喜欢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任何人。”
每逢圣诞节、公司周年纪念日,阿什都给职工寄发祝贺卡片。他们过生日时也会收到阿什寄去的祝贺信。
她在每张卡片上签名,并亲笔写下一句贺词。
她还规定,凡是加入公司届满一年的员工,都可以得到一条镶有饰物的金链。当进入公司三周年、六周年、九周年……的时候,她们得到的纪念品是其他首饰。当她们参加公司工作15周年时,她们得到的是一件镶有钻石的首饰。
对于那些高级管理人员,阿什同样也会给他们送圣诞礼物和生日礼物。有一年,她在圣诞节送给销售主任每人一只“熊小姐”。拉一下它身上的线,它就会说:“你是好样的。”或者:“我爱你,你了不起。你什么都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