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风云塘马
8147000000015

第15章 (1)

在塘马召开一次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在你的心中酝酿已久,这也与廖海涛不谋而合,廖既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将领,也是一个优秀的政治人才,在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中,他就担任过杭代县委书记。

你清楚地记得一九四一年四月四日《太湖报》刊载的《新四军十六旅成立通电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一文中,便有这样的豪语,“当兹本旅成立,尤更淬励自勉,与江南同胞,戮力同心,迈步前进,建立一支坚强之正规军,发展抗日民主政权,以争取反扫荡反摩擦伟大之胜利,巩固斗争阵地,达成光荣伟大之任务。”

建立坚强之正规军,是你坚定不移的目标。

你乳名福娃,族名宗愚,一九零八年生于湖北襄阳县襄城二郎庙街一户城市贫民家中。

襄阳乃军事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荆楚文化的尚武精神在襄阳地区十分浓烈。且水镜庄,卧龙岗就在城郊,那三国故事,用兵之道,早已在你的心中扎下了根。你常常回忆起年少时的那次出游,你徜徉于卧龙岗,想象诸葛武侯躬耕隆中,胸中藏有百万雄兵,你也希冀有朝一日率领千军万马驰骋于疆场,所以当一九二七年,冯玉祥部高树勋开办中山军事政治学校时,你毅然报了名。在学校你受到了严格的军事教育,除了接受一般军事技术训练外,你受到了许多古代、现代军事理论的教育,《三略》、《六韬》、《孙子兵法》、《李卫公问对》,你烂熟于心,加之少时看过听过的《水浒》、《三国》故事,使你对军事理论的运用有了相当的熟练程度。宁都起义后,你于一九三三年被选送到瑞金红军学校学习,你又学习了马列主义的军事理论,尤其是毛泽东同志的军事理论,使你对军事的谋略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而且能够批判地吸收先前在军队中所学的关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在参谋长这个位置,你的历史之长在共产党将领中屈指可数。

你十分佩服毛泽东的军事战略,向南巩固,向北发展,向东作战,事实上新四军正是按毛泽东同志的作战思想在不断发展壮大,使蒋介石借刀杀人的诡计日益破产。

苏南空间狭小,南有国民党重兵聚集,且不断地制造摩擦,路北、宁沪线,有日本人重兵把守,在战略空间上回旋余地太小。所以你竭力赞同陈毅、粟裕北上,苏北日军兵力甚少,国民党军队也有限,新四军可以在淮河长江间纵横驰骋。在带兵渡江支援黄桥战斗后,你曾请求留在苏北作战,可陈毅认为只有你这位军事谋略奇才加上廖海涛这位虎将才能使新四军在茅山地区生根发展,指定你回苏南主持新的江南指挥部工作。你欣然答应,你十分明白苏南这战略要地绝不能丢,不过向南巩固十分艰难,主力抽掉后,谈何容易呀!

军队建设是当务之急,军队强大,才能保证民主政权的建立,才能巩固根据地,但苏南军队的建设实在艰难。军队要有人参加,必须保持一定的规模,但苏南的兵源有限,一是许多地方部队上升主力后,已进入苏北,如挺纵、江抗中就有许多苏南的地方部队,二是苏南的老百姓在新四军抗日的宣传下,对抗战有了新的认识,但传统的“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思想仍然存在。三是日军采取怀柔政策,实行以华治华,汪伪则大唱和平建国的口号,苏南百姓的斗志有所削弱。如果不抓紧扩军,军队没有一定的数量,这仗可怎么打,主力未北上时,尚感仓促,主力北渡后,就更不用说了。

你感到焦虑,皖南事变后,形势非常危急,独立一团受损,独立二团动摇不定,新三团、新四团数量有限,要采取运动战非常困难,这区区两千多人马,怎么能和日军顽固派两线作战呢?

因此你后来紧紧地抓住程维新不放,把他作为外围军事形式,程对你心悦诚服,所以那一时期他拥护新四军的决心还是较为坚决,也正如此,后来李复牺牲时,你是感到如此的沉痛,亲自题了“民族英雄李复之墓”的墓碑。

自然改造太湖支队和蔡三乐的部队是刻不容缓的事,这件事非同小可。十八旅渡江北上,苏南只剩十六旅,孤军奋战,形势十分严峻。如果太湖之滨能有一支机动部队,那么,两溧、长滆、太滆就有一翼,战略上回旋的余地就大了,这样的重任非得可靠之人去挑,所以你与廖海涛不约而同地选中了王胜。王胜是旅参谋长,又是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八团的参谋长,你对他很了解,按他在闽西的表现完全可以用他的游击原理在锡南一展身手,大展宏图。

只是王胜有点儿顾虑,带着警卫、妻子前去,势单力薄,恐难发展。其实嘛,这用不着担忧,有五十二团二营的班底在,有地方党组织在,完全可以改造好蔡三乐的部队。加之太湖支队由基层党经营多年,应该有信心整顿好。只是近来顾复兴部不大稳,本拟突击整编,无奈地方党组织不同意,所以你真有些不放心,不得不催王胜赶快赴锡南去筹建四十八团,开展锡南的抗日工作。

为了这次军事工作的总结,你思考了许久,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并没有阐述,因为是一次军事总结,你觉得还是停留在总结上为好。

对于整个抗战,你很佩服毛泽东的战略战术。

在一九三九年官陡门战斗后,你从军部转来的军事手册中,拿到了毛泽东的三篇文章:《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

拿着那些封面印着毛泽东木刻画像、竖排印着毛泽东文章名字的油印手册,你很激动,你对毛是由衷的佩服,在一九三一年宁都起义前,你就听到了朱、毛红军的故事,从反动派宣传中知道了毛泽东的威名,起义后,在中央苏区的首都瑞金见到你久仰的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三年在瑞金红军大学学习时,你亲自聆听了毛泽东同志的生动的报告,对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深为折服,尤其对毛泽东的游击原则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推崇备至。在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中,你把在小时候学过的军事知识,在国民党部队里学过的军事知识,加上毛泽东的军事理论熔铸一炉,在战斗中屡屡克敌制胜,心中总有一个航标,对于复杂的战争波涛,你始终有把握避开障碍,走向胜利。

抗战了,怎么抗,你听到毛泽东同志已成为党和军队的领袖,含笑点头,你觉得唱这场戏有把握了,但延安远隔千山万水,还看不到毛泽东对战争的具体部署,但从毛泽东对新四军“向南巩固,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看,足见毛对战争具有非凡的洞察力与创造力,明摆着新四军如果偏守皖南,则毫无前途,只有进入江淮、太湖地区才能纵横驰骋,大展宏图。

在芜湖的那些日子里,你利用战斗间隙读完了毛的三篇文章。

你对抗战的过程前景大致有了个预测与前瞻。

在水阳、在博望、在水西、在闸口、在黄金山、在塘马你都在回味着毛泽东关于抗战三个阶段的理论分析,你不时地点着头,“是呀,说得对嘛,我们中国只有毛泽东同志才能写得出这种文章。”

你认为毛泽东是个天才的军事理论家,其军事理论体系和逻辑性比《战争论》还要完备、严密与深刻,有了毛的军事理论,整个抗战的前景就不会混沌一片。

你在油印文章中写了许多心得,你看过“战争原则,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之后写下了“完全正确”四个字……是呀,敌强我弱,抗战是个持久战呀!我们抗战首先是保存自己,如果仅仅是消灭敌人,消耗自己,那是无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所以你在指挥官陡门战斗时和粟裕同心合力,采取奇袭的办法,从开始攻击到解决战斗,只用了约八分钟,连清扫战场总共耗去了二十分钟,毙敌多个,活捉五十七名,缴获武器多件,河西部队无一伤亡,河东也只伤到卫生员、司号员各一名。

对于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同志说,“正规战争是主要的,游击战争是辅助”,你也在边上写了“正确”二字。抗战初期,你还是寄托于正规战争,还没有从战略上认清游击战争的作用,但从苏南的多次游击战争中以及八路军开辟敌后根据地史实报道中,你渐渐认清了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对于卫岗、博望、东湾、延陵、陈巷,这些大大小小的战斗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自己的观点与毛泽东游击战略理论有不谋而合之处,不过你还是觉得,真正解决战争还得靠大规模的运动战,这一点毛泽东同志也是这样认为,毛认为应在有利条件下或战争的反攻阶段才能采取,你大致也认同这一点。

你在“抗日战争的六个具体战略问题”上也写下了一些评语,并在以下文字中画了长长的竖线“(一)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二)和正规战争相配合;(三)建立根据地;(四)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五)向运动战发展;(六)正确的指挥关系。”

对每一个问题你都有过深深的思考,在江南指挥部成立后多次与陈毅、粟裕、刘炎、钟期光等人探讨过,为此你也与粟裕合著了一本军事理论书。

你觉得这几个问题实在太重要了,这打仗,若没有理论指导,光凭经验是断断不行的。

防御与进攻,持久与速决,内线与外线,这几个概念一直在你的脑海中盘旋。

你深深地佩服红军在苏区反围剿斗争中,屡屡从内线转到外线作战的谋略,这也是毛泽东军事理论的辉煌点,你自己对这一谋略的应用也烂熟于心。

一九三五年八月,蒋鼎文调集第三、第十、第五十二、第八十、第八十三师及广东军一部,以龙岩、永定、上杭为重点,采取“驻剿”、“搜剿”、“堵剿”相结合,以“驻剿”为主的战术,向闽西游击队发动第二期“清剿”。敌军碉堡、炮楼林立,百姓被迫移民,红军粮食救济被断绝。国民党第十师三个团即从龙岩、白沙、雁石、溪口分三路进攻活动在岩宁连地区的第一作战分区部队,围追堵截,步步紧逼。你作为第一作战分区司令员与政委方方分析,敌军出动,后方必然空虚,于是率领第一作战分区部队,利用敌平均使用兵力、盲目行动之弱点,以少数兵力牵制敌人,主力大胆转入敌军背后,时而集中兵力佯攻白沙,进而以一部分兵力出击雁石,并在漳平、安溪、龙岩等地散发传单,声称要“攻打龙岩”。进山“清剿”的第十师不到十天,急忙掉头集合全力对第一作战分区反复清剿,第一作战分区最终保存了有生力量,渡过了难关,这是典型的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的范例。“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一切都得灵活应用”,你在水西村多次做过这样的发言。

进入苏南,日寇常常采取“多路进攻、分进合击”的战术,新四军常常处于内线作战,由于敌军骑兵速度快,机动性强,武器精良,火力猛射程远,往往交战后,十分被动,所以你与陈、粟二人反复研讨、总结经验,采取跳出内线,转入外线,歼其一路的策略,在苏南的反扫荡中屡见其效。

你与陈、粟提出的战术原则是有着充分的依据的。

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二日,敌人企图占领出产大量乌砂的石马矿山,十五旅团两个联队骑兵、步兵联合,携重炮、轻炮、水上飞机、轰炸机、装甲汽车分别在秣陵关、溧水、当涂集中兵力,分进合击小丹阳。面对日军八路围攻的严峻形势,你与张鼎丞、粟裕决心以小部队进行阻滞,与敌周旋,主力集结在小丹阳西杨家庄隐蔽待机,以一部分兵力转至外线,对当涂、陶吴及南京近郊之敌进攻,以打破敌人分进合击的战役计划。

为避敌锐气,第三团部决定第三营转移到落星以东的杨家庄相机待命,主力第一、三营当晚调向上泗陇、太平山,靠近十八村方向的山地,准备侧击敌人。具体部署是:一部进袭当涂,造成敌人的恐慌。一部穿插过陈塘关,占领鸡笼山阵地,与敌人对峙。又以一部进袭陶关,牵制敌人,另选精干部队,进袭南京近郊,使敌人首尾忙于应付。

由于正确部署,尤其外线战士的英勇作战,终于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你与张鼎丞,粟裕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你常常对自己说。战争的谋划实在太重要了,在这一点上你对粟裕十分佩服,对敌情的判断,作战的部署,尤其是作战中采取的灵活原则,粟裕确有过人之处,他深得游击战略战术的精髓。

内线外线结合实在太重要了,因为敌人的经济、军事、政治组织力量明显高于我们,如果采用呆板战术那必遭灭顶之灾。

你从江宁到句容、溧阳至宜兴、从二支队参谋长到江南指挥部参谋长、从二支队司令到十六旅旅长,都相机应用内线与外线的关系去谋划战斗,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提升了新四军的威名。你对游击战争深有研究,始于宁都起义以后,在宁都起义前,你就知道了朱、毛红军指挥游击战争的威名。真正领会其精髓还是进入苏区加入红五军团、参加了赣州、漳州、水口、宜黄和乐安、建宁等战斗后,闽西三年游击战争就更不用说了。但你还没有把游击战争上升到战略高度,读了毛泽东的几篇文章后,你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许多问题有了答案。比方说,游击战争依赖于根据地建设……但有些问题并不像文章中说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