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风云塘马
8147000000083

第83章 (6)

赤山地区、茅山周边地区、闸口地区、塘马地区,尤其是塘马地区,我们文化宣传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这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可以让我们十六旅的宣教科长许彧青作专题讲演……”他环视了一下与会同志,“我想指出的是地方武装斗争离不开文化宣传,我们在讨论地方武装斗争时切不可忽略文化宣传教育,军事斗争有许多要素,不是单一的因素在起作用。既然武装斗争离不开文化宣传,而地方政府又缺乏文化宣传的方法与经验,我觉得先在县区设立文教科,选定干部,然后再参照部队宣传的方式去做,当然我们也可以派一些民运干部或战地服务团或政治部宣教科的干事先到地方上工作一阶段,起一个示范作用,这样我们的斗争会更快速、更有效地展开。”

他看了一下表,“快吃中饭了。”他又朝罗忠毅说道,“罗司令,大的方面我们旅部与苏皖区党委在中午定一个框架。下午请同志们制定一下地方武装斗争、文化教育的具体方案,你看行不行?”

“好吧,我看这样也行,总之要快,大家下午拿出具体方案来,照计划实施,会议时间不能拖得太久……散会吧。”罗忠毅一挥手。

众人听了廖的一番话,深受启发,迈着步子走出刘家祠堂时,相互还在探讨着各种方案,热浪在刘家祠堂门前扩展着。

罗、廖与众干部用完午餐,便分头回去休息,分手前两人决定,各写一篇发言稿,罗作地方武装斗争的发言,廖则作关于配合武装斗争进行地方文化政治宣传的报告。

罗忠毅回到寓所,点了一支烟,喝了一点茶,便动手书写关于开展地方武装的报告,天气有些冷了,砚台里的墨汁早已干了,冷水一泡,许久才化开,然后他用墨笔轻轻研磨起来,思绪也随之飘浮起来……半天的地武会议使他深有感触,上次汪大铭从路北到塘马汇报工作就已经谈到地方武装斗争问题,他已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便与廖海涛交换了一下意见,两人还就此事专门找地方干部交谈过,但总觉得不够全面,于是召集苏南干部齐集于塘马就地方武装和财经工作一道来听听大家的意见,再迅速制定相应的对策。财经工作会议很成功,武装工作会议虽未开完,但从上午大家反映的情况看,也十分成功。根据大家的反映,再结合以前和廖海涛两人关于地方武装斗争的设想,做一个发言,以表明旅部、苏皖区党委的态度和设想,为地方工作做一个明确的引导与指示。

他来到二楼窗前,刚坐定,觉得有些疲倦,便猛抽了几口烟,站起身,朝窗外望去,只见小圩塘波光粼粼,水是那样的澄澈,塘马河水声哗哗,是那样的清脆,洋龙坝上的几棵高大的糖莲树伸着没有叶子的树杈,敞开胸怀,面对着灰色的天空,而湾底下则草垛林立,那是农民收完稻子后,把稻草就地堆在田埂上形成的特有景致,三十亩观的田野里挺立着硬硬的灰白色的稻秆根桩。

他真想出去走一遭,放松一下,连日来的工作实在是太疲劳了。四十八团的整训、罗福佑事件、起草给军部的汇报、一九四一年工作的总结报告、地方工作一系列会议……但一想到下午的报告,他又很快回到桌前,拿起毛笔,疾速地书写起来,“关于苏南地方武装建设问题的报告”在纸上蔓延开来。

他展开手腕,挥舞手臂,应和着脑中的思维,一行行字在黄色的宣纸上铺展开来。

“同志们,十六旅成立后,我们转战太滆、长滆、茅山地区,在这期间,我们对于地方武装斗争没有什么特别的帮助,对于苏南地方武装斗争的情况了解得不大清楚。这一次召集大家开会,因为塘马地区离敌人的据点很近,开会的时间不宜过长,所以时间显得比较短促,准备不够,搜索的材料还不够充分,今天我只能依据苏北情况以及仅知的地方武装实况,对今后地方武装工作,提供一些意见。

“第一部分,苏南的形势和建立地方武装的重要性。

“……要有强大的抗日力量,并不能仅仅依靠正规部队,现在我们的正规部队不够,我们正在努力扩军。但是扩军的数目有限,无法应付时局的需要,必须要使各个乡镇普遍地建立起地方武装和民兵自卫队来,使苏南能有众多的地方武装和民兵自卫队,这些地方武装和民兵自卫队能与主力部队相互配合,这样才能算是真正建立了强大的武装力量,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罗忠毅的笔停了下来,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他觉得这真是一个大困难。陈、粟北上后,主力几乎全去了苏北,自己和廖海涛则留在了苏南,现在首要任务是要建立起强大的正规部队,才能应付日伪重兵把守的心脏地带——苏南的局面,但地方的武装力量已经十分脆弱,无法再为正规部队提供兵源,现在又要花大力气去发展地方部队,这对正规部队的领导来说是何等的艰难。塘马看似平静,从周边的情况看,实乃危机四伏,而这本身由地方政府完成的事,如今因邓仲铭北上,只剩下欧阳惠林等数人,重担又落在自己与廖海涛的肩上,且十六旅本身又出现了四十八团西移和罗福佑事件,这不得不令自己心急如焚。

他手中的笔又继续挥动起来:“现在有些同志还不了解建立地方武装斗争的重要,还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观点。我们必须深刻了解这一点。

“一、敌人为了实行新的战略目标,用以华治华的办法来麻痹和奴化广大群众,正在强化伪军力量,日寇还组建机动力量,不时偷袭我方,对我苏南抗日民主政权是一个威胁。如果地方武装能得到发展就能成为保卫抗日民主政权、保卫农村的一支强有力的力量,所以,只有广泛地组织地方武装,才能使伪军无法活动,才能粉碎敌人的机动部队的进攻,才能使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得到保证。

“二、中国现在是一个军事弱国,所以我们只能按照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游击战争与敌作战,只有这样才能削弱敌人,剿灭敌人,转变敌我力量的对比,由敌强我弱,进到敌弱我强,以至实行反攻,游击战争不仅仅是正规部队的问题,而应该由广大的群众参与,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民战争,只有广大的群众加入了武装斗争,建立起地方武装斗争,才能慢慢地转变敌我力量的对比,最终驱逐日寇出境。

“三、敌人扫荡时,我们往往觉得兵力不足,但在华北,情形就不一样。在华北除了有强大的八路军外,还有广大的地方武装配合,敌人一般不敢轻易扫荡,即使扫荡,主力部队也能集中起来,担任突击任务,牵制任务则由地方武装来担任,这样就易于取得作战的胜利,现在十八旅北上,十六旅孤悬江南,在狭小地区受敌顽两面夹击,如果没有地方武装配合,作战将会非常困难。

“四、中国抗战是长期的,因此我们的抗战组织必须适应战争的长期性。我们的武装必须要有持久的兵员补充,我们在敌人的心脏地带作战频繁,运动性又非常大,东面突击以后,又要迅速地转移到西面突击,就是说早晨打了一仗之后,中午又要打一仗,到了晚上又要打一仗,十六旅成立后,先后进行了厉山、南宅、雪堰之战,转到溧阳北部后又进行了绸缪之战、黄金山之战,部队又攻克西旸、大蒲干、郭庄,向西进入溧水、高淳地区,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充实的主力,没有不断的兵员补充,那么在这种几次的连续战斗中间就不能支持了,而地方武装斗争就是充实主力兵团的后备力量,使主力兵员不仅得到很好的配合,而且得到不断的补充,能够支持长期的艰苦的斗争。

“我们新四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崭新的人民军队,普遍地组织建立地方武装,使人民群众参加军队不仅可以提高群众对革命军队的认识,同时对保障革命的胜利具有深远的意义。”

罗忠毅觉得口渴了,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猛觉舌头一凉,方知气温低,杯中的水早凉了,觉得牙齿有些酸。他的牙齿有些毛病,在闽西残酷的游击战中,他脱掉了两颗门牙,在龙岩找医生镶了两颗门牙,如果喝过凉的水,牙齿就会觉得酸疼。他站起来,走到床边,拿起热水瓶,往杯中加了些热开水,然后慢慢地咽了一口。

开水下肚,心里感到一阵温热,他又坐到桌前,但没有拿笔,脑中的思绪又急速旋转起来。对于地方武装,自十六旅成立后,他关心得少了些,但在二支队任参谋长,江南指挥部任参谋长以及在二支队担任司令时,在丹北、宜兴和桥一带活动期间,他对地方武装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他觉得在发展地方武装方面有许多经验教训,成功的自不必说了,今天在塘马召开的会议上,刘一鸿、诸葛慎、李钊、陈练升、樊玉琳、洪天寿、朱春苑等能出席会议,本身就是成功的标志,他们这些人都是搞地方武装斗争出生的,说明了陈毅同志在搞统一战线,收编地方武装是卓有成效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方说,初期发展地武时,招来了不少流氓、兵痞、帮派头子,花了很多钱,发了枪支,结果有的连枪都拖走了,所以对于这些十分复杂的人,使他们真正成为很好的纯洁的地方武装是困难的。又如滥下委任令招兵买马,这样有些兵油子拿着委任令到处招摇撞骗,造成不好影响。正规部队只顾眼前,不顾将来,为了使其部队能得到补充,在地方武装刚刚发展起来就把它吃掉,这也很不好。另外对地方武装的发展,关系不够,调枪给地方武装,结果给的都是坏的,有的发了枪不发子弹,派干部不派很好的,派一般的。

尽管这些是极个别现象,但不能不引起注意。当然地方党也有些缺点,因为地方武装要加强和充实主力,地方党的领导就消极,好像认为自己是兵贩子,他们没有认识到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战争的胜利,要保障战争的胜利,就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特别是要有坚强战斗力的主力部队,四十八团成立如此缓慢,就遇到这些问题。

某些地方同志有依赖观念,对地方武装所需的干部给养都要依靠主力供给。没有自力更生的精神,这不好。贺龙同志不是两把菜刀闹革命吗,如果有贺龙这样的精神,我们的地方武装就不会这样了。还有些人一味地讲究武器,更新武器是必要的,但不能和正规部队一样,因为任务不一样嘛。至于单纯从物质上考虑,尽量改善待遇,改善生活,而不是主要从政治上提高他们的觉悟,也是不对的。

他提起笔,很想把这些问题与现象写在上面,但考虑到这些现象是极少的,在如此重要的会议上,恐怕会挫伤地方党领导的积极性,便犹豫起来,最后他还是放下笔,决定在会上稍微提一下,不马上写进报告中。本次的会议是激发地方领导人的积极性,群策群力,解决面前的困难,现在的地方领导是优秀的,他们确实很困难,他们像十六旅一样,承受着比陈、粟北上前更为艰巨的任务,现在重点要把如何发展地方武装问题阐述一下便行。

他拿起毛笔在黄色的纸上继续写道,“第二部分,对以后地方工作的意见:

“一、发展地方武装的正确路线是群众路线,这也是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体现。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发动群众,才能进行战斗,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我们要使群众认识到组织武装的重要,而自觉起来,要求组织地方武装。

“二、地方武装的组织编制和指挥系统问题。地方武装可分为脱离生产和不脱离生产两种,在敌占区应当成立不脱离生产的秘密民兵组织,在游击区,可以组织脱产或不脱产民兵组织,视情况而定,而在根据地可组建脱产的民兵组织,一般的凡乡下成立不脱产的地方武装,当然也可视情况而定,目的是普遍发动群众,使每乡都能有一个武装组织。

“以区为单位应组织脱离生产的地方基干武装部队,至少是一个中队或一个大队,以县为单位应该成立警卫营或警卫团。

“三、地方武装的装备问题,许多地方干部向旅部要枪,这很困难,枪的来源很少,过去缴的枪连正规部队配备都不够,自己制造,材料经费技术都受限制,继续通过缴枪的方式,比较困难。伪军那儿还有点可能,日寇那里不可能有大的数量,在眼下,可采取以下方式。

“1. 夺取敌伪武器。这只是一种方式,伺机而行,不能强行推广,特别是伪军,我们可以争取利用或者加以消灭,但需要等待时机,数量也是受到限制的。

“2. 用钱购买。尽量想办法找关系,用钱到敌伪区域中买,最好能有上海关系,或找到军火商,能买到重武器更好。

“3. 自己造。我们对敌战术最好是采用近身搏击和偷袭,所以手榴弹、地雷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这东西造起来较为容易,只要环境允许,我们可以大量造,原先的兵工厂在建昌圩,现在移到塘马、黄金山一带,但兵工厂不宜待在一地,应经常移动。

“4. 正规部队适时调拨。但眼下难以做到,十六旅除特务连外,装备都很差,有的连队还不是人人有枪,所以只能视战争的情况而定。

“四、地方武装的待遇问题

“这个问题由张其昌来做,关于经费来源,区乡以下的,原则上自筹,由县的军事部、财政部统一来筹,县以上由旅部或苏皖区党委供给。

“五、地方武装干部问题

“1. 地方武装的干部主要来源应出自地方,如诸葛慎、朱春苑、李钊、陈练升、钱震宇、蒋铁如、薛斌、樊玉琳、洪天寿、樊绪经、李广就是最好的例子,地方党政机关应选派最好的,最忠实可靠的人去领导地方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