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沉思与凝望(理论评论卷)
8151200000014

第14章 理论思考(三)(3)

当前,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我国文艺评论打破了过去那种过于政治化的模式,从种种僵化的观念和桎梏中解放出来,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可谓新潮迭起、新锐辈出、热闹非凡,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与文艺评论的蓬勃生机相伴随的却是文艺评论标准的混乱和模糊,面对某些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文艺现象时,甚至出现集体“缺席”与“失语”,常常是对不良的创作现象不敢进行有理有据的批评,对优秀作品又缺乏应有的敏感,未能进行及时地宣传评介。事实上,好的文艺评论,应该是以评论家自身认可的审美标准对评论对象的褒扬或批评,应该是审美的再发现、再创造。中外文艺史上许多优秀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与我们一代代评论家长期坚持科学的文艺审美标准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倡导正确的创作思想,培养人们科学健康的审美欣赏情趣,建立和完善既具有优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艺审美标准,倡导客观公正、健康理性、与人为善的评论风气,抵制有偿评论、人情评论等,是当代文艺评论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要始终保持旺盛创新活力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之魂和魅力之本,是文艺发展的动力之源。文艺评论和文艺创作一样,贵在创新,也难在创新。当前,文艺评论工作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体制背景、社会条件和传播手段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评论工作面临一系列前所未见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理论评论工作者勇敢地站在时代的前列,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我个人以为,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推动观念的创新。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目前,文艺评论有两种倾向比较普遍,一是惯于用陈旧过时的思维和观念去分析评论文艺思潮和文艺现象,不能与生动活泼的文艺现实交流对话,有的评论文章自说自话,脱离大众,而评论者却浑然不觉;有的机械照搬西方的所谓后现代理论和观念,生涩辞藻堆砌,表述诘屈聱牙,让人不知所云,摸不着头脑。更有甚者,还把西方一些早已过时的观念方法当作新东西贩卖而自鸣得意。其实,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丰富实践已为我们的理论评论创新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广阔的舞台,值得文艺评论工作者认真总结、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和观念上的创新。

二是要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这是文艺评论工作能否真正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重要问题。现在我们有的评论文章大而无当,言之无物,空话连篇,读后既不能给人思想上的启迪,也不能给人审美上的愉悦。有的评论文章缺乏文采,感情苍白,语言呆滞,常常让人望而生厌。要使我们的文艺评论思想新颖、亲切感人,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就必须下功夫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风貌的评论文体和语言,创造出体现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评论风范。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敏感捕捉当前文艺热点,密切跟踪有影响的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及时进行有理有据、有思想有洞见的剖析评述,文风要质朴清新,语言要灵动多彩,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对重大文艺现象、文艺事件,要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努力掌握评论的话语权,有效引导文艺思潮和大众审美走向,真正树立文艺批评的良好形象。

三是要促进载体和传播手段的创新。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改变了我们的传播方式和速度,互联网已经成为文艺评论信息传播聚集、设置议程的重要载体,其互动性、及时性、播撒性、聚集性等都远远超过了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介。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善于熟悉和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即时通讯、博客、播客、手机等新形式展示自己的学术观点,提高自己的传播能力。

总之,只要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牢固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与实践发展相符合、与人民呼声相一致的创新意识,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锐意创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实践,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文艺评论工作的新特点,就一定能在观念、内容、形式、方法、载体、传播手段上实现全面创新,使文艺评论工作不断焕发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要始终坚守精神品格

优秀的文艺评论,向来都把价值建构、精神传承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古代的文艺评论,历来重视精神价值,“风骨”、“形”、“神”等概念都包含着对精神品格的看重。近代以来从章太炎到鲁迅到茅盾、胡风等,他们的文艺评论无不重视精神传承,坚持评论的批判品格,保持评论的独立意识,从而构成了一部精神传承的历史。

当前,文艺评论在面对新的社会思潮、历史语境、现实生活和创作实际时,往往表现得比较被动、窘迫、乏力、苍白,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有针对性的回应。文艺评论的乏力,首先在于评论精神品格的缺失。现在的情况是,主动的、积极的、有影响力的评论还比较少,被动的、消极的、跟风的评论却屡见不鲜,文艺评论的世俗功利、应景实用多了,直言不讳、真知灼见少了,人情味重了,真理性淡了,文艺评论的风骨软了,精神品格低了。坚守文艺评论的精神品格,是评论界的当务之急。

坚守文艺评论的精神品格,首先要树立责任意识,坚守自己的理想和尊严。要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独立批评精神,既不依赖于媒体或金钱的操控力量,也不妥协于时尚世俗的诱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反思能力,不要在一己的名利上患得患失。那种丧失评论尊严与精神品格的追求,必然会导致评论的急功近利,这是我们要时刻警醒的。

其次,文艺评论要保持独立的品格。评论必须通过审美的、艺术的视点介入创作现象,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审美判断力,不要仅仅停留在梳理、归纳、复述表象上,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于文艺界一些不良风气和创作中的一些消极现象,要敢于站出来,进行鞭辟入里的剖析和理直气壮的批评,努力改变文艺评论“失语”、“缺席”的尴尬状况,以评论的力量激励、鞭策、引导文艺工作者关注民生、抒写民情、反映民意,真正发挥文艺评论在引领创作价值和审美取向、提升群众艺术鉴赏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纠正不良创作倾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再次,要建立文艺评论工作者的道德准则和职业操守。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切实加强自律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学养。文艺评论工作者相互之间,评论工作者与文艺创作生产者之间,都应提倡文人互勉,反对文人相轻,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评论和争鸣,在文艺界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积极向上、同心同德促发展的良好生态。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艺评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发现推介优秀作品,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挑选出来奉献给人民,要始终牢记文艺评论的神圣使命,不断强化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实效性、公正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坚守文艺评论的精神品格,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新媒体文学产业化的思考

禹建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在人文理想与历史理性的双重缺失下,不断滑向边缘。而当前,这一情况在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学产业化过程中却得以扭转,文学又成为时代的宠儿。在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网、逐浪小说原创网等知名文学网站排行榜中,排在前列的小说点击数都超过了3000万,这些知名文学网站的主流小说,一般的点击量都是百万级,网站的页面访问量每天都在1000万以上。手机TXT文学、MP3文学、MP4文学异军突起,排在各类排行榜前列,这些作品下载数都是十万级,多的达到百万。电视对文学开始介入,电视散文、电视小说已成文学新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白烨主编的《中国文情报告(2008—2009)》显示,进入到21世纪,传统文学、市场文学和新媒体文学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形成并日益稳固。仅2008上半年网络类型小说就突破了10万部,它们在文学图书市场销售排行榜上移居前列。新媒体文学发展最快、影响最大,其生产与消费呈现繁荣景象,文学在新媒体的产业化浪潮中走向了一个新的通途。

在数字化时代里,推动了以网络、手机、电视、多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并逐渐覆盖着社会各个领域,随着整个新媒体在文化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种新媒体文学产业。当前新媒体文学产业主要采用四种盈利模式:一是收费阅读和下载,以作品本身来获利,读者通过支付、银行电汇、邮政汇款等方式在线阅读或下载浏览,有的以点卡、包年、包月等“套餐”方式进行优惠,以吸引读者。二是免费看书以广告作为收益来源,从Banner(旗帜)、LOGO(图标)广告,到Flash多媒体动画、在线影视等,以多样的广告形式为网站、电视、电信、移动运营商创收。三是与出版社合作,“写而优则版”,相当多网络、手机写手们的优秀作品,被出版商所青睐,从而被推向出版市场。四是开发文学产业链,一些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被开发成游戏、形象代言等,一些网站和新媒体运营商利用自己的传播优势,出版发行自己的网络文学杂志、手机报等。新媒体文学逐渐形成以出版社、网络书站、电视书库、游戏、影视、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杂志、手机杂志为基础的产业链雏形。

新媒体文学的产业化使得文学网站与写手的利益得到保障,为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提供了一个新发展平台,文学的创作在新媒体中得以迅猛发展,新媒体的原创作品比任何时候都要繁荣。由于新媒体文学产业具有文学内容产业与传媒经济的双重性质,不仅推动了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发展,而且推动了文艺政策和文艺观念的系列变革。

第一,新媒体文学产业化促进了文学生产,激发文学市场的繁荣。文学产业化提高了作家们的文学生产积极性,文学作品的明码标价,不仅满足了作家们的物质需求,从而激励着作家的创作欲望,而且成为文学评价的一种方式,文学的价值得以清晰界定出来,从中洞察到读者的艺术需求,读者的期待视野促进作家们提高文学作品质量,新媒体文学产业化促成了文学效益的最大化。在新媒体的文学产业活动中,运营商、作家、读者、批评家在产业链整合下,依据市场原则自由地达到最高效益,文学作品与文学批评形成自由市场,文学网站、手机运营商、电视台为文学的生产与批评充当中介,以文学批评带动文学消费,以此来增加点击量和下载量,或者赢得广告费,用来支付作家稿酬,繁荣的文学市场激励了文学的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第二,新媒体文学产业化丰富了读者的选择性,增强文学的吸引力。在新媒体文学中,文学标准发生了变化,文学产业化必然迫使文艺生产随时随地按照受众的不同需要来进行,促使文学产品多样化,新的文学样式与文学题材大量出现,在新媒体文学排行榜中,除了人们熟悉的言情、科幻、校园、历史、都市、军事等题材外,玄幻类、穿越类、悬恐类、灵异类、仙侠类、惊悚类、修真类等题材层出不穷,从而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选择。在新媒体文学中,传统的文学体裁划分被打破,虽然在新媒体文学中小说、散文、诗歌、影视作品占绝大多数,但诸如BBS小说、接龙小说、参与式小说、交互小说、博客文学等“超文本文学”与“多媒体文学”大放异彩,手机小说、MP3、MP4文学、电视文学开始兴起,增强了文学的吸引力,使得文学精神与文学审美在消费社会里得以继续张扬。

第三,新媒体文学产业化生发了文学民主性,持守文学长久生命力。新媒体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本间性的文学。新媒体文学包含了文字与图像,交错穿插了文学本文、影视艺术、音乐舞蹈艺术、新闻通讯、经济广告、娱乐游戏等多种元素,各元素之间发生联系和间距,从而产生文本间性。而读者的参与性,又使新媒体文学营造了一种多元、宽容、自由的空间和氛围,从而生发了新媒体文学的民主性。新媒体文学的价值要素、价值主体、价值载体、价值场、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范式的转换,打破了精英文学对出版等媒介手段的垄断性占有。文学作品通过宽阔的媒体渠道,向大众各阶层普及化,新媒体文学所具有的自由、快捷、覆盖面大等特点,融合了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线,新媒体文学的阅读量、点击量以及转帖率,构成了新的文学经典作品。美国文艺批评家苏珊·桑塔格认为:“商业化促进了艺术的民主化,而艺术的民主化又给艺术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把作家称为“生产劳动者”、“工人”,把文艺创作称作“生产劳动”、“工厂式劳动”,把文艺作品称为“产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过,由于“世界市场”的开拓与生产、消费的世界性形成,才开始产生和形成“一种世界的文学”。确实,文学产品和物质产品一样,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文学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自身价值和满足社会需要。文学的产业化可以解放文学生产力,促进文学新的生长点。比如,中国宋代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的传播、语言、题材都迎合消费市场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瓦舍伎艺”中的“小唱”发展为宋词,形成“一代之文学”,而“话本”则成为中国最早的白话小说,形成了新型市民文学,并对世界文学产生深远影响。在当今新媒体的文学产业化过程中,文学的形式与内容发生的新的变革,促进了文学生命力的重新焕发,通过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中国文学将进一步被世界所熟知,文学的世界性也可以由此确立。

当然,由于新媒体文学产业化还是一个新兴的事物,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在发展过程加以克服或修正,尤其有三个问题要我们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