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荒漠化主要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冰融荒漠化及土壤盐渍化四种类型。据1999年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千米,占可能发生荒漠化面积的80.6%,占国土面积的27.9%。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187.3万平方千米,水蚀荒漠化土地26.5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土地36.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0%、9.9%、13.6%和6.5%。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与危害
造成中国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既有气候因素,更有人为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土地利用粗放,导致土地荒漠化。
在中国荒漠化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水浇地面积仅占区域耕地总面积的36.4%,而内蒙古沙区水浇地只占总耕地面积的18.9%,山西北部只占12.4%,陕西北部仅占6.2%。中低产田面积大,农业生产广种薄收。
2.草场经营管理不善,重用轻养。
长期以来,草场管理手段落后,经营利用粗放,超载过牧现象极为普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增加到9000多万头,草场却因垦殖、沙化等原因面积不断萎缩,生产力下降。
3.乱砍滥伐,破坏植被。
荒漠化地区生活燃料十分缺乏。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群众的生活燃料主要是薪材。薪炭林每年能提供的薪材,仅占实际消耗薪材总量的14%左右,缺口巨大。农牧民为了生存只得通过砍伐其他林种的森林和收割草地植被来解决燃柴短缺的问题。同时大量的畜粪和农作物秸秆也被用作燃料,不能还田,加速土地退化,形成了恶性循环。
4.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管理,用水不当。
沙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统一有效地管理,用水不当现象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上游过量灌溉造成大片土地次生盐渍化;另一方面由于上游过量用水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河流下游地区荒漠植被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而衰退,甚至成片枯死,造成土地沙化。
沙尘暴
沙尘暴的概念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夹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全球沙尘暴情况
从全球范围来看,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1933~1937年由于严重干旱,在北美中西部就产生过著名的碗状沙尘暴。亚洲沙尘暴活动中心主要在约旦沙漠、巴格达与海湾北部沿岸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和阿巴斯附近的伊朗南部海滨,俾路支到阿富汗北部的平原地带。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都是沙尘暴频繁影响区,但其中心在里海与咸海之间的沙质平原及阿姆河一带。
中国沙尘暴情况
中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
1999~2002年春季,中国境内共发生53次沙尘天气,其中有33次起源于蒙古国中南部戈壁地区。换句话说,就是每年肆虐中国的沙尘,约有六成来自境外。
分析表明,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地区,在途经中国北方时得到沙尘特质的补充而加强,境内沙源仅为1/3左右。发生在中亚的少尘天气,不可能影响中国西北地区东部乃至华北地区。
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
中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
西北一路的路径:一般起源于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响中国西北、华北。
西北二路路径: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或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
偏西路径: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中国西北、华北。
偏北路径: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全球沙尘暴造成的灾害
世界上共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它们分别是:北美洲、澳洲、中亚以及中东地区。北美洲的沙漠主要分布于美国西部和墨西哥的北部。在与沙漠接壤的荒漠干旱区,沙尘暴时有发生,甚至在大平原上暴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黑风暴。
北美洲沙尘暴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土地利用不当、持续干旱等。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大平原发生了一场特大的沙尘暴,被称为黑风暴。在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沙尘暴中,大平原损失了3亿吨的肥沃土壤。浩劫之后,几百万公顷的农田废弃,几十万人流离失所,众多城镇成为了荒无人烟的空城。许多人被迫向加利福尼亚迁移,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
澳大利亚是个干旱国家,陆地面积的75%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海岸地区沙尘暴最为频繁,每年平均有5次之多。由于许多地方气候干燥,加上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导致了土地的逐渐沙化,一旦刮起大风,沙尘暴就会发生。
亚洲中部的荒漠区也在不断扩大,中亚五国是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总面积有近400万平方千米。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人为过量灌溉用水,乱砍滥伐森林,超载放牧,草场退化,沙漠化十分严重。中亚地区盐土面积非常辽阔,达到15万平方千米,所以造成了沙尘暴和盐尘暴的混合发生。
中东地区的沙尘暴主要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地区,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由于连年旱灾以及过量放牧和开垦,造成草场退化,田地荒芜,沙漠化土地蔓延,沙尘暴加剧,人们的生活环境急剧恶化。频繁的沙尘暴还殃及其他地区,有的沙尘被风带过大西洋到达了南美洲亚马孙地区,还有的沙尘被吹到了欧洲。
光污染
光污染的概念
广义的光污染包括一些可能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书本纸张、墙面涂料的反光甚至是路边彩色广告的“光芒”亦可算在此列,光污染所包含的范围之广由此可见一斑。
白亮污染
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眩光污染
汽车夜间行驶时照明用的头灯,厂房中不合理的照明布置等都会造成眩光。过多和过分复杂的信号灯系统也会造成工作人员视觉锐度的下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人工白昼
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激光污染
激光通过人眼晶状体的聚焦作用后,到达眼底时的光强度可增大几百至几万倍,所以激光对人眼有较大的伤害作用。激光光谱的一部分属于紫外和红外范围,会伤害眼结膜、虹膜和晶状体。功率很大的激光能危害人体深层组织和神经系统。
红外线污染
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对人体可造成高温伤害。较强的红外线可造成皮肤伤害,其情况与烫伤相似,最初是灼痛,然后是造成烧伤。人眼如果长期暴露于红外线可能引起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