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长发飘飘的日子
8161000000036

第36章 秋之声

晚上,我坐在卧室的窗帘边,读摩洁的诗,徜徉在他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里,一直到四更。四周静谧得很,整个房里只剩下窗台上冷气机单调的”嗡嗡”响声。思绪在如画的意境里徜徉,头脑愈来愈清晰,内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快乐。

这时候,隐隐约约地,有种轻微的“沙沙”之声,从窗外飘入耳膜。心中一喜,一定是下雨了。夜半细雨润万物,这种美丽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邂逅的。赶紧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呀,哪里有什么雨呀,分明一个晴朗的夜晚。峨月早已下山,空中只有一两点星星泛着朦胧的光芒。远处的樟树隐在黑暗中,两栋教工宿舍都沉浸在梦乡里。四周有秋虫啾啾,此起彼伏。空中有凉风不断拂过来,在树丛间传来了轻微的声音。原来这“沙沙”的声音不是雨声,而是欧阳修所谓的“秋声”。

于是找来欧阳修的<秋声赋>一文,重温:

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融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壮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廖;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犹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今天晚上的情景竟然和文中这样的相似!修子也是深夜读书而听到秋声的。只不过我看到的秋风是缓和轻柔起伏不大的,就如修子说的“初淅沥以萧飒”,而修子的那个夜晚,风声起伏一定很大,才有“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了。

我惊叹他敏锐的目光,他分析秋之声是因秋色的惨淡,秋容的清明,秋气的凛冽,秋意的萧条而形成的。他极力描绘渲染了秋风的萧瑟,万物的凋零。从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对秋声进行了剖析和议论,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此,他大发感慨,非草木之无情的万物之灵的人类,还要追求力所不及,智所不能之事,青春易逝,仅仅是秋声使然吗?

修子在结尾写道:“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作者蓄积已久的深沉苦闷和悲凉没有人理解,此情此景是何等悲凉:秋风呼号,秋声凄切,长夜漫漫,虫声唧唧,悲愤郁结,无可奈何,只能徒然叹息。此时此刻,我才真正领会到秋声的真正面目,领会到修子那个夜晚他内心沉重的感慨。我仿佛感到千年前的在政治上屡不得志、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欧阳修就在冥冥中苍穹中,和自己贴得这样近。有一瞬间,我跌入眼前秋意秋声里,竟然不知今夕是何年。

我一向以豁达之心对待秋,虽然不赞成修子的悲叹,但是在这个晚上,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以从王维的清幽明净走进欧阳修的肃杀秋声里,跨越时空的隧道,与两位文豪贴心地交流,这让我久久沉醉不已。

2007年8月28日

-由缘溪寻梦评论:

因类触怀,作者得以跃出王维的清幽明净,进入到欧阳修秋气肃穆的世界里,而对修子感慨人生的情怀有了升华式的理解与认同。文字带着个性的思想驰骋古今,洒脱自如,充分显示出散文的魅力。体察的细微,表述的精到,思维的成熟,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个人认为,全文引用有损文气的贯通,采取相互渗透、融汇的手法更合于文体之美。

内心深处的日落

生命中,有一些东西总带有某种宿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