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出头的椽子易烂”,指的就是我们在生活中为人处事不要锋芒毕露,锋芒毕露有时是一种幼稚的行为,过于拔尖地锋芒毕露,高调地示人以智慧,必将遭人妒嫉和痛恨,这是人性之大弱点。因此,在与人相处时还是以低姿态出现最妥,要谦虚,不要把自己的弱点或短处全部袒露出来让别人发现,这样就很容易被人利用与操纵。要懂得“真人不露相”的做人道理。
每个人都喜欢别人认为自己聪明,有才华,能干。因此,很多人言谈举止之间,总是有意无意显示一下自己某方面的优势。如果是同事、朋友之间这样做,应无大碍,若是在领导面前蓄意显能,往往会给自己带来霉运。因为你太聪明了,什么事都瞒不过你的眼睛,他就会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早晚要铲除掉才安心。
三国时期的杨修,在曹营内任主簿,思维敏捷,甚有才名。由于为人恃才自负,屡犯曹操之忌。曹操曾营造一所花园。竣工后,曹操观看,不置可否,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手下人都不解其意,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围墙,改造完毕又请曹操前往观看。曹操大喜,问是谁解此意,左右回答是杨修,曹操嘴上虽赞美几句,心里却很不舒服。又有一天,塞北送来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盒酥”三字。正巧杨修进来,看了盒子上的字,竟不待曹操说话自取来汤匙与众人分而食之。曹操问是何故,杨修说:“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听了,虽然面带笑容,可心里十分厌恶。
曹操性格多疑,深怕有人暗中谋害自己,谎称自己在梦中好杀人,告诫侍从在他睡着时切勿靠近他,并因此而故意杀死了一个替他拾被子的侍从。可是当埋葬这个侍者时,杨修喟然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了之后,心里愈加厌恶杨修,便想找机会除之。
曹操率大军迎战刘备打汉中时,在汉水一带对峙很久,曹操由于长时屯兵,到了进退两难的处境。此时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感慨万千。这时夏侯淳入帐内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于是人们便把这句话当作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军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淳见了便惊恐万分,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何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淳听了非常佩服他说的话,营中各位将士便都打点起行装。曹操得知这种情况,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罪,把他杀了。
俗话说得好:“聪明反被聪明误。”应该肯定,杨修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问题在于他被聪明所误。处处都要露一手,所谓“恃才放狂”,不顾及别人受不受得了,不考虑别人讨厌不讨厌,而这个别人,却是曹操这个恃才傲物的顶头上司。于是,针尖儿对麦芒,杨修终于送掉了自己的小命。古今中外,一些过分张扬、锋芒毕露之人,不管功劳多大,官位多高,最终多数不得善终,这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教训。
唐朝诗人刘禹锡,才富五车,诗名很大,为人爽直,但有时做人不够圆通,惹来不少麻烦。当时有项风俗,举子在考试前都要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给朝廷有名望的官员,请他们看后为自己说几句好话,以提高自己的声誉,称之为“行卷”。
襄甲有位才子牛僧孺这年到京城赴试,便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见很有名望的刘禹锡。刘禹锡很客气地招待了他。听说他来行卷,便打开他的大作,毫不客气地当面修改他的文章,“飞笔涂窜其文”。刘本是牛的前辈,又是当时文坛大家,亲自修改牛的文章,对牛创作水平的提高是有好处的。但牛僧孺是个非常自负的人,从此便记恨于心了。后来,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刘禹锡仕途一直不很得意,到牛僧孺成为唐朝宰相时,刘还只是个小小的地方官。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禹锡与牛僧孺相遇在官道上,两个便一起投店,喝酒畅谈。酒酣之际,牛写下一首诗,其中有“莫嫌恃酒轻言语,憎把文章逼后尘”之语,显然是对当年刘禹锡当面改其大作一事耿耿于怀。刘见诗大惊,方悟前事,赶紧赋诗一首,以示悔意,牛才解前怨。刘惊魂未定,后对弟子说:“我当年一心一意想扶植后人,谁料适得其反,差点惹来大祸,你们要以此为戒,不要好为人师。”
古人说:“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如果一个人总是喜欢显露自己的才干,稍有名气就到处洋洋得意地自夸,喜欢被别人奉承,那么他必然会遭受很多的挫折,这是做人太单纯的表现。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处于被动境地时一定要学会藏锋敛迹、装憨卖乖,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对方射击的靶子。有才干本是好事,但是带刺的玫瑰最容易伤人,也会刺伤自己。要知道,出头的椽子虽然显眼,但是也是最先烂掉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