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全世界杰出管理者都在读的30本书
8179700000030

第30章 《曾国藩家书》——中国古代官场楷模的思想宝藏

《曾国藩家书》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必读理由”

全面展示清代名臣的人生经验和内心世界

如道家常,娓娓阐释对世道人心的深刻观照

中国式管理要义的精妙诠释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中国历史名人,近代中国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号称“晚清第一名臣”,被尊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出身于湖南湘乡小山村,以科考进入官场,一生仕途辉煌。曾组织湘军为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一等勇毅侯”的名号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在他所在的时代对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敬服他的人将其尊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认为他的经历和功绩无人可效,且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但也有人认为他是“杀人不眨眼的元凶”。

曾国藩的思想及其著作内容深厚,影响深远。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能运以汉赋气象,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曾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名《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

“内容提要”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为他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家书》共分为7篇,分别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用人篇。内容9类,分别为持家类、修身类、理财类、济急类、用人类、行军类、交友类、旅行类、劝学类。共330余封,分别写给父母、祖父母、兄弟、晚辈、幕僚等,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留存家书之最,其内容基本蕴含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思想。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政务、为人处世、修身治家、求学进取,无所不有,可谓是一代名臣内心世界的袒露,也是生动的人生教科书。

【核心理念j

有人说,曾国藩实现了“内圣外王”的儒家理想,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儒家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观察曾国藩的人生,的确大于此境。中国近现代的几位伟大人物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都十分佩服曾国藩,可见此人确有过人之处。因此,探究曾国藩修成正果奥秘,探索他为官做人的理念,一定能给后人诸多启迪。

曾国藩的一切秘诀,皆在《曾国藩家书》中。阅读此书,不难发现,曾国藩的成功在于,他既是传统儒学的理论家,更是实践家。同时,他还深得道家思想精髓。他以精勤的修身功夫,炼成时人眼中的圣人。在道德挂帅的封建官场,他的品行几乎无可指责,这为他当大官、高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曾国藩做官,勇于任事,敢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这是极为了不起的。这里面体现的就是他修出来的坚忍不拔的人格力量,后人甚至把他的这套功夫总结为挺经。但是,当他身居高位之时,却巧妙地抽身出来,避免了“飞鸟尽,良弓藏”的下场,持盈保泰之术,现有道家痕迹。

真正让曾国藩成就功业的是他的用人之道,《用人篇》是他识人用人的智慧结晶。成大事者以人才为本,曾国藩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与使用,把选拔、培养、造就人才作为挽救晚清王朝危机的重大任务。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思路。选人不可以眼光太高,广收为要,不拘一格,这样能发现人才;识人上看重有血性的人,在考察能力的同时,以德为本;用人时十分谨慎,“不轻进人”,量才录用,一旦录用,则有用人的诚意与度量;曾国藩用人,并非一用了之,善于磨砺、促其成才;对于选用之人,在放手使用之时,不但为他们做出表率,更是严加督责。曾国藩的重人、识人、取人、用人、教人,体现了一代宗师的高超的领导艺术。

“惜福”二字是曾国藩一生都推崇的,意即不可贪欲无穷。这种思想在治家篇、理财篇中体现较深。

在交友篇中,曾国藩表达了他对朋友的认识。他认为人生的成功与交友是否贤能关系重大。他说:“择友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吾强与之拒。”同时他又表明人无完人,人至察则无友,举大事应不拘小节的态度。提倡交良友,宽容待人。

曾国藩思想博大精深,可说者太多,以上为其要者。

“精彩篇章”

用人篇

致诸弟·述营中急需人才

澄温沅季四位贤弟左右;

干十六日在南康府接父亲手谕,及澄沅两弟纪泽儿之信;系刘一送来;二十日接澄弟一倍,系林福秀由县送来,具悉一切。

余于十三日自吴城进扎南康,水师右营后营响道营,于十王日进扎青山。十九日贼带炮船五六十号,小划船百六十号,前来扑营,鏖战二时,未分胜负。该匪以小划二十号,又自山后攒出,袭我老营。老营战船,业已余数出队,仅坐船水字数人,及雇民船水手,皆逃上岸。各战船哨官见坐船已失遂尔慌乱,以致败挫。幸战船炮位,毫无损伤,犹为不幸中之大幸!且左营定湘营尚在南康,中营在吴城,是日未与其事,士气依然振作。现在六营三千人,同泊南康,与陆勇平江营三千人相依护,或可速振军威。

现在来所统之六军,塔公带五千人在九江,罗山带三千五百人在广信一带,次青带平江营三千人在南康,业已成为三枝,人数亦不少。赵玉班带五百湘勇来此,若独成一枝,则不足以自立,若依附塔军,依附罗军,则去我仍隔数百里之远。若依附平江营,则气类不合,且近来口粮实难接济,玉班之勇,可不必来。玉班一人独来,则营中需才孔亟(孔亟:孔,很甚。亟:急,急促),必有以位置之也。

蒋益澧之事,后公如此办理甚好,密传其人家详明开导,勒令缴出银两,足以允我人心,面面俱圆,请苹翁即行速办。但使深翎德珠,即轻轻着笔,亦可以速办矣。

此间自水师小挫后,急须多办小划以胜之,但乏能管带小划之人。若有实能带小划者,打仗时并不靠他冲陈。只要开仗时,在江过攒出攒入,眩贼之眼,助我之势,即属大有裨益。吾弟若见有此等人,或赵玉下班能荐此等人,即可招募善驾小划之水手一百余人来营。冯玉河所缴水勇之枪银,及各项应缴之银,可酌用为途费也。

余在营平安,精神不足,惟癣疾未愈,诸事未能一一照管,小心谨慎,冀尽人事,以听天命。诸不详尽,统俟续布。

咸丰五年四月二十日书于南康城外水营

“精彩篇章”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泽东

曾国藩生前身后,毁誉参半。曾国藩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其识人用人的本领,一是其“内用黄老”的谋略。前者可见曾国藩留下的《冰鉴》,这在一般人尚可了解、运用;后者则是《曾国藩家书》。

——《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著名学者唐浩明

曾国藩已经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人,但他身上有民族和文化的负载。在全球经济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时候,民族的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而对于传统,对话也许会比批判有效得多。现实的新的需求与传统文化的持续对话,最有可能给传统精神资源以新的解释,从而赋予它全新的意义。阅读《曾国藩家书》的必要性恐怕就在这里。阅读家书,正是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次对话,而解决现实的新的需求的机会,或者就蕴藏在现实与传统的对话之中。

——著名学者解玺璋

“延伸阅读”

曾国藩的影响

曾国藩是近代以来各界人士都非常推崇和敬仰的一个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曾经表示自己很欣赏曾国藩。总结他们的一生,不能说曾国藩对他们没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影响很大。

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常说自己是一边学曾国藩,一边学韦尔奇。他在选拔人才方面借鉴了曾国藩的心得,看重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全心投入工作,出于公心;有比较敏锐的战略思维这3种素质。李东生常对下属说:“量随识长,识随德进。”这是他从曾国藩的言论中总结出来的。

“推荐阅读”

《曾国藩家书》

“清”曾国藩著

蓝天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