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傻理论所要揭示的就是投机行为背后的动机。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傻瓜”,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傻瓜,那么自己就一定是赢家,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愿意出更高价格的更大傻瓜来做你的“下家”,那么你就成了最大的傻瓜。可以这样说,所有投机者信奉的,多半是“最大的傻瓜”理论。
很多时候,市场不能用简单的价值投资去推测,特别是在投资者情绪狂热时,理性的价值评估往往失效。这时就需要从大众心理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依据对市场情绪的把握来判断行情最危险的时刻是否已悄然而至。
在玩“傻瓜”游戏时,千万不要玩得太过火,保持半疯半醒的状态为好。在股市中,如果你自视过高,把别人都当傻瓜,总有一天你会发觉,你才是最傻的人。理性和保守固然会使你丧失一些机会,但少赚一些钱,也会让你躲过不少飞刀。
在华尔街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两个炒手交易一罐沙丁鱼罐头,每次交易,一方都以更高的价钱从对方手中买进这罐沙丁鱼,不断交易下来,双方都赚了不少钱。有一天,其中一个炒手决定打开罐头看看,了解一下为什么一罐沙丁鱼要卖这么高的价钱。结果他发现这罐沙丁鱼是臭的。他以此指责对方卖假货。对方回答说:“谁要你打开的?这罐沙丁鱼是用来交易的,不是用来吃的!”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酷爱得州扑克的巴菲特曾说:“就像打牌一样,若是你没有办法在30分钟内看出谁是傻瓜,那么那个傻瓜很可能就是你!”而人生最大的不幸就在于,玩了半天,才发现自己就是这个游戏中最傻的人!
秦先生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大傻瓜”。
2007年时,秦先生信心满满,股市一路从2 728点上涨到6 124点,秦先生一路买一路涨,在小圈子内俨然成了“股神”。那段时间,秦先生非常亢奋,走路虎虎生风,操作更是大胆进取。那时秦先生花了相当多的时间研究股票,而每炒必赚的经历,也让他对自己的投资能力越发有信心。那时,他一天的赢利足以赶上他半年的工资,秦先生甚至很严肃地开始考虑辞职在家专职炒股。
幸亏兰女士劝阻了他,她觉得,上班必定月月有工资,而投资却不一定天天都赚钱,上涨的市场行情不可能一直延续,如此丰厚的利润更不可能延续,所以她劝秦先生见好就收,或做好止赢点。而秦先生却总觉得,如此好的行情千年难遇,不做实在太可惜,啤酒有泡沫才好喝。在当时亢奋的投资环境下,秦先生更觉得,上证指数能上碰10 000点。
但随后的下跌让秦先生的美梦彻底破碎了。从6 124点到1 664点的下跌,让他从亢奋的天堂落到了凄惨的地狱。很不幸,由于在牛市末端,秦先生的操作风格偏短线、偏概念,泡沫破灭后,他所持的一只股票迅速下跌,在股价下跌了20%后,秦先生便当起了“鸵鸟”,随后这只股票竟下跌了70%多。
当初秦先生在牛市获取的利润迅速被抹平甚至转为亏损,股市赚钱梦也成了“南柯一梦”,秦先生再也“牛”不起来了,“股神”成了过去时。
大多数投资者都和秦先生一样,股指越高越兴奋,股灾爆发前夕,往往是投资者最亢奋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会在聚会结束时全身而退,但总得有人成为最后接棒的“傻瓜”。
为什么股指越高,投资者反倒越容易陷入亢奋状态呢?
每个投资者都该问自己一个问题:6 000点和1 600点时,你更愿意在哪个点位买进股票?
从投资价值的角度分析,理性地讲大家都会选择1 600点,但是从实际操作的愿望上看,绝大部分人会选择6 000点。举例来说,
6 000点时上证指数每天成交量都在1 200亿元以上,而到了1 600点时,每天上证指数的成交量都在500亿元以下。
这话听上去很“傻瓜”,股价越高表明投入的成本就越大,怎么可能“股价越高,买卖的欲望越强”呢?但是,事实如此。
理性告诉我们,投资应高抛低吸;但情绪却让我们变成了“傻瓜”,往往是前个交易日的收盘指数越高,股票投资者越倾向于在下一个交易日购买股票。
《股市与幸福感》研究报告中给出的结论是:上证指数越高,当天股票投资者的购买热情就越高涨。购买是一个近期决策,看到行情大好就奋勇买进,从这点上来说,上证指数的那条线不但代表了每个交易日的股市行情,还代表了股票投资者的购买行情。研究数据同时显示,投资者的购买行为只与当天的上证指数绝对值有关,与当天指数是涨还是跌无关。
这一点其实很让人好奇,也让研究机构非常惊讶。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觉得股票涨了才会有人想买,而研究机构发现,其实并不是涨或者跌(股票价值的变化)影响股票投资者的购买意向,而是大盘高还是低(股票价值的绝对值)在影响着股票投资者的购买意向。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往往会因为打折促销两眼放光,慷慨地打开钱包;而在投资中,却是“买涨不买跌”,吸引投资者买入的最佳手段,就是涨停。试想您会因为方便面调高价格而疯狂抢购吗?但在股市中,却会。
投资者不要根据当天或前一天的股指和股票的走势,对未来作判断或决策,而应该关注股票和市场的长期走势,挖掘其真正的价值。
傻瓜法则之三:
指数越高,你买股越冲动吗?
如何避免成为最后接棒的“傻瓜”?
在投资时,总有些人会作出非理性的投资决定。《股市与幸福感》研究发现,这更多是人性在作怪。
这就如同在年末大促销时,大多数人计算过成本效益后才会购买物品,但也总有少部分人会受到环境、气氛、心情等因素的影响,做出一时冲动的购物行为,买回一堆无用的东西。同样,在牛市之中,股市人山人海,当你的理发师都在讨论股票时,投资者就很容易受到气氛及环境影响,进行不必要的股票买卖。
很多时候,投资者买卖股票的原因可以很简单,例如只是听了朋友的介绍,或者看了报纸的推介文章,自己并没有细心分析;又或者在投资气氛极差时失去信心,明明股价十分低,也要把股票套现,这些行为正表现出投资者非理性的一面。
在牛市中,往往还会出现另一种趋势——投资者信心爆棚后出现的过度交易现象。投资者往往已累积了相当的赢利,这种赢利会让他甘愿去冒更大的风险,做更多的交易。
2007年时整个股市变得异常红火,可能就是因为投资者相信,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是他们弥补过去亏损的好机会。而这轮牛市的丰厚赢利,也让他们更加不畏风险,甘愿火中取栗。
此外,牛市中高企的股价,也会让投资者更愿意参与交易。
前文提到,《股市与幸福感》研究报告指出,股票价值的绝对值影响着股票投资者的购买意向。其他的研究也指出,投资者往往会在价格和价值之间画上等号,例如品尝两瓶分别标价10美元和90美元的红酒,多数人都会给予后者较高评价,但其实两瓶酒只是价钱标签的分别。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很多消费品牌身上,较贵的品牌通常会令人觉得更好更有效。在股市中,也有类似的心理偏见,牛市时价格高企,反而有很多人愿意买入;而在股价普遍较低的熊市,反而很少有人趁机大手笔吸纳。
在投资中,最难超越的一关往往就是心理关,任你投资技术如何高超,决策如何精明,若不能驾驭自身的情绪,调控自己的心理素质,最终只会一败涂地。大多数投资者都有“指数越高,越有买股冲动”的顽疾,而克服顽疾的关键就是提升投资上的情商,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胜而骄者,容易自信心过度膨胀,目空一切,固执而缺乏客观;胜而骄者,容易被过去的赢利冲昏头脑,觉得自己的投资模式已是“天下无敌”,觉得别人的观点不值一提;胜而骄者,遇到逆境时,常会被自尊心所蒙蔽,在各种影响市场走势的因素中,吸取有利自己方向的信息,忽略其他与自己方向相反的信息。
投资上的失败者往往就是那些不懂止损的人,在逆境中选择逃避于事无补,只有不断从市场的变化中找出端倪,才是制胜之道。
每个投资者都该反省下自己,是否股指越高越想买,是否涨幅越大越自信,是否股灾爆发前夕,是你最亢奋的时候?
若你符合以上三个条件,你注定会是“最后一个傻瓜”。
幸福投资学小结
1. 投资决策不但要考虑自己的想法,还得考虑其他投资者的看法。
2. 在投资中,“大傻瓜理论”固然有可取之处。但这种互相揣摩他人口味的风气,也会令投资市场变得愈来愈周期性和短视。
3. 酷爱得州扑克的巴菲特曾说:“就像打牌一样,若是你没有办法在30分钟内看出谁是傻瓜,那么那个傻瓜很可能就是你!”而人生最大的不幸就在于,玩了半天,才发现那个大傻瓜原来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