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彦宏管理日志
8184500000006

第6章 二月 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 (3)

首次融资,李彦宏向投资商承诺将在6个月内出台世界最出色的搜索引擎,投资商要求提高投资额以加快项目完成速度,一贯实事求是的李彦宏当即拒绝。最终,李彦宏只花了四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中文搜索引擎的建设工作;剩余的一个半月,则留作与客户沟通以及引擎测试。初次合作,李彦宏就给投资商诚实合伙投资公司留下了百度运作高效以及市场表现良好的深刻印象。于是,百度二次融资之时,他们为百度引来了二轮融资的引投者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也成功撮合了德丰杰对百度的注资。

行动指南

少承诺,多兑现,不仅是人生哲理,更是创业天条。

2月16日 分散客户,分散风险

分散客户实际上就是要分散风险。前几年,国内几个做短信的互联网公司成长非常快,但后来很快就没落了。它们都共同存在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客户,它们最大的客户就是中国移动。

打个比方,如果有个客户占中国移动公司总收入的30%,这个客户开口说,你必须降价,不降价我就不跟你合作,中国移动公司就必须得降价。公司发展这么多年,是无法承受突然失去30%收入的后果的。作为首席执行官也必须负起责任。如果公司里的客户存在很多类似的问题,那就很麻烦了。

如果一个客户占总收入的总比例不超过5%,丢掉一个客户,公司总体的发展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客户也就没有讲价的余地,因为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来说,并不受威胁,也不惧怕失去这个客户。所以百度从创立的第二三年开始,就非常谨慎,不让某个客户占公司收入的大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使行业健康发展。直到今天,百度已经有20多万家企业客户,每一家所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都很小。

——2008年6月26日,在山西关于创业的一次演讲

背景分析

2001年夏天,国内80%的门户网站都采用了百度的搜索技术,百度几乎是垄断了国内的搜索市场。然而,不久李彦宏便发现,尽管市场仍在增长,搜索量也在增加,这种商业模式却并没有显现出长久发展的可能性。百度的大客户——几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纷纷压价或拖欠服务费,对它们来说,搜索频道充其量只能为自己带来流量上的增长,却不能带来一分钱的赢利。在这互联网的低谷时期,各大门户网站连自保都来不及,拖欠费用便成了常事。本被百度引以为豪的几个大客户,每家都占据了公司收入的10%以上,任何一个客户的流失,都会对公司效益造成极大影响,当时甚至直接陷百度于财务危机及尴尬境地之中。

作为过来人的李彦宏,提醒创业者绝不能因为有了一两个固定的大用户而窃喜,“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能放在别人手中”。否则,到时候可能想哭都哭不出来。

行动指南

分散大客户垄断所带来的风险才能把握主动权。

2月17日 不要过早地追求赢利

慎重看待赢利,切勿过多追求。

创业者通常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公司经营了一两年以后,往往爱通过很多短期行为来把报表做得好看,做出赢利来。但是,任何一次创业,都是一次投资,都是一次孵化,或者说是配置新产业、新领域的过程。如果创业者过早地关注赢利,有可能出现投资冗余。也就是说,在市场没有培育好的情况下,就去摘果子,市场很可能就没法做起来。或者说市场做起来了,自身的竞争力却因为缺乏一些长期投入而消失了。

——2008年6月26日,在山西关于创业的一次演讲

背景分析

李彦宏建议创业者,应该从自身做起,控制成本,减少投入,比如少招人,比如实行多元化,但是,不能为了早日实现赢利而大量缩减技术投入。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必须大规模地进行技术投入,才可能让自己在技术上立于不败之地,占领领先甚至垄断的地位。而这一定会在不久之后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回报。

另外一方面,李彦宏也提醒创业者,不能一头扎进去猛做,却毫不考虑赢利。目前的趋势是,先不管赚钱与否,先把网站做起来,只要用户多,用户愿意并喜欢,将来要怎么赚钱将来再打算。但这样的公司下场多数是倒闭。如果不是政府支持,或者是公益事业,没有商业模式是绝对行不通的。

行动指南

创业初期三点注意——确定赢利模式,控制成本,重视长期投入。

2月18日 最重要的精神是坚忍

除了兴趣和能力,最重要的精神是坚忍。百度曾面临的最艰难的时刻之一是“非典”期间,当时许多公司都限于停滞,而那正是百度最需要技术突破的时刻。于是,那时我的办公室里整天都在放一首歌——《十送红军》。为什么会联想到这个呢?因为“非典”期间正是我们百度的搜索引擎在质量上突飞猛进的时候。我每天都可以收到一些用户发来的鼓励和赞许,这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真的是在做一些对别人很有用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在当时的状况下,在很多人都不上班的时候,我们的工程师还在默默无闻地、脚踏实地地、一点一滴地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2008年4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创业讲座

背景分析

2000年推出中文搜索引擎后,由于对中文的理解不深,谷歌中国的用户体验一直不能令人满意,这给百度留下了初期快速发展的机会。不过,谷歌中国也一直致力于改善用户的搜索体验。进入2001年,谷歌中国在用户中的口碑及市场份额都在快速增长,这对竞争对手之间的你追我赶开始白热化。李彦宏被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重重包围,他意识到,如果再不有效应对,百度很快会被谷歌中国远远抛离。

2002年春节后,名为“闪电计划”的技术赶超计划正式开始。由李彦宏与刘建国以工程师的身份亲自带队,希望通过速度快、力度大、目标明确的这项计划,提升百度的技术,点燃大家的激情,把百度打造成世界上最出色的中文搜索引擎。每周两次核心会议,周一规划、布置任务,周四检查工作完成情况;早上9点准时开会,禁止任何人迟到。所有的百度人都进入了还在北京大学资源宾馆时期的疯狂工作状态。即使在2002年年底、2003年年初“非典”肆虐,多数人已经足不出户之时,百度众人依然风雨无阻,将中文搜索领域的众多技术难题一一解决。“闪电计划”后,李彦宏终于等到了一个结果。2003年5月28日到6月4日,《中国电脑教育报》主办了声势浩大的“万人公测”活动,总共有10 015名普通用户,以“双盲法”参与公测,从用户的角度为百度和谷歌投票。结果约55%的人选择了“百度比谷歌好”,10%的人选择了“百度、谷歌差不多”,35%的人选择了“谷歌比百度好”。2003年,百度开始陆续推出各种各样的新产品。这一年,百度的流量飞速增长,最终成为百度的流量年。

行动指南

创业成功必须具有坚如磐石般的毅力。

2月19日 创业过程充满磨难

1999年年底,我在硅谷。当时,我下定决心要创业。我找了很多有创业经历的过来人聊天,其中不少是失败的创业者,也有部分成功的创业者。我问了他们各种各样有关创业的问题,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的创业历程。每一个人的成长故事各有各的精彩,创业的过程也不太一样,但其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论是失败的创业者,还是成功的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都经受了各种各样的挫折,无一例外。无论其时创业的氛围多好,市场多热,他们从开始做,到后来做成功或是失败,整个过程都充满各种各样的磨难。

所以在我回国创业的时候,唯一想的就是自己回国以后一定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各种各样的磨难。到后来实际做的过程中,由于有了心理准备,所以即使经历了困难,也觉得没什么,因为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也不会因为遇到困难就想着要改变主意,或者考虑其他的发展方向。

——2008年4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创业讲座

背景分析

当年在北京大学资源宾馆的日子里,早起的李彦宏总是第一个端着酒店里的茶杯,从住的房间穿梭到另一头的办公室,甚至比打扫的阿姨都要早。春天正是沙尘暴肆虐的时候,而2000年的沙尘暴尤其严重,办公桌上铺了一层尘土,厚得能够在上面写字。住在缺乏良好密封系统的办公室中,李彦宏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工作。有时候会怀念加利福尼亚州阳光的李彦宏,只消抬头看看面前这些放弃了世界知名企业高薪的各大高校高才生,便能重燃创业的勇气。

从创业第一天开始,李彦宏的头上就出现了白发。市场瞬息万变,一个小小的变化都可能撼动企业的根基,使其无以为继。从一无所有开始,到不分昼夜地研发中文搜索引擎,到在互联网寒冬中寻找二次融资,企业转型,到与国际级对手谷歌的白热化竞争,再到“闪电计划”……这些都是关乎百度存亡的挑战,更不用说每天会出现的大大小小的其他困难。

行动指南

创业的每一天都充满磨难,正确面对才可能走到最后。

2月22日 先积累,再创业

我反对大家在目前的阶段就开始创业。我自己是从学校毕业出来,工作了6年以后才开始创业的,这个时间是不是太长了?有可能。我自己也在总结,是不是也许工作两三年就开始创业,比较可能成功?但是如果在校的时候就开始创业,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危险的。因为你接触相关事情的机会还非常少,社会经验还非常少,视野还不够开阔,能够做的东西还很少,失败的概率太高。一旦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遭遇了那么多的失败,对一个人的打击应该说是非常非常大的,而且也没有必要。

比尔·盖茨早年还没读完在哈佛大学的课程就出来做微软,最后成为世界首富,但时代已经不一样了。现在的市场越来越趋向合理化。一个趋向合理的市场,应该是看那些真正有本事,有技术,能够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那些纯粹碰运气碰出来的机会,已经是越来越少了。所以我还是不建议大家在学校的时候创业。

——2007年9月19日,受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及创业演讲答问

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