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袁绍与操书,辞语骄慢。操谓荀彧、郭嘉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对曰:“刘、项之不敌[1],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故羽虽强,终为所禽[2]。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3],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也。桓、灵以来[4],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5],公纠之以猛,上下知制,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6]。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得策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也。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7],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也。”操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8]!”
“注释”
[1]刘、项:指刘邦和项羽。[2]禽:擒。[3]体任:顺从。[4]桓、灵:桓帝、灵帝,皆汉末昏君。[5]不摄:不得治理。[6]度:器度。[7]高议:高谈阔论。[8]堪:担当,承受。
“译文”
袁绍给曹操的信,措辞傲慢。曹操对荀彧、郭嘉说:“现在,我准备讨伐背逆大义的袁绍,但势力没有他强大,怎么办?”他们回答说:“刘邦的势力不如项羽,是您所知道的。刘邦只靠智谋战胜项羽,所以项羽虽强,最终仍被击败。如今,袁绍有十项失败因素,而您有十项胜利因素,袁绍虽然强大,却不会有什么作为。袁绍礼仪繁多;而您待人接物出于自然,这是在处世之道上胜过他。袁绍身为臣子,如果起兵进攻,便是叛逆;而您尊奉天子以统率天下,这是在道义上胜过他。自从桓帝、灵帝以来,政令失于松弛,袁绍却用松弛来补救松弛,因此不得治理;而您用严厉来纠正松弛,使得大小官员都知道遵守法纪,这是在治理上胜过他。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猜忌,用人好起疑心,只信任亲戚子弟;而您外表平易,内心机敏善察,用人不疑,只看才干,不问亲疏,这是在器度上胜过他。袁绍计谋多而决断少,往往错过时机;而您制定了策略就立即施行,可应付无穷的变化,这是在谋略上胜过他。袁绍喜欢高谈阔论,谦恭揖让,以沽名钓誉,因此,那些华而不实的士大夫都去投奔他;而您至诚待人,不虚情假意,忠诚正直、有远见和真才实学之士都愿为您效力,这是在品德上胜过他。袁绍看到他人饥寒交迫,怜悯之情便在面色上显露出来,但对没有看到的,就有时考虑不周;而您对于眼前的小事,经常忽略不管,但对于大事,以及与全国各地的交往,您所施的恩惠却往往出人意外,对于看不到的事情,也考虑得无不十分周全,这是在仁义上胜过他。袁绍手下的大臣争权夺利,谗言致乱;而您管理属下有方,谗言诬陷行不通,这是在明智上胜过他。袁绍是非不可知;而您对正直、有功的人礼敬,对邪恶、犯罪的人以法律制裁,这是在文治上胜过他。袁绍喜欢虚张声势,而不知兵家要诀;而您善于以弱胜强,用兵如神,部下信赖,敌人畏惧,这是在武功上胜过他。”曹操笑道:“照你们的分析,我有什么德能担当得起!”
“点评”
曹、袁优劣,曹操身边的谋士们分析得一清二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