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神采英毅[1],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2],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
“注释”
[1]上:即唐太宗。[2]假以辞色:对其和颜悦色。
“译文”
太宗的神情、风采英武刚毅,大臣们进见他时,皆手足无措。太宗知道后,每次见人上朝奏事,都要对他们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之言。他曾对公卿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一定要借助于镜子;君主想自己知道过错,必然要善待忠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大臣阿谀逢迎,君主就会失去国家,大臣又怎能独自保全!像虞世基等人对隋炀帝阿谀奉承以求保全富贵,炀帝被杀后,世基等也难免一死。望你们以此为戒,事凡有得失,希望不惜畅所欲言!”
“点评”
在封建专制统治下,要想多纳忠言,皇帝自己必须创造条件,具备纳谏的诚意。生杀予夺、喜怒不测的皇帝,不能不使臣子害怕,哪里还有进谏的勇气。只有保证言者无罪,才能使人畅所欲言。即便是像唐太宗这样的皇帝,也没有真正做到言者无罪。所谓贞观之治,只是相对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