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苦利增剧[1],太子昼夜不离侧,或累日不食,发有变白者。上泣曰:“汝能孝爱如此,吾死何恨[2]!”丁卯,疾笃,召长孙无忌入含风殿。上卧,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悲不自胜;上竟不得有所言,因令无忌出。己巳,复召无忌及褚遂良入卧内,谓之曰:“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又谓遂良曰:“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谗人间之[3]。”仍令遂良草遗诏。有顷,上崩。
“注释”
[1]上:即唐太宗。苦利:痢疾,泄泻。[2]恨:遗憾。[3]间:离间。
“译文”
太宗泄泻,病情加重,太子昼夜不离身边,有时一连几日不进食,头发有的已变白。太宗流着泪说:“你这么孝敬疼爱我,我死了还有什么遗憾!”丁卯(二十四日),太宗病情危急,召长孙无忌到含风殿。太宗躺在床上,伸出手摸着长孙无忌的脸,无忌痛哭,不能自已;太宗竟说不出话来,于是令无忌出宫。己巳(二十六日),又召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进入卧室内,对他们说:“朕如今将后事全都托付给你们。太子仁义孝敬,你们也都知道的,望你们善加辅佐教导!”对太子说:“有无忌、遂良在,你不用为大唐江山担忧!”又对褚遂良说:“无忌对我竭尽忠诚,我能拥有大唐江山,无忌出力很多,我死之后,不要让小人进谗挑拨离间。”于是令褚遂良草拟遗诏。过了不久,太宗去世。
“点评”
太宗弥留之际,最不放心的,还是他的儿子李治。李世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久经考验的两位老臣的身上。他深知李治懦弱,曾经想立李恪为太子,遭到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但李恪也不理想,最后还是立的李治。李治后来受制于武则天,太宗不幸而言中。长孙无忌也因为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被放逐到黔州,自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