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指有机体在受到刺激时,生物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和较为剧烈的态度和体验,包括愉快、悲哀、愤怒、恐惧、忧愁、赞叹等不同形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人们遇到表扬会高兴,遇到不如意的事会苦恼。如果这些情绪变化在正常范围以内,对人体的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疾病;如果超过了正常限度,长期处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就容易引起疾病。
孩子的喜怒哀乐通常是很真实的,也很强烈,往往直接支配着他的行为。一件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常常可以引发孩子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引起情绪的“海啸”,使孩子的表情、声调、手势和姿态发生变化。
孩子情绪戏剧化通常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 情绪不稳定,容易被激怒。受到并不强烈的一般刺激,也会引起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刚才还是欢天喜地,突然就变得怒不可遏;或者痛哭流涕的时候突然又破涕为笑,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 情绪抑郁。通常心境悲观,待人冷漠,经常给人以悲伤、沮丧乃至孤苦伶仃的感觉。
★ 过度焦虑。是指孩子在意识到将要发生不利事件的时候所产生的夸大了的恐惧、紧张以及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适度的焦虑对于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过度的焦虑会导致孩子认知能力下降,思维能力出现阻滞现象,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导致孩子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很多,比如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在学校里常常被孤立,同学远离他等等。
一些家长意识到将来社会压力大,自己也有急迫感,就把压力都转嫁到孩子身上,也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情绪失控和行为的扭曲。如果孩子每天面对是爱唠叨、爱发火、焦虑、紧张的父母,其情绪发育肯定是很糟的。因为父母是孩子情绪的榜样。
一位母亲这样倾诉:“我的孩子自控能力太差,嘴上讲得好听,就是做不到。每天我要发好多次火,他才能勉强完成一些作业。我都为他操碎了心。但是现在我们俩就像对头一样。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想到孩子爸爸每天那么辛苦在外赚钱,而我连个孩子都教育不好,我真是非常难过。更让我焦心的是,孩子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办?”
这位母亲言谈中充满了焦虑、失望、忧伤和无可奈何。她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动情的母亲。面对这样一个母亲,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她本身的情绪问题。
儿童在父母的不良情绪面前,很容易产生内心冲突。一方面,他们不得不依赖父母的照顾,以满足某些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喜欢父母的这些不良情绪及其一些行为方式。内心的矛盾导致他们心情烦躁、郁郁寡欢、精神分散,严重的可出现紧张、焦虑或强迫。有的则出现一些不明的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胸痛、憋气等,以缓解内心更大的不安。长此以往,他们会将这种困扰压迫到无意识中,有意无意地采取一些对抗行为,如强迫动作、说谎、逃学、丧失自尊和自信,经常爱与惹麻烦的儿童在一起,于是越来越不被周围人喜欢,甚至可能发展成为反社会人格。
儿童心理问题与家长的不良行为、情绪往往互为因果,需要双方进行调整,但成人更应该自制。
此外,专家们发现,儿童的情绪不稳定大都是偏食所引起。不喜欢吃蔬菜的儿童往往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分析表明,各种新鲜蔬菜中含有的矿物元素钾,能镇静神经,安定情绪;相反,动物性食物和食盐、味精之中的钠,会使神经兴奋。另外,体内过剩的钠能否顺利排泄出去,钾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平时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通常无法摄取足够的钾,因此,多余的钠无法完全排出,残留在体内,变成导致情绪不稳定的潜在因素。因此,要让孩子喜欢吃蔬菜。家长一定要多动脑筋,变换烹饪方式,吸引孩子多吃蔬菜。
孩子在生活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应以适当的方式得以宣泄。情绪一旦产生,宜疏导而不宜堵截。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充分肯定了情绪宣泄对维持心态平衡的作用,他认为,讲出一切来,能减轻精神上的症状。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感受到不愉快时,让他能不受压抑地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减轻他心理上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