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王选贤
尧名叫放熏,是帝喾的孙子。他在位时正值大灾,天上十日并出,地上洪水滔天,老百姓死亡无数。俗话说水深火热,就是指的那个时候。尧王命羿上射十日,令鲧下治洪水,日夜操劳,瘦得像个干腊人。他知道治世的艰辛,到了晚年,就想找个合适的接班人。他老婆姚娘说,丹朱可以。丹朱是他们的儿子。知子莫若父。尧王能不知道丹朱啥样?为了堵老婆的嘴,他于是就把丹朱叫来了。说,爹年纪越来越大,你看这头发胡子都白了。我要是把这个国家交给你,你有啥办法治理它呢?丹朱一听这话,高兴得哈哈大笑,说,这有啥难治呢?谁听话我用谁,谁不听话我杀谁。一百里内只剩俩人,我看他们谁还敢给我捣蛋!姚娘听得直摇头,老两口再也不提儿子接班的事了。
尧王先是听说嵩山脚下的许由贤德。当他千辛万苦找到许由的时候,他却逃跑不见。尧王又听说历山脚下有一个贤人叫舜,他爹是个瞎子,他娘是个后娘,他的异母弟弟象是个二半吊子,几口子合计着害舜,可舜一次又一次躲过暗算,还是一门心思地孝顺爹娘。尧王决定亲自去访他。
尧王换上便服,只身一人来到历山。正碰见舜在犁地。他使着一黄一黑两头牛,每头牛的屁股后边都绑着一个条簸箕。脚下的地是一长溜儿,可他不顺着耕,而是一趟一趟地横着犁,累得满头大汗。
尧王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人家犁地都是顺着地身犁,你为啥老是横着啊?人和牛不是都很累吗?
舜停住脚,笑了,说,老人家您不知道,我来时娘有交代,一定要我横着耕。我要是顺着犁不就违拗了娘的话吗?
尧王一听,就知道是舜了。心里暗暗佩服,后娘不贤,做儿的只能这样了!看来舜还真的有肚量。可是尧王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又问,你在牛的屁股上绑个条簸箕干啥用?不会是怕牛屙到地上吧?
舜一听又笑了,说,种地还得上粪呢,我哪会怕牛屙?我是怕鞭子打住牛了。它们两个谁走得慢了,我就用鞭打谁屁股上的簸箕。我一打,它们知道了,就会用劲儿了。
尧王更佩服了。对牛尚且这样疼爱,对人那还用说吗?他看两头牛都很健壮,又问,这两头牛哪一头干活快些?
舜看看牛,回答,黄牛干活快,黑牛干活也不慢。
尧王皱起眉头。心想,快就是快,慢就是慢,怎么能这样回答呢?是不是这人太虚伪了?尧王有点儿不悦,站起来就往外走。
舜跟着送到地头,小声对尧王说,老人家,我知道我的回答让您不快。我现在回答您,黄牛干活快一些,黑牛慢一些。
那你刚才咋不直说呢?
刚才两头牛在旁边,我咋好说谁快谁慢呢?我说黄牛快,黑牛听了会咋想?
啊!尧王重重地点了点头。这个人对牛尚且这样尊重,这样讲究方法,看来真是个人才!
尧王回到宫中,跟姚娘一商量,决定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一齐嫁给舜,试试他治家的本领。
舜娶了娥皇、女英姊妹俩,夫妻恩爱,举家和睦。尧王又把许多重要的国家事务交给舜去办,想再考验舜治国的能力。舜贤明有道,又有两个妻子暗地里帮着,办得样样得体,桩桩合理,深得上下拥戴,尧王就把国家交给了舜。
◎尧河源
尧河发源于太行山下,源头是一泓叫做尧王池的泉水。
尧时多灾,有一年大旱,太行山一带河、塘干枯,树叶子都掉了。人们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有的人都渴昏了。尧王听说后,急忙带人往这里赶。
尧王来到山脚下的时候正是晌午,烈日当头,没有一丝儿风,随从们一个个口干舌燥,焦渴难耐,都想找点儿水喝。可是找来找去找不到,一时都很着急。尧王手搭凉棚往四下里一看,发现不远处有一丝儿岚气上升,就连忙走了过去。他弯腰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搦了搦,有土屑沾在手心。他站直身,拍打着手上的土说,有水了!
大家都不理解。到处是蒸腾的热气,满地是卷起的焦叶,哪里会有水呢?
尧王指着脚下说,水就在这里。他给大家解释,土屑沾在手上,说明这里的土湿。土湿就说明下边有水。
人们恍然大悟,立即找来工具,轮流挖井找水。太阳刚刚扭头,一股清泉咕嘟嘟从地下冒出,翻起无数晶亮的水花。
山下的老百姓听说尧王来了,又听说挖出了清泉,一个个欢天喜地地跑过来,围着尧王蹦啊跳啊,直唱到月升中天还不罢休。
尧王看这里的水源足,水质好,就提出要大家修一条河,既能让更多的人喝到清水,又能灌溉两岸的农田。
遵照尧王的要求,人们把泉水开挖成一个蓄水池,池里的水溢出去,就成了一条清澈的河流。人们感念尧王的功德,把蓄水池取名为尧王池,溢成的河流取名为尧河。一脉尧河水从远古淌到今天,美丽了两岸荣荣枯枯的土地,也美丽了老百姓世世代代的心田。
泉边有一个小村,名叫捏掌。自然是为纪念尧王捏土在掌、发现水源的故事。还有一座古朴的庙宇,里边供奉着的,不用说是我们远古的先祖,那位圣明的尧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