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记载着无数的典故,所谓典故,就是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典故来源大致有三个。第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第二,来源于一些历史书上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第三,来源于佛经、圣经等宗教书上的故事、人物、礼仪等。对与现代人而言,典故更多的是一种语言工具,熟练使用和掌握典故,能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文章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中华典故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近200个人们常用、常见的典故,设置了“释义”、“溯源”等栏目。“释义”不仅对典故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溯源”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典故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让人们熟悉典故,了解典故,能够娴熟地去掌握和运用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