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煮酒论诗词
《夜雨寄北》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自己的妻子的,全诗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却蕴无限深情于无华的词语之中,令人回味无穷。首句从对面写起,以“君问归期”开篇,是传统写法。下面的回答“未有期”所体现出的是一种连自我的归期都无法把握的伤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跳出夫妻间的对话,转而写眼前景。它一方面点明诗人当时所处环境:秋天、雨夜、巴山,这就是诗人独处的凄凉之地。另一方面,它也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当时的心境:漂泊之感,思念之情,一如巴山夜雨,池中秋水,淅淅沥沥,在心头漫溢。后两句是由眼前孤寂之苦所引发的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诗人只能在凄风苦雨中一个人承受孤单寂寞,但是他想象到在将来,夫妻二人已团聚于家园,在西窗之下,整夜叙说着现在这段难熬的时光,又是何其快乐!将后两句诗置入全诗中考量,可发现其中巧妙之处:此诗前半部分写“哀景”,后半部 分写“乐景”,由于前面两句的铺垫,“却话巴山夜雨时”蕴涵了更多解脱后的欣喜,而由于后面的想象,前面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则融入了更多孤单的苦闷,读者着意于“哀景”则更哀,着意于“乐景”则更乐,这是前后互相衬托的艺术效果;最后,全诗前实后虚,在情景的虚实交错中,别有一番缠绵滋味。
诗人故事
李商隐娶妻之后,多年在外任职,即便回到了长安,也只是担任一些闲职。为了一展胸中的抱负,他只好厚颜拜托当时的宰相令狐令狐帮忙。
是李商隐的老师令狐楚的儿子,他对李商隐投奔李党的事情仍然念念不忘,所以一口拒绝了李商隐的请求。一天,正赶上重阳节,李商隐在令狐的客厅里留下了一首诗,诗云:“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郎君官重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窥。”令狐见诗之后也不禁恻然,想起了两人当年在令狐府中的情谊,最终将李商隐补为了太学博士。虽然李商隐在官场前途黯淡,但他的诗文却名动一时。大诗人白居易晚年时就非常喜欢李商隐的诗句,甚至还开玩笑说下辈子要给李商隐当儿子。白居易去世几年后,李商隐的夫人果然生下了一个男婴,李商隐给其取名为“白老”,以此纪念对他颇为赏识的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