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南方有沉香
8290300000069

第69章 建立生态社会是人类共同责任

人类如何对待动物和自然,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集天地之灵气,采万物之精华,勇敢的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善待万物,就像善待我们的朋友;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的家园!

突如其来的“非典”病毒,令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人类应如何对待大自然?人类该怎样与自然和谐共处呢?与自然相通相依,协调一致,和谐共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要思想。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与它如何对待动物密切相关。真正文明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社会,而一个社会的野蛮性也往往表现在不以残酷对待动物为耻。实际上,对动物的暴虐和残酷剥削,不仅显示出人对“他者”(包括自然)的漠不关心,也常常显示在人对人的态度上。我们的社会能够长期漠视大规模对活体动物注水增重赚钱的残忍行为,也会出现那种把农民工、智障者和未成年人强掠为黑窑工进行奴隶劳动的可耻行为。这两者之间能够没有关联?可惜,我们的社会对两者之间的联系毫无警觉。不用说普通人,连有的所谓研究伦理的学者,竟也会以在游乐场用弓箭射杀被捆绑的活鸡活鸭而沾沾自喜!许多残忍行为不仅是缺乏同情造成的,也是无知的结果。

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上,人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改造的过程。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由于人类自觉不自觉地过分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在短短的100年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发展到很不和谐的地步,大自然也毫不留情地对人类实施了一次又一次的报复。厄尔尼诺、温室效应,沙尘暴、洪涝、干旱、荒漠化等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手段。为此,我们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这些代价也警示了世人:大自然并非取之不尽的,也并非简单单一的,大自然就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人类也生存于这张网中,从这张网中吸取营养的同时也受制于此。

对于人类来说,21世纪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这个世纪,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但是,这个胜利并没有把人类引向伊甸园,而是把人类拖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的出现,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南北极冰山的融化,热带雨林的急剧减少,物种的锐减,生物多样性的消失,能源的紧缺,土地的沙漠化,耕地的减少……这一切都使得地球的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次出现了总体性的危机。同时,也使生存在大自然中的人类深刻认识到自然界并不是人类想象的那么简单。

那么,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社会呢?我们认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深知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尊重自然。

只有顺从并利用这些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人们才能持续地取得丰富而又合乎要求的资源来发展生产,从而保持洁净、优美和宁静的生活环境。可惜的是,过去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往往只求获得某项成功,而不管是否违反生态学规律,以致造成一系列不利于生产发展又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恶果。大自然也让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列举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建设目标。自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以后,谈论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已显得有些泛化。一旦说到和谐,这也需要和谐,那也需要和谐,一片“和谐”之声。人类渐渐从噩梦中觉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到底是什么问题刺激我们提出科学和谐的发展观呢?也就是说,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呢?我认为,目前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当是人和自然的和谐问题。目前,某些问题是局部性的,温饱是部分,教育不平等是部分,失业是部分,收入差别使某些人不满,而自然环境,是所有人存在的根本,是危及子孙能否良好生活的大事。无论是腰缠万贯的老板,地位显赫的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下岗工人,莘莘学子,都不能不要喝水、呼吸空气、享受明丽的阳光吧?那好,每天给你受过或可能受过污染的水喝,每天给你早晨半死不活的阳光去看和烟雾蒙蒙的空气去呼吸吧(不洁的水、空气、阳光没法像垃圾一样搬运到郊区去)。至于慢性疾病的养成,比如呼吸道感染、鼻炎咽喉炎,甚至各种癌症之类,那是一时看不见的东西,跟我们眼前的经济无关,都怨你身体素质不好,免疫力不强所致。都说锻炼能提高免疫力,外面的空气不好,在室内锻炼吧,眼不见心不烦。自欺欺人!

是不是有人认为这是在“杞人忧天”呢?应该说,该杞人忧天了。近几年有关环境污染事件的报道并不鲜见,而且这类事件对人们生活的恶劣影响也日渐升级。这儿列举两例:一是被称为“中国皮都”的浙江省平阳县水头镇,因皮革加工给当地带来滚滚财源,但是,也把原来山清水秀的地方污染得不堪入目,并且严重威胁着当地和下游百姓的生命安全。二是河南省沈丘县周营乡黄孟营村原先是个美丽的村庄,可是大约从十几年前开始,这个村庄就逐渐开始被癌症的阴影所笼罩,100多人死于地下水的污染。看来,我们已到了杞人忧天的时候了,我们再也不能麻木了。面对如此恶果,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发展经济究竟是为了什么?

无论国家、个人,努力奋斗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追求生活的幸福,幸福源于良好的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及由此引起的心境。这一点环境污染重灾区的人们都有深切的体会。

设想你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冬日清晨烟雾笼罩,夏日热闷的空气中带着难闻的气味,当你看见昔日的小河流变成了臭水沟,沟里淌的不是黑水就是污水,还眼睁睁地看到那污水竟然淌到蔬菜和麦苗地里,你能有好的心境吗?

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在他的著作《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我们的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在哲学上也有不少佐证:法国的卢梭提出过“同类感”思想,他说人和人、和物、和自然都是同类的,所以会产生同情心。有了同情心,有了同类感,就能和谐相处,同类感成为和谐相处的本体论根源。中国传统哲学则提出“万物一体”乃和谐相处的根源;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王阳明提出“一体之仁”,即万物之间都是息息相通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大踏步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在对自然界的肆意开发和掠夺中,人类在不断吞噬自然的躯体的同时,也遭受到自然的屡屡报复,这种无节制的行为危及的不仅仅是自然,更是人类自身。现在,痛定思痛之下,我们要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一切遵循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来办事。不能走国外一些国家和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既然有前车之鉴,就应该吸取教训,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强调科学精神的同时,更要以人文精神做前提,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建立生态环保型社会是人类共同责任。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无数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因此,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家园毁于我们人类自己手中。人类啊,行动起来吧,让我们节约一滴水,保护一棵小草。让天空依然明净,让河水依然清澈,让小草依然碧绿,让花朵依然鲜艳,让阳光依然灿烂,让地球依然生辉!

200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