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结构安排
本书各章的研究内容。
第1章是绪论部分。该章在阐述本书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基础上,对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进行了概念界定,并阐明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介绍了本书的结构框架和创新之处。
第2章是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该章在阐明公司治理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对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内在联系做了理论上的梳理和归纳,阐明了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在金融契约理论的背景下,基于一个离散的博弈模型,对大股东、经理人和债权人在公司融资决策中的博弈过程进行了扩展性分析,集中讨论了债务融资在约束经理人和制约大股东行为方面所具有的治理作用,阐明了负债融资与公司绩效改进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在博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公司财务杠杆治理效应的作用机制。
第3章是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本章在第2章理论演绎的基础上,分别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债务结构和公司内部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理论和实证文献做了较为系统的文献回顾与评述。通过文献综述,对影响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梳理,阐明了股权结构与债务结构之间互动性研究的重要性,明确了资本结构与公司内部治理(包括董事会规模及构成、公司领导权结构、经营者激励、监事会等)之间关联性的整体研究框架,为第4章的统计模型建立和变量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第4章是统计模型构建与变量设计。从前两章的理论演绎和文献综述归纳出的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内在联系和作用路径出发,首先分析了目前有关实证统计模型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股权结构、债务结构、公司内部治理和公司绩效的实证模型总体框架,并对模型中的主要变量做出定义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最后基于资本结构非对称性和债权治理功能缺失的基本假说,提出了有待以下两章实证检验的六个基本假设。
第5章是单方程OLS实证结果与分析。本章在第4章对各主要研究变量进行的描述性统计基础上,对反映公司绩效、公司治理、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的四个方程依次进行单方程的回归分析,重点考察了影响公司绩效和公司内部治理的决定因素,并对二者做了初步分组检验,对公司内部治理变量做了因子分析,最终甄选出了三个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的公司绩效、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方程,为第6章对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互动性的联立方程组检验奠定了基础。
第6章是联立方程2SLS实证结果与分析。本章在第5章四个方程独立讨论的基础上,首先提炼出一个联立方程组,并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联立的三个方程作了回归分析;然后进一步把全体样本分成了四组,分别考察各组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检验不同股权性质下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极大改进了单方程检验结果,为第7章的对策建议提供了充足的实证支持。
第7章是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本章将综合上述各章研究成果加以汇总、整合,得出本书的基本结论;然后,在本书主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有助于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改进公司绩效的对策建议;最后,结合实际找出本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并为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1.4.2 创新之处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博弈分析框架创新
本书创新性地将公司大股东、小股东、经理人和债权人的四方博弈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分别从大股东与小股东自身利益、经理人私有收益、债权人破产保护机制出发,论证了负债融资对于改进公司绩效、防范经理人私利,约束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过程中所具有的治理效应,并通过公司融资决策博弈分析,得出了本书资本结构非对称条件下的债权治理功能缺失的基本假说。
2.模型构建方法创新
在统计模型构建中,本书将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互动机制引入到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中,在单方程显著性检验和联立方程识别与Hausman检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公司绩效、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的联立方程组,并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联立方程组进行了回归分析,有效地克服了单方程检验下忽视大股东持股、财务杠杆和公司价值之间内生性的缺陷,改进了国有第一大股东对于公司价值负面效应的低估现象,更加准确地估计了资本市场作为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在国内有关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联性研究中,尚未发现运用该类联立模型进行估计的。
3.财务杠杆非线性检验的创新
为了检验中国上市公司负债结构与公司价值关系是否符合资本结构的平衡理论,本书在公司绩效统计模型中引入了财务杠杆的非线性函数,并分别对其作了单方程和联立方程检验的结果对比,发现在更为有效的联立方程检验下,公司财务杠杆与公司价值关系由单方程检验下的“U型”变为“倒U型”,该结果有效地阐释了中国上市公司负债结构的本质特征,是对国内现有资本结构研究文献的重要补充。
4.样本分组方法创新
在总体样本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考察上市公司不同股权结构特征下的公司绩效表现,本书对样本公司进行了合理分组。本书没有简单沿用传统的按股权比例的等距分法,而是结合国有股比重拐点和股权性质将总体样本分成了特征鲜明的四组,联立方程估计和均值比较结果显示,较小的国有股比重和一般法人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公司具有效率最高的股权结构。这种按统计模型回归拐点的分组方法是本书研究过程中的一种创新性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