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有出息女孩的101个细节
8327600000003

第3章 不宠不娇教女孩,盲目“富养”不靠谱(2)

第二天起床吃过早饭,菁菁把东西都收拾好找衣服的时候,却发现找不到了,于是她问妈妈:“妈妈,我的新衣服呢?”

妈妈问:“你放学后把衣服放哪了?”

“大概是放在客厅里了吧……”

“抱歉,孩子,按照我和你爸定下的规则,那件衣服你恐怕要等到两周后穿了,现在你最好去衣橱里再找一件别的衣服穿,否则你要迟到了。”

看着妈妈认真的表情,菁菁也只好穿着旧衣服去学校了,但是从那以后,她就改掉了乱扔衣服的毛病。

不娇惯孩子不是一张空头支票,它必须有具体的教养策略跟在后面,那就是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开始。父母除了关心子女的学习之外,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均衡发展。在子女教育上要放开手脚,注重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当家做主;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让他们学会和别人交往、合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给予他们尝试自己动手的机会,锻炼他们将来能经得住风浪。

日本有一句教育孩子的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很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还要求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到外面参加劳动赚钱。现在许多国家都比较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而目前中国父母在这方面的意识却较弱。实际上,对孩子未来的工作、生活乃至一生而言,自主、自理能力都比一张成绩单重要,自理能力是孩子成长中最基本的素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这样孩子才能摆脱对父母的种种依赖。

温室的花朵经不住风雨

有“金玉文章”之誉的老革命家吴玉章曾说过:“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我认为最主要的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在生活上既要给予子女适当的父母之爱,在政治上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特别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在风雨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才能锻炼成人才,成为真正有作为的人。”

家长往往很难把家里的娇娇女和吃苦的精神统一在一起,事实上,父母不应该把女孩当做温室的花朵一样,不应该怕女孩被淋着、晒着,甚至应该刻意让女孩吃些苦头。因为温室中的女孩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在某市的一所小学里,一个小女孩因为上体育课多跑了几圈,太累,回家就向妈妈告老师的状,这件事的结果也很耐人寻味——小女孩的妈妈当天下午就去学校和体育老师大吵了一架,说体育老师是故意惩罚她女儿,才让女儿跑那么长时间的。

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一种双向的因果关系:父母的娇惯,导致了孩子的娇气;孩子的娇气,又进一步导致了父母更错误的教育方式。虽然这样的学生和家长并不能代表大多数情况,可是这件事却很典型,它足以说明女孩娇气确实与家庭教育有关。

“娇惯”孩子的主要表现除了疼爱外,还有放纵,父母对女孩往往过于宽,而缺少严,这样的教育方法教出来的女孩十之八九是有“骄娇二气”的。

所以,从女孩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应该掌握好尺度,对孩子不娇惯。否则,纵使女孩以后是北大、清华的毕业生,纵然她读了硕士、博士,如果只能在父母的协助下生活,那么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她也是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

中国某高校发生过一幕尴尬的情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招聘现场四处奔波,在各个公司的摊位前忙个不停,一个小时填了二十多份应聘表,而且一边填,一边不断地向有关方面咨询。很多人开始以为是这位老人来找工作的,于是告诉他走错了地方,这里是学生招聘现场。可是老人的回答让人震惊了——他是在帮二十多岁的女儿找工作。

招聘人员开始关注这个女孩,问了女孩大学时的班主任一些她的情况,从班主任的口中,招聘人员又得到如下消息:现在的父母对子女的包办太多了,使得一些学生考上大学,离开父母后基本上不会独立生活,不能自理、自立。

这个女孩就是前两年考上本校的高材生,入学一个月就把自己的各种证件和财物等东西弄丢了,她无法处理简单的日常生活,最后,学校只能要求女孩的父母来校帮助其料理生活。后来这个女孩还是感觉不适应学校生活,就在家休学了一段时间。

这种父母急、子女不急,父母代子女求职的现象在如今并不鲜见,父母陪读的现象似乎也层出不穷。有些大学生入学后,在新生军训的第一天,他们在场上训练,父母在旁边拿水“伺候”。有的学生将自己换下来的脏衣服打成邮包寄回家,让父母去洗……父母关心的往往只是分数,最后,虽然这些孩子分数是不错,但是,如果父母只注重培养考试的精英,那么成熟后的孩子则只能像温室里娇艳的花朵,不堪一击。

女孩通常比男孩要敏感、内敛一些,于是父母对她们的保护更甚,其实这种做法远不如教导女孩走出敏感,面对挫折时变得坚强起来。

小屏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对此父母感到很欣慰,但让妈妈操心的是,小屏太爱哭了,经常为一点小事就哭鼻子。有一天,她刚回家就对妈妈说:“我不要去学校了!”

妈妈放下手中的活儿问:“怎么了?”

“老师让我读课文,我读错了一个字,结果老师一指正,同学们都笑话我。”后来老师打来电话说小屏竟然因为读错一个字当场哭起来,老师想找她谈话,她也只是哭。

当妈妈问起小屏这件事的时候,她说:“在那么多人面前出丑了,我真是太失败了。”

妈妈这才明白原来小屏是太敏感了,这让妈妈看到小屏的脆弱,她才意识到平时对女儿的保护有些过头,才让女儿受不了一点挫折。妈妈决定改变平时对小屏过度保护、附和她的态度。

妈妈对小屏说:“老师和同学们都没有恶意,他们只是在纠正你的错误,勇敢的小屏是不会为这个错误而哭的,她只想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小屏听完妈妈的话,感觉有些诧异,但是她也没说什么,而是回到屋里琢磨妈妈的话。自从那天起,小屏变得更加积极,而且很少哭了。

有些女孩习惯用脆弱来面对这个世界,所以父母总是给她们过多的保护。

其实,女孩并没有那么脆弱,只是父母不习惯放手让她们去坚强。家长多给女孩一些鼓励,相信她们有克服困难的能力,女孩就会慢慢地变得坚强起来。

女孩的敏感让她们过于关注外界的变化,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别人的一个表情都会让她们联想到很多不利于自己的事情。而且她们一旦在心里形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就会丧失努力的信心。很多女孩就是因为缺乏自信,才在面临困难、挫折的时候很容易就放弃了,父母应该多鼓励女孩直面困难,让她们试着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不退缩。

那些溺爱惹的祸

邓颖超曾说过:“妈妈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好,如果用不好,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却未必真的会爱孩子。因为有一种爱是毁灭性的爱,这就是溺爱。

溺爱可以说是一个温柔的“陷阱”,有些父母对女儿过分保护,怕女儿受苦受累,把女儿的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却不知这正是为女孩的成长挖下了一个深深的“陷阱”。女孩往往会因为父母的过分溺爱变得自私、冷漠、刁蛮无礼,当女孩掉进这个“陷阱”时,父母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很多父母经常和朋友们诉说孩子的自私和无情,诉说的结尾往往是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无情正是自己的溺爱导致的。

一位妈妈对朋友说:“平常我对女儿关怀得无微不至,可她对我却十分冷淡。我过生日的时候,朋友给我打电话,刚好我有事不在家,是我女儿接的电话,朋友对她说:‘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女儿则冷冷地回答:‘我妈过生日与我何干,又不是我过生日……’听朋友转述这些话时,我的心都伤透了,每次女儿过生日,我给她买这买那,她忘记我的生日也就算了,怎么还用那种无所谓的语气伤我的心呢?”

其实,孩子并不是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孩子无情的根源正是父母的极度关爱和过分溺爱,父母的万事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让孩子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一个女孩的妈妈是位下岗工人,她的父亲是个货车司机。夫妻俩虽然穷,但却从不穷着孩子。女孩的妈妈知道孩子喜欢吃螃蟹,于是每周都会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螃蟹,做好后端上桌,看着女儿津津有味地吃着,她自己都舍不得动一筷子。有一次,眼看着女儿已经吃完饭了,桌上还剩下半只螃蟹,这位妈妈忍不住想尝一下螃蟹的味道。“你在干吗!”她十几岁的女儿说,“那是我的,我让你吃了吗!”妈妈的手尴尬地停在半空中。

还有一次,女儿回家找爸爸要零花钱,爸爸给了她一些钱,说:“咱家没什么富余的钱,我们只能做到让你吃饱穿好,零用钱你就省着点花。”

女儿一点也不领情地说:“没钱你干吗要生我呢!”父亲感觉很尴尬,他接着对女儿说:“你也不用着急花钱呀,我们就你一个女儿,我和你妈这点钱以后都是你的,你是在花自己的钱!”谁知女儿听后,居然又说了一句让父亲震惊的话,她把眼睛瞪得圆圆的,大声地对父亲说:“那我现在告诉你,你花钱的时候要省着点,你们是在花我的钱!”

全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却未必懂得真正的爱。过分地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学习爱护别人和遭受适当挫折、困难的权利。

这样的孩子从小只懂得享受,不知道奉献;心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在他们的情感世界中,根本没有体会别人感受的想法,于是父母“爱”的种子就结出了“遗憾”的果实。

一位妈妈为了女儿、为了丈夫,甘愿放弃自己很好的工作,整日在家中相夫教子。

多少年来,她都是风雨无阻地骑车送女儿上学;她还用照顾父女俩以外的时间打零工赚钱,供丈夫自学,结果丈夫毕业后,功成名就了,不但抛弃了妻子,还带走了女儿。女儿跟着父亲,生活自然不错,还转入了贵族学校。

妈妈想女儿,就特地买了一件新衣服,到学校去看女儿,女儿却嫌妈妈穿的不是名牌,给她丢脸了,女儿告诉同学这是她家的“穷亲戚”。

后来,女儿居然向妈妈提出了一个无情的要求:让她做自己的“地下妈妈”,不然就不认她这个妈妈。妈妈哭诉无门,痛不欲生,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为丈夫和孩子付出这么多,却培养出这样无情无义的孩子,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十几年的爱得到的却是女儿冷酷的回报?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温柔的陷阱,这个陷阱正是父母亲手为孩子挖掘的,掉到陷阱里的孩子被剥夺了独自成长的能力,同时也失去了最基本的爱的能力。

那些从来不让孩子自己走路的父母只有一直抱着孩子走下去,如果抱不动了,只会换来孩子的白眼。

爱多了,就是伤害。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可以无限满足,而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忽略了,这样做的结果不但给自己带来情感的折磨和痛苦,也造成孩子心灵世界的荒芜,以至于让他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问题孩子”的背后很可能有“问题父母”,因此,父母们要反思自己的溺爱行为。

别太宠爱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孩子作为家里的“中心”,当然是备受宠爱。

女孩本是一张纯净的白纸,只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渐渐地有了不同的色彩。当今社会,有些父母爱女儿爱得没有原则,会给女儿一个错觉:爸爸妈妈这么爱我,我要什么,他们都会答应,不管怎样,我的要求都是可以被满足的。时间长了,女孩就会滋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这个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自己的愿望就一定要被满足,一旦达不到,就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小琳在睡觉前对妈妈说,她要吃个小鸭子形状的棒棒糖才肯睡,妈妈告诉她家中已经没有了,明天去买。这下小琳开始不依不饶了,非要吃到棒棒糖才睡觉,妈妈一直告诉她家里真的没有了,并答应她天亮了超市一开门就去给她买,可是小琳说什么也不答应,她哭得肝肠寸断。

最后,一家人不得不深夜穿好衣服,沿路一家一家地找24小时营业的超市,小琳的妈妈甚至给自己的亲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家有没有棒棒糖,值得庆幸的是,一个朋友家中还真有这种棒棒糖,于是,小琳的妈妈赶紧骑车去朋友家拿了。

所有的父母天性里都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关爱和责任感,为孩子付出,不辞辛劳,不图回报。在“爱”面前,太多的父母自愿做孩子的“自我延伸”,心甘情愿地去接受他们的指挥,却未曾想到,这种看似爱孩子的行为,因为有着“无条件、无原则”的前提,慢慢地变成了吞噬孩子的陷阱。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一家人都宠着护着,一些父母更是无条件地服从孩子的指挥,想方设法满足宝贝的一切要求,至于要求是否合理,全然不顾。这种无条件、无原则的爱,会造就孩子任性的性格。

孩子任性而自私的性格,正是因为父母没有条件、没有原则的爱代替了理智的教育所产生的恶果。盲目的爱蒙蔽了父母的双眼,他们把孩子的缺点看成优点,把孩子的胡闹当成聪明,父母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父母爱的泛滥,蒙蔽了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