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别人想不到的生意
8335400000028

第28章 名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台塑王永庆创业初期遭遇了几近破产的挫折,但王永庆在巨变面前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站在发展的高度,发现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台塑大王”王永庆当初在计划投资生产塑胶粉的时候,经过查实,国际行情每吨售价是1000美元,因此,他认为有利可图。但市场的行情处于变化状态,等王永庆将塑胶粉生产出来的时候,国际行情已跌至800美元以下。而台塑由于产量少,每吨生产成本在800美元以上,显然不具备竞争力;加上当时外销的市场没有打开,岛内仅有的两家胶布机厂又认为台塑的塑胶粉品质欠佳,拒绝采用。由此,台塑的产品严重滞销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王永庆绝不是那种为过去的决定而后悔的人,他只考虑怎样才能解决目前的困境,他的决定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继续扩大生产,努力降低成本。

可是,王永庆这种想法受到公司内外人士的纷纷反对,公司内部的反对意见更是激烈,他们主张请求政府管制进口,加以保护,否则,以现有的产量都已经销不出去了,增加产量不是会造成更加沉重的压力吗?王永庆认为,靠政府保护是治标不治本的短视行为,就像在娘怀里宠大的孩子一样,终究难成大器。要想在市场上长期立足,惟一的办法就是增强自身竞争力。扩产虽然不一定能保证成功,但至少可以有个希望。

1958年,在王永庆的坚持下,台塑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工程,使月产量翻了一番,达到200吨。

然而,在台塑扩建增产的同时,日本许多塑胶厂的产量也在成倍增加,成本降低的幅度比台塑更大,相比之下,台塑公司的产品成本还是偏高,依然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怎么办?王永庆决定继续增产,而且不增则已,增就一步到位,不再老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

为此,王永庆召集公司的高层干部以及专门从国外请来的顾问共商对策。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再次扩建。但在规模上却出现了分歧。有人提议,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扩展一倍,即提高至月产量400吨;外国顾问则提出增至600吨。王永庆的提议是:增至1200吨。这就是说,产量提高到原来的整整6倍!这一数字惊得在场的所有人直发呆。

外国顾问再次建议:“台塑最初的规模只有100吨,要进行大规模的扩建,设备就得全部更新。虽然提高到1200吨,成本会大大降低,但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600吨是一个比较合理而且保险的数字。”他的这一意见得到大多数人认同。

王永庆则坚持认为:“我们的仓库里,积压产品堆积如山,究其原因是价格太高。现在,日本的塑料厂月产量已达到5000吨,如果我们只是小改造,成本下不来,仍然不具备竞争能力,结果只有死路一条。我们现在是骑在老虎背上,如果掉下来,后果不堪设想。只有竭尽全力,将老虎彻底征服!”

王永庆的一番话,终于使与会者接受了他的观点,连外国顾问都不禁为之折服。

就这样,王永庆的建议获得了台塑高层的一致通过。

但是,扩建计划还不能马上实施,因为增产需要增添设备,而购买新设备需要外汇。按当时的外汇政策,台塑的计划须经过特批。

王永庆将台塑的扩建计划提交给“工业委员会”主管进口设备的第一处处长沈观泰。沈观泰被王永庆的胆识所打动,爽快地批准了王永庆的计划,使台塑的扩建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1960年,台塑的第二期扩建工程如期完成,塑胶粉的月产量激增至1200吨,成本果然大幅度降低,从而具备了到海外市场竞争的条件。

人们对财富孜孜以求,生意人更是如此。但财富到底何处寻?王永庆的成功告诉我们:在特定情况下,财富宜在险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