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茅台故事365天
8340200000041

第41章 卯卷 酒雄 (8)

得胜茅台

郑吉平

解放军炮兵某部七连至今保存着一瓶茅台酒。曾经多少次,战士们就要打开瓶盖来尝一尝国酒的滋味了,但结果却每一回都没啥得就喝,这瓶酒一放放了20多年。这瓶带着传奇色彩的茅台酒,见证了“神炮连”的成长经历,目睹了七连官兵的辉煌历程,不断激励他们牢记人民关怀,不负党的重托,发扬“神炮精神”,争取更大荣誉。这瓶酒,被七连称为“得胜茅台”。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七连被派上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争相当残酷,条件十分艰苦,但七连官兵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为了祖国荣誉和家园安宁,始终坚守阵地,浴血奋战。

硝烟弥漫间,到了1985年春,英勇的七连炮兵战士在火线上又过了一个特殊的战地春节。正当他们把思乡的情愫再一次深藏起来,把想家的念头化作保家卫国的无穷力量,这时,连队收到一件珍贵的礼物:贵州茅台酒厂慰问团带着一批“国酒”来前线慰问官兵,上级指挥部门将它们分到连队,以便让前线的官兵都能尝一尝茅台美酒,充分感受贵州人民浓浓的拥军情结,于是,七连也分得了一瓶。

当时,过年的感觉还没在战士们心底散尽,这瓶酒来得可真是时候。连长和指导员十分理解战士们心情,但他们决定借这瓶茅台酒鼓舞士气。他们把战士召集拢来,问大家:“这瓶酒代表着什么?”战士们回答:这是祖国人民对我们前线将士的关怀。“答得好!”连长说:“后方人民送酒,正是希望我们奋勇杀敌、为国立功!”指导员举起酒:“同志们,这不是一瓶普通意义上的酒,这是祖国人民送给我们的庆功酒!我们决定:这瓶酒,等咱们立功以后再喝!”战士们异口同声喊道:“好!”

接下来的战斗中,七连官兵出生入死,由于吃苦耐劳、英勇善战,不久,中央军委授予七连“神炮连”光荣称号。因战功卓著,连长和指导员将分别调到上级机关任职。他们与新来的连长和指导员交接工作时,那瓶茅台酒也被一并移交:“记住,等立功了再喝!”

新来的连长和指导员说:“为什么要等到以后?你们带领七连取得这样大的荣誉,正该用这瓶好酒给你们饯行!”

可是,老连长和老指导员摇了摇头。他们说:“平时每当我们看到这瓶酒,就想起祖国和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殷殷期盼,就觉得我们应该不断争取更大的成绩。所以,这瓶酒我们不能喝。留下吧,让它继续激励全连官兵,相信连队今后一定还会取得更大的成绩,那时,大家再喝,好不好?”

全连战士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在七连当过连长、后来调任团部副参谋长的首长要转业了,临走之前来七连道别。七连官兵想起那瓶茅台酒,打算用它来给老领导送行。但老连长说:“这瓶酒见证了咱们七连多少荣誉,怎么能因为我而喝掉呢!”结果,茅台酒还是原封未动。

转眼,几年过去了。这天,是七连荣获“神炮连”称号的4周年纪念日。而此前,七连充分发挥“神炮精神”,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连队”。连部在纪念日这天举行庆祝活动,上级得知,也派人前来祝贺。经全连官兵一致同意,决定这一次要把茅台酒拿出来庆贺一番了。

说来也巧,就在连长要打开酒瓶的时候,上级忽然来了指示,命令七连立即执行一项紧急任务。连长说,任务没完成,怎么能喝酒?同志们,咱们完成任务再喝!

可是,当七连官兵圆满完成任务,把茅台酒重新拿出来时,一时间,大家都觉得这酒还是不要喝了。想想吧,这么多年了,每一回想要喝它,结果都没喝成,理由就是要留着它激励咱们全连官兵,也正是在“不得成绩不喝酒”的精神鼓舞下,咱们七连才接二连三地创造辉煌,无论从多年对它的感情,还是多年来它对七连的鼓励,这瓶酒,都不该喝!

最后,这瓶珍贵的茅台被决定永远保存,作为七连优良传统教育的实物。从此,这瓶茅台酒有了一个英雄的名字:“得胜茅台”。官兵们特地为它做了一个精美的盒子,盒面写上两句话:“牢记人民关怀,不负党的重托。”至今,“得胜茅台”一直在不断激励七连奋发向上、不断进取,为祖国和人民勇立新功。

总理借酒调粮

罗伟章

1961年秋,中央召开的第二次庐山会议上,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左”的影响,比较符合周恩来总理内心的想法,使他心情格外舒畅。9月17日,他在杨尚奎和水静夫妇陪同下,离开庐山,驱车一天返回南昌。当晚,江西省委在江西宾馆9楼设宴,招待总理以及早已下山的罗瑞卿夫妇等领导同志。这是典型的便宴,因为经济形势虽有好转,但国家还没完全摆脱困难,餐桌上除了青菜、豆腐、辣椒,讲究些的主要是实惠耐吃的粉蒸肉。

尽管奔波一天,总理却兴致极高,声音激颤地说:“从八一起义到现在,已经整整34年了,早就想到南昌看看,就是腾不出时间。这次给了我旧地重游的机会,我要多住两天,好好看看这座城市的变化。”他举起酒杯,眼睛闪闪发亮地望着江西省委的同志们:“今天我很高兴,咱们多喝几杯!”

话音一落,他率先干了杯。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席桌上,不管会喝不会喝,都紧跟总理干了杯。

开场这样热烈,往后的发展可想而知。大家谈形势、谈生产、谈晚稻,酒杯一刻也不闲着。

那真叫开怀畅饮。

江西省委两个主要负责人杨尚奎和刘俊秀,都代表省委轮番向总理敬酒。

总理满面红光,话也多起来。

罗瑞卿的夫人郝治平沉不住气了,出来时邓大姐托付她照顾总理,特别关照要注意让他少喝酒。她悄悄摇水静的手,小声说:“不得了了,总理今晚太兴奋了,怕是要喝醉了。”

“34年了,旧地重游,这是他领导八一起义的地方,能不高兴吗?”

水静不忍心坏了总理的好兴致。

这时候,总理正谈论如何加快江西老根据地的建设,如何搞好商品粮和经济作物基地,显得神采飞扬。“你们不是有一支歌子吗?《江西是个好地方》,会唱吧?”他大声问,接着充满感情地说:“这是支好歌。江西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三面环山,还有鄱阳湖,既是鱼米之乡,又是革命的老根据地。这些年你们工作抓得很不错,每年支援国家十几亿斤粮,我代表国务院要感谢你们呢!”

说到这里,他又干了一杯。

“总理,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立起身说,并向总理举杯。他喝得也不少,脸上泛着红晕,“南昌是总理领导八一起义的英雄城市,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总理离开南昌34年了,今天来到南昌视察工作,我们心里格外高兴。为总理的健康,我再敬总理一杯酒!”

总理也站起来,却不像开始那样马上端杯,反而将双臂交叉着抱在了胸前,神秘地笑,笑得刘俊秀有点摸不着头脑。

“俊秀同志,一杯不够,你要敬我,那就敬三杯,咱们连干三杯。”

刘俊秀一怔,随即更兴奋了:“好,我敬总理三杯!”

这下子郝治平可真急了,又摇水静的手:“醉了,不得了,水静,你快劝总理少喝点……”

水静心里也不踏实了。可到了这一步,又怎么好劝呢?

“慢着,”总理那边又开始发话了,脸上仍是神秘的笑容,且用人们熟悉的手势阻止刘俊秀,让他别马上喝。“这三杯酒是有条件的。”

“什么条件?”刘俊秀问。

“干一杯酒,增加外调粮食1亿斤,我们干三杯,要你3亿斤粮好不好?”

“总理啊,”刘俊秀苦着脸放下了酒杯,“国务院今年给我们的外调粮任务12亿斤,我们保证一粒不少,坚决完成,再增加3亿斤就是15亿斤了,怕有些困难啊……”

谭震林站起来助兴:“老刘啊,总理来南昌这么高兴,看你们形势好么,要3亿斤粮你就心疼了?”

罗瑞卿也站起来鼓劲:“老刘,你既然敬总理,那就真拿出点敬意么!”

总理摆手,意思是别逼这位省委书记,随后身体稍向前一倾,像算帐先生那样说:“我有调查,江西老表口粮水平比较高,还有储备粮,比严重缺粮的晋、冀、鲁、豫好多了。增加3亿斤虽然有困难,但还是承受得起的。”

“总理是8亿人民的总当家,总理的心情我也理解。”刘俊秀终于点点头,重新端起酒杯:“可以,3杯就3杯,3亿斤就3亿斤,就按总理的意见办。干!”

“谢谢江西的同志们。”总理把酒杯高高举起:“干!”

就这样,总理连干3杯,要来3亿斤外调粮。

红桥敬酒

尹守国

1935年2月,根据战事需要,红军要二渡赤水河,实现从川南向黔北的转移。时任工兵连长的王耀南赶到赤水河边二郎滩后,立即查看地形,他发现在这里水流湍急,想从这里架桥过河有些难度。

王连长和战士们站在河边,他们冲着河对面的燕子崖大喊,说红军回来了。不一会的工夫,对面使过几条小船来。那些当地的干人对红军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他们听说红军又回来了,当然高兴。

王连长把在这里渡河的打算跟船上的人们说了,那些人告诉他,说在这里有个叫吴九的人,因为他爱喝酒,大伙都叫他酒公,是这里最有威望的水手,可以跟他去商量办法。

到了对岸,人们把王连长领进一间吊脚木楼里。酒公果然名不虚传,竟然抱着酒葫芦睡着了。在醉梦中还在喊着喝酒,还在骂着当地的恶霸和军阀。有人上前把酒公叫醒,他仍是一副醉眼朦胧的样子。有人指着王连长头上的红星和红袖章给他看时,他才霍地站起来,把酒葫芦递到王连长跟前,说红军同志,喝口酒,压压身上的凉气吧。

王连长说明来意,酒公的醉意和睡意立即消失了,他显得很为难地说,这么多部队要过河,必须得把桥架得结结实实的才行,可这一时半会的,上哪找那么多架桥的材料呀?

酒公所说的这个问题,正是王连长担忧的事情。他是工程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他的职业,但红军中有规定,不让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这就给他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正当大伙为材料而犯愁时,酒公突然看到小镇上用木板凌空而架的河街,他说为了红军能顺利过河,我们就把这河街先拆了吧。

在酒公的号召下,各家的船公都把自己家的船划了过来。他们用竹缆把船联结在一起,再把从河街上拆下来的木板铺在船上,一座浮桥在河面上一截截地向前延伸着。

王连长在船只间穿越检查时,被风浪打到水里。酒公看到后,过来营救。王连长的左脚被夹在两条摇晃的船之间,船公硬是伸开双臂,把两条船活生生地撑开了。望着王连长被夹得红肿的左踝,酒公把他葫芦里的仅有的一点酒倒在王连长的脚上,给他揉捏着。

河水受到阻拦,产生很大的冲击力。竹缆被打断了几根,小船开始飘荡,浮桥开始摇摆。王连长顾不得脚痛,立即传达命令,让战士把绑腿解下来,把那些被水冲走的船重新连起来。酒公看到这个情景,他带领着船工们一起,也把头上的头巾解下来,军民一起投入到保卫浮桥的战斗中。

这时,事必躬行的周恩来副主席赶到桥头,他看到酒公和船工们被春雨淋湿的光头,他郑重地向他们敬了个军礼,命令后勤人员把准备制做红旗的袖章和红布取来,他亲自取下一段,给酒公包在头上。并要求战士们,给每个船工都扎上一条红头巾。

酒公和船工们没有接受战士给他们扎上的红头巾,他们又把它取下来,用它来加固那些竹缆。经过军民共同努力,一座“红桥”便呈现在赤水河上,远远看去,甚为壮观。

红军二渡赤水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了娄山关,占领遵义城。3月15日来到茅台镇。3月17日,红军又从红桥上三渡赤水。红军牵着国民党军的鼻子,在黔川滇边境游击,最终突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3月22日,王连长带着一箱茅台酒,在二郎滩再度与酒公相会。王连长斟满一碗茅台酒,举到酒公的面前。酒公用颤抖的双手捧着酒碗,他动情地说,他一辈子运过千百船茅台了,别说是亲口尝一尝,就是能端到跟前闻一闻味,都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啊。

酒公舍不得喝这碗酒,他只闻了闻,又送回给王连长,说还是留给战士们喝吧。王连长笑着说,我们在茅台镇上喝过了,还用它擦了脚,这酒真是神奇啊,你看我现在一点都不跛了。这些酒是周副主席让我特地送给乡亲们的,你们就喝吧。说完他给每个船工都满上一碗,船工们望着手中的酒,都激动的眼睛里噙了泪水,他们都说原来只知道茅台是用来祭祀神仙的,现在他们也能尝到了,这完全是托红军的福,红军才是他们真正的保护神。

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在当地老百姓中广为流传。当时人们都称那座用红布连接起来的桥叫军民连心桥,称茅台酒为军民情深酒。

周总理国庆调茅台

邵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