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茅台故事365天
8340200000047

第47章 辰卷 酒功之一 (5)

由于我总是让两位日本老人喝酒,没有完成交代给我的特殊任务,害得领导在那个桌喝得酩酊大醉。等领导转天找我,我把当时的情况说给他时,领导不但没有责怪,反而用欣赏的目光望着我,我听到你在那朗诵诗了,行呀,毕竟是作家,说出来的话就是和别人不一样。过了两年,当日本访问团再次来的时候,领导没有再找我,我到是打听那两位日本老人。领导回来感伤地对我说,川崎良冬和小林光一两位老先生在一年前已相继做古了。

我突然很难过,一个人把珍藏多年的一瓶茅台酒拿出来,撒在地上,然后斟上一杯,面对夜色,抿了一口,倒觉得嗓子眼有了几分涩涩。

茅台往事

毕亮

1979年大年夜,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陆大使,邀请援巴工程专家组的全体成员吃团年饭,我生平第一次喝茅台酒。

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是不吃猪肉,是禁酒的。到了大使馆,面对盛宴,大家都馋了。我以前喝过一些名酒的,喝茅台酒却是第一次。大使喊我们一起举杯时,我慢慢咽下去,享受到独特的清醇味,烈而不辣,香沁心脾。

就在这一瞬间,茅台酒的“气味”印在了我心间,它是第一美酒当之无愧。

散席回家,第二天醒来我感到轻松自如,全然没有喝多了酒醒来的昏沉感。从前喝过其他名酒,之后从来没有睡得这样香甜过。周围静静的,我这才想起今天是中国的大年初一,巴方给我们一天假,大家正在楼下餐厅里自己动手包饺子。我赶紧洗漱后匆匆下楼。当我精神抖擞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大家边包饺子边和我侃了起来。我的酒量只能喝二两北京二锅头,知道我的人说我昨天晚上是超水平发挥;有人说茅台酒的好处就是上口不醉人……我听着,跟着大家一起包饺子,心里却还在品味茅台酒独具的特色。

回国后,我们办公室来了一位新人。一见面他就对我说,我是贵阳人,名扬天下的茅台酒就是我们贵州的,还说等回家探亲捎一瓶回来。我谢了他,我说要把茅台酒带回老家去孝敬我的老父亲。不久,他真从老家带来一瓶茅台,我也带着茅台酒回了老家。

要开喝这瓶美酒了,父亲准备好丰盛的酒菜,请了他最要好的几位老弟兄在一起。想不到大家喝了以后,没有赞美的话,倒是有一位长辈说:“比咱们的洋河大曲好不到哪儿去!”我一听这话便拿起酒来倒了半杯喝,真不是滋味,带着歉意说:“真是对不起长辈们,这酒肯定是假的。”

随着工作的变化,应酬喝酒多了。好些次喝茅台酒,却没有一次让我找到和大使喝的那瓶真茅台酒的感觉。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广州的开发建设轰轰烈烈。有一次我被委派给一位很有实力的老板去当技术顾问,前往广州洽谈建设开发项目。住的是一家知名星级大酒店。项目谈成后,由对方做东请我们。就在这家大酒店,一桌包间酒宴价码是一万元,上了茅台酒。席散以后,老板要我去他的房间坐坐。我竟对老板说:“今天喝的茅台酒是假的。”老板哈哈大笑没有说话。我自知酒后失言,老板是用笑声作答,这样的星级大酒店还能有假酒?我不得不怀疑,当年我在大使馆第一次喝茅台酒留下的印记还在吗?多次喝茅台酒,竟一次也没有找回当年珍藏在心里的感觉。

事有凑巧,我从广州回到北京便去办公室向领导汇报。领导却拿出一份聘函来交给我说:“再辛苦一趟吧,明天就去报到。”原来是咨询公司邀请我去参加项目评估。第二天到专家组报到以后得知,要去遵义评估一个项目,翻开资料粗略一看,这个大厂离生产茅台酒的怀仁县不远,我立即想到如能喝到那里的茅台酒,便可以验证我多次判断假茅台酒的准头。

遵义是革命历史名城。工作结束回北京的前夜,工厂设宴欢送。餐厅里灯火通明,四张大圆桌,宴席丰盛,厂方以茅台酒款待我们。厂办主任举起杯,和大家一起碰杯后,我喝了杯中酒,慢慢咽下去。我感觉到了,当年第一次喝茅台酒享受到的独具特色的美味回来了,清醇,烈而不辣,香沁心脾。我情不自禁感叹道:“茅台这味道真美!”厂办主任注视着我认真地说:“这酒是我今天亲自开车到茅台酒厂取来的,不是在商场里买的!”

后来,《北京晚报》上登了《贵州茅台酒北京销售片区合同单位名录》,这就为今后能喝到国酒茅台的真品提供了保证。能喝上真品茅台酒,是人生的一种难得的享受。

许多次酒宴上,无论喝什么酒,举杯时,我常常想起1979年的大年夜,驻巴基斯坦大使馆陆大使请我们喝茅台酒。那茅台酒的清醇,至今我也忘不了。

国酒天香醉伦敦

何浩源

12月初的一天,中国驻英大使馆宾朋满座。客人是英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爵士及其他英国外交部高级官员,他们将随撒切尔夫人访华,签定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主持宴会的是大使陈肇源先生。

陈肇源大使明白,这些人大都随撒切尔夫人参与了香港问题的谈判,从1984年9月开始,历经两年的“交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达成《联合声明》。他们熟悉中国,同时也喜欢中国的饮食特色。所以他在宴会的准备中,还专门叮嘱厨师,要他们把菜做得精细些。根据洋人的生活习惯,他还吩咐人专门去买了开胃酒和饭后酒。同时他给一个人准备着一份特别的礼物。

主宾落座,宴会开始。

陈肇源大使举起酒杯向客人们在香港谈判中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并希望能够以此加深双方的了解和信任,消除误解和偏见,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中国有能力保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酒过三巡,陈肇源大使轻轻来到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爵士身边,示意到里间去一下,看到陈肇源大使神秘的笑容杰弗里·豪不禁纳闷起来,但还是跟着他去了书房。

还没进屋,一股特别的久违的香味就扑鼻而来。“啊,茅台!”杰弗里·豪爵士一脸惊喜。陈肇源大使微笑着从书桌上取下了两瓶茅台酒并开启酒盖。

杰弗里·豪爵士忍不住倒了一杯,他端着酒杯,旋动着杯里的酒液,左看右看。他先看了看酒的颜色:微微有点发黄。就烧酒而言,这说明是陈年好酒。他又戴上老花镜,拿着酒瓶看了又看,口中发出赞许之声。

“好酒!好酒!”

他知道,这是20世纪70年代酿制的茅台酒,瓶上有不同的图案。“飞天”是最好的。而大使馆酒窖里贮藏的正是这种特级茅台。看到茅台,杰弗里·豪不禁陷入沉思,想当初跟随撒切尔夫人的中国之行的唇枪舌剑依然历历在目,他第一次接触茅台就是在谈判的酒宴上,那浓郁的就像将他的愁绪一点点的消逝,茅台的神秘让他看到了中国的决心和智慧,从那以后他就不可遏止地爱上了中国茅台,只是回国后,如此佳肴已是可望而不及了,万万没想到今天能够遇到,而且还是特级佳酿。

品完酒,杰弗里·豪爵士一脸诧异地说,为什么在席上不拿出来呢?陈肇源大使优雅地耸了下肩,这两瓶可只能请你,这可是我代表中国送你的礼物啊,哈哈哈!

原来,在长达两年的交锋中,谈判几经波折,撒切尔夫人当时还陶醉在战胜阿根廷加尔铁里将军的胜利之中,想尽办法不想归还香港,双方谈判几近崩溃。

在中国的强大压力和杰弗里·豪爵士的热诚支持下(他在访问北京期间解决了“大多数关键问题”),1984年9月,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已是既成事实,“不可能再做任何修正。如果不接受现有协议,再也无法达成任何协议……这是香港历史的现实所赋予的抉择”。

1984年9月26日英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草签的《联合声明》无疑是一份卓越的文件。

为了表达对杰弗里·豪爵士在香港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的,陈肇源了解到他在中国谈判期间就非常喜欢中国的茅台酒,于是他就托人从国内带了两瓶珍藏的特级茅台送给杰弗里·豪爵士。

当然最后他也给其他宾客都补送了茅台,这些老外们收到茅台酒后十分高兴,成了以后圣诞节指定的礼物,并以家里收藏的茅台数量的多少引以为荣,专门写信回赠陈大使苏格兰名酒威士忌。

周总理与尼克松杯酒论茅台

李之平

茅台酒是国酒,它的外交历史由来已久。建国几十年来,最著名、最有外交意味的大概就算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的那次了。

周恩来会饮酒,酒量不小,但十分节制。在外交场合,周恩来常以酒作为调节、活跃气氛的话题。无论是日内瓦会议,还是尼克松访华、田中访华……凡举行国宴,周总理都用茅台酒招待宾朋。1971年,美国的基辛格奉尼克松之命秘密访华。他来到我国时,对中国的一种神秘感使他有点紧张。为了活跃情绪,周恩来在与他们握手时,极力寻找话题与他们寒喧。其间,周恩来与美国特工人员雷迪和麦克劳德开玩笑说:“你们可要小心哟,我们的茅台酒会醉人的。你们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处分呢?”周恩来与他们如同亲朋好友聊家常,这便使基辛格一行紧张拘束的心理很快消失了。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第一次访华,当周总理和尼克松总统伸出双手一握,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把镜头对准了这震惊世界的一幕。

当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欢迎尼克松一行。周总理用贮藏了30多年的茅台酒招待贵宾。这纯净透明、醇香浓郁的茅台酒将尼克松迷住了。双方致辞后都高高兴兴举起斟满茅台酒的酒杯,这是为中美关系打开新的一页而干的杯。周总理向尼克松介绍茅台酒时说:“比伏特加好喝,饮之喉咙不痛也不上头……”尼克松心悦诚服。

在当天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欢迎宴会上,尼克松及夫人、基辛格等由周恩来陪同坐在可以容纳20人的主宾席的大圆桌旁。

尼克松兴高采烈,茅台酒使他脸上的笑容泛着红光。他激动不已地端着酒杯走到麦克风前说:“美国人民,要和中国人民一起,将世界牢牢地握在手中。”对这句过于敏感的话,基辛格听着不免有一丝忧虑。幸好平时爱挑毛病钻字眼的记者们也让茅台酒的香气熏得迷迷糊糊,对尼克松的这句话没有太大的反应。

在中国人的宴会上,祝酒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服务员将那典雅的白陶瓷酒罐打开,一股特殊的芳香悠悠溢出,沁香四周。“这就是驰名中外的茅台酒,酒精含量在50度以上。”周恩来举起面前的一个小酒杯向尼克松介绍。当时的国宴,每个客人面前至少摆上大、中、小三个酒杯,每个酒杯都斟得满满的,其中必有国酒“茅台”,其余的是各种名牌葡萄酒,另外还要上桔子水、矿泉水。

“我听说过您讲的笑话。说一个人喝多了,饭后想吸一支烟,可是点火时,烟还没有吸燃,他自己先爆炸了。”尼克松讲到这里,不等翻译译出,自己先笑了。周恩来也开怀大笑,他当真拿来火柴,划着之后,认真点燃自己杯中的茅台酒,用愉快的声音说:“尼克松先生,请看,它确实可以燃烧。”这使得美国客人大开眼界,在品味了茅台酒后,连声称赞,说:登长城,吃烤鸭,品茅台,是到北京的三大享受。

尼克松说:“听说总理的酒量很大?”周总理说:“过去能喝。红军长征时,我曾一次喝过25杯。现在年龄大了,医生限制我喝酒,不能超过两杯。”尼克松又问:“听说红军长征时攻占了茅台镇,把镇里的酒全喝光了。”周恩来眨动双眼,目光里流露出对往昔的眷恋,并以烈性酒推销员的眼神和口吻对尼克松说:“长征路中,茅台酒是我们看作包治百病的良药,洗伤、镇痛、解毒、治伤风感冒……”

一席话,让尼克松对参加长征这种奇迹的人们肃然起敬。

“让我们用这‘万能良药’干杯。”尼克松举杯。

在尼克松访华期间,周总理不但赠送了尼克松几瓶上好的茅台酒,他还答应不久送给美国人民一对熊猫。

尼克松于1974年因“水门事件”被迫辞去总统职务,一次韩叙去看他,尼克松取了瓶茅台酒,为每人倒上一点点而就停手了,他不好意思地说:“这是1972年周总理送我的,现在只剩下半瓶了,所以不敢多倒。”他还深情地说:“我永远怀念周总理,当我下台时,很多人不再理睬我,周总理让黄镇大使托福特总统转告我,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尼克松。”临别,韩叙送了几瓶茅台酒,尼克松如获至宝,他偷偷问;“以后招待客人时,能说这是周总理送的吗?”得到客人的应允后,双方会心地哈哈大笑。

据说一直到他去世,他都没有喝完“周总理送的茅台酒。”每当有尊贵的客人来访,他都捧出茅台酒,并讲述他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

巴巴多斯大法官与茅台酒

钱顶

巴巴多斯是位于加勒比海的岛国。时任巴巴多斯大法官的弗雷德克·史密斯在中巴建交的头几年就不远万里访问过中国。中国之行不仅收获了友谊,还使大法官对国宴上香醇的茅台酒喜爱有加。

一次,驻巴巴多斯的中国使馆邀请大法官夫妇参加中国传统的中秋晚会。由于不是正式宴会,使馆也就没有准备丰盛的晚餐,只有一些点心月饼以备赏月之用,此外还特地准备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小节目助兴。

嘉宾到齐后,晚会很快就在一轮明月下开始了。首先是中国大使代表所有使馆工作人员致辞,欢迎友人共度佳节。接着,作为晚会的一部分,有人开始高声地朗诵起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们都陶醉在了诗词的意境中,晚会的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