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欺诈术与欺诈心理解密
8346400000012

第12章 引子(一)

前面以颇为严肃的口吻讲了这么多,到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了,不妨来见证一些所谓的“经典”案例吧。案例五花八门,但只要去除心魔,做到“不交钱”,那么不管骗子的情节编得多么曲折离奇,说得多么天花乱坠,到最后也只能是白费心机。

一、招生骗局

骗子既多且可恶,但在这之中最让人不齿的还是那些招生骗局的制造者。往年在招生录取期间,总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各种幌子,进行以牟取钱财为目的的招生诈骗活动,部分考生和家长由于求学心切,往往轻信许诺,上当受骗。

一些地方电视台曾经播出过一个名为“明星汽修学校”的广告片,尽管近年来电视上各种内容夸张荒诞、风格浮躁做作的电视购物广告绝对不在少数,但还从未见过哪所学校的宣传以如此形式出现。

明星汽修学校在长达1分钟的广告片中,其内容可以说荒谬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几句响亮的广告语也已经远远不是“虚假失实”就能概括的了。

只要打开搜索引擎,并在当中输入“明星学校”词条搜索一下,很容易就会看到关于这所位于河北省的“于80年代建校的汽修工程学院”的一些零星介绍。据一些熟悉该校的人介绍,其校长师某开设的这所所谓“明星学校”,其实曾经是一所厨师技术学校,开设汽修专业也只是近几年的事,从没听说过这个学校跟“大学”有什么关系。

明明是一所普通技工学校,却在广告中声称自己可以开设大学专业,而车工、钳工、焊工的专业划分并不符合现代汽修厂和制造厂的技术细分。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广告中声称该校还有“挖掘机操作”专业,这么奇怪的一所“大学”实在让人不明白究竟想要干什么。

这所“明星学校”的广告片中还称学校开设了18家分校和30多个专业,但据详细了解,明星学校在当地的学区很小,全校不足3000人,之前对外宣称的“遍布全国的18所同等规模分校”也仅仅是一些印在宣传单上的电话号码,很少能够接通。

实在很难想象,一个技工学校是如何把3000人分配到30多个专业去学习的,而那些不足100人的专业又是如何开课的。

如果说之前这些关于学校专业划分的问题还不能直观地反映出明星学校的荒诞,那么接下来的这条出自明星广告片的“承诺”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广告播到35秒左右的时候,一位打扮得如新闻主播的先生郑重其事地说:“初中生!高中生!都可以来(本校)学习!”而在几秒钟之前,广告语刚刚字正腔圆地强调说:“毕业后颁发大专及本科文凭!”

这样的承诺实在令人疑惑,试想一下,一个初中生,来到明星学校,仅仅学几个月的汽修,竟然就能取得大专或本科文凭!然而,我国教育部门有明文规定:我国的本科学历证书只有三种方式可以获取——即全国高考统招、国家学历自学考试和国家成人教育考试。除此之外,任何方式都不可能获得本科学历证书。

“2300——1500=800”这是明星广告中的一段引以为傲的算术题,片中声称,到明星学校学汽修,只要2300元的学费,而且入学后“国家”还会给每位学子1500元的补助,等于只需800元学费就可。但是,这个远远低于同类学校收费标准的价位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呢?

根据国家教育管理有关条例规定,只有在中专学校和大专院校就读的学生方可以获得按教育机构发放的助学金,而明星学校完全不属于这类学校。据了解,明星学校前不久才刚刚通过合作办学方式开设了两个“中专班”,倘若姑且将这两个“中专班”的学生算作可以领取助学金的特定人群,那么长达3年的学时的花费也绝不可能是那800元所能负担得起的。

(潮鸣论坛)

点评:

考试过后是招生录取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招生诈骗活动此时也最为活跃,一些利欲熏心的骗子利用考生求学心切的心理,挖空心思欺骗考生和家长,大肆骗取钱财,给招生工作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而除了上面我们说过的那种肆意夸大事实骗取家长和考生之外,还有很多相信所谓“钱分交易”的家长落入各异的骗局之中。有不少骗子伪造了录取通知书后,声称自己手里有招生指标,每个指标价钱几千至上万不等,直到家长和考生拿着假录取通知书去学校咨询时才发现自己受了骗。

这不仅为那些低分还想上重点大学的考生提了醒,更为那些“花大钱买大学”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不论是家长还是考生,都不要轻信社会上骗子的谎言,一定要通过正规的渠道来选择学校,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不要相信拿钱可以降分,可以买指标的无稽之谈,更不要给所谓招生中介机构和招生骗子交什么“中介费”“定向费”,以免给自己造成损失。不要相信什么旁门左道,以免落入欺诈陷阱,但如果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一定要及时报警。

二、尼日利亚骗局

“尼日利亚骗局”是一种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盛行的行骗手法,因为源于尼日利亚而得名。之所以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当时的石油价格大跌有关。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上他们的当,但研究“尼日利亚骗局”的经济问题专家彼得·里垒说:“其实,这不是一般的欺骗案,而是由一群相当有组织的专业诈骗分子精心策划的骗局。”

栽在“尼日利亚骗局”上的人数不胜数,而这种骗局的设计者也绝非普通人,他们多半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并且英语流利的专业人士。石油是尼日利亚最大的外汇收入,价格大跌之后对很多从事石油交易的商人打击非常惨重,因此,那些人们为了挽回损失,索性开始利用自己熟悉国际贸易的特长,改行从事另一种“跨国生意”——国际诈骗。

“尼日利亚骗局”起初以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中小型企业为主要欺诈对象,近年来随着网络和英语的普及化,这种骗局已经飞速地蔓延到了俄罗斯、新西兰乃至亚洲各国,而且随即由“尼日利亚骗局”演变出了“津巴布韦骗局”“塞拉利昂骗局”等非洲国家骗局。

虽然这种欺诈术流行的时间不算短,但据美国经济情报局统计,“尼日利亚骗局”平均每年在全球骗取的金额依然高达15亿美元,其数目之高实在令人咋舌。

“尼日利亚骗局”通常所用的手法是:骗子们利用网络,从某个国家的网吧里,同时把成千上万封电子邮件发往世界各地,而诈骗对象也不再局限于中小型企业主,任何有电子邮箱的人都可能收到此类诈骗邮件;而这种电子邮件的外在形式也是非常多变的,但通常都会虚构出一位有权有势的显要人物,然后声称其拥有一笔巨款,因为某种变故必须汇出国外,希望能够借收信人的银行账户一用,并承诺,只要收信人愿意提供银行账户号码,并让他将钱存入账户,就可以分得那笔巨款的一至三成,而只要你同意和对方合作,就很难摆脱骗局。对方会先让你汇些手续费,然后再找借口汇电汇费、政府税金之类一连串的费用,一步步以巨款作为诱饵使得受害者将那些相对较少的钱款转给他,但等他拿到了钱便立刻人间蒸发了。

案例一:

“我是津巴布韦一位名叫特·罗伯兹农场主的妻子,我的丈夫在2000年津巴布韦土地改革中不幸遇难,目前我们全家移居到西非国家加纳。但是在我丈夫遇难之前,曾经将一笔财产保存在一家金融机构。这家金融机构主要是出口钻石,我丈夫所存的财产价值为45000000美元。

这笔财产是我丈夫在斯威士兰(南部非洲的一个国家)购买土地和农业机械的资金。但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进行土地改革在津巴布韦境内造成了骚乱,从而我的丈夫也就在这次骚乱中遇难。随后我和我的家人因为害怕这种事件再次发生,所以就一起逃到了加纳并且申请了政治避难。

目前我想把这笔财产从津巴布韦境内转出来,所以希望您能帮我。”

(《北京娱乐信报》)

这封电子邮件是以津巴布韦一位女士的名义发的,内容便是要求收件人能够为其提供帮助,然后就可以得到一笔佣金,当然,这笔佣金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像一个“天文数字”,于是,不少人就晕头转向的上了钩。

而更让不少被“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砸晕”的人深信不疑的是,这位津巴布韦的女士还在电子邮件的结尾处留下了她律师的电子邮件和姓名,希望收信人同“律师”联系过后再商量具体的操作办法,并答应在事成之后将给予收信人30%的佣金,其余的70%将用于对收信人所在国家的投资。同时,她还告诉收信人她拥有所有转移这笔财产的资料,并向收信人保证这个合作是绝对没有风险的。

然而,事实上,当津巴布韦驻华大使馆参赞保罗·奇卡瓦先生在看过这封电子邮件后,曾经非常肯定地说,“这就是西非国家臭名昭著的‘尼日利亚骗局’,我在二十多年以前就知道了,不过在二十多年前这种信件是通过邮局或者传真发送的,现在则是通过网络进行诈骗。”

保罗·奇卡瓦先生之所以肯定这封邮件是“尼日利亚骗局”,是因为邮件中的很多内容与津巴布韦的国情不符:

第一,津巴布韦是非洲南部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内陆国家,北邻赞比亚,东邻莫桑比克,南侧则与南非接壤,西面与博茨瓦纳毗邻。虽然确实与盛产黄金和钻石的南非接壤,但是,事实上,津巴布韦并不是一个生产钻石的国家,因此在这封电子邮件中提到了要出口钻石这种事一般是不会发生的。

第二,该封电子邮件提到了她丈夫是在总统穆加贝进行土地改革的时候遇难的,但实际上在改革中,津巴布韦并没有发生大动乱,只有极个别的白人和黑人发生了冲突。津巴布韦政府在该事件后统计发现,只有12位白人在小规模的冲突当中死亡,而这12位白人中没有一位名叫特·罗伯兹的。当然,如果说特·罗伯兹是黑人也不可能,首先这个名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白人名字;其次这次土地革命是黑人为了从白人手中获得土地而发起的,信中却说特·罗伯兹在这次土地革命中丢失了自己的土地,因此特·罗伯兹不可能是一个黑人。

第三,这封电子邮件让收信人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电话同她的律师联系,但这封电子邮件根本就没有留下那位“律师”的电话号码,而只有一个电子邮件地址,而从电子邮件地址是不能知道该邮件发送人的真实地址的。

第四,该封电子邮件表示发信人要将这笔财产的30%给予收信人作为佣金,另外的70%用于收信人国的投资,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她是否知道收件人国家的国情?“来历不明的资金”能否用于投资?是否有洗“黑钱”的嫌疑?这些都有很大疑点。

点评:

在收到类似于上述邮件时,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在遇到来自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的邮件,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通常就可判断为“尼日利亚骗局”:

其一,邮件的中心内容往往与从尼日利亚或其他一些非洲国家设法转出巨额款项有关,原因或者是由于当地政府对这笔巨额财产要征收高额税,或者是国内闹内乱,他要出国但不便于携带巨额款项,因此他可能需要转入收件人名下的国外账户来逃税。当然,为了感谢您的帮忙,事成之后,他愿意付您可观的酬劳。除此之外,信上还会附上这笔钱目前所在的尼日利亚银行的账户号码,甚至鼓励你去核实。如果您表现出对此事的兴趣,比如给他回信的话,对方便会接着向您索要手续费、电汇费等。

其二,利用我国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对国外招标程序不太熟悉的弱点行骗。在电子邮件中以西非国家共同体、其他地区经济组织或是政府采购的名义进行国际招标,以优惠条件吸引中国公司投标,随后便要求投标公司先期支付一笔这样或那样的费用;或者是以官方机构的名义,邀请国外公司前来商洽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同样以高价求购货物,骗取一些公司的信任,随即要求被骗公司提前支付手续费。当大量手续费诈骗到手后,往往就没了下文。这一类的诈骗金额相对个人往往较大,也非一个人就能操作的,因此,通常对那些企业或公司进行的诈骗都是由诈骗团伙共同配合完成的。

其三,在收到出口方首轮报价之后,国外客户对价格及产品规格指标没有提出任何异议,甚至对出口方大加赞赏、允诺大定单,并要求出口方提供形式发票。然后,以办理政府批文,或是在卫生部注册为由,要求出口方先行支付这笔费用。当然,只要出口方将费用支付,对方便再不联系了。

其四,客户声称要以支票或远期汇票形式支付定金,然后要求出口方立即出运,由于票据需要托收等多重手续,因此银行在托收不成功或发现票据系伪造的时候,往往已经迟了。

其五,客户在初次接触,并未对出口方进行深入了解之后,便草率要求出口方提供邀请函,其实,这种外国客户并没有购买目的,他们只是为了获取邀请函。为了避免上当,通常各政府等都不提倡对不熟悉的客服发邀请函,以免他们在出口方国内有违法行径时影响到企业的声誉。

总之,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在和尼日利亚等非洲方面的客户打交道的时候,要擦亮眼睛,既不要被骗,也不要因为个别欺诈行为的存在而对整个尼日利亚乃至非洲市场失去信心。只要遵循国际贸易的惯例,采用对自己有利的安全方式,不贪婪、不侥幸,便一定能在贸易中始终处于主动。

案例二:

住在佛罗里达坦柏市的家庭医生加斯米夫妇两年前就曾被“尼日利亚骗局”的诈骗犯骗取了30万美元,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但仍给加斯米太太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两年前,加斯米夫妇收到一封来自尼日利亚政府的邮件,上面说加斯米太太的一个亲戚在尼日利亚过世,留给她2700万美元的巨额遗产,并希望她尽快与她亲戚的律师联系。

加斯米太太并不记得自己有这么个亲戚,不过,2700万美元的巨额遗产还是让她心动了,她按照邮件上给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到尼日利亚,找到了那位所谓的过世亲戚的律师。

这位自称叫威廉姆斯的律师告诉加斯米太太说这位亲戚是她失散多年的远亲,接着他传真给加斯米太太几份有政府盖章的正式文件,打消了她所有的疑虑。加斯米夫妇见对方手续齐全,便要求律师尽快把这笔款项转入他们的美国银行。律师却先让他们电汇7240美元的律师费与手续费。为了得到那笔巨额遗产,加斯米夫妇二话不说,马上照办。但接着,他们又收到威廉姆斯律师的邮件告知要付27000美元的遗产税才能付款。加斯米夫妇又如数电汇。然后,这位律师再次写邮件解释说他上次算错了税金,由于这笔遗产数字特别大,政府还要再额外征收63250美元的税金。怀着对巨额遗产的美好憧憬,加斯米夫妇又把钱电汇给了威廉姆斯。

两天以后,加斯米夫妇接到一个电话,是一名男子从美国的亚特兰大市打来的,他自称是尼日利亚银行驻亚特兰大的代表。此次打来电话是要告知加斯米夫妇钱已经到了亚特兰大市,需要他们亲自到亚特兰大去签收,但同时,他提醒加斯米夫妇另外再带11500美元付电汇费用。

听到钱已经来了美国,加斯米夫妇兴冲冲地飞到亚特兰大。三位西装笔挺的尼日利亚银行代表马上赶来与他们见面。并首先收掉了11500美元的电汇费,然后告诉加斯米夫妇他们立刻把钱送来。两个小时以后,这三个男子带了两个大箱子来到加斯米夫妇所住的宾馆。

开箱之前,他们告知加斯米夫妇说:尼日利亚政府在付款的时候犯了个错误,给的全是现金,钱就在箱子里面。为了把这笔巨额现金带进美国,他们只能把钱涂黑,蒙过海关。

然后,他们把箱子打开,里面果然全是黑色的100元美钞尺寸的一张张纸片。加斯米夫妇正对这堆黑纸片满腹疑心,其中一名男子建议他们从中随便挑几张。加斯米先生顺手在箱子的中间与底层各抽了几张出来,这位男子把钱拿到水龙头底下冲洗一分钟后,果然全部显现出100元美钞的“真相”。

加斯米夫妇吩咐他们把钱全部都洗干净,然后存入他们的美国银行账户。这三位男子说钱是可以洗干净的,但是要洗这么多钱,只用水龙头里的自来水是不行的,他们还需要一种特殊的化学药水才行,而这些化学药水需另外收费185000美元。加斯米夫妇告诉他们这笔费用实在太高,要回去想一下。

回到家之后,加斯米夫妇马上打电话给尼日利亚的律师威廉姆斯,告诉他事情的经过。威廉姆斯说,据他所知,这种化学药水确实很贵,加上要洗的钱数量多,这笔费用才这么高,他反复劝加斯米夫妇把钱付了,这件事就算结束了。加斯米夫妇想想他们既然已经付了10多万美元,这笔钱不付,就收不到他们的“巨额遗产”,之前的一笔笔款项也等于白花了。于是,他们抵押了自己的房子,付了这185000美元。

几天之后,加斯米夫妇接到了来自亚特兰大的电话,对方称钱已经清洗干净,在存入加斯米夫妇的银行账户之前,需要再收取35万美元的存款手续费。由于已经凑不到这么多的钱款,绝望之余,加斯米夫妇只得向他们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律师寻求解决办法,律师马上建议他们联系美国经济情报局。

直到经济情报局的工作人员告知加斯米夫妇真相时,两人才知道他们成了“尼日利亚骗局”的受害者,原来根本就没有“2700万美元的巨额遗产”,更没有什么“威廉姆斯律师”,一切的所谓“工作人员”都是诈骗团伙的成员,而那些相关文件自然也是伪造的,甚至连他们表演的“洗钱”的那一幕也是该骗局的惯用伎俩。

(百度百科)

点评:

看过上面的加斯米夫妇的被骗经历后,可以推断的是,加斯米夫妇在一次次汇款当中也肯定起过疑心,但是,巨额“遗产”的诱惑使他们失去了理性的思考,在付过几次钱之后,反而愈陷愈深,无法自拔,而“尼日利亚骗局”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从上钩的人们手中骗取大量钱财。

我们有理由相信,“尼日利亚骗局”的策划者属于一个跨国经济犯罪组织,他们不但买通了尼日利亚当局的某些政府官员,而且作案手段相当毒辣,美国经济情报局曾统计过类似案例,有些美国受害者一气之下去尼日利亚找那些骗子们算账,结果却是有去无回。因此,在收到类似邮件时,一定要及时向有关当局反映,以免酿成大祸。

对于这种“尼日利亚骗局”,骗子们在一般情况下通过两种途径来行骗:一种是骗子会将他的账号留给收信人,从而让收信人给他汇款申请那笔根本就不存在的款项,而通常骗子们留给收信人的账号只是他们众多账号中的一个。第二种情况就是让收信人告诉他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然后他们通过电话让银行把收信人账号下的钱转移到他的账号下,从而把收信人的钱都“转走”。当然,随着一些反欺诈知识的普及,第二种情况越来越行不通了,从而使得预先付费诈骗成为了“尼日利亚骗局”中最常见的欺诈手段。

这种预先付费的手段通常被称为“419”,即称有一笔巨款需要转账,承诺潜在受害者事先支付一笔费用后,即可获得数量可观的佣金,所谓的合同常常盗用以尼日利亚政府各部或官员的名义(现在被盗用的已经远不止尼日利亚政府的部门或官员名义了,基本上所有的西非国家政府部门的名义都成为了骗子进行欺诈的工具),甚至可指明政府官员的姓名。精心伪造的有关文件也使用政府部门抬头的信纸,如联邦司法部、尼日利亚中央银行、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等等,并盖有伪造的官方印鉴,如果没有专门部门人员的鉴定,普通人很难辨别真伪。

因为尼日利亚从前是英属殖民地,因此那里的许多人对英语的使用十分娴熟,从而使得这一类的诈骗案基本上都是针对讲英语的国家,美国受害尤其严重。

2000年9月,美国国务院宣布一个由尼日利亚人组成的跨国诈骗犯罪团伙,给美国企业和百姓造成了上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瑞士联邦警察局日前发表的公报显示,尼日利亚骗子每年在网上行骗的钱财达4000万美元。这些行骗的信件和电子邮件大多来自尼日利亚、加纳、刚果(金)或南非,也有的来自非洲其他国家或者是美国和欧洲。

据我国驻外经济商务机构反映:尼日利亚少数诈骗分子借助于伪造“尼中央银行”和“尼国家石油公司”的文件或电传,大肆进行金融诈骗活动,我国已有多家公司和个人上当受骗,并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最近随着世界杯比赛的临近,借由世界杯进行欺诈的案件也逐渐“升温”。前不久,肯尼亚不少球迷便都收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邮件:邮件中称收件人赢得了“南非世界杯比赛入场券”,并要求收件人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和账号。

为此,肯尼亚警方发出特别声明,提醒球迷这是一起典型的“尼日利亚骗局”。

由于今年举行的南非世界杯在全世界球迷,特别是非洲球迷中影响极大,因此,一些骗子就在一些足球网站上收集大量球迷的电子邮箱,然后群发邮件通知这些球迷“获得了世界杯入场券”,进而诓骗球迷的个人信息等。而球迷的个人信息一旦泄漏,骗子们就将会编造一位“显要人物”(如著名的球星等)有一笔巨款,因某种变故必须汇出,希望能借球迷的银行账户一用。和其他的“尼日利亚骗局”一样,骗子承诺只要有球迷愿意提供银行账户,让“球星”把钱存入,就可以分得那笔巨款的10%~25%不等。对于不愿意泄漏个人信息的球迷,骗子往往会追加一封邮件,说球迷不仅获得了比赛入场券,也获得了5000到10000美金不等的观赛费用,但球迷必须先将数百美元的“税金”汇入骗子指定的账号,而一旦球迷汇款,骗局也就会实现。

三、招工骗局

招工骗局其实并不新鲜,但上当受骗者却众多,而且多半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年轻人们因求职心切让人钻了空子。

案例一:

成都某高校应届毕业生陈某将自己的求职经历自编自导为片长半小时的DV情景剧,并将这部情景剧在成都市竞成人力资源市场大厅滚动播放,引来众多求职者围观。

镜头一:高薪诱惑先交手续费

陈某手拿招聘广告寻找职介所,一个陌生女子上前搭讪,并将她带到“为人民服务”职介所,一名男子热情地向她介绍:“我们给你找的工作是5000元的月薪,并且和你大学所学的专业对口。”一番花言巧语过后,男子便向陈某索要800元手续费。

这时,画面上出现一个所谓的“托儿”,在“托儿”的精彩表演下,陈某信以为真,并将身上仅有的500元交给了这位男子。该男子开具介绍信,让她去单位面试。等陈某一走,该男子立即打电话通知“用人单位”:求职者上钩了。

镜头二:合同签字再交体检费

陈某来到职介所推荐的公司,该公司经理以检验身份证为由,让她交了50元,然后吹嘘说自己公司生意很火,所招聘的员工也很多,让她明天来参加考试。

第二天,陈某一来,尚未经过考试,经理就拿出合同要她签字,并称签字后就“可以上班了”。陈某很高兴,在经理的要求下,她又交纳了500元的“体检费”,但对方没有出具任何收费凭证。最后,经理叫她三天以后来上班。

镜头三:职位不符退款无果

三天后,陈某来到该单位,经理却让她去推销报纸。她觉得这与自己应聘的“副总经理”职位不符,更与之前中介男子所说的“专业对口”不符,因此表示不悦。于是,经理决定让她去外地的分公司上班。争执中,经理说:“你不干可以走人!”

陈某听此便要求经理退钱,经理回答说:“你签了合同的,白纸黑字。是你自己要走,拒不退款。”此时,画面上出现了几个“打手”模样者,经理挥手让他们将求职者赶走。

(《华西都市报》)

点评:

在求职当中,求职者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而且,在来到职业介绍所时,应看清它是否有职业介绍许可证、税务登记证、收费许可证、市场登记证、营业执照等,更要查询其是否拥有介绍工作的资质,如果没有,就一定要提高警惕。

而且,希望各位求职者谨记的是,根据有关规定,用人单位招聘时,不得收取求职者任何形式的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求职者应提高警惕,坚决拒交各种费用,即便交钱,也应索要收费凭证。

案例二:

前不久,各大论坛都转载了一篇题为《东莞非法传销组织以招聘为名诱骗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帖子,引来了网友的关注,文中的主人公小闫正是因为轻易相信网络求职,被传销组织骗来东莞,强关9天并交纳3800元的“加盟费”后,才得以脱身。

民间公益组织“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提醒,东莞是传销组织利用网络招聘诱骗大学生落网的多发区,网络求职者应该提高甄别公司真假的能力,增强防骗意识。

这篇题为《东莞非法传销组织以招聘为名诱骗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文章,全文4000余字,发帖者是在北京做自由摄影师的张先生,而他文中的受害人小闫正是他的亲外甥。

据张先生介绍,2009年1月5日,小闫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边是一个声音甜美、极富亲和力的女子,电话号码为0769-21297217,对方自称是天弘科技(东莞)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由于在智联招聘等求职网站上看到小闫的求职简历,认为其所学专业与该公司市场部所需符合,问小闫想不想到广东发展,并告知为了慎重起见,可以先上网查询一下公司信息再作决定。

小闫上网搜索之后,找到十多条“天弘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信息,发现这家公司曾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百家IT公司之首”。网上查完信息的小闫,觉得该公司应该是一家十分有实力的外企电子公司,而其在国内也有多家分厂,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1月6日,小闫给“天弘公司”的联系人回电话,对方当场对小闫做了简单的身份核实作为电话“初试”,随后不久便通知小闫已通过“初试”,可等待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另外两名助理进行二试。

1月7日,电话号码为0769-28364593、27079598的两位“人力资源部助理”分别通过电话对小闫进行了所谓的“二试”。随后一位自称刘先生的“人力资源部主管”(电话号码为0769-83590567,手机号码为15812882855)对小闫进行了长达十几分钟的网络面试,面试内容包括心理测试、人生观、社会观、个人相貌、薪金要求等等。之后通知小闫可以到公司来进行培训,培训期为两至三周,培训合格即刻上岗,试用期工资为1600元/月,转正后为2400元/月,并包住宿和中午餐。

最重要的是,在得知小闫想留在北京工作时,对方说公司正好要在北京成立分部,上岗后可以考虑让小闫在北京分部就职,小闫对此十分欣喜。于是,对方要求小闫在1月10号以前赶到公司参加培训,并承诺火车票报销60%,飞机票报销80%。

张先生介绍说,小闫通过几次电话交流,觉得对方几位工作人员十分友善、诚恳、周到,便有了去“试一试,不行再回来”的念头。于是,1月8日晚11点56分,小闫踏上北京西开往深圳的K105次列车。

1月10日凌晨3点45分,小闫抵达东莞东火车站,在对方的指引下,于5点钟乘70路公交车前往东莞客运总站。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小闫到达东莞客运总站,等待一位名叫“左金”的员工来接站。后被辗转带至东莞城区莞太路二巷食品公司宿舍楼1号楼某单元5楼的一个房间。殊不知,等待着小闫的不是美好的未来,相反,一个噩梦开始了……

进到所谓的“宿舍”,小闫才强烈地感到“上当了”。但此时的屋里已有十几个人,这十几人马上将小闫“控制”起来,没收了小闫的手机和证件等。小闫想过“拼命”,但一想到家中生病的母亲,想到“我不能有个三长两短,让妈妈担心”,便放弃了抵抗。

而之后的9天时间,小闫再也没出过这个“宿舍”一步。

在长达9天的“监禁”中,“天弘公司”的十几名员工轮番对小闫展开攻势,要求小闫“入会”并缴纳3800元“加盟费”。在和骗子的斗智斗勇中,小闫初步断定这就是一个传销组织性质的诈骗团伙,其诈骗对象均为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而这些骗子也大都为“80后”,甚至有些人本来也是“大学生”,并且也是被骗入伙的。

在和小闫同住的十几个人中,有山西人(六、七个),山东人(三个)、东北人(一个)、四川人(两个)、湖南人(一个)。在这十几人中,那个当初网络面试过小闫的“刘先生”是分头目,该小团伙中得知姓名的有:专门负责接站的“左金”,四川绵阳人,另有一名来自四川内江的女子“春燕”,来自山西榆次的王全明、山西晋中的韩前进,山东青岛的姜涛、山东临沂的孙传伟、山东荷泽的“春香”,吉林的王吉等。在9天的“监禁”的生活中,小闫终于搞清楚,这伙人根本就是一个以“招聘”为名的传销组织性质的诈骗团伙。

该团伙大约有上百人,分多处地点藏匿,而且每骗完一人便搬家。小闫逃出时同屋的十几人已在搬家。这伙人组织严密,精心编织骗局,抓住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就业急切的心理,诱骗其上钩,一旦获得“猎物”便迅速将其牢牢控制,然后在他们的授意下,编造与工作有关的谎言,让受骗者给家人打电话要钱!多则上万,少也要四五千元。

1月18日下午,小闫在缴纳了从家人那里“骗”来的3800元“加盟费”后,身心疲惫、惊慌失措的他甚至都来不及报警便踏上了东莞前往广州的汽车。

在小闫被骗入传销公司这件事情传得沸沸扬扬之时,天弘(东莞)科技有限公司站出来表示:“我们今年没有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计划”。该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马小姐介绍,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该公司从去年10月至今,从未公开招聘过,并且,2009年该公司暂无应届大学生招聘计划,那些打着“天弘公司”名义招聘的人或机构,肯定是骗子。

马小姐进一步解释,该公司招聘主要通过两个途径,网上招聘在“卓博人才网”、现场招聘在“智通人才市场”,不管哪种途径,确定面试者,均只有唯一地点,那就是在位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工业北路,金威啤酒厂斜对面,天弘(东莞)公司一号门。

“早在去年10月,的确有一个山东青岛的学生家长打电话来公司,询问是否招聘,”马小姐说,但这还是首次听说有人打着该公司名义行骗的。

当天下午,天弘(东莞)科技有限公司在卓博人才网的招聘栏特意增加了一行醒目的“温馨提示”:

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Celestica集团天弘(东莞)科技有限公司”名义,通过小灵通或移动电话通知应聘者面试、入职或参加培训。为保障公司合法权益并避免应聘者受骗,本公司现在此郑重申明:公司唯一招聘电话为0769-22899333”,决不会用小灵通或移动电话与应聘者联系,谨防上当!

在“提示”的末尾,尤其强调,“2009年应届毕业生更应注意,公司已不再招聘应届毕业生,以免上当!”

(豆瓣社区)

点评:

眼下正忙着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要注意了,如果你正在通过网络求职,又接到用人单位打来的电话,那么,请你务必详细核实对方身份及公司真假,再作出是否前往面试的决定,否则,你稍不留意就会落入那些精心伪装的传销组织网络。

其实,不仅是东莞,广东一带打着网上招聘的幌子,却专门骗人的传销组织很多,反传销协会也表示曾接到过很多这样的举报,求职者进去后被限制人身自由,涉嫌非法拘禁,很难出来,因此,现正忙于求职的大学生们一定要当心。

近几年,随着沿海一带的开放和发展之风,一些歪风邪气和骗术也随之流入,广东一带的传销组织,已经把传销对象转移到了网络的求职大学生,主要是抓住了这些人社会阅历不深,又想干一番事业,容易被控制、容易被洗脑的特点。

现在很多传销组织通过网上招聘欺骗大学生,这帮骗子都比较专业,模仿用人单位招聘面试等细节,很容易以假乱真。要识破这种打着招聘幌子的网络传销骗局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上网查询公司的信息,注意区分真假公司。具体做法是,上当地工商局红盾网(或打12315)查询公司是否合法注册,也可打114查号台查询公司电话,打电话到该公司求证有无招聘信息发布。

第二,这样的传销组织一般都通过小灵通联系,有区号,所以很多人误认为是公司的座机号码,可打114求证,如果是小灵通就可以确定传销无疑。

案例三:

最近,在衡水市发生了一起绑架抢劫案,衡水市公安局桃城分局人民路刑警队在接到报警后两个钟头内,就把分头逃跑的三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

这三名犯罪嫌疑人分别来自河北、江西和内蒙古,他们在衡水市某小区内租了一套单元房,然后以建筑公司的名义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并且开出了学历不限、高薪水、包吃包住的优厚招聘条件,坐等大鱼上钩。

果然,没过几天,江西某学校大四的学生小李就打来了电话询问,并在11月26日,来到了衡水,可他没想到一进入这几个人租住的房间,就被凶相毕露的几人控制起来。

衡水市公安局桃城分局人民路刑警队的侦查员事后介绍说:就是在这间屋里,几名嫌疑犯把钱抢走了,在抢劫过程中,他们又翻出来一张卡,然后逼着受害人也把钱取出来抢走。

衡水市公安局桃城分局人民路刑警队侦查员介绍嫌疑人犯罪经过时说,几人经常殴打受害人,每次都把他打哭之后,再让他跟家里打电话要钱。

在对受害人进行了一天一夜的殴打恐吓之后,三名犯罪嫌疑人看出小李的父母并没有拿钱赎人的意思,于是决定把小李放走。11月28日,为防止小李报警,三名犯罪嫌疑人买了一张去河南商丘的车票,把小李送上火车之后才逃离。在火车上,小李找到乘警报了案,侦查员迅速行动,并很快将嫌疑人擒获。

在看守所里,记者见到了来自内蒙古赤峰的犯罪嫌疑人秦某,他告诉记者,来衡水之前他们都加入了山东省菏泽市的一个传销组织,并被骗得身无分文,心生报复所以密谋结伙来衡水实施绑架抢劫。

(农民网)

点评:

由受害者变成施害者只是一念之差。招工骗术愈演愈烈,但要杜绝也并非不可能。

除了我们前边讲过的,招工骗局还有以下几种形式:

1.还没工作,就先收钱。

还没有正式上班,雇主便先要求预付工作保证金、材料费、训练费、拍照费或意外保险费等等,这些几乎都毫无疑问是骗子的把戏。

2.索取身份证明文件。

不法公司常借口办理各类手续,索取身份证和印章,让应征者糊里糊涂沦为犯法漏税的人头。

3.巧立名目,克扣薪资。

佯称为防止新人“学了就跑”,规定须做满多久才能领薪水;或面试时宣称有保障底薪,但却设定各种高额罚款,使底薪所剩无几。

4.每天在征储备人员助理。

应征前可先透过政府单位网站,查询该公司是否为合法立案的企业。特别当征才广告长期连续刊登,且每次都以征求储备干部、兼职助理含糊带过,去电询问又对营业项目语焉未详时。

5.钱多事少,轻易被录取。

声称待遇优厚、工作轻松、纯内勤、免经验、可借贷,去面试时发现根本没有问什么,就被轻易录取时。

6.地点偏僻,员工诡异。

若面试地点地处偏僻,最好能有友人或父母陪同并在外等候;而面试时若发现其他员工不像在工作,面试官态度轻佻时,女性求职者务必提高警觉,除不饮用公司提供的茶水外,最好尽快结束面谈离开。

除了上面所说的,还有七大求职雷区:

1.保险。

以招募员工为名,其实是借机推销保险。

2.养生食品/健康器材。

以招募员工为名,其实是借机推销气血循环机、灵芝、胎盘素等健康器材或保健食品。

3.多层次传销。

刊登广告征求创业伙伴,其实是推销直销产品,或游说加入直销体系。

4.征才招考补习班。

以招考为名,实际根本是各类培训班招生。

5.地下期货/未上市股票。

面试时刺探应征者是否有存款,之后伺机诱使应征者投资期货、外汇、或未上市股买卖,甚至假造交易资料诈骗金钱。

6.演艺/模特儿经纪公司。

要求应征者缴交训练费、拍照费、V8试镜费等,谎称作为付给导演与制作人的酬劳。

7.家庭代工。

以征求代工为名,要求应征者以高价买进原料,辛苦完工后,却以各种借口刁难,不肯买回成品。

针对上面几种求职的陷阱和雷区,那些涉世未深的求职者应准备好自己的“求职护身符”:

1.善加利用公开资讯。

若为不曾听闻过的企业,面试前可利用相关公务部门、亲朋好友的信息或者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确认是否为合法企业。

2.坚持三不,以防受骗。

不带印章,也不轻易缴交身份证明文件;

不任意签署契约文件,不随意做任何允诺;

不带信用卡,也不缴交任何费用。

3.向政府权责机关申告。

如遭遇陷阱,可向各地所在区域的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四、“碰瓷”骗局

碰瓷,原属北京方言,泛指一些投机取巧、敲诈勒索的行为。例如故意和机动车辆相撞,骗取赔偿。此外,“碰瓷”也是古玩业的一句行话,意指个别不法之徒在摊位上摆卖古董时,常常别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摆放,专等路人不小心碰坏,他们便可以借机讹诈。所以每个人在碰到这种情况时,不要被碰瓷者的言语所迷惑,静下心来报警,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案例一:

8月28日下午5点多一点,陈先生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走在南昌叠山路上,当他从东往西走到环湖路西一点的时候,看到前面两个妇女迎着走来。一贯小心的陈先生习惯性地减了速,并带了刹车,还按了喇叭以提醒,根据常规,两个妇女应该走到人行道上去或尽量往路边上靠,但两个妇女还是毫不理会陈先生的警示继续往前走,她们两人中间还特地留了一个人的位置。平时就很注意小偷、诈骗的陈先生有点意识到有问题了,但因为有事要办,因此还是没停下来,只是放慢了速度想要从她们中间留下的那个空隙中过去。

就这一念之间,陈先生过去了,两名妇女同时坐到地上去了,并且大叫“撞人了”,陈先生完全意识到对方是想要“碰瓷”的骗子,就加大油门想跑了算了,但刚刚还在地上一脸痛苦样的两人,看到陈先生没停下来,便马上追上了他,并拖住他,还说出了一个专业术语:“你撞了人还跑呀?你是肇事逃逸。”

知道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了,陈先生想要看看她们到底想要多少钱。刚好旁边有个交警,他不仅看到了两妇女坐在地上并叫嚷撞人了,还看到陈先生跑了被她们追上,于是马上来到了陈先生身边,叫其出示相关证件,陈先生说自己什么都没带。

交警问陈先生怎么撞了人还跑,陈先生辩解说自己并没跑,然而话音未落那两名妇女便来了劲,一个伸出手,给他们看她手上的一个干了但还是很红的伤疤。

看到伤疤之后,陈先生更加确认对方是骗子这个事实,他就对交警说,你看看,明显的老伤,骗人的。也许两个骗子没意识到陈先生会来这一手,两人停顿了几秒钟,其中一个妇女马上按着肚子蹲下去,说自己是孕妇。其中一人连忙问边上的两个男的(最后陈先生才意识到他们是一伙的),说他肇事逃逸你们谁看到了,但由于陈先生当时的声音很大,又指出了骗局,更何况旁边还有一名警察,于是,那两个男的不敢帮腔,只是打圆场说,算了,叫人家赔点钱算了。

交警也认为反正事不大,赔一百块算了。陈先生想想也懒得计较,给了她们100元。两名妇女看自己拿到钱,便转身走了。

陈先生事后想想,得出了一个教训,就是看到不对劲的千万注意,万一被骗子赖上了,马上叫交警来,千万别被他们叫嚷着报警吓住了,否则恐怕就会损失惨重。

点评:

现如今,这类“倒霉事儿”更多是发生在私家车主身上,在北京、广州等地甚至还出现了团伙作案的“职业碰瓷党”。虽然很多地方还远未达到如此猖獗的地步,但车主被“碰瓷”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车友们不得不防。

“碰瓷”是北京民间的一种说法,实际就是诈骗违法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都有相关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案例二:

碰瓷发展到现在,可说是越来越隐蔽,也越来越出神入化了。最近,浙江省桐乡市施师傅就遭遇了一次碰瓷。某日,碰瓷党骑自行车故意撞上施师傅的轿车,而后以被车撞伤为由报警。交警在处理该起事故时发现了许多疑点,经过刑侦部门作进一步审查,确认这是一起典型的碰瓷事故。

如果说上面那种碰瓷还属于小儿科的话,那么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几年前曾经被各个媒体报道过的事件,亲生父母将自己的孩子扔向飞速行驶的汽车,然后向司机索赔,孩子伤好了之后又被父母扔向汽车,再索赔。这是非常恶劣的碰瓷。

另外,不要以为碰瓷难得一遇,当有车人越来越多,碰瓷事件也随之越来越频繁。最近大连的出租车司机就频频被碰。身为一名出租车司机每天一定很不安,不仅要担心乘车人坐车不给钱,还要担心给的钱是假钱,而且还有人不仅不给钱还要抢你的钱,更有一些人突然从一辆出租车上跳下去,表演一次飞车的特技,不过这个特技表演可不是白看的,是要收费的。

最近大庆市已经连续发生几起骗子利用“苦肉计”的方式敲诈司机的事件。这些骗子惯用的伎俩是,打出租车时故意不关严车门,途中从车上滚下受伤,借此敲诈司机。

而在北京,更出现了这样的事:很多“碰瓷党”在夜深人静之时,利用桑塔纳轿车追尾奥迪,趁司机下车查看时,抢劫奥迪车。该团伙成员只在短短两个月之内,便用此方法在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等地连续抢劫7辆奥迪,共获赃款48万余元。

值得庆幸的是,该团伙已被警方端掉。在广州,碰瓷被人时髦地称为“故意撞车族”,并以高度职业化引人注意。这一职业所使用的工具是一辆辆豪华轿车,专门寻找外地车、新手车来作为目标,故意与之相撞,以获取赔偿。所谓高档车一般是二手的奔驰、宝马,因为这些高档轿车的维修费用比较昂贵,车面塌个坑、剐花等都要几千元才能搞定,其他的维修费用就更不用说了。

(百度知道)

点评:

我们在这里要提醒的是,碰瓷并非单一的骗局,而是连带着一系列的其他阴谋,其中抢劫简直可以称为碰瓷的“孪生兄弟”。

在杭州,碰瓷党被称为“拍车门”,而且他们钟爱女司机。在闹市区车速缓慢,突然有人使劲拍打着车门,并指着自己的脚声称被压,于是心虚的女司机慌忙下车,被骗子斥责,这时骗子的同伙打开车门拿走了后座或者副座上的手袋后溜之大吉。

当我们了解完碰瓷党的一般作案手段之后,也许很多人会疑惑,一旦碰到碰瓷党,自己该怎么办?

遇到此类现象,包括的确是由于驾驶员本身或者对方的原因造成人员伤害的交通事故时,切勿慌张,及时拨打110,保持事发时车辆行进位置,配合警方取证,如果对方当场漫天要价,就不要私了,而是按照议事流程办理。

但如果对方的确是重伤,应该及时拨打120热线,进行抢救。总之一句话,邪不压正,只要大家认真学习防骗知识,我们最终是能战胜各种骗子的。

当然,并不是每个骗子都会顺顺利利地骗得钱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案例三:

某日晚上8时许,陈先生驾车回家途中,刚刚从高架下来回到地面道路时,突然感到一阵口渴。陈先生想起这里路边有一家便利店,于是打开右方向灯,从右边后视镜中看到后面非机动车道上并没有车辆,于是靠边停车。

车子刹停之后,陈先生开门时还特地注意了一下左后视镜,发现后方并无车辆往来,才打开车门,下车进店,同时还特地打开了双跳灯,以防万一。

然而突然有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人撞在陈先生汽车的保险杠上并躺倒在陈先生的车前,声称是陈先生撞到他了。

陈先生马上关闭了警报系统,询问对方怎么了。

对方并不回答,反而是站起来得意地掏出手机:“请问是110吗?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你们来处理一下。”

陈先生这才知道对方是个碰瓷者,他喝着手中的饮料,冷静地看着碰瓷党。

碰瓷者挂掉电话,对陈先生说道:“我告诉你,你别跟我急,车子撞坏了,我来帮你买单负责修理,我人受伤了,你负责我的医药费。”说完,碰瓷者一闪身从身后推出一个禁止停车的交通牌子,“看见没有,你看看你的车停的地方,现在我已经打了110,有什么事情等警察来了再说。”接下来,碰瓷者捂着腹部,踉跄着走到一旁装出自己很难受的样子。

陈先生微笑着问道:“你从哪儿弄出这个牌子的?”

碰瓷者捂着肚子回答说:“你这是什么话?这个牌子一直在这里,你连这个都没看见就敢停车?”

陈先生更加确信这就是传说中的“碰瓷党”了,于是当时他心里涌现出的一个念头就是,千万要理智清醒,痛骂狠扁不仅可能无济于事,反而会令碰瓷者更添加说辞。之后,陈先生心里又涌现出了第二个念头,千万不能移动自己的车子,因为一移动就会被他抓住把柄,说其篡改现场,这样警察来了之后陈先生也就只能任由他诬陷了。

陈先生知道,对方这样做,无非就是为了钱。不然不可能这样,自己停车不当,这确实是他的软肋,也是他的把柄。这点警察肯定要指出,就算不是陈先生撞的人,对方的伤他也还是要负责的。相对于这点来说,陈先生想,自己不如认全责。当场就开调解书的话,自己的心理价位是1000元,1000元以上对方就是在讹诈自己。

5分钟之内,警察赶到了。

警察询问报警原因,碰瓷者说道:“半夜三更黑灯瞎火我哪儿知道这里停了辆车,我骑车经过,撞到车上了,我的身体严重损伤,现在非常难受。”

警察问陈先生怎么把车停在那里,难道没看见这里有禁停标志?

陈先生递过车本、驾驶证等证件回答说:“我渴了下车买水,前后不过三分钟,你看我的水还没喝完,他撞我是在我车子熄火之后发生的。”

警察见双方并没什么大事,便让两人商量赔偿条件。

于是,陈先生询问碰瓷者伤势,并表示如果伤情严重可以去医院挂急诊。

碰瓷者表示自己肯定是肋骨折了,要去看医生。

陈先生说道:“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大问题,就是难过的话,大家谈个价钱一次性了断拉倒。”然而,也许是有警察在旁边的缘故,碰瓷者却表示自己不同意私了,一定要去医院挂急诊。

警察就在旁边插话道:“如果可以的话,要不这样,双方协商一下,谈个价钱就一次性了断了,免得进事故组处理,大家麻烦。”然而碰瓷者仍然表示自己受了“重伤”,要进事故组处理。

警察只好让双方签字,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各执一联,约好明天去某区事故组碰头。由于对方执意进事故组处理,因此陈先生愈发认定那个人是碰瓷者,之所以要进事故组就是要陈先生给予其更加大额的赔偿。陈先生回家后上网查询有关的保险条例、条款,处理过的案例,了解到,不管怎么个赔法,必须按照合理的程序和规定来处理,不然就会被碰瓷者害得很惨。比如,如果要负全责,对方一定会提出医药费、误工费,这时就需要其提供有效的医院证明、所拍摄的片子、对方用人单位出具的误工证明、收入证明、伤者的劳动合同、连续三个月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的缴纳单。一些老道的碰瓷者一般都会有个什么公司的证明,证明其收入,但是要出使个人所得税的交纳单这就不是一般公司能提供的。如果他们所在公司有偷税漏税的问题,这就不是我要考虑的问题了,是他自己的问题。反正我什么都按规矩来。另外还要考虑到对方可能将老伤当作新伤来做,栽赃于人,我会要求其提供拍片的原始数据,这点保险公司会有指定的单位检查以确认到底是新伤还是老伤。

第二天,当碰瓷者看见陈先生为他准备的这个赔偿条款的“套餐”时,当场就傻眼了,但他仍然要求赔偿3000元误工费,却提供不出来连续三个月的完税证明。

(CCTV。com)

点评:

碰瓷的伎俩绝对不止我们上面谈过的那几种,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方式:

1.点车。

这是最常遇到的碰瓷情况,碰瓷的或者开车、或者骑摩托、或者骑自行车和步行寻找目标。一旦发现车辆减速经过,便迅速跟上碰车,故意摔倒假装受伤,实施敲诈勒索。

2.盗窃。

一人故意碰到你的车,吸引你的注意力,另外一人到你车里趁机盗窃。

3.轧脚。

故意选择出租车或黑车,几个人一起上车,其中一人假装中途下车,借口车子轧了脚要去医院看伤,实施敲诈勒索。

4.碰头。

二三人乘坐出租车或其他车辆,故意引车通过颠簸或有水沟、小坑的路段,在车颠簸时,乘车人之一故意头撞车玻璃,制造头被撞伤的假象,实施敲诈勒索。

5.坠车。

二三人乘坐三轮摩托的,拐弯时,其中一人故意摔下车,以摔伤需要看病为由实施敲诈勒索。

了解了碰瓷的手法之后,还有一些碰瓷的特征需要大家牢记,以便在碰到类似事件时,便于我们判断对方究竟是真的出了交通事故受伤,还是故意碰瓷讹钱:

1.轻微刮蹭,车辆却严重受损。

碰瓷车辆紧跟目标车辆,在其变道时猛踩油门撞上去,与目标车轻轻刮蹭,但车上的零部件会出现严重断裂或破损,然后以此索取修理费;

2.车辆慢行或等待却突然被追尾。

碰瓷车辆故意开在目标车辆前面,与目标车辆贴得很近,然后找机会紧急制动,造成与目标车的追尾假象;

3.碰瓷人故意不报警,只要求“私了”。

4.人故意撞车侧部。

故意撞车的碰瓷人,一般会在目标车辆车速很慢时撞上车辆,而碰撞部位往往都在车辆的侧面,同时躺倒在车辆的侧面,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真正的碰撞。

5.若是一个人碰瓷,“伤者”会主动要求进行“私了”,不要求报警,而且索赔金额往往不多,一般也就在500元以下。

如果有多人,碰瓷后往往“伤者”的朋友、亲戚出面与司机讨价还价“索赔”,甚至还有人唱“白脸”威胁或对驾车人动粗。

除此之外,碰瓷还有以下特征:

1.时间。

碰瓷大多数选择在偏僻路段、路面没有交警巡逻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中午、晚间。

2.地点。

丁字路口、十字路口转弯处,还有城郊、集镇农贸市场等交通相对混乱的地方,以及城区行人、车辆较多的地方。

3.对象。

碰瓷特别喜欢针对中高档车、女性司机、外来车辆作案。中高档车车主经济条件好,大多抱有破财消灾的心理;女性车主遇到突发事件容易慌张、害怕;外地车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大多会抱息事宁人的心态。

4.方式。

碰瓷的人大多驾驶非机动车或步行,趁车辆靠边、倒车、掉头时机,找机会亲自去撞车,把握好可以不受伤,或者受轻伤,或者伪装受伤。

5.时机。

有的碰瓷专挑有违法情况的车;或发现司机扭头说话、转头看美女、低头拿东西等等,撞上去司机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碰瓷也和其他的欺诈手段一样不停地在翻新花样:

1.低价买来小猫小狗当托。

现在,外地还出现了碰瓷的新花样。有的用“宠物”当托,将低价购来的小猫小狗等宠物趁司机不注意的时候故意扔到车轮下,谎称宠物被汽车轧死,当成名贵宠物向车主索要高额赔偿金。

2.分工明细还有“路人甲”。

碰瓷的如果不止一人,他们的分工还有“导演”“演员”“路人甲”等等,“技术手段”先进,通过往耳朵里面滴入类似血液的液体、包纱布、吸纳习惯性肢体脱臼的成员,实施“专业演出”。

知道了上面的种种碰瓷伎俩和特征,乃至一些“碰瓷党”新出的花样,我们也不必惊慌,只要掌握好应对技巧,就一定不会上当受骗,给自己造成财产损失,应该做到:

1.及时报警。

碰瓷利用的就是司机怕麻烦的心理,认为司机不会报警。当他们看到司机报警时,有些怕被警察识破,放弃“索赔”,溜之大吉。

2.收集证据。

确认事故与自己没有关系,也要保留好现场证据,并留住目击证人,不要私自移动现场。晚上发生事故,不要急于下车,弄清情况、确认安全后再下车处理,发现异常时及时报警求助。

3.留住证人。

心虚的应该是碰瓷的人,他更怕被路人看穿其中的“猫腻”,用好态度争取围观者同情,交警到了就能留住证人。但要注意的是,不少围观的群众并不是证人,反而是碰瓷者的同伙,在这时就要细心分辨,提倡报警的通常都是热心群众,而主张赶紧给钱私了的,往往就是碰瓷者的同伙。

在应对碰瓷者时不仅要小心,对我们自己也应该严格要求,这样也就不会使碰瓷者随随便便找上你:

第一,开车要专心,东张西望、抽烟、打电话、看美女、扭头讲话,都容易让碰瓷者找上你。

第二,开车别违法,遵守交通法规,按规定行驶,不开霸王车,就是出了事,自己也不怕见交警。特别是一些车主,按时买保险、按时审车、按时处理违法,不要无证驾驶、更不要酒后开车,别给碰瓷的抓住了把柄。

第三,看到“可疑”的车和人离远点,开车不抢道、不赌气,心态阳光点。

第四,如果确实有人受伤,不要和碰瓷者有身体接触,等交警到场后,根据交警要求送他去医院做检查,所产生的医疗费用通过保险公司解决(出事故后要立即向保险公司报案)。如果不是碰瓷,你也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问心无愧。

第五,如果确实遇到碰瓷,肯定就不会检查出多严重的伤情来,医生给开的假条一般也不会超出一周。按照“惯例”,对方肯定会提出误工费要求,这时就需要他提供有效的医院证明、伤情检查结果(以上最好车主方保留)、对方用人单位出具的误工证明、收入证明。医疗花费各种票据,车主要自己收好,付给误工费须按警方的正常程序,别忘了索要对方的工资条以备向保险公司索赔用。

五、保险骗局

保险行业利润丰厚,导致竞争力加大,很多保险推销员为了完成业绩,不惜对保险人进行故意欺骗,其中种种行为令人发指。

案例一:

今年1月份,残疾人王女士的一位在保险公司工作的王姓朋友上门做客,并向王女士夫妇介绍起自己公司推出的各种保险的好处和收益。

王女士夫妇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年收入也只有1万元左右,在听王某所推销的保险的诸多好处之后颇为心动,尤其是听王某说这份保险和存款相似,如有需要可随时取款之后,更是下定了购买的决心。

于是,在王某的推荐下,王女士办理了两份年缴保费达16000元的保险。听说王女士家中一时拿不出16000元,王某甚至还主动为王女士垫付现金,并告知她下次把“单子”送来时再拿她垫付的钱。春节前,王女士依照约定将钱付给了送“保单”到家的王某。

春节时,王女士的女儿回家过年,王女士就把此事跟女儿说了,女儿看到“保单”后,发现与母亲所说的“存款”说法不同——这份保险实际是份分红保险,缴费5年,保险期限为22年,要到投保人75岁时才能拿到钱,根本就不是王某所说的“随时可取”。

更为严重的是,在他们收到的这份“保单”上,既隐瞒了投保人王女士身体残疾的客观事实,又编造了王女士年收入为3万元的虚假内容,王女士赶紧打电话给王某要求退保。

但当初说得天花乱坠的王某却立即表示了不同意,认为“这太丢面子了”,因此拒绝与王女士见面谈退保事宜。后来,王女士找到王某所在的保险公司,王某才勉强同意退了其中的一份年缴费10000元的保险,并于2月4日办理了退保手续。而另外一份6000元的保险却始终不同意退保。无奈之下,2月5日,王女士来到消保委请求帮助维权。

消保委接诉后,确认该保险业务员王某有明显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当即与保险公司客服部联系,第二天,保险公司将6000元保费一次性全部退给了王女士。

被这种方式欺骗的并不止王女士一家。

于女士夫妇为孩子存的学生储蓄到期,便到银行办理1万元定期三年的存款,准备三年后孩子上大学时再提出来用。女营业员开始向于女士夫妇推荐一种新的“存款”方式,并说:“这比存定期划算多了,利息高,不缴税,还有一定的红利,但三年内不得取款。”

夫妻两人听对方一说,也感到确实合算,又对银行抱持着一种说不清的信任感,于是就同意了。等三年存款到期后,于女士去银行取款时,才被告知这是一种人寿盈丰c款保险业务,现在取款就等于是退保,存进的是1万元,取款时加上红利反而还不到1万元,与三年前女营业员承诺的相去甚远,于女士便投诉到了市消保委。

接诉后,消保委展开调查,发现银行业务员在介绍保险业务时并没有告知这是保险,消费者根本不知道手里拿的是“保单”而不是“存单”。消保委认为,消费者到银行,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是来办理存款业务的,有权享受应有的商品和服务,人身、财产安全也应当受到保障。而保险公司以“银行与保险公司”的一纸合同,就堂而皇之地做起保险业务;银行提供了经营场所供保险公司推销保险,让自己的营业员也参与推销,造成了消费者的误解,由此导致了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存单”变成了“保单”。保险公司称“对保单有异议,有十天的犹豫期”,但一心认为“存单”在握的消费者根本想不到再仔细查看手中的资料。

鉴于银行、保险公司、消费者三方都有一定的过错,最终协调为对消费者1万元三年定期存款的利息损失三方各承担三分之一。但实际生活中,这种“存单”惊变“保单”的事情频频发生。

2007年4月,孟先生在岛城一家汽车销售公司购买了一辆国产轿车,购车当日,在汽车销售公司人员的推荐下为爱车购买了一份车辆保险。

2008年4月28日,孟先生的爱车停在原地被他人剐伤,报案后,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才第一次与孟先生见面,没想到,业务员的答复让孟先生如雷轰顶。业务员称孟先生参保的险种为汽车碰撞险、第三者人身伤害责任险、第三者财产损失责任险等,第三者恶意险孟先生没有保,所以不能给予理赔。

孟先生提出,一开始办理保险时,业务员并未对其投保的险种加以解释说明,“我入保就是为了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任何意外伤害程度降到最低,现在买了保险却不‘保险’,这保不白投了!”孟先生认为这应该由保险公司承担全责,但保险公司拒不担责,双方各执一词,来到消保委要求帮其协商解决。

根据消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另据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消保委认为保险公司自始至终都未对保险合同加以说明,且保险合同无投保人签名但却收取了投保人的保险费,保险公司在操作上存在明显失误。最后,保险公司站在投保人的立场上为此次出险进行理赔,并为孟先生详细说明了保险条款内容,对未保的险种进行优惠补保。

(《半岛都市报》)

点评:

在金融界有一种著名的骗术叫庞氏骗局,它以不正常的高额回报来诱骗投资者加入。投资者的回报并非来自真实的商业业务,而是来自新加入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庞氏骗局中的回报率一定是很高的,这样才能引诱新投资者加入。一旦新加入的投资者减少或停止,庞氏骗局就会崩溃。

虽然这种骗术的发明人为美国人,但用得最好的还是我们中国人。上述案例中所阐述的保险欺诈就是庞氏骗局的一种,他们都以高额的回报为诱饵,以五花八门的名义骗取投保人的信任,以滚雪球的方式暴敛钱财。

因此,我们在幻想保险推销员为我们编织的美好未来之前,一定要仔细查看保单的条文,千万不可粗略浏览,因为往往骗局就隐藏在条款的细枝末节上。

事实上,很多保险公司其实也是庞氏骗局的一种,因为不少投保人其实根本看不到保险公司是怎么来赚钱去承兑对保险人的承诺的,而最近美国AIG的破产,更是印证了这一事实。

我们知道,保险公司的业务有两种,一种是财险,一种是寿险。我们拿国内的例子来讲,国内的各个保险公司的财险由于恶性竞争,几乎是不赚钱的,主要还是靠寿险。我们知道,无论国内和国外,承保本身都不是赚钱,甚至是亏钱的。是否盈利主要靠投资,即资金运用的成果。

寿险特别是流行的所谓“万能险”都是以很不错的回报率来吸引个人进行投保的,这种回报率一般往往比银行的利息要高很多。那么这就要求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的收益率比银行的资金运用要高,才能保证对客户的承诺,这可就难为保险公司了,那保险公司怎样才能获得这么高的投资回报呢?

我们看下中国保险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我国保险业的资金运用大概50%是银行存款,然后30%左右是国债,剩下的20%左右才是基金和股票。把保费存入银行那显然是大亏本的买卖,买国债是小亏本的买卖,整个公司是否赚钱就得看投入股票和基金那一块了,那又成为了保险公司的投资部门的一道难题。他们能做得到吗?像前两年股市上涨六七倍的好年头还可以,但碰到熊市那肯定就不行了,即使要做到年平均达10%都是非常难的事情。

我们看下美国保险公司的投资方向,他们70%左右投股票,20%左右投债权,其他的投抵押贷款和房地产,没看到存银行的。

美国的保险公司都有强大的投资部门经营资金运作,而且美国已经有长期的经济繁荣和股市增长,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保险业的利润率也是很低的,即便这种利润也只是纸面所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那是做账做出来的。涨潮的时候你根本看不出谁在裸泳,退潮的时候谁在裸泳一目了然,在经济危机到来时AIG倒掉,事实上并不足为奇。

那为什么中国的保险公司现在活得这么好呢?我们知道中国保险也就这么短短的十年,还远不到回报期,所以还能继续“滚雪球”,而且虽然股市跌到现在的2200点,但相对两年前还是涨了不少,所以保险公司在账面上有些利润。保险公司的利润,通过做账也能做出来不少,如果学过财务的话,那我们会知道有样东西叫“公允价值”,它在财务方面的定义是这样的:公允价值(Fair Value),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公允价值人为的因素太多了,只要买通会计师事务所就行了,没人戳穿,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保险企业喜欢投资企业资产而且是外国资产的原因,因为这些都很难审计。

当回报期到来之时,也就是中国保险公司崩溃之时,现在保险公司这些鸟人还可以滚雪球,还可以挥霍,也许他们还能将手里的雪球滚上十年、二十年,但也有可能再有个四五年,这个庞氏骗局就彻底崩溃了,而到了最后,受害的也只有当初幻想着自己能够得到高额回报率的保民们。

案例二:

2007年,陈先生喜得千金,为了女儿的未来,陈先生于2008年3月分别在三家不同的保险公司购买了儿童险。2008年8月,陈先生的女儿被烫伤,需要住院治疗。在花费了大笔医疗费后,陈先生想到了保险公司。经交涉,保险公司提出理赔需要收费清单。这个时候,陈先生才发现,一份收费清单只能归属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不同公司多份儿童险的陈先生,在理赔程序上遇到了困难。

无独有偶,王女士也在某保险公司为女儿购买了一份少儿终身险,该险种号称能够包含孩子一生的需求,而且越早买越好。2008年,王女士拿到了女儿的第一笔教育金。2009年,王女士的女儿得了慢性肾炎,需住院治疗。她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要求,却发现该保险附带的医疗险赔付金额很低,不能满足基本的住院费用。

2007年5月,蒋女士去保险公司希望为3岁的儿子购买儿童险。她考虑自己的家庭状况,孩子的身故保额应该在50万元左右。但是,保险公司拒绝了她的要求。

(和讯网)

点评:

很多家长爱子心切,像上面案例中的陈先生一样,总以为为了孩子好,保险当然是买的种类越多保障越好。而很多保险代理人摸透了家长的这种心思,为了推销保险,信口承诺“险种不重复”,实际上,有很多家长一口气给孩子买了七八个险种,可获保金额却并不能累加,如果孩子出现意外,医院提供的收费清单只能归属一家保险公司。因此越多越好显然是不成立的。

同样的,越全面的险种,相对费用也越高,如果不是购买很多份的话,就难免出现出险以后理赔金额少的问题。所以,家长在给孩子买保险的时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尽量把各险种分开购买。然后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身体弱的多买点医疗险,想继续深造的多买点教育险。这样,从费率上,家长的负担减轻了,同时,孩子一旦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得到足够的保障。

事实上,我国目前有明文规定:17岁以下未成年人的身故保额不能超过10万元。

这就是上面案例中保险公司拒绝蒋女士的高投保要求的原因。除了明文规定以外,给未成年人买保险,应该适度。未成年人还不具备经济能力,同时也不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一般保险公司都不会在设计儿童险时把保额设计得过高。

六、赌局彩票骗术

赌徒们用经验主义总结出了“久赌必输”这个道理,但能明白个中原理的人却并没有多少。

很多人以为久赌必输的原因在于“运气”或是“概率”问题,实际上,决定输赢的大权却是掌握在“庄家”手里的。

案例一:

2004年10月26日下午,南京市某县城的一个小镇上,数十名中年男子正围坐在一张麻将桌旁豪赌。为首的一名30多岁的男子不停地把赢得的赌资用一根小木棍拢到自己台前,还不时地给一些输光的赌徒借钱放贷。

此人名叫张强,是个体船老板,他不仅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能干的妻子、聪明可爱的一双儿女,还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早几年,他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买了一条近百吨的水泥船。由于勤劳肯干,张强很快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户”,但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他把原来的水泥船卖了40万元,准备再次投入资金,建造一艘吨位更大的铁驳船。

然而,使踏实、辛勤、靠自己双手吃饭的张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现实中,腰缠万贯距离一无所有竟然只有一步之遥,而这其中的罪魁祸首正是赌博。

10月9日晚上,刚卖船不久的他闲来无事,被一个外号叫“小二头”的朋友喊到一个麻将档参赌,当时他身上只装了2000元钱。没有想到的是,初次参与赌博的张强一个晚上就一下子赢了25000元钱,比自己的初始赌资翻了何止10倍。次日凌晨,他怀揣赢得的巨款回家,心中觉得跑船太过辛苦了,还是赌博来钱快些。于是,第二天下午,他又从银行取了50000元现金,加上前一天晚上赢得的25000元钱,迫不及待地主动打电话找“小二头”,在当天晚上再次参与了聚众赌博。只是,这一次的张强再也没有了昨天的“好运气”,不过几个小时的时间,带去的75000元钱全部输了个精光。为了捞回自己输掉的血汗钱,在以后的近半个多月里,张强瞒着家人多次参与赌博,并先后输光了卖船的将近40余万元。昨天还风光无限的他,转眼间变成了穷光蛋。

急于翻本的张强向一名赌友求助,赌友将一个号称“赌神”的镇江人介绍给了张强,第二天,“赌神”带着一台已经改装过了的可以偷牌换牌的专用麻将桌,从镇江专程赶来南京。张强租了一套房子,并约来赌友,决定在这些人身上狠狠地捞一笔,挣回自己的本钱。张强不明就里的几个赌友先后来到赌场,由于有“赌神”和那台改装过的专用麻将桌相助,张强和“赌神”赢回了10万余元钱,张强随即将自己赢得的赌资分别返借给已经输光的几名赌友。

几人“战”至深夜,但几名参赌人员仍是只输不赢,于是一名赌徒起了疑心,遂打电话招来一名老赌徒前来现场察看究竟。老赌徒到达现场后,用一个装了磁铁的香烟盒在麻将桌上转了一圈,便发现桌内有磁场,橇开桌面后看到桌内巧妙地藏着一块集成电路板。发觉上当的几名赌徒将张强非法拘禁了5个多小时,并逼迫其写下欠条14.8万元。第二天清晨,张强在其父的陪同下,来到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报案。

(110法律咨询网)

点评:

赌局之中暗藏欺诈之术几乎是广为人知的事实了,但仍有人“不屈不挠”地前往试水。上一案例中的张强,既是受害人同时又是加害人,他先是受了旁人的蛊惑参与赌博,在赔了大笔赌资之后,转而想要靠欺诈术骗取其他赌友的钱财,最后自己设下的骗局被拆穿,不但没有赚到“甜头”,反而被人殴打敲诈。

人们常说“十赌九输”,但一直以来致力于“反赌”的前任“赌王”马洪刚却说“十赌十输”,因为“庄家”“发牌手”们用各种娴熟的手法或是道具“出千”,胜负都是掌握在他们手里的,参赌人员根本没有赢的机会。

除了上边提到的可以偷牌换牌的麻将桌之外,单就赌桌上常用的骰子也有多种改装技巧——水银骰子、磁铁骰子、甚至是遥控骰子,种类之多,数不胜数。

水银骰子是将水银灌入骰子中,然后利用水银的比重,将需要的点数面朝上静止3秒钟左右,然后随便怎么扔都能够扔到初始的点数上;磁铁骰子则是利用了磁铁正负极相排斥的原理,手腕处藏有磁铁,只需把骰盅靠近手腕,骰子就自动跳到想要的点数了;至于遥控骰子则更是简单的,只需要遥控器一按,骰子就会跳到想要的点数上。而网上前一段时间甚至将赌场“老千”设局的五部曲曝光出来:首先,由其中一人负责寻找诈骗目标,然后设法把受骗人骗至茶楼;其次,由数人在牌桌上假赌,目的是让受骗人在现场很快学会赌博方式;第三,将受害人骗上牌桌,数局后发给受骗人最大一手牌将其拴在牌桌上;第四,利用赌博规矩,不开牌骗受害人押上所有的钱;第五,“好意”提出带受害人去借钱,趁机各自开溜。

总之,所有赌局上,千手都是用了简单的障眼法,从而将参与的赌徒骗得倾家荡产。

案例二:

7家彩票网站打着“预测彩票中奖号码”的招牌,招募彩民入会,而彩民交上会费后,根本拿不到号码。

来自湖南的杨先生向工商局投诉说,他于今年3月中旬时,在网上看到“中国统一彩票网科技有限公司”的网页,发现网站内有“专家”预测福彩3D号码的历史记录,记录显示该“专家”预测福彩3D的准确率高达95%。为了获得福彩的高额奖金,杨先生开始按照网站提示联系“专家”。

电话中,一个广东口音的女士告诉杨先生,要想得到福彩号码,就要先“入会”,会费800元。但交钱入会后,杨先生发现登录网站后仍然无法获得号码,杨先生打电话进行咨询,却被对方告知需再交5000元的押金。杨先生再次如数汇款后,对方不但不给所谓的号码,反而将要钱的价码又提高到了15000元。

此时,意识到自己上当的杨先生要求对方退款,对方却推托要3个月以后才能退款。而只过了三天,杨先生便发现这家网站已经无法登录,联系电话也无人接听了。

(新浪博客)

点评:

类似上述那些彩民受骗的事件屡屡发生,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那些歪门邪道的所谓“彩票预测”绝对不可轻信,以避免被一些彩票预测网站蒙骗。彩票业内人士更是明确表示:除非作弊,否则彩票的开奖结果是不可能预测出来的。因此,对于买彩票中奖,彩民应当摆正心态去对待,否则很容易落入不法分子设下的圈套。

比起普通的彩票来,“六合彩”的骗局更是频繁发生,因为“六合彩”而搞得倾家荡产的人不胜枚举。

“六合彩”其实就是一些“庄家”“赌头”利用香港六合彩的中奖号码搞竞猜,从中获取暴利的一种违法行为。具体操作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庄家”自行制定各类中奖号码的不同赔率,一般赔率的设定与猜中率成反比,赔率远远低于猜中率;二是实行开奖前竞猜活动,开奖后兑赔,投注当期有效的方式;三则是“庄家”和参赌人员两方以投注单为凭证,投注单注明投注的号码类型和金额,如果中奖,便凭投注单向“庄家”索兑。随着有关部门对这种非法活动的严厉打击,现在的一些“六合彩”投注方式已经渐渐向网络靠拢。“六合彩”通常利用十二生肖来设置号码,共有49个号码,除了“羊”有5个号码之外,其余生肖都有4个号码。“六合彩”中奖的赌博号码类型有10种以上,中奖赔率最低为1.9倍,最高可达1200倍以上。如参赌者投注10元,投中时庄家赌头兑赔380至420元不等,有的可兑赔12000元;反之则投注输净。参赌人员越多,投注赌资越大。由于“十赌九输”的原理,所以最终获利的永远都是“庄家”“赌头”,赌徒投注越大,输得就越多,内心便越是想翻本从而加倍下注,“六合彩”就犹如一条美女蛇,将赌徒死死缠住,使得他们越陷越深直至难以自拔。

在许多地方,人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传言:某地某人用几十元便博得了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二十万元,说得有鼻子有眼,听者便心潮澎湃地想要一试。其实,这都是“庄家”们的骗人伎俩。对于没有参赌的人员来说,这是一种巨大诱惑,想要“一夜暴富”的人实在不在少数;而对于赌输急于翻本的人来说,这些“暴富”的经过又有如一帖强心剂。但是,这些所谓的“暴富”经过,不是经过他们别有用心的加工、渲染而成的,就是其凭空杜撰出来的。

除此之外,“庄家”骗人的把戏还有以下几个:一是拉人下水。即对比较熟悉但未曾参赌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会有意无意地问你现在“在哪里发财”,然后假装无意地告诉你他最近发了点财,引得你“心向往之”,然后再无意中透个号码给你;二是设置一些障碍。即限制参赌人员的投注赌资和投注时间,或是根本不受注,这种方法多用于“单双赌码”,因为单码与双码的出现是有一定概率的,当一定时间内单或双码多次出现时,那么下一时间双或单码出现的几率也肯定会高一些,这时候庄家怕失利或赔付过多,往往拒绝受注;三是赖账,这也是“庄家”最擅长的手法之一,当有的赌徒偶尔中大奖时,“庄家”便以种种借口赖着不兑付或者声称自己“无力兑付”,甚至干脆以武力相威胁。

“六合彩”赌博之所以能迅速蔓延泛滥成灾,其最根本的一点是它从一开始就给人一种神秘的诱惑性,让人们相信“六合彩”赌博的中奖号码是有玄机,是可以透过某种媒介参透的。在某车站前贴着的一条手写广告上就记录了以下内容:“广西柳州某都市报已到,其中有中奖号奖玄机,份额有限,欲买从速。”

其实,市面上传说的某某单位热线电话有“特码”,广州某日报版图上期期有“特码”,某某电视台节目上有“特码”等等,这些“六合彩”中奖的“特码”谣言铺天盖地,从表面上看来是一些痴迷“六合彩”的赌徒太迷信的结果,其实背地里却都是庄家为了鼓动人们下注而制造的一个又一个陷阱。而且这些谣言影响甚广,甚至一些南方比较偏远村落的村干部都把这些谣言说得如同自己亲眼所见一样,可见其影响之广。

曾有人说,广州某日报的版图上藏有“六合彩”玄机,有人根据这一版图案上的颜色图形及号码猜红波、绿波,猜生肖和特码,结果中奖了。因此,广州某日报周五的报纸甚至被人从每份5毛钱炒高到每份5元钱,而且供不应求。更有人从动物的形状,从精神疾病患者的胡言乱语中“参悟”到玄机。有些精神病患者一夜之间被人包吃包住起来,成了众人前呼后拥的“贵人”。甚至有的人为了骗吃骗喝开始装疯卖傻,假扮精神病患者……

“庄家”在开赌之后,打出香港“六合彩”公司的名号,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在手机上发短信,致使许多手机用户常常莫明其妙地收到“六合彩”投注的短信,笔者就曾经收到过这些扰人的短信。据移动通讯公司的专业人士介绍,这些短信主要是通过网站或专用服务平台发送,通过软件和人工台发送。发信人采用“群发”的方式,因为手机号码只有11位数字,前三位133、135、136、138、139等都是特定号码,不法分子只需猜测后8位号码,然后按着顺序拨打发短信,利用群发功能发送到手机用户的手机上。

“六合彩”赌博活动在庄家赌头的推波助澜下,无孔不入地侵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谣言玄机迷惑大众,毒害家庭。这一类赌博活动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引发了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而且严重干扰了地方经济发展,污染社会风气。

查禁“六合彩”赌博活动,必须重点严惩“庄家”“赌头”,摧毁内外勾结的“六合彩”赌博集团,实行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才能最终遏制“六合彩”赌博违法活动的蔓延。

案例三:

“红黑棋子任你选,你要是赢了,我给你200元,你输了就给我100元。”街上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些人,摆出街头象棋残局,利用下棋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导演一出出“双簧”来骗取钱财。

一个姓王的市民就曾到某市城管执法大队举报,称其在街边被人用棋局骗去现金800元。在接到投诉后,城管执法大队联合公安机关赶赴现场进行整治,当场收缴棋具6副。

其实,街头象棋残局这类骗钱的小把戏对很多市民而言早已经司空见惯,但还是屡屡有人上当受骗。原因就在于,一般这些棋局看上去很有诱惑力,初看似可胜,甚至走几步就能把对方将死,然而局中却暗伏了许多“机关”。

而且,有些观棋者实际上是棋摊主人的“托”,他们和摆摊者不仅对棋局变化了如指掌,且通过刺激性的语言把一些不服输的顾客牵进局中。有时,顾客输棋后还想捞回来,结果只能越输越多。如果顾客输棋不给钱,那棋摊主人及其同伙肯定不会善罢甘休,顾客势单力孤,吃亏在所难免。

(零距离论坛)

点评:

《天龙八部》里的一副“玲珑棋局”让不少武林高手知难而退,却叫一个法号“虚竹”的小和尚误打误撞破了“阵脚”。而时下,不少别有用心的人也开始摆起了这种“玲珑棋局”坑骗路人,牟取利益。

而上当受骗的人也往往都是有一些象棋基础,甚至在普通人里算得上“高手”的人物,但为什么这些人反而输给街边的“江湖棋士”呢?究其原因,骗子们所摆的“残局”实际上是象棋的“江湖排局”,也就是说,那些残局并不是双方下整盘棋自然形成的“残局”,而是前人为了寻找乐趣,人工摆成的棋局。

这原本是一种象棋艺术,在清朝时对“排局”的研究更是达到了高潮。不少“排局”都有几十种变化,以前有些古书专门记下了这些“排局”,并且基本上把所有的变化都列在了上面。

那些个所谓的“江湖棋士”的棋力并不见得有多高明,他们实际上是从书上把这些变化都记了下来,背过了几个“排局”的所有的变化后,就在街头摆这几个“排局”,诱骗不知其中变化的路人下场挑战,以骗取钱财。一般来说,即便是有象棋高手知道“排局”的所有变化,下场挑战最多也就是双方以平局收场,根本没有赢棋的可能。

笔者粗通一些象棋技巧,也曾在街面上看见过摆“路边摊”的棋士,因为知道一些有关“排局”的欺诈术,所以未敢上前一试。但偶然的一次,在路边发现一摆残局者围观甚众,凑上前一看发现,这盘残局粗看的话,胜率很大,但仔细查看就能发现当中陷阱确实很多。尽管如此,却仍有几个围观者跃跃欲试,可惜他们刚一上阵就惨败而归,并且连续几人都是如此,直到有一个人终于战胜了摆残局的人,赢走了两百块钱。但在那之后,再没人能破得了那盘残局,甚至有个年轻人用和破了残局的人同样的思路下棋,却不出五步就输了。

这就说明,如果不是摆残局者的“托儿”是根本不可能破了他的残局的,因为那并不是普通的残局,那是精心设计的“死局”。棋盘上只有几个有限的棋子,走的招数也就只是有限的几步,因此,只要将“排局”的克制步法背诵熟练,然后“按图索骥”,那么,哪怕是没有一点象棋基础的人也绝不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