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全书2
8372100000045

第45章 小心被人当枪(3)

战国时期,公仪休做鲁国宰相特别爱吃鱼,国内有人送给他鱼,他却不接受。他的弟弟问他说:“你特别爱吃鱼却不接受,为什么呢?”公仪休说:“正是因为我爱吃鱼,所以不能接受别人送的鱼。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却免去了宰相的职位,就不能自给鱼吃;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而不免宰相的职位,就能长期吃到自给的鱼。”公仪休将明哲保身术发挥到这样的地位,使人真正明白了如何才能长期有自给的鱼吃的道理。因此《老子》说:“把自身放在后面,自己反而能占先,把自身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不正是因为他们无私欲,所以反而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吗?”《诗经》说:“思虑纯正,无邪念。”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明哲保身,有时表现在对权和利的暂时放弃,所谓急流勇退,有时是一种保存自己的良策。

战国时,秦国有个蔡泽,想劝说老臣范雎退位交出相印。

范雎闻知,十分恼怒地说:“百家的言论我都听过,即使许多人的嘴也辩不过我。小小的蔡泽竟敢胆大包天,口出狂言,哼!就是秦王出面也休想夺走我的相印。”

博学多才善辩的蔡泽,明知范雎对自己怀着恶意,在劝说范雎时却辞恳情切地纵古论今,用古代的一些名相因不能审时度势、适时隐退,结果大祸临头的史实劝说范雎在情急之时应急流勇退。他还比喻说翠鹄和犀象是两种生命力很强的动物,但往往死得极早,是因为它们贪图食饵。所以一个人过于追逐名利,仅顾眼前,是要不得的。

由于蔡泽的恳谈,竟使范雎拱手将相印交给了他曾仇视的对手。蔡泽的成功除了他诚恳的态度外,最主要的是他以古今事例对范雎让相的利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使范雎感到对方确实是为自己着想,从而顺从地放弃了相印。

清代时的李次青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曾国藩兵败靖港祁门等处,李次青与他患难相共。后来李次青兵败失地,曾国藩想学孔明斩马谡,奏折上去,李次青受重大处分。然而李次青仍是感恩知遇,曾国藩死时,哭以诗,非常恳挚。李鸿章晚年,封爵拜相,谈到曾国藩,感佩不已。何以故?以其无一毫私心故。

小心被人当枪使

如果你是一级领导或者是企业老板,你在集体里处于金字塔的顶峰,你的影响在你的单位或企业里有时起着绝对作用。那么,你的一句话、一个手势,都会决定某一事情的走向,决定某一个人的命运。你肯定要被周围的人围着了,登门求你的人势必很多。

但是,对于这些摩肩接踵的求助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由于你特殊的社会地位,这些人中有些是想借你的大旗办自己的事,借点光,沾点油水,他们把你当救世主顶礼膜拜;有些人是借你的威信来开路,他们把你当做挡箭牌或者叫清道夫;更有少数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经常会借虎皮作大旗,采取两面手法,借你之威,干你没想到的事……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当有人求你出面说句话、表个态时,你一定要对他的要求善加分析,当有的人借你的话、你的态度去指手画脚,“挟天子以令诸侯”时,你可要加以防范,别稀里糊涂地成了被借去打“鬼”的钟馗。

“借钟馗打鬼”是毛泽东根据一个神话传说而概括提炼的。据沈括《梦溪笔谈》载:唐明皇于病时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正吃之。唐明皇上前问他姓名身世,那大鬼答曰:名叫钟馗,生前曾应试举,因奸臣从中作祟未中,并被害,因此决心死后消灭天下妖孽,铲除世间不平事。唐明皇醒后,遂命画工吴道子将钟馗绘成图像。旧时端午节、除夕等多悬挂钟馗像于家门,谓打鬼和驱除邪祟,钟馗遂成中国普通百姓正义之神。

借钟馗打鬼,其核心思想是一个“借”字,喻借别人的力量去行自己之事,但目的与企图则大相径庭。在中国历史上一些贤臣名将为了做成某些好事,造福于人民,常常不得不假借皇权的名义或力量;一些奸佞贼臣,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也常常假借皇权的名义或力量结党营私,消灭异己,陷害忠良,干尽坏事。

《战国策·魏策》和《韩非子·说林》详细地记载了周躁、宫他借国王之名谋取职位的故事,哪怕是现在也很有影响,值得我们每个人,尤其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或处于企业高层的官员们借鉴。在工作中,尤其是在处理人事问题时,切不可偏听偏信,借威于小人,坏了风气,扰乱秩序。

周躁本是魏国一个无名之士,他到齐国去访朋友宫他,请宫他帮忙谋一个职位。周躁说,请齐王派我做特使访魏,我将说服魏国与齐国友睦。宫他考虑了一下,认为这样对齐王说不妥。因为一个在魏国吃不开的人,齐王也未必能看上,不如说成你在魏国是有影响力的,这样齐王才会任用你。然后你又用齐对你的重用作为资本,到魏王面前,魏王一看齐王重用你,魏王为了急夺人才,就会更重用你。

这是一个拉虎皮作大旗,借别人之威抬高自己,来回放大,建立形象的狐假虎威之计。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干什么事业,都要与各种人相处,尤其作为领导者,就要善于辨奸识忠,能从自己身边人的言行举动中辨识忠奸。否则,被虚假的现象所迷惑,良莠不识,就会无意中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悔之莫及。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借助领导的名义去损公肥私;有的借助领导的威信去跑官、要官,以占据重要职务;有的人在竞争过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凡是与自己“对路”的人,一有机会就在领导面前极尽夸奖吹嘘之能事,凡与自己“背道而驰”的人,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在领导面前打击诬陷,在单位时时刻刻把自己置身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借领导之威行自己之事,搞得乌烟瘴气。

因此,作为领导者,千万要防范这些人。而防范此类人,重要的一条便是自身讲原则,要用分析的眼光看待事物和人。

大凡被当枪使的人,都有其这样或那样的致命弱点。或分析能力不够,辨别是非的本领较差,或抵制力较差,这些人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那些处于主动地位的人(“借枪”的人)往往躲在暗处,操纵或者指挥这些“当枪的人”按他们预定的指令去执行每一个程序,其结果往往是“借枪”的人借“当枪的人”的手和嘴,去办他们极其想办而不便抛头露面的事,说极其想说而不便站在明处去说的话,找个替身去冲锋陷阵,既能保护自己,又能达到目的,一举两得。

说“不”的几种技巧

人生在世,必须掌握一些巧妙的拒绝别人的求助而又不伤害友谊,并且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体谅的交往技能。下面谈几点拒绝别人求助的技巧,以供参考。

(1)让求助者知道你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当别人来求助你时,你知道自己帮不了忙,但也应热情接待,对于求助者的困难和求援要表示理解和同情,然后再坦诚说明帮不了忙的原因。如有可能,也可以帮助对方出一些主意或提一些建议,还可以提供一些别的求助线索。这样就能免除求助的误解,使他明白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你帮不了忙,求助者也会感激你,因为你尽了最大的努力。

(2)诚恳陈述你的难处,争取求助者的理解和体谅

例如有些亲属、朋友、同事等求助于你,而且这些事情你可以办到但又不能办。例如,一些人求你利用手中的权力安排子女、亲属就业或购买紧俏物资等,这明明是违背原则的不正之风。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妨坦诚地陈述你的难处,在人事安排方面,上级人事部门有明文规定,本单位行政部门也制定了具体的规定,现在如果要我个人来违反上级部门和本单位集体制定的规定、决议,这个忙实在不能帮,群众的眼睛都盯着领导,帮了你的忙,别人怎么办、怎么看?今后我怎么开展工作?帮了你的忙,我自己要受处罚,你于心何忍?这样求助者也难责怪于你了。如果你坦诚陈述困难,一般求助者还是会通情达理的,是会理解和体谅你的难处的。

(3)回答留有余地

有人求你帮忙,你又难以办到或者内心也不愿意帮忙,但也不必一口回绝,以免当头一盆凉水浇得别人难堪。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妨来个“缓兵之计”。回答留有余地:“这个忙我没有把握帮到,不过我愿为你尽力去奔走效力,你先回去,有了消息我马上通知你。”过一段时间后,你可以打电话或托人捎信告诉他:“这事我奔走了好几天,联系了不少单位,实在没办法,请不要将我作依靠了,以免误了你的事情。”这样,就不会形成双方当面难堪的局面。

(3)回避

你主办的事情或主管的部门,有时出现一些有规律性的求助者。如每年的招生、招工、福利补助等。每到这个时候,一些亲属、朋友、同事、部属等可能接二连三地纠缠着你,使你吃不好、睡不安。如果真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妨采用回避的方法来拒绝别人的求助。如计划布置下达后,有意外出几天;或突然转移办公地点;也可来个假病真做,上医院住上几天,“不理朝纲政务”。等风头一过,你再露面,要办的事木已成舟,别人就不会再纠缠求助了。

(4)明确果断地拒绝

当然,明确果断拒绝求助,不是指态度生硬、言辞简单地拒绝求助者,而是要将不能帮忙的决定、原因明确而不含糊、果断而不犹豫地告诉求助者,以免求助者产生误解,或对你总抱有指望和期待。否则,求助者就可能无休止地来纠缠,这样既误了求助者的事,又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学会踢皮球

下面向你介绍一种自己不直接向对方说“不”,而是借助于第三方,即借人说“不”的拒绝方法。

在拒绝别人的时候,不仅要“善假于物”还要“善假于人”,就是在拒绝时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帮助。这里的“人”既可以指单个人,也可以指某一个团体。

利用他人帮助我们拒绝对方,这样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其实用得很多。比如当一位年轻姑娘在被她不太熟悉的男士邀请去看电影或吃饭时,她经常说的话就是:“对不起,我爸爸今天让我早点儿回家,我不能陪您去。”这种说法,隐藏了自己的主观原因,而是以他人的原因为借口拒绝对方,从而既减轻了对方的失望和难堪,也减轻了因拒绝别人在自己的心理上产生的压力,真是两全齐美的好事。

但是借用他人来拒绝对方,这里选用的第三者,并不是随便任何人都可以的,一般要选择对方所尊敬的对象或具有权威性的人物充当“第三者”,更有利于“不”的说出。

例如,在家庭中,难免会产生子女与父母意见不一的时候。这时,孩子所采取的方法,一般都是搬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对付自己的父母。比如,上中学的女儿要和班里同学出去郊游,母亲害怕没有大人领着不安全,所以死活都不同意。可是外公却不这样看,于是女儿就去请外公出山,帮助她说服母亲。外公欣然从命,和外孙女一起唱起了“双簧”。女儿先说明了自己的打算,然后不等母亲反对,她就示意外公上阵。外公于是就对母亲说:“还是叫孩子去吧。温室的花经不起风雨,小孩子就应该让她去闯荡,从小就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她将来是有好处的。只不过要小心,注意安全就行了。”外公的话自然分量比较大,母亲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只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