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另一对青年却并非如此。小张和小丁也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初次见面,小张就把嘴一翘,冲着小丁说:“我对你不感兴趣。”弄得小丁掩面而走,回去大哭了一场,埋怨起介绍人来。小张的表态无论是方式、场合,还是语言的选择都太缺乏艺术性了。
因此,在进行模糊表态的时候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对于把握不大的事不要轻易许诺,即使许诺也不要把话说绝,应该留有余地。比如,可以多使用“尽力而为”、“尽量”、“努力”等词语,避免使用“一定”、“肯定”等字眼,这样也有利于对方相信。
第二,对于一些可能会拖延很长时间的事情,采取拖延性的许愿。有些事情,根据时间的变化,具体情况是会变的。如果许愿时加入一些拖延时间的概念,比如像“年底”、“下一年度”等,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灵活应变,效果会更好。
第三,对自己主观努力所无法解决、只能在特定客观条件下才能解决的事情,许诺时应加以一定限制。例如“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如果法律规定可以的话”等,既能体现出自己的诚恳,又留下了余地,暗示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和良好愿望。
不收礼
话说战国时代,孟子名气很大,府上每日宾客盈门,其中大多是慕名而来,求学问道、请求签名者都有。这一天,接连来了两位神秘人物,一位是齐王的使者,一位是薛国的使者。对这种人物,孟子自然不敢怠慢,小心周到地接待他们。
齐王的使者给孟子带来赤金100两,说是齐王所赠的一点小意思。孟子见其没有下文,坚决拒绝齐王的馈赠。使者灰溜溜地走了。
接着薛国的使者也来求见。他给孟子带来50两金子,说是薛王的一点心意,感谢孟先生在薛国发生兵难的时候帮了大忙。孟子吩咐手下人把金子收下,左右的人都十分奇怪,不知孟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陈臻对这件事大惑不解,他问孟先生:“前天齐王送你那么多的金子,你不肯收,今天薛国才送了齐国的一半,你却接受了。如果前天不接受是对的话,那么今天接受就是错了,如果你前天不接受是错的话,那么今天接受就是对了。”
孟子回答说:“都对。在薛国的时候,我帮了他们的忙,为他们出谋设防,终于平息了一场战争。我也算个有功之人,为什么不应该受到物质奖励呢?而齐国人平白无故给我那么多金子,是有心收买我,君子是不可以用金钱收买的,我怎么能收他们的贿赂呢?”
左右的人听了,都十分佩服亚圣的高明见解和高尚的操守。
我们祖先的古训是:君子不言利。但亚圣孟子早在战国时期就打破这种观念,对它做了正确的理解。他说过,对于钱财,可以取也可以不取,取和不取的分界在于会不会损害自己的廉洁。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只要是合法所得,岂有不取之理。所以齐国有贿赂之嫌,孟子拒收它的金子。薛国奉送的是报酬,数额可能稍大,但孟子是名人,做的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应该比普通人和简单的体力劳动酬劳多,孟子当然照收不误。
毋庸讳言,有人求你帮忙办事,你挺身而出,救人于水火,最终总会得到人家的回报。按照“礼尚往来”的传统和规矩,这也是应该的。
但是什么事情都要有个限度,接受别人的好处也是如此。俗话说“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短”,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更不要因为贪图一点儿实惠而把自己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还应当看到,人际关系中的人情往来也是受法律约束的,为人办事,受人好处,头脑中要绷紧一根弦:犯病的东西不吃,犯法的事情不做。
另外,还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不要见钱眼开,太沉不住气。
第二,不要拿原则作交易,太贪心。
第三,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太傻。
不为友情抵押面子
这一问题很重要,也可理解。如果在利益面前友情还能存在,大概只有古时的管仲和鲍叔牙真正地做到了。
生活中,朋友借钱是很难应酬的。应酬不好就滥用了友情,把友情渗透进了经济交往中,用精致的语言来说,是把友情抵押给了金钱,最后金钱吞噬了友情。因为友情不能抵押,抵押过的友情如同修补过的脸盆,无论你怎么视而不见,它都让你忘不掉。
所以,友情很伟大,友情又很脆弱,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绝对不能滥用友情。正因如此,许多成功的商人都抱定了一个宗旨,不和朋友做生意,因为友情不适合投资,和陌生人做生意能交上朋友,和朋友做生意会失去友情。
可是,事实上,我们都生活在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里,任何类型的社会关系都不能脱离商品经济关系而存在,友情自然也不例外,它正接受着现代经济关系的挑战。
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呢?也就是说,在日益复杂的经济交往和人际关系中,如何扞卫我们的友情呢?
(1)不要为友情而抵押面子
朋友之间开口借钱是最平常的事,因为是朋友,谁都有向朋友开口的事,朋友就是要相互帮助。当然,许多人都能做到好借好还,但也有各种原因,总有人不按时归还,或根本就不能归还。有的人甚至在借出之前就知道,这钱已丢在水里了。但不借吧,又碍于情面和友情,觉得对不住朋友,真是左右为难。
这个时候得问清楚,朋友用钱做什么,如果是生活所必需,用于衣食住行,那义不容辞,当然借,没偿还能力也必须借。反之则不然,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最起码的信用,如果再去冒险做生意之类的事情,就必须拒绝。
再一点你可以给予一定数额的馈赠。如有人向你借5000元钱时,而他没有多少偿还能力或信誉不佳时,你可以主动资助他300元或500元,并言明,他可以不用还了。这样看来你吃亏了,但实际上你失去的并不多。
首先,由于你的无偿资助保护了你的友情,可能还加深了这种友情。其次,你也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因为有些借款是要冒大风险的。有一个人,他这样借钱。当朋友介绍他结交另一个朋友时,他主动打电话交谈,这自然加深了友情。一天,他突然找到新结交的朋友,很随意地提出借钱,朋友也很自然地答应借了他1000元。他说一周后一定还,果然如期偿还。他的信誉就得到了保证,过了没有多久,他突然找到那位新朋友,一副十万火急的样子,开口就要借5000元,并说一周准还,因有他前一次的信用在先,朋友当然帮忙,其结果是人去钱空。这便是一种诈骗了,利用友情的诈骗。
有位台湾作家说过,借钱给你的朋友,就意味着可能失去一个朋友。据说钱钟书先生就用这个办法对待朋友借钱的,如果你向他借500元,他会说,我给你200元,你不要还了。
(2)立契约
大众传统的友情观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或都是朋友,好说。说得潇洒听得欢快,但其实不然,得重视“立字为据”,来个先小人后君子,否则往往为友情埋下了“翻脸”的导火线。
做生意的朋友都有过同朋友合伙的体验,生意好做,伙计难处,民间早已有了定论。一般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经济交往中,如果与一般的人有什么金钱交往,往往都会想到立个字据,而和朋友间的交往,谁也不愿提及或根本就想不到字据这个说法,事实上都是这个心态的反应。
现代社会是个法制社会,朋友间的任何交往也要接受法律的制约,我们的友情也要适应这个法制的社会。作为朋友,作为友情的载体,我们必须转换心态,不要让友情为我们承担太多的负担。
学会运用合法的手段维护友情,这是现代应酬成功的契机之一。
(3)为友情找个支点
友情是什么?友情就是友情,它不是抽象的货币,也不是无形的投资。我们不要把友情当成一切,在日常应酬中为友情找个支点,这样对你与朋友双方都方便。用善意的应酬技巧给友情定位,重新认识友情,这是珍重友情,更是善待友情。
不打肿脸充胖子
有人为了给求助者留个好印象,往往对其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分析地答应。
的确,拒绝别人的要求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有体会。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话,也是叫人头痛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之话了。
不过,倘若答应对方的要求将会给你或他带来伤害,那么,就应该拒绝,而不要为了面子问题作出违心的事来,结果对双方都无好处。那么在哪些情况下是可以有求不应的呢?
当对方所期待的帮助是不合适的时候。比如,前些时候求助风流行,一家发了财,大家“吃大户”。对一些较为有名气的厂矿企业、专业户等,要求赞助者接踵而来。有关的来,无关的也来,以致美其名曰是赞助,其实是在一些场合变相敲竹杠。这里并不是讲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不应该帮助这些单位,而是在企业资金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很难满足他们,是可以酌情拒绝的。
当有人违反你的人格信念时,你绝不能认为有义务为其说谎。比如,有人想整治别人,编造事实,求你出面作伪证,或者有人想让你干违纪的勾当,如果你不想违心办事儿,就应有勇气拒绝这类无理要求。
另外,有人请你代其完成工作时,如你的同事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往你身上推,此类情况,都应拒绝。因为,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社会舞台上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既然承担了某种社会责任或契约,就应该要么践约,要么放弃。如果,当他们不能完成任务时,你也为他们去分担责任,那你是明帮暗害他们,因为那样做束缚了他们的自信心,助长了他们的依赖性。
(1)力不从心的事儿不能办
上司委托你做某事儿时,你要认真考虑好,这件事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把自己的能力与事情的难易程度以及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结合起来考虑,然后再作决定。
作为下级,往往在上司提出要求时,虽然不乐意,但又不好意思拒绝,但是你没有考虑到,如果为了一时的情面接受自己根本无法做到的事,一旦失败了,上司就不会考虑到你当初的热忱,只会以这次失败的结果对你进行评价。
某教师分到某中学工作,市教委向该校抽人,对全市的中学实地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因某教师还没有安排授课,就抽了他一个。起初,他感觉为难,心想自己不仅对本市中学教育情况不熟悉,就是对教育工作本身,自己刚刚走出校门,又能知道多少呢?本不想参加,无奈校长已经开口,实在不好拒绝,只好勉强服从。
一个半月过去了,别人都按分工交了调查报告,唯有他一个,由于不谙世故,又缺乏经验,对自己分工调查的三个中学连情况都没摸准,更不用说分析了。市教委主任很恼火,责备校长,怎么推荐这么一个人。该教师面子受不了,又是气又是羞愧,一下子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
该教师由于当初不好意思拒绝,最终面子难保,身心都受到了伤害。这对他是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如果你认为这是上级拜托你的事儿不好拒绝,或者害怕因拒绝会引起上司不高兴而接受下来,那么,此后你的处境就会更艰难。所以,办事儿要量体裁衣,自己感到难以做到的事儿,要勇敢地鼓起勇气,说声:“对不起,我实在无能为力,您是否可以另找别人?”或者“实在抱歉,我水平有限,只能让您失望了。我想,如果我硬撑着答应您,将来误了事儿,那才对不起您呢!”这样,你才是真正会办事儿的人。否则,将来丢脸的肯定是你。
(2)没有把握的事儿别吹牛
有时,对别人提出的请求,我们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否办到。这时就要具体分析,认真评价自己的办事能力,千万不要过于自信,更不可吹牛。否则,虽然平时关系密切,可一旦事情办砸了,反倒得罪了人。
某教授学识渊博,气质儒雅,颇令一拨拨的青年学子为之倾倒,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在经商大潮的冲击下,他也跃跃欲试地兼任了一个什么信息与广告咨询事务所的经埋。
一天,某小杂志社的主编经人介绍来到教授家,教授热情而又不失矜持地接待了他,一番寒暄过后,主编道出来意。原来,他们这个小杂志社有心搞一项文化活动,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募集一些资金,想请他出面帮帮忙。
教授仔细询问了一番之后,如同面试学生感到还算满意似的,微微抬起下颌频频点头:“嗯,你们的想法很好,这样搞就对路子了,我愿意帮助那些有作为的年轻人。”接着他又蛮有把握地许诺说:“我的学生中现在有许多已经是企业和一些部门的领导了,他们一向很尊重我,也非常关心和支持我现在搞的这摊事业。我请他们搞点赞助、广告什么的,估计不成问题。”
教授一次次地满有把握的回话,使主编大喜过望,信心也立时大增,连忙动用各种关系,好话说了千千万,才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名人答应来捧场。
就在主编等着教授许诺肯定能够拉来的赞助款一到,便要发布消息的时候,教授忽然销声匿迹了。各路菩萨都已一一拜到,杂志社不但白白劳神费力搭钱,而且从此更会失信于人。
后来,朋友碰到老教授提起这事,他的两颊不禁泛起了红晕,他叹着气说:“唉,为拉赞助,我不知费了多少口舌,跑了多少路,好话说了几十车,把我的老脸都丢尽了!谁知那些人原来说得好好的,什么愿意给文化事业投点资啦,什么您出面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可事到临头,该往外掏钱了,就又都变卦了!这下我可倒好,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都不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