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让人走向更为光明的未来;选择的尺度是在每个人自己心中的,过于苛刻的标准,将使你在选择的关口举步维艰。
羊皮卷不断地启迪人们变得更加优秀,同时也注意引导人们不要走向极端。诚然,优秀是一种出众,但却并非完美,那些认为优秀之门遥不可及的人,本身对于完美的苛求可能恰好是优秀路上的绊脚石。只有放弃苛刻的标准,你才会更加幸福。
每个人都爱完美,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可是时间是不完美的,世界是不完美的。相信事情总是存在瑕疵的,事情的成功总是要经历努力和挫折的,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好很多。古人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虽然有些夸大,但与实际也相差不大,六七肯定是有的。但是古人不如意只是为了自我安慰和解脱,拥有的是万般天注定,半点不由人的思想。可我们应看到的是失败后成功的契机,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所以,一些成熟的人做事情过于顺利了他反而觉得不正常,因为他已经让事情没有那么顺利的想法深入内心。这一点也是成熟与不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一个人习惯用放大镜去看社会阴暗面的时候,他往往会被完美的“幻象”折磨得不知所终,这样的人或许会渐渐地走入自我封闭的境况;当一个人的完美理念很深的时候,他就习惯用放大镜去看自己的阴暗面,往往战斗尚未开始,就先被自己脑中的假想敌打击得无比自卑、无地自容。
一天,一个有些自傲的武士,前来拜访禅宗大师。他本是一个出色且颇具威名的武士,但当他看到大师俊朗的外形和优雅的举止时,猛然自卑起来。他对大师说道:“为什么我会感到自卑?仅仅在一分钟前,我还是好好的。但我刚跨进你的院子,便突然自卑起来。以前,我从没有过这种感觉。我曾经无数次面对死亡,但从没有感到过恐惧,为什么现在却感觉到这些了呢?”大师微笑着对他说道:“你耐心地等会儿,等我闲下来的时候,我会为你揭开你心中的谜团。”
然而,一整天大师都让武士在那里等,也不告诉他什么时候轮到他,武士等得心急火燎。直到晚上,大师终于对他说:“到外面来吧。”大师指着院子里的一片树林,说道:“看看这些树,这棵树高入云端,而它旁边的这棵,还不及它的一半高,它们在我的窗户外面已经存在好多年了,从没有发生过什么问题。这棵小树也从没有对大树说:‘为什么在你面前我总感到自卑?’”武士说道:“因为它们不会比较。”大师回答道:“这就是你想知道的答案了。”
追求完美,是人类自有的一种心理特点,或者干脆说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应该说,这没有什么不好,人类正是在这种追求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如果人只满足于现状,而失去了这种追求,那么大概现在还只能在森林中爬行。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却过于追求完美。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做到自己满意的地步,可能就会吃不好,睡不好,总觉得心里有个疙瘩。其实,什么事情都有个度,就像水到了100度就会沸腾,低于0度就会结冰一样。追求完美超过了一定的度,超过了自己的所能,就会变得不完美。如果对任何事都追求不达到想象中的彻底完美誓不罢休的话,那就是吹毛求疵,和自己过不去了。我们所说的信心,往往就是这样不知不觉被完美理念吃掉了。
人们常说“一山还有一山高”,“人比人,气死人”,从此处就可以看出人内心的自卑由何而来。也许是因为见过太多完美的人,所以觉得自己很平凡,越是自信,越是自卑,于是自信化为自卑,走入了极端。这种自卑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别人,又或者说是因为自己过于追求完美。所以,这种自卑也叫“完美的自卑”。
完美是一句充满诱惑力的口号,却也是有着华丽外表的陷阱。难道不是这样吗?恋爱时,众里寻他千百度,挑了又挑,个头儿、长相、学历、家庭、财产——都要尽善尽美,可能偏偏就是在这样的挑选和等待中害了自己。结了婚,完美恋人的形象打了折扣或彻底破灭,又开始把完美的目标对准孩子:让孩子从小学钢琴、学绘画、学外语——但这一切可能都完美无缺地出现在孩子的身上吗?一旦不是理想的结局,心理能承受得住吗?很多人正是在这样不知道迂回、不知道变通、不知道适时地调节自己的心态的情形下,在完美的误导下走向了非常不完美。
因此,我们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要有一颗平常心,不求结果是否完美,只求过程是否尽力。或许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中理想化的人,追求着完美,尽管世间并无完美。也许得不到的总是让我们渴望,渴望着和那个理想化的完美人物去飞翔,所以才让我们的生活有了一个寄托。人为什么非要去追求完美?其实,拥有现在所拥有的才是最幸福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艺术品,更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因此不要过分地追求完美。过于追求完美,常常会束缚自己,就像常把梦幻带到现实中的人,经常会感到失望和沮丧。不要说完美是尽善尽美,其实完美并非真的完美,即使上帝也做不到完美。如果这一切真的完美,世上又怎会有那么多不公平呢?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很多时候,选择对自己苛求少一点,就会给自己机会多一点;选择对周围少苛刻一点,幸福就会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