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态?心态就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心态有两种,即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比如,杯子里有半杯水,有的人会说:“唉,怎么只有半杯水了。”而有的人则说:“啊,还有半杯水呢!”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前者是悲观的,后者是乐观的;前者是消极心态,后者是积极心态。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明,积极心态是乐观的,是能够妥善应对烦恼的。一个人,只要能够找出各种理由证明自己今天比昨天好,今年比去年好,就能很好地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积极心态是保持最佳精神状态、拥有健康心理的法宝,能够创造财富,导向成功,帮助你获得健康快乐的生活;消极心态却是内心的毒药,它不仅排斥财富和成功,也在不断地排斥快乐和健康,甚至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
一个人之所以出现消极心态,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一种对待事物的正确观念。对待事物正确的观念是: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对自己没有或者无法获得的东西保持平常心。比如天黑了,不是害怕黑夜的到来,抱怨没有太阳,而是应期盼着很快就能看见星星,因为任何抱怨都是没有意义的。
积极心态是在改变消极心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改变心态来改变命运。正如大思想家詹姆斯所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类可以凭借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凭借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人生规划丛书”编委会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调理情绪、调节状态、调整习惯。
怎样“调理情绪”
情绪是重要的心理活动,是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调理情绪是“调”心态的第一个层次。
情绪是心态最直接的表现,一般可以分为喜、怒、哀、惧四大类型。调理情绪的基本任务就是开发积极情绪,限制消极情绪。
开发积极情绪,限制消极情绪,有四个要点:第一,把握现实;第二,看清事实;第三,减少烦恼;第四,投入精力。
怎样“调节状态”
状态是身体及心理的属性与指标,分为积极状态和消极状态。一个人情绪好就是积极状态,情绪不好就是消极状态。调节状态是“调”心态的第二层次。调节状态就是要保持积极状态,转化消极状态。
保持积极状态,转化消极状态,有四个要点:第一,寻找快乐;第二,保持本色;第三,坚持不懈;第四,适度发泄。
怎样“调整习惯”
习惯,是指“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不断地情绪刺激和状态强化下形成的。习惯分为两个方面:好习惯和坏习惯。调整习惯是“调”心态的第三个层次。调整习惯就是巩固良好习惯,改变不良习惯。
调整习惯有四个要点:第一,积极思维;第二,自强不息;第三,豁达乐观;第四,宽厚仁爱。
调理情绪、调节状态和调整习惯,是建立积极心态的基本环节。按照这些环节去做,就能修炼出平静宁和的心态。这是经过无数实践证明了的。敢于承受既成事实,修炼一种积极心态,一个人就能无往不胜。
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某种幸福,那么他就能得到这种幸福。这就是心态产生的力量。
安东尼·罗宾曾说过:“心态可说是发生在我们体内几百万条神经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任何时间内的感受。我们大部分的心态都是直觉的。对于跟自己有关事物所作的反应,就叫做心态,可能会是进取的、有为的,也可能是颓丧的、受抑制的,但是很少有人想刻意地去控制它。在追求人生目标上,会有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差别就在于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心态上。”人生所追求的,大半会和心态有些连带关系。列张表,把你所求的写上去。你想要爱情吗?好,渴望爱情就是一种心态,是当我们从周围得到某些刺激,就把讯号送到脑部,因而产生的感觉和状态。至于自信、尊敬,也都是从我们内心产生的状态。或许,你想有钱,其实你根本就不在乎金钱的多少,你要的是金钱所能带来的爱情、自信、无拘无束以及其他。所以,追求爱情、追求快乐、追求主宰自己人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引导和掌握自己的心态。
要引导心态,实现你期望的结果的第一个要诀,就是要知道如何运用头脑。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它运作的方法,是如何产生心态的。千百年来,人类就对各种情绪改变所造成的结果感到好奇,曾尝试过禁食、药物、仪式、音乐、性爱、食物、催眠等实验,发现各有其效,也各有其限制。
安东尼·罗宾指出,所有的行为都是发自心态的结果。那么,当我们处在进取和颓丧两种不同心态时,自然会有不同的信息传送和行为表达了。接着要问:是什么造成我们的心态变化?有两个主要的构成因素:第一是内心储忆;第二就是我们生理状态的状况和活动。
每天在你周围发生不同的情况,你是用什么角度来看?如何来看?你对自己怎么说?如何说话?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态,做出不同的行为。例如:当你的爱人晚回家,你是怎么对待他的?这时,你的行为几乎全看你的心态而定,而你的心态又决定于内心是如何来看待他迟归的理由。
如果在他还没到家前,你一直想到的是对方发生了一场车祸、全身是血、人死了或躺在医院里的情景时,突然你听到门口的脚步声,或许会喜极而泣,或许会舒一口气,或许给对方一个热情的拥抱,或许问其究竟。这些行为都是出自于关怀的心态。
然而,你若幻想着你的爱人是因为有了婚外情,或者你一再地告诉自己,对方的迟归是认为你的时间、感受对他不重要,那么当对方到家时,你就会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于是,出自于愤怒和被利用的心态,就产生了另一种行为。
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原因让甲某能以关怀的心态来看这些事,而乙某却不能,反倒产生不信任和愤怒的心态?或许是父母或他人曾有相同的遭遇,其采取的反应对我们所造成的影响。例如,当你还是个孩子时,只要爸爸一迟归,妈妈就必然担忧,其影响结果是你用担忧的方式来看许多事情。如果你妈妈告诉你,她是如何不信任你爸爸,那么你就有可能学会那种模式。
因此,我们的信心、态度、信念和过去的经验,都会影响我们对别人的看法,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来。
安东尼·罗宾指出: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和更有力的因素,影响我们对周围的认识和观感,那就是我们生理的状态和活动方式。这包括肌肉的牵引、饮食习惯、呼吸方式、肢体活动,以及全身各种的生化作用,这对我们的心态有很大的影响。
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的运作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一方受到外来影响,另一方就会自动地受到影响。因此,若要改变心态,就需同时改变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例如:当你的爱人或小孩快到家之前,你的生理处于舒适状态,这时他们回来晚了,你会认为他们是被交通耽搁了;但是,如果你的生理因某些原因而造成肌肉紧张、极度疲乏,或感到疼痛、血糖偏低时,你就会倾向于用负面的信息自动控制自己。
不知你可否同意:当你神清气爽或身心疲惫时,对周围会有不同的感受?是不是身体好坏会自然地影响你对周围的看法和做法?是不是内心觉得做得不易或烦躁时,你的肌肉就随之绷紧?由此可见,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是不断地交互影响,造成你心态的变化,从而使你做出各种不同的行为。
因此,安东尼·罗宾告诫我们,若要能控制并引导我们的行为,就得先控制和引导我们自己的心态;若要控制我们的心态,就必须控制且刻意地引导我们自己的内心储忆和生理状态。就假想你在任何时候都能100%地控制自己的心态吧!
编 者 小 评
心态就是指对事物发展的反应和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观点。世间万事万物,你可用两种观念去看它:一种是正的,积极的;另一种是负的,消极的。这就像钱币,一正一反。该怎么看这一正一反,就是心态,它完全决定于你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