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这两种感情都能激发出强烈的欲望,创造出虚幻的意象,并且足以蛊惑人的内心———如果真有巫蛊这种事的话。所以,我们知道在《圣经》中把“嫉妒”叫做一种“凶眼”,而占星术士则把它称做一颗“灾星”。这就是说,嫉妒能
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不仅如上,还有人认为,嫉妒之毒眼伤人最狠之时,正是那被嫉妒之人最为春风得意之时。嫉妒,俗称“红眼病”,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
古往今来,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因嫉妒导致伤人害己、骨肉相残、家破人亡甚至亡国丧权的事例不在少数。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将周瑜忌诸葛亮之才,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结果自己被活活气死,死时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实在可悲!隋炀帝因司隶大夫薛道衡写了句比自己高明的诗句,因而杀了他,却是真的。临刑时,隋炀帝还妒火中烧地说:“看你还能写‘空梁落燕泥’这样的句子吗?”一副被嫉妒扭曲了的嘴脸,活灵活现。
真正有本事的人,敢于并乐于“让贤”;怕别人威胁到自己的饭碗,大抵都是庸碌之辈。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扁鹊,不就是因为给秦武王看病表现了非凡的医术,惹起秦太医令李醯的嫉妒,而把他借故杀害了吗?
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奇想联翩,饮誉海内,被人称为“科学幻想之父”,但到临死都未能跨进法国科学院的大门,何故?是因为有三十多名嫉妒他的科学院士,用流言飞语的墙挡住了他!
莫里哀本是一个流浪喜剧剧团的普通演员,无人知晓,倒也安生。但忽然大写讽刺世态的剧本,一下子激起了一股嫉妒的旋风,同业中人横加指责,群起而攻之。
嫉妒,与人种、地域、文明形态关系不大,它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的一生,都曾经遭遇或心怀嫉妒。与动物相比,人类对于嫉妒有着更强的易感性。嫉妒像一把包裹着的双刃毒剑,不撕开包装,对着自己一面的刃毒会使自己饱受毒欲燃烧的煎熬;一旦撕开包装,毒刃就要伤人,伤人的同时也害了自己。
有一个人,非常嫉妒他的邻居,他的邻居越是高兴,他越是不高兴;他邻居的生活过得越好,他越是不痛快;每天都盼望他的邻居倒霉,或盼望邻居家着火,或盼望邻居得什么不治之症,或盼望下雨天雷能窜进邻居家,劈死一两个人,或盼望邻居的儿子夭折……然而每当他看到邻居时,邻居总是活得好好的,并且微笑着和他打招呼,这时他的心理就更加不痛快,恨不得给邻居的院里扔包炸药,把邻居炸死,但又怕偿还人命。就这样,他每天折磨自己,身体日渐消瘦,胸中就像堵了一块石头,吃不下也睡不着。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给他的邻居制造点晦气。这天晚上,他在花圈店里买了一个花圈,偷偷地给邻居家送去。当他走到邻居家门口时,听到里面有人在哭,此时邻居正好从屋里走出来,看到他送来一个花圈,忙说:“这么快就过来了,谢谢!谢谢!”原来邻居的父亲刚刚去世。这人顿觉无趣,“嗯”了两声,便走了出来。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就是出于嫉妒,把自己置于一种内心的地狱之中,折磨自己。但折磨来折磨去,却一无所得。
由此可见,嫉妒是内心的地狱。嫉妒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别人年轻他嫉妒,别人长相好他嫉妒,别人身材高他嫉妒,别人风度潇洒他嫉妒,别人有才学他嫉妒,别人富有他嫉妒,别人的妻子漂亮他嫉妒,别人学历高他嫉妒……德国有一句谚语:“好嫉妒的人会因为邻居的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所以,好嫉妒的人总是40岁的脸上就写满50岁的沧桑。
好嫉妒的人往往自大。因为自大,想高人一等,所以就容不下比他强的人。看到周围的人有超过自己之处,要么设法去贬低,要么设置陷阱去抗害对方。由此可见,嫉妒又是快乐的死敌。人生多了一份嫉妒,便会少了十分快乐,这无论如何也是划不来的。可见,弃绝了嫉妒,人生就会走上一个更高的境界。
避免骄慢、嫉妒或瞋怒心生起的重要方法是凡事随喜。无论何时,听到别人成功,要随喜之。即使对俗世的成就,也应时时修持随喜。例如:听闻别人事业成功,应心生欢喜;听闻某人———无论是自己的敌人或友人———找到了友伴,也要心生欢喜,想着“他们找到了所追求的快乐,这是多么美好”。要为他们欢喜,就如自己心愿得偿般。换句话说,要爱人如爱己。他人得到安乐时,要如同自己得到安乐般的心生欢喜。
学会公平竞争。竞争应是激励人奋进的过程,而不应成为目标,如果把竞争本身看做是目的,便会使人过于看重结果,很容易引发不择手段、
不讲规矩的举动。要明白,凡是竞争总有输赢,不要把目的只放在输赢上,而是要注重竞争的过程,从中发现自己输或赢的道理,体会竞争的乐趣,形成健康的心理。
编 者 小 评
正确认识自我。要准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不要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不断剖析、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寻找自己对他人、对某事的评价与处理是否具有不公正、不客观的成分;面对某人某事的时候,自己的心情和行为的出发点是否理智等等。
中国古代有副对联,叫做“欲无后悔须律己,各有前程莫妒人”。好嫉妒的人应经常诵读此联,不断地反省自己,改善自己的品性。
§§第五章 未来不能毁于坏心态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如果我们看清这个事实,许多所谓“人生的重大抉择”就可以淡然处之,根本无需焦虑。而所谓“人生的困境”,也往往当下就变得无足挂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