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你最大的财富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人生》中谈到友情时说道:如果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所以友谊对于人生,真像炼金术士所要寻找的那种点金石。它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成金。
真正的朋友总是那种当你遇到危难的时候,能够全力相助的人。
贺兵和田力暑假里一起徒步旅游,他们都喜欢登山。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就是这样发生的:贺兵和田力终于攀上了山顶,站在山顶四处眺望。只见远处城市中白色的楼群在阳光下变成了一幅画;抬头仰望,蓝天白云;微风轻轻吹来,带来了诗情画意。对于终日忙碌的他俩,这真是一次难得的旅游和享受。两个人手舞足蹈,高兴得像小孩子。
悲剧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田力不小心一脚踩空,高大的身躯打了个趔趄,随即向万丈深渊滑去,周围是陡峭的山石,没有手抓的地方。短短的一瞬,贺兵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下意识地,一口咬住了田力的上衣,但同时他也被惯性快速地带向岩边。仓促之间,贺兵抱住了一棵树。
好险啊,田力被悬在高空中,贺兵牙关紧咬,他们就像一幅画,定格在蓝天白云大山悬崖之间。贺兵不能张口呼救,一个小时之后,过往的游客救了他们。而这时的贺兵,牙齿和嘴唇早被鲜血染得鲜红。事后,有人问贺兵怎么会只用牙齿就能咬住一个人而且能挺那么长时间?贺兵回答:当时,我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松口,田力肯定会死。
这种朋友就是能够显示自己本色的人,他没有虚假的面具,能够与你真心交往,与你同甘共苦。这种人肯定不是浅薄之徒,他们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能帮助你不断地进取,是你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反之,你若是不珍惜身边的朋友,而任其失去,你的人生也可以就因此而枯竭。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杰克·伦敦的童年,贫穷而不幸。十四岁那年,他借钱买了一条小船,开始偷捕牡蛎。可是,不久之后就被水上巡逻队抓住,被罚去做劳工。杰克·伦敦瞅空子逃了出来,从此便走上了流浪水手的道路。
两年以后,杰克·伦敦随着姐夫一起来到阿拉斯加,加入到淘金者的队伍。在淘金者中,他结识了不少朋友。他这些朋友中三教九流什么都有,而大多数是美国的劳苦人民,虽然生活困苦,但是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杰克·伦敦的朋友中有一位叫坎里南的中年人,他来自芝加哥,他的辛酸历史可以写成一部厚厚的书。杰克·伦敦听他的故事经常潸然泪下,而这更加坚定了杰克·伦敦心中的一个目标:写作,写淘金者的生活。
在坎里南的帮助下,杰克·伦敦利用休息的时间看书、学习。1899年,23岁的杰克·伦敦写出了处女作《给猎人》,接着又出版了小说集《狼之子》。这些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辛酸生活为主题的,因此,赢得了广大中下层人士的喜爱,杰克·伦敦渐渐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他著作的畅销也给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刚开始的时候,杰克·伦敦并没有忘记与他共患难同甘苦的淘金工人们,正是他们的生活给了他灵感与素材。他经常去看望他的穷朋友们,一起聊天,一起喝酒,回忆以往的岁月。
但是后来,杰克·伦敦的钱越来越多,他对于钱也越来越看重。他甚至公开声明他只是为了钱才写作。他开始过起豪华奢侈的生活,而且大肆地挥霍。与此同时,他也渐渐地忘记了那些穷朋友们。
有一次,坎里南来芝加哥看望杰克·伦敦,可杰克·伦敦只是忙于应酬各式各样的聚会、酒宴和修建他的别墅,对坎里南不理不睬,一个星期中坎里南只见了他两面。
坎里南头也不回地走了。同时,杰克·伦敦的淘金朋友们也永远地从他的身边离开了。离开了朋友,离开了写作的源泉,杰克·伦敦的思维枯竭,他再也写不出一部像样的著作了。于是,1916年11月22日,处于精神和金钱危机中的杰克·伦敦在自己的寓所里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对于杰克·伦敦来说,朋友就是他的生命,失去了朋友也就失去了生命。所以,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得一知己,把你整个的生命交托给他,他也把整个的生命交托给你。终于可以休息了:你睡着的时候,他替你守卫,他睡着的时候,你替他守卫。能保护你所疼爱的人,像小孩子一般信赖你的人,岂不快乐!而更快乐的是倾心相许,剖腹相示,整个儿交给朋友支配。等你老了、累了,多年的人生重负使你感到厌倦的时候,你能够在朋友身上再生,恢复你的青春与朝气,用他的眼睛去体会万象更新的世界,用他的感官去抓住瞬息即逝的美景,用他的眼睛去领略人生的壮美……便是受苦也是和他一块受苦!只要能生死相共,便是痛苦也成了快乐!
朋友间要保持点距离
一位老木匠教徒弟的故事就很富有哲理性。他教徒弟的时候有一个口头禅,就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匠是和木材打交道的,木材的构造有纹理,因此木匠都很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那些装修过的房子就会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美满的缘故”。那些高明的师傅懂得合理地留一些缝隙,给那些组合的材料留足空间,这样就可以避免装修时出现的这些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交一些朋友。这些朋友有的只是普通朋友,有的则是知己。但是我们也常发现,一些知己到后来还是散了。有的是缘尽情了式的散,有的则是不欢而散式的散。可见,交友必须懂得交友的学问,否则,你只能做一个人生的独行侠。
朋友相处的道理和装修房子的原理是相通的,都讲究留出一定的空间。如果我们为了一些小利益斤斤计较,那最后我们失去的将远不是这些小利益。由于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兴趣、习惯都不一样,在相处的时候出现一些摩擦和矛盾都是很正常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太计较,给对方留出足够的空间。“距离产生美”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我们和周围的人出现矛盾的时候,不妨退一步,和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隔一段距离去看对方,说不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何谓保持距离?简而言之,就是不要太过亲密,整天粘在一起。也就是说,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有距离的,给彼此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保持距离就要尊重对方,就会产生礼,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而产生伤害的海绵。有时太过保持距离也会使双方疏远,尤其是商业社会,大家都忙,很容易就忘了对方。因此对好朋友,也要经常通通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尔聚在一起吃吃饭,聊一聊;否则,你们就会从好朋友变成朋友,最后变成仅仅是相识的人了。
也许你会说,好朋友就应该同穿一条裤子,亲密无间呀!你这样想也不错,表明你是个可以肝胆相照的有情有义的人。但问题是,人心很复杂,你能这么想,你的好朋友未必这样想;到最后,不是你不要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朋友受不了你!更何况,你也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你心理、情绪上的变化,有时你也不能掌握。
大哲学家萨特曾对人类相处的境况作过一个绝妙的比喻,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群豪猪,由于寒冷,彼此拼命地向一块聚集,以保持温暖,同时,它们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凑得太近,它们身上的刺便会造成彼此的伤害。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也毫不例外,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以及心灵的沟通,但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融为一体的。
所以,对于经常在一起的朋友,我们应该要注意保持一点点的距离:
①尊重隐私
由于每个人受教育程度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对每件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差异,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很奇怪的东西,在其他人看来却很平常。与人相处要能容忍这种认识上的差异,不宜干涉别人的决定。即使是夫妻之间或父子之间,也不希望自己的决定受到干涉。同样道理,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也需要理智地处理和看待每个人的决定和行为。既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又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考虑。要学会理解人、尊重人和宽容人,以冷静、公平、客观的心态与他人友好相处才是保持友情的秘诀,求同存异是志同道合的基础。
君子之交淡如水,每一个人都是有秘密和隐私的,和朋友交往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给对方留够空间,不要让自己没有隐私,也不要轻易去打探对方的隐私。如果我们越过这条线的话,就很可能为之后的人际关系埋下祸根。
②往来有节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交往的次数愈是频繁,这种差异就愈是明显,经常形影不离会使这种差异在友谊上起到不应有的作用。朋友之间物质上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很多人害怕朋友送礼时的笑脸,尤其是重礼,因为那将意味着同情或是深度友情的暗示。如果礼貌带给朋友的是自卑、压抑或无法回报的沉重,那就适得其反了。
总之,朋友相交,贵在知心、交心,同时能彼此坦诚相待,相互教育,相互学习,并能扶持相助。只要我们能持续用心经营,则必可持续恒久不变的亲密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