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活里的说话哲学
8392700000049

第49章 等候并抓住时机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词:“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三寸之舌”、“巧舌如簧”等等,人们常常用这些词来形容一个人如何如何能说,就像滚滚而来的江水。那么,是不是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人,我们就说他“会说话”呢?

不是的。“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会说话”的标准。五代时吴国乐工申渐高,曾经奏乐曲侍宴。当时天久旱无雨,南唐君王李升说:“都城四郊之外,都说雨水充足,唯独都城所在的方圆百里地大旱,这是怎麼回事啊?”申渐高说:“雨怕抽税,不敢进城啊!”过了不久,朝廷征收市场赋税的部门都发布了减免税额的命令。在这里,申渐高并没有“滔滔不绝”,也没有“口若悬河”。他只说了一句“雨怕抽税,不敢进城啊!”,就轻松为众百姓“减免了税额”,实现了许多人想说却不敢说、说了也难成的事。

可见,“会说话”不在乎是否“滔滔不绝”,而在乎随时随地、恰如其分地表达言语的技巧。举个例子来说。李艺喜欢下棋,棋术不高,还总不服输。有一次他与人对弈三局,三局皆败。过了几天,当他与朋友林刚闲聊时,林刚问他,:“那天你们下了几盘棋啊,胜负如何?”李艺说:“下了三盘,第一盘我没赢,第二盘他没输,第三盘我想和,他不干。”这话说得真是巧妙,输了棋总是一种不光彩的事,换一个说法,就可摆脱这种窘境。

有一些的人,总觉得说话就说话,天天都在说话,以为自己很会说话,其实不然。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说话,感到说得也有道理,也听得明白,就是听起来没有吸引力,让人没有兴趣听,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他的话不生动、不形象、不能吸引人,一句话,就是缺乏说话的技巧。英国有个年轻人,他在20岁时,初到大城市伦敦,胆子非常小,不好意思见人。别人请他去作客,他走到别人家门前,情绪慌乱,不敢去按门铃。有一次,朋友邀他去参加学术辩论会,他在会上怀着一颗万分紧张的心站起来,讲完时,受到别人的讥笑,有的说他是个傻瓜。但这个年轻人并没有因此灰心,自从这次蒙受耻辱以后,他就发愤训练自己说话的技巧。他每星期当众演说,人们在市场上、教堂里、学校、码头,在挤满三四千听众的大厅或只有寥寥几个人的地下室,都经常看到他慷慨陈词的身影。后来这个年轻人以幽默的“口才”著称于世,有人曾为他做过统计,在十二年中,他的演说达到了一千多次。他,就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萧伯纳。

所以,学习、训练和提高自己的说话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句格言说:“诗人是先天的,演说家是后天的。”也就是说只要苦练,我们都能成为“会说话”的人!

等候了三年才说的话

战国时四公子之一的安陵君,是楚王的宠臣,很受器重。

但是他也有后顾之忧,他的朋友江乙是这样分析他的处境的:“您没有一点土地,宫中又没有骨肉至亲,然而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俸禄,国人见了您无不整衣下拜,无人不愿意接受您的号令、为您效劳,这是为什么呢?”

安陵君说:“这是大王太抬举我了,不然哪能这样!”

江乙却指出:“用钱财相交的,钱财—旦用尽,交情也就绝了;靠美色结合的,色衰则情移。因此狐媚的女子不等卧席磨破,就遭遗弃;得宠的臣子不等车子坐坏,已被驱逐。如今您掌握楚国大权,却没有办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着急,觉得您处于危险之中。”

安陵君一听,恍如大梦初醒,恭恭敬敬地向江乙请教。江乙对他说:

“希望您一定要找个机会对大王说:‘愿随大王一起死,以身为大王殉葬。’如果您这样说了,必能长久地保住权位。”

安陵君说:“我谨依先生之见。”

但是过了三年,安陵君也没对楚王提起这些话。

江乙为此又去见安陵君:“我对您说的那些话,至今您也不去说,我就不敢再见您的面了。”话一说完便要告辞。

安陵君急忙挽留:“我怎敢忘却先生的教诲,只是一时还没有合适的机会。”

又过了几个月,时机终于来临了。楚王到云梦打猎,一千多辆华盖马车接连不断,旌旗蔽日,野火如霞,声威壮观。这时,一只狂怒的野牛顺着车轮的轨迹奔过来,楚王拉弓射箭,一箭正中牛头,把野牛射死。百官和护卫欢声雷动,齐声称赞。楚王抽出带牛尾的旗帜,用旗杆按住牛头,仰天大笑道:“痛快啊!今天的游猎,寡人何等快活!待我万岁千秋以后,你们谁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乐呢?”

这时安陵君泪流满面地走上前来说:“我一进宫便与大王同席共座,出宫后更与大王共乘一车。如果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希望随大王奔赴黄泉,变做芦草为大王阻挡蝼蚁,那便是我最大的荣幸啊。”

楚王听闻此言深受感动,于是正式设坛封他为安陵君。他也自此更得楚王的宠信。

在这个故事里,安陵君让我们看到了等待并抓住时机在说话中是何等的重要。他为短短一句话而等候了三年,但等到当他抓住时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就是“千言万语”也是没有办法和它比美的。

所以,说话要学会如何等候并抓住时机,当时机未到时,必须学会等待。机遇伴随时间而来,也伴随时间而去,它和时间一样是来去匆匆而过。如果你不牢牢地将其抓住,那么,它将和时间一起从你的指间滑落,留给你的将只是无限的怅惘和遗憾。鸿门宴上,叱咤风云的霸王项羽,由于没有及时杀掉宿敌刘邦,最终反被刘邦逼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深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曹操,因刘备闻雷失箸,而轻视对手,放虎归山,以致酿成心腹大患。这给我们看见,说话只有那些能看准时机,并主动去把握时间的人才能成为幸运的成功者。

三种不宜说话的时机

下面,我们来看看三种不宜说话的时机:

①成事不说

成事不说就是已经定下来的事情就不要评价,不要给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无论你认为这些建议和想法有多大的好处都要坚持不说的原则。但是在决定以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但不要给出超越我们身份、地位的建议和想法。

比如:你太太已经炒了菜,四个菜中只有一个好吃,你吃饭的时候会说那三个不好吃,还是说那一个好吃呢?一定是说那一个好吃,因为你说那三个不好吃也没有用,再说好不好吃她和你一样清楚,为什么要说呢?

又如:在工作中,公司任命了一个部门经理,你自认为对他比较了解,他一定会把部门搞垮。这个时候你要说吗?如果你说了,难道就能改变公司的决定吗?如果改变了,公司领导的权威何在!说了,反而增加了领导对你的看法:这个小子,总是这么窜,就你厉害,我们都是傻瓜,等着瞧,有你好受的。最后受害的是你自己。

所以说要在事前,而不是事情已经决定了以后。

②遂事不谏

遂事不谏是说正在做的事情,也不要去劝谏。如果他是错的,就让他错到底,最后再来总结和检讨。

比如:我们看到企业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基层的员工明明知道这事是错的,但是总部还是要求坚决贯彻执行,基层员工这时可以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坚决执行错误的决定!而不是去说,去评论。

基层知道事情是错误的,难道总部不知道吗?地球人都知道!但是如果不做,损失的就是总部的权威,如果做下去,只损失金钱和时间而已,以后的正确决策可以赚回来。

③既往不咎

既往不咎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要去追究。这是说我们要适度地追究责任。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追究到最后的责任人,才罢休。有些小事情,过分地追究,可能伤害别人的面子和积极性,以后的事情就不好做了。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结婚,在新婚之夜,发现了新娘的一个秘密,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追究还有什么意思呢?就假装不知道吧!其实,你不追究,对方也知道自己错了,双方都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