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活里的说话哲学
8392700000005

第5章 对优柔寡断的人你自信肯定地说

优柔寡断的人容易失败

有这样一则寓言:

场院上,一头毛驴要吃草,毛驴左右两边各放一堆青草,岂料,毛驴犯了难,先吃哪一堆呢?最后,可怜的毛驴在犹豫不决中饿死了。

笑后思量,只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可优柔寡断,必须付诸行动。

有的人总喜欢在做一件事前,再三权衡利弊,举棋不定,结果待到想好了的时候,机会已经丢掉了。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可谓无人不晓,他的豪情千年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仰慕和欣赏。楚霸王自小便学习“万人敌”,一生英勇无敌。但正因为他优柔寡断的性格,当断不断,才反受其乱,最后兵败于刘邦,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破秦入关之前,项羽屯兵新丰鸿门,刘邦屯兵霸上,双方相距不远。谋士范增劝说项羽抓住这个机会,尽快攻打刘邦,而项羽却踌躇不决。这个时候刘邦手下曹无伤背叛刘邦,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为相,并且掠夺了全部财富。项羽闻言大怒,当即发誓次日便要消灭刘邦,然而项羽刚立下誓言,一转身又听信了刘邦收买的项伯一番花言巧语,遂打消了进攻刘邦的念头,还同意刘邦前来谢罪。

堂堂一军统帅,别人劝打就打、劝和就和,一点主见都没有,这不能不说是项羽性格的一大缺陷。如果说这一件事情只是反映项羽容易为别人的意见所动摇,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那么下一件事情更能反映他缺乏果敢的决断能力,白白丧失大好机会。

项羽同意刘邦前来谢罪,摆下了鸿门宴。在鸿门宴上,范增屡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可是项羽却总是下不了决心,默默不应。后来范增见项羽拿不定主意,就自己招来刺客项庄,让他以舞剑为名,找机会刺死刘邦,不料项伯却也拔剑起舞,暗中保护刘邦,项庄屡屡不能得手;面对项伯如此明目张胆的行为,项羽却视而不见,姑息纵容,让范增的计划再度落空。项庄舞剑意图未果,宴会上的气氛依旧十分紧张,刘邦欲走不能走,想留不敢留。就在这个时候,闯进了个樊哙,将项羽大骂了一通,项羽非但没有发怒,反而称樊哙为壮士,赐酒赐肉,对他很是敬重,可是这正在双方斗争的节骨眼上,并不是好汉惜好汉的时候。项羽的优柔寡断最终使刘邦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金蝉脱壳、逃之夭夭。

可刘邦就不像项羽那样优柔寡断了。当初楚汉双方在广武对峙时,项羽捉住刘邦的父亲到阵前当人质,以此威胁刘邦投降。项羽对刘邦说:今天你要是不赶快投降的话,我就把你父亲放到锅里煮了。谁知刘邦根本不为所动,反而笑道:“煮就煮吧,只是到时候别忘了分给我一勺汤喝。”项羽无可奈何,要挟迫降的计划也由此落空。由此可见,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优柔寡断者注定要吃大亏,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妇人之仁也绝对要不得。难怪范增在鸿门宴结束的时候感叹道:“唉!竖子不足与谋。”堂堂楚霸王,最终还是吃了优柔寡断的亏。

优柔寡断的人,性格软弱,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敢明确地表示自己的态度,总是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于是不仅为自己内心的斗争所困扰,而且还经常为别人的意见所困扰。因为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做出决定,所以优柔寡断的人便习惯于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且过分依赖别人的意见。善于聆听,本是一个优点,但是他们过分地依赖别人的想法,而“别人”不只一个,张三说东,李四说西,听谁的好,不听谁的好?这样想来,就更容易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了。

《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就是一个典型的优柔寡断的人,他在面对四个深爱的女人时,难以选择;面对多次加害于自己亲人与朋友的敌人时,更是下不了手,一味的宽容忍让。以他的性格,本来不适合做一个领导者,但因为种种机缘,后来他做了明教的教主,也就成了一个优柔寡断的领导人。看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记得,在全书的末尾,朱元璋势力渐强,手握重兵,战功显赫,他担心打下天下之后让张无忌做皇帝,便暗算了张无忌和赵敏。张无忌身怀绝世武功,即使遭了暗算,要制服朱元璋也非难事。但由于他一贯优柔寡断,拿不出强硬的手段,最后只能退隐世外,任朱元璋大权在握,翻覆天下了。

张无忌当上明教教主的时候,正值明教生死攸关的关头。当时六派合围,大兵压境,内讧不断,人心涣散,真正是内忧外患,危在旦夕。张无忌凭着他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和绝顶的武功,击退强敌,令众人臣服,挽救了明教,也当上了教主,一时间重振了明教的威风,令江湖中人人敬仰。然而随着明教势力的壮大、事业的发展,张无忌优柔寡断的弱点也就日益显现出危害来。朱元璋羽翼渐丰,谋权篡位,陷害韩山童、韩林儿,逼走张无忌。张无忌无奈传位杨逍,可杨逍年老德薄,无法主持大局,导致人心涣散,明教只能终于四分五裂。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大肆镇压明教,明教这个名号也就终于在江湖上消失了。

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在成名后回忆起一件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来。在他5岁的时候,有一天出去玩,路过一棵大树的时候,从树上掉下来一个鸟巢,鸟巢里有一只还没长翅膀的小鸟。王安觉得这只小鸟很可怜,就把它捧在手里往家里走去。走到家门口的时候,他突然想起妈妈从来不让他在家里养小动物。王安犹豫了一阵,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他决定将小鸟先放在门口,自己先进去和妈妈说一说。

妈妈终于同意王安在家里养那只可怜的小鸟,但是当王安高兴地跑出来时,却找不到那只小鸟了,只有一只黑猫在那里意犹未尽地舔着嘴巴。

王安为此伤心了很久,然而他也从中得到了一个教训: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绝不要优柔寡断。

如何应对优柔寡断的人

某领导是个优柔寡断的人,这一点,小刘刚分配来的时候就知道了。每次,同事们汇报工作时,领导总是半眯眼皱眉做沉思状,托着下巴听半天,然后如女人般嘤嘤:“我再想想。”这一想就过了几天,领导必已忘了汇报内容,安排工作时下属还得把事情始末重述一遍,烦透了。

更让人晕的是,每次拿《采购单》去签认,大到固定设备的添置,小到买一只洗地用的提桶,领导一概不马上表示可否,他的惯常用语是“先放着吧,不急。”按说,几块钱的东东其实不需要深思熟虑,而且也是真缺。可是领导总会提出这样那样的理由来搪塞:比如提桶用玻璃胶粘牢还能用,椅子不就是断根脚吗,用木桩顶上,钉两铁钉就四平八稳了……

这些话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发扬艰苦朴素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可是,领导明摆着不是此中人。小刘几番观察就摸清了领导的脾性,她决定以招制招。每周的汇报时间,她将内容全部一五一十整理成书面文字,条理分明、每款每项后面都预留了一个大括号,领导目光巡视到这里,无疑就要作出判定,简明扼要而一目了然的汇报方式,不立马作出“Yes”or“No”的反应还真说不过去,领导肯定也会担心下属说他没本事。

至于批复购买东西,小刘总会先打个电话去说明现有情况,然后再拿《采购单》进去,说这叫“先跟领导交底”。领导当然还是说着原来那些话,小刘也不争辩,她只淡淡地把目前的情况着重阐述一遍,暗示不添置将导致环境混乱、人心浮动等情况。通常这时,领导也会说出自己的看法,还是骨子里畏首畏尾的想法作祟。小刘就是不给领导缓冲空间,她进一步阐述了此间利害关系,直至冲淡领导莫须有的隐忧最终签认。当然,有时领导也会坚持己见,叫小刘先出去等消息,单子可以留下来考虑。通常这时,小刘会一脸严肃地要回单子,然后不冷不热地说:“既然这样,那我还是把单子一起拿走吧,其实我也是为办公室的整体形象着想。”话毕,即冷着脸走出领导办公室。

优柔寡断的人最怕得罪人,也怕下属心怀不满在背后嚼舌根,小刘深知其中道理。领导通常会在五分钟内感到不安,然后在七分钟内打电话叫小刘带《采购单》进去。

同事们渐渐发现小刘成了老男人领导的克星,只要她去签单,十有八九是可以成功的,于是纷纷请其“出马”。只要是对公事有利的,她也就来者不拒。年底评比,小刘所在的部门名列前茅,费用却也远未超支。新一年竞聘时,小刘当上了办公室主任,也算是众望所归。

从小刘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出:面对优柔寡断的人,我们要多站在他立场考虑,用肯定性的语言,引导他做出判断,帮助他下决心。

所以,只要掌握主动权,充分自信,从他的利益出发思考问题,我们就不难与优柔寡断之人沟通。下面就是我们与之沟通时要注意的两个方面:

①自信诚恳,言语肯定

我们与优柔寡断之人沟通,要在言谈举止间表现出自信和诚恳,从而得到对方的认同、信任、依赖,才会有良好的效果。这主要贯穿在了解对方情况时的谈话过程中,我们要显得神态安详,言语肯定,表现出满有把握解决问题的样子。如询问过程中的插问,若用诸如“唉呀,那不就糟透了吗?”之类,那一定失败。但若用诸如“果真会这么困难?”“别伤心,说给我听听,或许我就能帮你解决”;在话语中使用诸如“我提几点意见给你试试”之类,显然就能吸引住优柔寡断之人的注意力,提起他的精神了。

②适当驳论,扫清障碍

优柔寡断之人,通常是一种落后的心理障碍坚固地封锁着自己。他们找到“自卑的理由”,所以不敢上进。所以,我们与之相处时有个“先破后立”的过程,就是要驳倒他们退却的“理由”,然后再鼓起其奋进的意志。

比如有几个青年人要去报考自费大专,报名之后,因听说录取条件高而优柔寡断,开始打退堂鼓。我找到他们,先批评了这种态度,驳斥了“现在考不出好成绩”和“考好也未必能录取”的固有“理论”,指出考上的意义,使之明确学习目的。随后,我制订了“复习计划”,决定帮助他们复习数学和作文训练。这时,这几位朋友兴头大发,争早夺晚,迎难而上。结果,通过考试,他们都取得优良成绩,这学期被当地教育学院录取了。

总之,对于优柔寡断之人,只要多用肯定性的语言,主动并有信心地引导其做出判断,就不难取得沟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