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决定命运
古希腊著名寓言作家伊索,因家境贫穷,年轻时曾在贵族家当奴仆。有一次,主人要宴请许多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命令伊索准备最好的佳肴,伊索一道道的上菜,结果每一道都是各种动物的舌头。
主人大吃一惊,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伊索回答:“您要我准备最好的菜,舌头是传述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哲学家来说,没了舌头,也就无法明白表达他们的哲学思想,所以我觉得没有比舌头更好的东西。”
第二天,主人又要请客,故意吩咐伊索准备最坏的菜。怎知上菜时,依然是一整桌的“舌头宴”。主人气冲冲的质问伊索:“今天你怎么解释?”伊索不紧不慢地回答:“祸从口出,诽谤、造谣、诬蔑、中伤、挑拨等坏事,难道不是透过舌头产生的吗?所以,我觉得没有比舌头更坏的东西了。”
正如伊索所言,“舌头”可能是最好的,却也可能是最坏的。战国时有个“将相和”故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将、相之间的那个传话人的“舌头”递了良言的缘故。赵国大将廉颇不服宰相蔺相如位居其上,扬言“必辱之”。而蔺相如总是宽容退让。他对手下人说,为了赵国的命运不能两虎相斗,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后来有个传话人将这话告之廉颇,廉将军十分感动,遂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继而两人由“不共戴天”而成为“刎颈之交”。在这里,如果任凭廉颇的“舌头”则两败俱伤,国之将亡,可见,这“舌头”的好坏,不只关系到个人生死的问题,更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兴衰。
在历史上,苏秦用他的一生,阐释了他的“舌头”和他一生命运的关系。起初,苏秦游说列国,失败而回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张开嘴,让人看看舌头还在不在,听到回答说:“在!”于是他就放心了。舌头是他的武器,是他征服天下的法宝。有三寸不烂之舌在,就不怕没有高冠锦衣了!
果然,过不多久,苏秦再次游说列国,使受到强秦威胁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互签盟约,构成合纵之势,共同抗击秦国。六国君王还合封苏秦为“纵约长”,兼佩六国相印,总辖六国臣民。此时苏秦真是荣耀至极,可谓“舌”卷天下,囊括四海。
然而,成也“舌头”,败也“舌头”。等到苏秦在齐国把持朝政时,有大臣对花言巧语的苏秦瞧不顺眼了,就暗地里收买刺客,实施了刺杀行动,结果苏秦身负重伤以至丧命。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临死之前,他的“舌头”居然可以为自己报仇雪恨!他告诉齐王:自己死后要对尸体进行车裂,并宣布苏秦是燕王派到齐国来卧底的,如今死了,齐国就安定了,谁刺杀了苏秦将受到重赏,这样做就可以抓住凶手了。齐王照着苏秦的话去做,刺杀的主谋大臣就跑来领赏,齐王于是把他抓住杀了,替苏秦报了仇。
“舌头”决定命运,这是苏秦用生命给我们阐释的教训。今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舌头”也许不会像苏秦那样表现出“性命攸关”“兴邦定国”的作用,但用“舌头”说好话、使“舌头”会说话,无疑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不要使你的“舌头”失灵
美国总统柯立芝有一次批评他的女秘书:“你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个迷人的小姐。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时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样可爱。”女秘书对这次批评印象非常深刻,从此打印文件很少出错。
身为美国总统,柯立芝可算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了,说话如此委婉、“客气”,这是他有修养、会说话的体现。假如他换一种盛气凌人的口吻喝斥:“怎么搞的!连标点符号都搞不清楚,亏你还是某大学毕业的!”就只能让对方反感,而达不到纠正对方的目的。
遗憾的是,虽然人人都有自己的“舌头”,但如柯立芝总统一样能用好“舌头”的,则是少又少。那么,是什么使我们的舌头“失灵”的呢?
第一、居高临下。
用一种优越于任何事和任何人的态度进行说话会使你很快陷于孤立。你会因此而失去较好的说话机会,成为孤家寡人。不管你身份多高,背景多硬,资历多深,都应放下架子,平等地与人说话,切不可给人以“高高在上”之感。例如,你是某校校长,你发现两个教师在悬挂着“严禁吸烟”的牌子旁边吸烟,你就狠狠地指责他们说:“难道你们都是文盲?你们没有看到这块牌子吗?”这两个教师受了校长这样的反诘之后,心里会痛快吗?即使对方迫于环境或地位的限制不予以回击,也一定会对你耿耿于怀。
第二、口若悬河。
如果对方对你所谈的内容不懂或不感兴趣,不要不顾对方的情绪,始终口若悬河。我们佩服那些故事说得很精彩的人,敬慕其绝妙的才智,然而这种敬佩并非意味着我们所说的每句话都要是笑话,也并非指说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博得人们的笑声。成功的说话可以是愉快的,还可是严肃的。你应尽量发现自己在说话中的优点,你也许会发现你是最好的说话者,只是因为你比任何其他人都要注意倾听别人的谈话。
切不可泡在谈话中,鸡毛蒜皮地“掘”话题,浪费大家的宝贵时光。要适可而止,说完就走,提高谈话的效率。例如:两人相谈之下发现足球是彼此共同的兴趣,话也会说不完。可是在无意识中,也会产生竞争的心理,好像身在球场上一争胜负一样。如果其中一位技高一筹,另一位可能会甘拜下风,提出许多问题来请教。但如果双方势均力敌的,就有得瞧了,这一位认为该多练习,那一位认为天分最要紧,难免会开始抬杠。加上人人都有好夸耀自己拿手的技术的心理,话说多了,往往忘记身在何处,弄到后来,完全忘了原来在谈什么,甚至演成一场舌仗,弄得不可收拾。
第三、挖苦嘲弄。
逗弄和取笑会触痛别人的自尊,而威胁他人自尊的任何事情都是危险的,即使在玩笑中也是如此。别人在谈话时出现了错误或不妥,不应嘲笑,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尤其不可如此,否则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也不要对说话以外的人说长道短,这不仅有损别人,也有害自己,因为谈话者从此会警惕你在背后也说他的坏话。更不能把别人的生理缺陷当作笑料,无视他人的人格。
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和学生谈话的:有个学生偷了同学的两元钱。当老师准备追查这件事时,学生悄悄地把钱扔在地上,然后又从地上拾起钱对老师说:“是谁把钱扔到这儿了?”这一切老师都看在眼里,但当时并没有说什么。课后,他叫住了那个学生。那个学生马上紧张起来,左顾右盼,生怕别人看见了。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老师问:“今天的事你能如实地告诉老师吗?”他没有吭声。老师又问:“是你把钱扔在地上的吧?”他满脸通红,不敢正视老师一眼。老师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他,并说明了当时没有点明的原因:“你想想,如果我当着大家的面说钱是你拿的,同学们将会怎样看待你呢?”那位学生的眼泪夺眶而出。老师见教育时机已经成熟,便进一步讲道理,帮助他认识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鼓励他改正错误。这以后,这个学生再也没出现过偷窃行为。
这个教师对学生所犯的过错,没有大惊小怪,更没有训斥、嘲讽、挖苦的话,虽然仅仅发生在几秒钟时间里,却因此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第四、冷暖不均。
当几个人一起说话时,不要根据自己的“口味”,更不要按他人的身份而区别对待,热衷于与某些人说话而冷落另一些人。不公平的说话是不会令人愉快的。
比如打招呼,这里面就有些学问。如果来者是两位长辈,“两位伯伯好”。表现谦恭有礼;遇到同辈,如果是姐妹兄弟,“姐俩有何贵干哪?”;如果对方中仅有个别人熟悉,虽然只能与熟人打招呼,但目光也应顾及其余人,以表示对其余陌生人的尊重,也是对熟人的尊重,并且,打招呼时的用语,应带“你们”,“两(几)位”字样,免得冷落其余的陌生人。
假设有几个人在一起谈话,理想的说话方式应该是:先开始一个话题,然后一位一位地有次序地谈,直到大家感到有关这个题目已无话可说或者时间用完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大致相等的机会和时间来谈话,并且当一个人讲话时其他人只能听。最后一个人总结所谈的话题,这时候表明该话题已经结束,可以引出另一个话题。
这样,说者和听者适当互换位置,说话就能够平稳地进行下去。这好像交通规则一样,即便没有警察指挥,大家也都会遵守着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否则便会造成交通堵塞。依据这个规则,参加谈话的人就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加入说话或者回避说话。如果您想加入谈话,您必须等待说话的人讲完以后停顿时接过话茬。如果在这中间打断别人,就会被认为不礼貌。而如果您想把话题交给下一个人,就要出现停顿,暗示您已经讲完。
第五、心不在焉。
当你听别人讲话时,思想要集中,不要左顾右盼,或面带倦容、连打呵欠;或神情木然、毫无表情,让人觉得扫兴。当一个说话者期望你能对其妙语有所反应时,你应有所表示,不要无动于衷,不要让他在整个谈话中唱独角戏。
既然是交谈,就要先听清楚别人在说什么,还得用心记住,免得三分钟后你又重新发问,或自己说的和别人说的对不上号。心不在焉、漏听字句和记性不佳,都会使谈话变得冗长、拖沓、无聊。试想,如果你在说话时,有人时时提问:“你刚才在说什么?”那是多么令人扫兴的事。
第六、自我炫耀。
说话中,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成绩,更不要或明或暗拐弯抹角地为自己吹嘘,以免使人反感。
比如有人在老朋友面前,虚荣心发作,不管天高地厚,说什么:“他出几本书算什么,我是不写,我要写比他多出十倍。”“他写那书,我一年写十本,我不写,嫌降低人格。”“我们机关高低职称一大堆,我看上的没几个。”、“我当年发表的作品引起了全区讨论,要是干下去,现在早进‘文联’了。”如此自我炫耀、目空一切,岂不让人耻笑?
第七、搔首弄姿。
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姿态要自然得体,手势要恰如其分。切不可指指点点,挤眉弄眼,更不要挖鼻掏耳,给人以轻浮或缺乏教养的印象。
比如:玩弄手中的小东西,用手不时地理头发,揽舌头,清牙齿,掏耳朵,盯视指甲、天花板或对方身后的挂画等,这些动作都有失风度。也不应忘记自己的身份去故作姿态,卖弄亲近:“咱俩无话不谈,要是对别人,我才不提这个呢!”等。
第八、打断对方。
社会心理学家在对人际关系的研究中一致指出,人际相处的一个最根本的信条就是:“不打断对方。”并且,要完全倾听对方的话,这样,才能使对方开怀畅谈。心理咨询时,心理医生通常都尽量让对方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避免在中途打岔。否则,对方倾诉的欲求得不到满足,彼此也就无法建立较亲密的交谈关系,甚且会造成双方敌对情绪。
所以,要让人把话说完,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话。交谈要扣紧话题,不要节外生枝。如当大家正在兴致勃勃地谈论音乐,你突然把足球赛塞进来,显然不识“抬举”。
第九、言不由衷。
对不同看法,要坦诚地说出来,不要一味附和。也不要胡乱赞美、恭维别人,否则,令人觉得你不真诚。
应该要坦诚地说出你的感受。比如你在盛大聚会上对自己说:我太羞怯,不适宜这种场合;或是与此相反,你认为大多数人讨厌这种聚会,而你却很喜欢。不管自己怎么想,你最好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向第一个似乎愿意洗耳恭听的人倾诉。这个人可能就是你的知音。况且,坦诚地说出“我很害羞”或“我在这里一个人都不认识”总比让自己显得拘谨冷漠要好得多。健谈的人正是勇于坦白的人。此外还有一个好处,如果你能坦诚相见,对方也会无拘束地吐露心曲。
第十、间歇效应。
当你对一开始的话题感到厌倦的时候,往往有一个间歇会出现,一两分钟笨拙而又勉强的交流之后,大多数闲聊就会因此而终止。除非你不想再继续,否则你应该避免“间歇效应”造成交谈夭折的悲剧。
当“间歇效应”出现时,你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挑个轻松的话题继续聊几分钟。嗜好和旅游等丰富而自然的领域往往是最好的选择。比如:你可以简单地问:“夏天快到了,你计划去度假吗?”或者“你打算去什么特别的地方度过这个假期呢?”即使他回答:“我没有任何计划。”你还可以问问他曾经去过哪些地方。如果由于职业的原因,他或她不能休长假,你可以换换方式问他从事何种职业。如果你能拓宽让他们有话说的机会,人们通常会很高兴的。
第十一、消极话题。
如果你过分热心于个人或其他重要的问题,如果你津津有味地说着不幸的事儿,别人就会变得紧张而且不舒服。如果你的工作不理想,别说:“我只是个档案管理员,我讨厌这份工作。”消极只能表明你一无是处。如果你有远大的抱负,可以大胆而且坦白地说出来:“我正在学习成为一名饮食学家,但现在仍在做办公室工作。”否定的开场白:“这儿的服务真差劲,我再也不来了。”也会吓走任何一位听众。
第十二、个人隐私。
在谈话中,涉及关系、财产和身体的直接问题是完全不适当的。“你婚姻幸福吗?”“你挣多少钱?”“你穿多大号的衣服?”这些问题不仅让人觉得你爱管闲事,而且把聊天弄得像警察在审讯。
每个人都有心灵的秘密一角,这种秘密有时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愿相告,却愿意告诉自己最亲近的挚友。这种秘密包括婚恋纠葛、人事争端、前途打算、生理缺陷、个人恩怨等等。作为朋友,即使朋友本人没有特别关照,你也应保守这些秘密,切不可拿朋友的隐私开玩笑。
以上介绍的“说话”技巧,只要我们假以时日加以操练,就不难得着其精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也就不难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了,就会赢得现实生活中的好人缘。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