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太强绝不是好事
历史上,因嫉妒心而闻名的人物,最典型的莫过于周瑜和庞涓。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东吴大都督周瑜具有大将之材,文韬武略,运筹帷幄。赤壁之战,一举歼灭曹军83万人马,使曹操败走华容道。然而,这位显赫一时的英雄却无大将度量,心胸狭小,对才能高过自己的诸葛亮始终耿耿于怀,并屡次设计暗算,但却被诸葛亮一一识破。最终落得个“陪了夫人又折兵。”在诸葛亮“三气”之下,周瑜恼羞成怒,吐血而亡。
较之周瑜,庞涓的嫉妒可谓更胜一筹。庞涓与孙膑曾同拜于一个师父的门下,各有所长。但庞涓在出道之后,已是魏国的将军了,仍嫉妒着孙膑,怕孙膑的才情胜过自己。于是,他就生了狠毒的心,骗孙膑赴约,挖其膝盖骨,再墨型刺脸,置其于囹圄。从此,孙膑“疯疯颠颠”的,已站立不起,又破了相。后来,因他人相助,孙膑才暗中见了来访的齐国使者,一吐自己的惨况。齐国的使者惊讶之后,救了他,并带孙膑一起返齐。去齐国之后,孙膑将其智慧与谋略展示给齐王,终让齐王信任,被任命为军师,为将军田忌谋划。
不久,魏国与赵国联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于是,齐王便让田忌当大将,前往救韩。为救韩,田忌率兵就直奔魏国,捣毁老窝。庞涓闻讯,只得撤出韩国,赶将回来。这时齐兵已西去,庞涓穷追三日,见沿途的灶台逐渐减少,大喜,以为齐军懦弱,已逃遁大半,且不知正中了孙膑之计。在被刮掉半块皮后的一棵大树上写着:“庞涓死在这棵树下!”庞涓追进了狭窄的山沟里,在傍晚将黑的夜色中看到那棵大树。他点着了火把,让亮光照着读那一行字。燃起的火光也告诉了四面埋伏的将士:是时候了,射!庞涓倒下了,万箭之中,他自杀而亡。但自杀之前,他说了一句话:“这一仗可让这小子出名了。”这小子指的当然是孙膑。庞涓的狭隘、嫉妒,可以说是至死不变。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正常人都有点嫉妒心,都比较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注意自己在团体中所处的地位。但如果像周瑜、庞涓这样过分地争强好胜,排斥他人,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了。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以恨人开始,以害己而告终。
虽然并非人人都像周瑜、庞涓这样嫉妒他人,但在我们身边却是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事情。比如:有一年,小王单位调工资,县里给了一个名额,其中一个领导以工作成绩突出得了调资资格。于是另一个领导心理则很不平,先是争,后是告,宁可把这级工资从单位让出去,也不能让同事占了。结果,调资名额被县里给收了。要是平日里,一个单位几个人平日里在一起,还能共事,甚至相处不错,而一旦哪个将要被提拔使用或有点好运气什么的,那就顿时闹的烟雾弥漫,不可开交。“他比谁能?那点水准还能提拔?”于是,轻则不负责任地议论:“他是靠请客送礼朝上爬”、“他是靠了某某后台”、“他不过是老实听话而已”等等。重则就会绞尽脑汁罗织罪名:他有作风问题、有经济问题、有思想问题等等。最可怕最可悲的是那些嫉妒心重而又失去理智的小人,往往会不惜自己的人格,甚至违背法律来攻击诬陷好人,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恐惧战惊了。
如何与嫉妒者协调关系
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的了。”尽管这句话会令你望“嫉妒者”而止步。但真遭遇嫉妒者时,只要你有宽容的心,说宽容的话,还是可以协调好关系的。
①见怪不怪。
因嫉妒心理本身就是多疑的、爱猜忌的。所以,倒不如抱着宽容的心,将有嫉妒心的人当作普通人来看待,俗话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与其说费尽心思去琢磨,不如来个“无为而治”,落得个“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②求同存异。
常言道:“身正不怕影子斜,脚正不怕鞋子歪”。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光明正大的,就不会被别人的嫉妒所激怒。有格言说:“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把别人的嫉妒之情置之度外。所以,当你遇人嫉妒时,如果能够以德报怨,用宽容去待嫉妒者,恩怨也就自然会化解了;如果嫉妒者向你发出挑战,你也不必迎战,反而应该退避三舍,以不失原则的适度宽容来求大同存小异,或是求大同存大异,都不失为化解嫉妒,免遭嫉妒的好方式。
③引以为戒。
对于别人的嫉妒,我们要善于从冷嘲热讽中发现和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被人嫉妒的时候,不妨冷静分析一下,这些讽言讽语是怎么引起的,说得对还是不对。有些逆耳的挖苦,常常说到了自己的痛处,有时比和颜悦色的批评更一针见血,击中要害,即使是完全无根据的风言风语,也不妨引以为戒。如有人说是“假积极”,那就将“切莫假积极”作为自勉,更加努力工作;又如有人说是“图表扬”,那就以此作为鞭策,埋头苦干不图利,多做好事不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