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容易引发身心疾病
恐惧是一种人们非常常见的情感和情绪,正常范围内的恐惧对人的危害并不大,夸张的恐惧可能对人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强烈的恐惧感困扰人的精神,让人患上精神性疾病。恐惧和恐惧症可能让人患上身心疾病这一点已经被医学研究证实了。严重的恐惧症可能让人有自杀的倾向。
人在恐惧时伴有很强的焦虑性情绪,这就很有可能发展成焦虑症。强迫性恐惧可能发展成强迫症,过于担心自己的恐惧情绪可能患上抑郁症,这都是由恐惧导致的精神性障碍。
疑病也有可能是由恐惧情绪发展而来的。人们对于自己恐惧的事物总是有躲避的倾向,当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时,经常怀疑这个环境是不是隐藏着令自己害怕的事物。此外,人在恐惧之下会有多种多样的身体反应,过分关注自己这些生理反应的人就会怀疑自己患上了某种疾病,比如当人在恐惧的状态时,可能会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他就会想到“我是不是患上了心脏病”或者“我怎么感觉自己有了哮喘的迹象”。越是在意自己的身体感受,就会越来越担心自己患上了重病,因此便去医院检查,经过检查后发现,没有患上自己所担心的疾病。但心跳和呼吸异常是切身感受到的,因此便怀疑医院的检查不仔细,从而经常求医,但检查结果始终显示没有患病。
除了精神性疾病直接与恐惧有关以外,身体上的疾病也与恐惧有关。人身体在恐惧时的不舒适被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有:出汗、肠胃不适、呕吐、腹泻、胸闷气短、大小便失禁、头痛、头晕、心烦等。另外,人身体的免疫力可能因为恐惧而下降。即使恐惧的情境过去以后,人们再次回忆当时可怕的事物时,同样可能出现身体上的不适或者疾病。很多被恐惧严重折磨的人,经常有“一死了之”的念头,有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就选择了自杀的方式解脱。
在恐惧感最严重的时候,人们甚至会死亡,不过这不是自杀,而是被吓死的。契诃夫有一个短篇小说名叫《一个小职员之死》,里面讲到一个小职员是怎样死于自己的恐惧之下的。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小职员。在一次看戏的时候,切尔维亚科夫看到有个老头在擦脖子,嘴里还骂骂咧咧的,他认出来了这是一个在交通部任职的三品官。切尔维亚科夫感觉是自己的喷嚏飞溅到人家的身上了,本着礼貌的原则,他前去道歉。走过去以后,切尔维亚科夫贴着那名官员的耳朵说:“对不起,请您原谅我,我刚才打了个喷嚏,可能溅到您身上了,请您不要介意……”官员说:“没关系,没什么大不了的。”
此时,切尔维亚科夫认为对方没有原谅他,因此再一次诚恳地道歉:“请您一定要原谅我,我不是故意的……”这名官员感到不耐烦,于是大声说道:“你快坐下看戏吧,不要再说了!”切尔维亚科夫的惶恐感不断上升,他认为这名官员一定记恨他,自己的前途一片黑暗。
回到家以后,切尔维亚科夫将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妻子认为他应该在上班的时候到官员的办公室去道歉,切尔维亚科夫赞同妻子的看法。
第二天是上班的日子,切尔维亚科夫来到了官员的办公室,对那名官员说道:“请您一定允许我诚挚地向您道歉,昨天的事我不是故意的,看在上帝的面子上……”官员打断了他的话,因为官员的下属在汇报工作,被下属们知道上司被唾沫溅到会让上司很没面子,所以官员愤怒地向切尔维亚科夫大吼:“你不要再道歉了,我已经知道了,我已经原谅你了,现在请你立刻出去!滚!”切尔维亚科夫认为官员还是没有原谅他,否则怎么会对他态度如此恶劣?于是他决定第二天在没人的时候再次去道歉。
果然,到了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又出现在办公室了,他非常卑微地说:“对不起,大人,那天的事情是我不对,我已经深深地反思了,我太鲁莽了,我有失绅士的涵养,请您一定要原谅我……”这个时候,官员已经认为自己的忍耐力到达了极限,从来没有见过这样难缠的人,于是把切尔维亚科夫轰走了。
官员的行为让切尔维亚科夫确信,自己仍然没有被原谅,于是他几乎每天都找机会去道歉。一个星期以后,当切尔维亚科夫在办公室道歉的时候,这名官员被他折磨够了,于是将桌子上的文件甩在切尔维亚科夫身上,并让几个卫兵将他拖出去。在回家的路上,切尔维亚科夫认为他的心碎了,他彻底得罪了那名大人,艰难地向前迈着沉重的步子。到了家里以后,他一头倒在沙发上,然后……死了。
小说对故事的叙述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在现实中,人在恐惧之下精神备受折磨,当人的精神被折磨到极限的时候,就已经濒临死亡了。所以,极度的恐惧导致死亡是存在的。
会害怕,才会更好地应对危险
恐惧既是一种生理反应,也是一种心理体现。无论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恐惧都能帮助人们应对危险的事物。恐惧让人警惕危险,让人积累应对危险的知识。从恐惧的这个功能看,“害怕”“胆小”这些词不能单纯地看作是贬义词,它在无形中增加了人类存活的可能性。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面临危险无所畏惧是非常难得的,但科学家们发现面临危险时表现得恐惧一点儿并不能和懦弱画等号。
恐惧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的专家们曾用实验说明了这一点。实验人员让这些大学生模仿恐惧的表情,学生们努力做到隆起眉毛、睁大眼睛、张开鼻孔。通过各种仪器测量,心理学家发现,恐惧的表情在发现危险和应对危险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当人睁大眼睛时,眼球转动的速度会加快,这意味着人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可以看到更大范围的事物,能够快速地察觉到危险的事物。当人的眼睛突出时,看清事物的细节变得更加容易,方便人们判断某一事物的危险程度。此外,当鼻孔张开时,有更多的空气可以流入肺部,让人体的各个器官做好应对危险的准备。心理学家的这种发现说明,当人处于恐惧状态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危险,并且能迅速地找到躲避危险的地方,或者做出其他的反应。
另外,人在恐惧时还有其他的一些生理反应,这些生理表现都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危险的事物。一般人产生恐惧感是因为他们感觉有危险向自己逼近。
当人处于恐惧状态时,血管会收缩,因此将有更充足的血液流向心肌;人在恐惧时的肌肉要比平时绷得更紧,这让人用力量充沛的状态对抗敌人;人的肺因为平滑肌放松而获得更多的氧气;当人面对危险的时候,消化系统可能暂时派不上用场,它们将自动关闭,将更多的能量输送给需要“干正事儿”的运动器官。
人体的这些生理表现都是为了将主要精力用于处理眼前的危险,无论是选择逃跑,还是上前对抗,人因为恐惧而产生的这些反应都让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从人恐惧时的各种生理反应可以看出,恐惧有利于人类生存。
人们之所以对某种事物产生恐惧心理,是因为人们认为这种事物是危险的,对自己造成了威胁。例如,很多人害怕蛇,是因为怕被蛇咬;对鲜花或者食物恐惧的人就比较少,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东西不会对人造成伤害,甚至让人感到心情愉快。因此,在识别危险、远离危险等方面,适当的恐惧对人是有好处的。
适当的恐惧能够让人及时发现身边潜在的危险,让人不会因为过于大意而受到伤害。有名游客想要登上山顶,他要经过一段陡峭的山路。如果这名游客有轻微的恐惧感,他可能在行进中谨小慎微,保持高度的警惕,这让他能平安顺利地经过那段陡峭的山路。如果这名游客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他可能会忽略很多潜在的危险,如果有潜在的危险和意外,同时又没有及时被他发现,那么他很有可能受到伤害。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发现,在战场上牺牲的无经验的士兵与他们轻敌有关。对于有一些战斗经验的士兵来说,他们心中有一些轻微的恐惧,这使得他们在战斗中更加小心谨慎,能够让他们及时躲避危险;那些初次上战场的士兵很容易因为不够害怕而丧失警惕,最终丧命。恐惧让人对危险有足够的警惕性,从而让人更好地将危险避开。
人们在面对各种恐惧对象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且知道怎样做出最好的防范。
对蛇恐惧的人要比普通人更加善于发现蛇,他们愿意学习甚至能够自己发现应对毒蛇或者处理被蛇咬伤的各种方法。如果一群结伴郊游的人中有一位怕蛇的,那么这个群体在野外活动中就少了一分危险,因为总有一个人善于发现蛇这种潜在的危险,他会让大家避开。即使有人被蛇咬伤,那么这个群体中也有人可以进行及时的处理。
美国《时代周刊》曾经报道,尽管美国人对禽流感非常恐惧,但却没有人死于禽流感;美国人总是害怕自己会得疯牛病,但至今还没有哪个美国人患上疯牛病。美国人害怕的事物并没有对他们造成实际危险,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恐惧的事物做了非常周全的预防。相比之下,那些因为看起来不够危险,让人不放在心上的事情,更容易让人丧命,例如清晨从床上跌下来或者溺死在浴缸中等。
总而言之,人们的恐惧心理或者恐惧对象未必能造成太大的伤害,因为人的身体已经形成了面对恐惧对象的自我保护机制,人的心理在与恐惧对象的斗争中学会了如何防范和化解各种危险。
有畏惧,才有社会秩序
在专制社会里,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帝王统治着。治理国家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刑罚、法律、仁义、礼仪等。刑罚这种手段就利用了人们的恐惧心理。
死刑是对犯法者最有力的惩罚,更是对普通人强烈的警告,所有的死刑都有人现场观看,统治者的天威被传达给每一个人。死刑的场面越是惨烈,人们心里受到的震撼就越强烈,就会更加惧怕统治者。
人们都害怕被施以刑罚,这对帝王和普通人都有好处。对于上位者而言,民众心生畏惧,所以不敢随意触犯刑罚,每个人都本本分分地生活,任劳任怨,是让帝王非常愉悦的一件事。对于普通人而言,人们因为害怕又不敢妄动,客观上营造了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虽然民众的惧怕对他们自身有好处,但是获利最多的仍然是帝王。帝王认为自己政权的稳固与民众的畏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沙赫·巴赫拉姆一世是波斯萨珊王朝的一位国王,他曾经将自己的厨师判处死刑,理由是厨师在上菜的时候,不小心将菜汤滴在了他手上。当厨师得知自己即将上刑场时,他苦苦哀求国王,并保证这是最后一次,但是国王不为所动,仍然让刽子手取下厨师的头颅。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虽然厨师犯了错,但这不是一件大事,因为这点儿小事将厨师判死刑实在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当时这位国王从有利于他自己的角度给出了这样的回复:“你死了对我只有好处。如果我不杀你,大臣们就会认为臣下犯了错误可以被饶恕,他们在做事时就会漫不经心,对国王不尊重,那么还有谁听从我的命令呢?”利用臣民的恐惧心理,可以让国王的位置坐得更稳固。帝王们认为,只有臣民都敬畏自己的时候,他们才能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事,社会才能安定。
在奥斯曼帝国苏丹赛里姆一世时期,苏丹赛里姆一世总是用恐吓的方式证明臣民对他心存恐惧。每个月都有一二百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被执行死刑,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臣民都害怕他,从而都老老实实地服从他。苏丹赛里姆一世的做法控制在非常适度的范围内,每个月死一二百人并不会引起民众们的愤怒,只有当死亡人数超过了两百五十人后,臣民才可能有怨言,所以只要他没有杀太多的人,臣民绝不会反抗他,而且臣民们会因为害怕自己哪一天做了错事被杀,都表现得规规矩矩的,苏丹赛里姆一世就可以安心地坐在自己的王位上。
恐惧,让你不敢不诚实
有的人在恐吓之下会将自己所知道的内容全部交代出来。恐惧之所以能成功地甄别出真话与假话,主要是因为有的人无法经受得住恐惧的折磨。
在马达加斯加岛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部落里面一个比较富有的人被杀死了,他的家人不知道谁是凶手,但可以认定三十多个人都有杀人的嫌疑,于是请来部落的巫师占卜,希望巫师找出杀人凶手。
巫师把一种植物排成一列,用火点燃,这些植物因为燃烧开始冒烟,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巫师让人找来一只红色的公鸡,拔下公鸡的毛并且烧掉,并且把鸡毛烧成的灰烬抹在公鸡身上。然后走在这些嫌疑人面前,告诉他们真正的杀人凶手在触摸公鸡以后将要患上重病,并且很快就会死去。巫师每经过一个嫌疑人面前,都让嫌疑人触摸公鸡。
接下来巫师又杀了一只白色的公鸡,把公鸡的血抹在自己的脸上,又在所有嫌疑人面前走一遍。走过之后巫师背对着这些嫌疑人开始作法,作法之后的活动是占卜,占卜整整持续了一个小时才结束。
当巫师占卜完以后,并没有转过身来,而是继续背对着这些嫌疑人说:“神已经告诉我到底是谁杀人了,一共有五个人,他们是第一排左数的第二个、第二排右数第一个……”巫师还没有说完的时候,就有三个人从队伍中跑出去了,巫师提到的那两个人也供认了自己的罪行。
巫师在将植物点燃的时候就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气息,让这些人相信神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所谓的杀人者碰到公鸡会死亡也是巫师故意说的,但通过这个方式可以找到杀人者。
杀人者害怕自己会死,所以不会真的触碰公鸡,因此手上也不会留下灰烬的痕迹。巫师通过观察这些人的手就可以判定到底是谁杀了人。巫师第二次杀公鸡,并且在嫌疑人面前巡视一圈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己寻找真凶的仪式,让那几名杀人凶手相信巫师确实有能力找出他们。接下来的作法和占卜是为了营造一种恐惧的氛围,不断摧毁杀人者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心理承受煎熬。巫师此举的效果非常明显,有三个人在听到自己的同谋者被发现以后迅速选择了逃跑。
巫师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用很长时间营造气氛,也让部落的其他成员感受到巫师的法力无边,让他们敬畏神明,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类似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营造恐惧氛围寻找犯罪嫌疑人的方法用在那些知识水平不是特别高、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的人身上效果较好。
宋朝时,有一个叫刘宰的县令。一天,他在县衙工作,一个大户人家来报案,这家人发现一支很贵重的金钗丢了。刘宰调查后发现,小偷就在这家人中,金钗的丢失地点就是房间中。当时在房间内的是两名小丫鬟。然而,没有一个丫鬟说金钗被自己拿走了。
刘宰没有对她们两个严刑逼供或者劝说她们自首,他只是将这两个人暂时关在了大牢里。两天过去了,也没有再次审问。在第三天的时候,刘宰亲自去大牢里见那两个丫鬟。他将两根芦苇给了这两名丫鬟,并对她们说:“这芦苇是我从一个仙人那里求来的,它有神奇的能力,能够将不诚实的人找出来。你们每人手里都有一支芦苇,但是偷了金钗那人手中的芦苇会变长,比没偷的人手中的芦苇多一寸。你们且收好,我要在明天断案。”说完,刘宰轻松自在地走了。
等到第二天,两个丫鬟被带到大堂上审问。按照命令,两个丫鬟将各自手中的芦苇交出来了。刘宰将两个丫鬟手里的芦苇分别量了量,其中一根确实比另一根长出一寸。手中握着长出一寸芦苇的那个丫鬟刚想解释,刘宰已将头转向另外那个人了,他厉声问道:“金钗是你偷的,你为什么这么做!还不快招!”跪在地上的小丫鬟感到心惊胆战,但仍然不死心,还在狡辩:“我不是小偷。是您自己说过,偷了金钗的人手中的芦苇会长出一寸来,我的芦苇分明是短的!”刘宰道:“分明是你!哪有一根普通的芦苇会长长,我将两支一样长的芦苇分别给了你们。现在你的短了,分明是你自己截了一寸。你是心里有鬼,才这样做的吧!”丫鬟听到这里终于招供了。
刘宰的做法和上个故事中巫师的做法非常相似,都是营造一种恐怖的神秘的气氛,考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不住恐惧的人必然会有所动作,从而暴露自己。
利用人的恐惧心理寻找真相并不一定每次都成功,例如古代用嚼米粉的方式判断一个人是否诚实。古人认为有罪的人由于恐惧而口干舌燥,所以不可能把米粉咽下去,这在道理上似乎是说得通的,但由于人的唾液腺功能不同,是否分泌唾液、分泌唾液的多少都是不确定的,因此用这种方法判断一个人是否说实话也会经常出错。
另外,这种方法用在那些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或者经过特别训练的人身上也是行不通的。第一个故事中如果有一名杀人凶手根本不相信碰了公鸡会死而勇敢地摸了公鸡,那么巫师可能就不能发现他了,他的同谋们发现巫师判断有误以后,很可能对巫师的判断力就不那么相信了,所以可能会出现死不承认的局面。因此,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检验诚实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却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准确率。
适度的恐惧感,可让人超常发挥
当人们过度恐惧的时候,就会出现“吓傻了,不知道如何是好”的状态。恐惧给人带来的害处要远比好处多,不过有的时候恐惧未必是一件坏事。如果恐惧感只是轻微的、适度的,没有达到让人崩溃的程度,人们是能够从这种恐惧中受益的。
医生们发现,手术前完全不害怕的人在手术后的恢复效果未必好,这些人经常在手术后大喊伤口特别疼。相比之下,手术前害怕疼痛的人在手术后的反应就没有那么强烈。手术之前就特别担忧疼痛的人在手术以后的恐惧感也比较强,同样经常抱怨伤口疼。从这三种病人中可以发现,手术前没有一丝害怕的人和手术前极其害怕的人走上了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都不利于身体恢复。那些在手术前感到恐惧,但却没有恐惧到极致的人从恐惧感中受益了,可见轻微的恐惧能够给人们带来益处。
在紧急情况下,恐惧可能让人表现得比平常更为出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一架轰炸机被敌人的高射炮击中了。副驾驶员的脸被打烂了,他感觉到非常痛苦。这个时候驾驶员表现得异常镇静,拿起氧气面罩给副驾驶员戴上,然后从容不迫地发起了反击,他们二人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当飞机降到地面上的时候,其他飞行员还向他表示祝贺。这些看起来都在显示驾驶员并没有因为飞机被敌军击中而感到恐慌,反而能够出色地进行战斗。不过当这名驾驶员开始换衣服的时候,恐惧反应出现了,他浑身颤抖,而且不能控制地哭了。
实际上,当飞机被击中的时候他也感到了恐惧,只是他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暂时没有想到害怕,而是集中精力完成作战任务。当他换衣服的时候,暂时被他忘记的恐惧出现了,他才表现出正常人遇到危险时的状态。
拿破仑在一次打猎中听到有落水的人在呼救。他跑到河边看到那个人正在水中挣扎。一般人看到这个场景的反应是跳入河中将人救起,但拿破仑的做法完全相反。他向河里开了两枪,大喊:“你自己爬上来,不然我就开枪杀了你!”落水的人感到更害怕了,于是忘记了自己不会游泳的事,全力挣扎爬上了岸。
上岸后,他质问拿破仑:“你怎么不但见死不救,还落井下石!”拿破仑说:“我也不会游泳。”看到落水者愤怒的表情以后,他继续说:“你应该想一想,如果我不吓唬你,你能爬上来吗?”这时,落水的人无话可说了,因为他突然发现拿破仑说得很对。可见,人在恐惧的事物面前,潜力将会爆发出来,平时很难做到的事都可以轻易地做到。
恐惧刺激人们超常发挥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对于演讲而言,恐惧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但只有那些善于利用自己恐惧感的人才能在台上发挥好。如果演讲者不善于引导这种恐惧感,被恐惧感控制,那么可能就出现肌肉痉挛的情况,直接结果就是表达不清晰流畅,那么这次演讲注定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对于考试也是如此。不管一个人经历了多少次考试,在比较重要的考试中仍然会感到恐惧和紧张。适度的恐惧感能让人集中注意力,很快地进入考试状态,同时恐惧让人的大脑高速运转,提高人的思维反应速度,在考试中超常发挥。此时,恐惧感是一种推动力,而不是一种阻力。运动员在比赛中也需要一定的恐惧感才能发挥出较高的水平,因为当运动员感到恐惧的时候,肌肉有一定程度的紧缩,这能激起他们的潜能。
不过,演讲、考试、比赛中能让人发挥好的恐惧都不是无限放大的恐惧,而是轻微的、适度的恐惧。泛滥的恐惧必然会让人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所以,当我们感到恐惧的时候,不要任恐惧的情绪自由发展,也不要试图消灭它,而是留住一点,让自己因为恐惧而思路敏捷,比平常表现得更好。
恐惧促使人在紧要关头超常发挥的例子在历史上非常常见,波斯帝国中的大流士上台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大流士还没有上台的一段时间内,祭司高墨达假装国王主持朝政。这位假国王为了不被发现,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原来国王的一位宠妃发现了国王是假扮的,因为高墨达的一只耳朵被割掉了。这位王妃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父亲,希望她父亲能够组织人员推翻假国王。
王妃的父亲把他的七个亲信召集起来商量对策,这些人中有的认为打倒国王是一件危险的事,便想着向祭司告密,也就是向假国王告密。此时七个亲信之一的大流士当机立断地决定当晚就发动政变。于是这七个深感恐惧而又没有充分信任的人开始谋划他们的大业。
当天晚上这七个人进入皇宫刺杀假国王,假国王在与他们争斗的过程中藏到了密室中,密室中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这七个发动政变的人有一位在暗中与假国王打斗,但其余的六个人不敢上前帮忙,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一不小心误伤了同伴。此时与假国王格斗的人向他的同伴们呼喊:“用剑刺吧!不用担心误伤我,如果你们看不见,那就把两个都刺死吧!”这个时候大流士拔起剑就向两人刺去,非常幸运的是被他刺死的是假国王高墨达,他的同伴没有被误伤到。
此后,大流士成为国王,并开始了波斯帝国著名的大流士改革,波斯帝国也在以后日益强大。
从这个密谋到发动政变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大流士做出当晚行动的决定时处在恐惧的状态,与假国王厮打的密谋者让同伴们“两个都刺死”的时候处于恐惧状态,最终大流士在恐惧的状态下将假国王杀死。在现在看来,即使这七个人的准备时间比较充分,他们仍然要面对失败的可能;如果大流士在白天向两人刺去,他也未必能准确地刺死国王,同时让同伴毫发无伤。但这七个人在恐惧和准备不充分的时候发动政变反而成功了,可见人在恐惧的时候有一定的爆发力。
不过这种恐惧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是过分的恐惧,如果大流士和他的同伴们的恐惧已经到了必须告密或者提着剑不敢动的程度,那么这次刺杀行动一定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