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节气与养生
8397000000028

第28章 秋分时节话养生

一候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

三候水始涸。

秋分寒暑平,阴阳求平衡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9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古书上也说:“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和春分一样,秋分也有两重意思:一是太阳在这时几乎直射赤道,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二是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过了这一天,阳光直射的位置逐渐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确切地说,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天文学上也把秋分作为夏季结束和秋季开始的标志。秋分时节,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再加上太阳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此时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到处都是美好宜人的景象。

秋分以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也明显减少,暴雨、大雨已经很少出现,但降雨日数却有所增,加,常常阴雨连绵。唐代着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南方秋季多夜雨的特点。

根据经验,古人将秋分后三候的气候变化概括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的,秋分以后阴气渐盛,所以不再打雷了。事实上,秋分过后也有打雷的现象发生,只不过较少而已。第二候是说,由于天气变冷,小虫开始冬眠了,它们藏入洞穴,并用细土封住洞口,以防寒气侵入。第三候说的是,此时降水量开始减少,天气干燥,水蒸发快,所以河湖中的水量减少,以致一些沼泽水洼处也干涸起来。

天气渐凉,空气干燥,燥气便会乘虚而入。秋分之前,由于暑热的余威,燥症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秋风袭来,使气温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当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有关。因此,出现燥症还需请医生对症治疗。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秋分是一个昼夜平分的节气,在养生中也应顺应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在饮食调养上,也应以阴阳平衡为出发点,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根据自身体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调养。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不宜过分进补;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忌食大热峻补之品;痰湿体质者忌食油腻;木火体质者忌食辛辣;患有皮肤病、哮喘者忌食虾、蟹等海产品,胃寒者忌食生冷之食。总之,不论是哪种体质的人,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寒者更寒、热者更热而导致阴阳失调。

在平日的饮食搭配上,应根据食物的性质和作用合理调配,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辨证用膳。自古以来,医家和养生家都非常重视养护正气,因为正气是机体强壮的根本所在。而合理搭配饮食又是避免机体早衰,保证机体正气旺盛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另外,还要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这一时节,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既健身,又可使人心旷神怡。眼界开阔了,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自会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法,也是调节精神的一剂良方。

秋分时节防旧病,调节机体小环境

时至秋分,大环境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机体小环境进行调节,以保护身体不因大环境的突变而受到损伤。增减衣服、调整居室的温度都是这种保护措施的体现。通常秋季易加重的疾病有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原来有这类疾病者一定要注意预防,避免旧病复发。

宜防支气管炎

秋分时节,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为慢性支气管炎高发期。在这期间,稍不注意,便会引起旧病复发,也会有一些人因着凉而患病。

医学研究表明,慢性支气管炎是感染、理化、气候、过敏等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天气变凉,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导致复发。因此,要针对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室内要安静整洁,空气要流通新鲜,无烟尘污染。室温最好控制在18℃~20℃,相对湿度在40%~50%。要积极预防感冒。感冒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和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据统计,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感冒后90%以上可引起急性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少则一两周,多则数月不愈。患有此病者要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最好戒烟戒酒,以防复发。正常人也应根据气候情况适当增减衣服,防止受凉生病。

宜防皮脂缺乏症

皮脂缺乏症是由于皮脂分泌过少或缺乏,而引起的皮肤干燥症,表现为局部性或广泛性的皮肤表面干燥、粗糙、缺乏油脂、张力消失,常感瘙痒,易皲裂,并附着菲薄鳞屑,并伴有疼痛感。秋季在四季中气候偏干燥,皮脂缺乏症患者在秋季症状会加重。因此,患有皮脂缺乏症的病人,在秋季应注意保养皮肤,保持皮肤润泽,可使用一些护肤霜。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皮脂缺乏症的发病因素很多。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从事碱性物质工作等,均可诱发本病。

在治疗方面,一是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糖、补充维生素,从事碱性物质工作的人员应注意防护,并可服用鱼肝油丸和中药当归丸、六味地黄丸以养血滋阴润燥。外用可选用凡士林、甘油外搽,皲裂明显时,可外搽30%尿素软膏。二是皮脂缺乏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调养身体,饮食可适当多吃一些动物脂肪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要戒烟、酒,少吃辛辣之物。三是适当做一些简单的局部保健按摩活动,如用手干洗面部,反复揉擦,以促进局部皮肤的皮脂分泌。

此外,要防止皮肤受伤害。秋季的紫外线仍然强烈,这个时候皮肤更容易受到日照伤害,应少晒太阳。秋季护肤,要着重洁肤,可选用杀菌力强、洁面效果好、弱酸的防晒洗面奶;在洗脸、洗浴时,适当加入少量食醋,可增加清洁效果。

美景尽显山林中,秋来登高乐无穷

秋之色尽显现于山林之中,风霜高洁,山林间披红挂绿,简直就是大自然的调色板,景色十分宜人。在这大好的秋色时光,结伴登山畅游,既可增强体质,尽舒胸怀,又可饱览名山秀水、秋林红叶,领略大自然的绮丽景色,可谓其乐无穷。

“秋登”无疑是秋天最令人振奋的健身运动了。最初的秋登运动可能与上古时“射礼”有关。古人为了安排好冬季生活,秋收之后还要上山狩猎或采些野生食物、药材。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九月九日上山聚会的民俗。

秋登运动历来十分受欢迎。诗仙李白在秋季“攀崖历万重”,留下了许多歌颂山景的诗句。诗圣杜甫于重阳节独自登高望远眺尽好景,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伟诗篇。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秋登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内容。

秋登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山林地带空气清新,大气中的飘尘与污染物比平地少,而且负离子含水量高,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显然是利于健康的。秋登可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在秋登的过程中,人体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肺通气量、肺活量明显增加,内脏器官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功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登高还有助于防病治病。患有神经衰弱、慢性胃炎、高血压、冠心病、气管炎、盆腔炎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秋登运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秋登运动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当登上高峰,极目远望,把壮丽的山河尽收眼底时,那种愉悦的心境是难以形容的。

秋登运动好处很多,但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以免发生不测。

安全第一

俗语说:“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也就是说,秋登运动时注意力要集中,防止滑倒、扭伤、骨折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体力较弱者及老年人登山要量力而行,且不可逞强好胜,沿途可适当休息,以免体力不支发生意外。

姿势正确更省劲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因此,秋季登高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姿势,上山下山合理分配体力。上山时身体重心要前移,步子放小,落脚点要近些;在坡度较陡的山路行走,应适当抬高膝盖,上身略微前倾。下山时,上身要直立或略向后仰,以保持平衡,避免滑倒或踩空,出现危险。

控制运动量

登较高的山时要注意,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也会逐渐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也会减少,人体能量消耗自然就会增大。所以,对登山过程中的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控制好运动量。感到吃力时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分勉强。

注意气温变化

人们常说:“高处不胜寒。”因为山的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将下降1℃。山下是草木葱茏,山顶却有可能残雪未融。所以进行秋登运动时要带足衣服。在山上休息、观赏时要及时添加衣服,以免受寒。

患有心血管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的中老年人,经过检查,代偿功能良好者,可参加轻微的秋登运动。代偿功能不佳者,则不应勉强,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秋分时节防凉燥,饮食温润补养好

秋分时节仍多燥症,但此时的“燥”已经是“凉燥”了,和白露时节的“温燥”不同。因此饮食方面要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以滋阴、润肺、养血。辛辣之食尽量少食,时令果品可以多吃,这也正和“不时不食”的古训。下面是这一时节的参考食谱。

油酱毛蟹

【用料】

河蟹500克(海蟹亦可),姜、葱、醋、酱油、白糖、干面粉、味精、黄酒、淀粉、食油各适量。

【做法】

1.将蟹清洗干净,斩去尖爪,蟹肚朝上,正中斩成两半,挖去蟹鳃,蟹肚被斩剖处抹上干面粉。

2.将锅烧热,放油滑锅烧至五成熟,将蟹入锅(抹面粉的一面朝下)煎炸,待蟹呈黄色后,翻身再炸,使蟹四面受热均匀,至蟹壳发红时,加入葱姜末、黄酒、醋、酱油、白糖、清水,烧8分钟左右,至蟹肉全部熟透后,收浓汤汁,入味精,再用水淀粉勾芡,淋上少量明油出锅即可。

【功效】

益阴补髓,清热散淤。

山药软炸兔

【用料】

兔肉250克,山药40克,生姜15克,葱15克,料酒15克,精盐2克,酱油10克,白糖3克,味精1克,猪油600克(实耗75克),鸡蛋2个,湿淀粉50克。

【做法】

1.山药切片烘干研成细末,生姜洗净切片,葱洗净切成长段。

2.兔肉洗净片去筋膜,切成约2厘米见方的块,兔肉放入碗内。加入料酒、味精、酱油、白糖、姜片、葱、精盐拌匀,腌20分钟。

3.鸡蛋去黄留清,加入山药粉和湿淀粉搅匀,调成蛋清糊倒入兔肉内和匀,使糊均匀粘附兔肉上。

4.净锅置火上烧热,放入猪油,烧至八成热时,将兔肉逐块放入油锅内略炸一下捞出。待第一次炸完后,再同时下锅内,用漏勺反复翻炸,炸成金黄色浮出油面,捞出装盘即成。

【功效】

补益脾胃,滋补肺肾。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少、乏力,懒言,邪热伤阴之口渴、消瘦之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者常食尤宜。经常食用不会导致肥胖,该食谱有“美容菜”之称。

海米炝竹笋

【用料】

竹笋400克,海米25克,料酒、盐、味精、高汤、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1.竹笋洗净,用刀背拍松,切成4厘米长段,再切成一字条。放入沸水锅中焯去涩味,捞出过凉水。

2.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投入竹笋稍炸,捞出淋干油。

3.锅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后出锅;再将炒锅放油,烧至五成热,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汤少许,加味精,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即可。

【功效】

清热消痰,祛风排毒。

冰糖炖柿饼

【用料】

柿饼3~5个,冰糖适量。

【做法】

1.将柿饼洗净后,切成小块(不切也可)。

2.柿饼与冰糖同放入炖盅内,隔水炖半小时左右即可。

【功效】

润肺止咳,和胃消食,凉血止血。适用于秋季肺燥之咽干喉痛、干咳或多痰、纳呆、消化不良等。还可用于痔疮出血、咯血、吐血等症。

川贝酿梨

【用料】

雪梨2个,川贝3克,糯米15克,薏苡仁10克,蜜饯冬瓜条10克,冰糖30克,白矾3克。

【做法】

1.糯米、薏苡仁用清水泡涨,淘洗干净,捞出沥干水分。白矾用500毫升水溶化待用。川贝洗净待用。

2.将梨削去皮,从整梨的1/3处切一刀,用小勺挖出梨核,浸没在白矾水中。为防止变色,使用前入沸水烫一下,用凉水冲凉,捞出沥干水分即可使用。

3.冬瓜条切成小颗粒,同糯米、薏苡仁、冰糖一半拌和一起,装入梨肚内,川贝放在上面,盖上梨盖。放入蒸碗中用湿绵纸封严碗口,大火沸水蒸1小时至梨熟烂,取出装入盘中。将梨原汁倒入锅内,加清水少许,下冰糖溶化后收成浓汁,浇在梨上即成。

【功效】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适用于虚劳咳嗽、肺热咳嗽、干咳、痰中带血、咳吐黄痰等症。

【禁忌】

平素脾胃虚寒者不宜。

菊花肉丝汤

【用料】

猪瘦肉300克,菊花50克,生姜10克,葱30克,精盐3克,白糖2克,料酒20克,胡椒粉2克,鸡蛋2个,鸡汤80毫升,湿豆粉30克,猪油100克。

【做法】

1.菊花瓣用清水洗净。猪肉洗净后去筋膜,切成10厘米长的丝。生姜、葱洗净,生姜切成细丝,葱切成葱丝。鸡蛋去黄留清。

2.肉丝用蛋清、湿豆粉(用一半)、食盐、料酒浆好。用鸡汤、湿豆粉、味精、胡椒粉、白糖,兑成滋汁待用。

3.炒锅放置旺火上,加猪油,烧至六成热时投入肉丝,快速炒散,再下姜,葱丝炒几下,倒入滋汁中快速翻颠,待收汁时,撒入菊花瓣颠匀,起锅即成。

【功效】

清热生津。

莲子芝麻羹

【用料】

莲子肉20克,芝麻15克,白糖适量。

【做法】

1.先将芝麻炒香,研成细末。

2.莲子加水煮1小时左右,再加入芝麻细末,白糖,再煮几分钟即可。

【功效】

补五脏,强肝肾,清心安神。适用于肝肾不足的眩晕、健忘、腰膝酸软、头发早白,肺阴虚的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症,脾胃阴虚的大便干结,阴血不足的产后少乳。还可用于心肾不交或心肾两虚之失眠、心悸、遗精、尿频、白浊、带下、脾虚泄泻等症。另外,还可补虚损、抗衰老,适用于年老体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