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莫重于尊师,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作为学生,我们要诚恳求学,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在公元前521年的春天,孔子的一个学生恭敬叔奉鲁国国君的命令,要前往周朝的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孔子得知这个消息,认为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关于“礼制”学识的好机会,在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孔子便与宫敬叔一同前往。
孔子和他的学生经过长途跋涉到了洛阳。在到达京都的第二天,还没来得及休息,孔子就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立刻放下正在书写的《道德经》,赶忙整顿衣冠去迎接他。见从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孔子料想这便是老子,于是他赶忙向前,向老子恭恭敬敬地行了礼。在进入大厅之后,孔子没有马上入座,而是向老子再拜之后才坐下来。老子问道:“请问你为何事而来?”孔子立刻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知识一无所知,所以特地来向老师您请教。”老子见孔子虽然名满天下,却这样诚恳地求教,甚是感动,便详细地对孔子说了自己对“礼制”的看法和见解。老子渊博的学识令孔子受益匪浅。
孔子回到鲁国后,他的学生们请他说说对老子的看法。孔子对大家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而且他还打比方赞扬老子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也知道它能跑。对于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线缚住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知道它是如何能乘风云而上天的。而老子,就像是龙一样啊!”
孔子的学生们听到孔子的这番话以后,不仅被老子的学识所折服,同时也对孔子尊师重道的行为更加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