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拨:
父母保护孩子,考虑孩子的安全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总在过分关注社会上一些阴暗的、不良的事件,并以此希望引起孩子的注意、重视,使孩子有安全意识的做法却是不值得提倡的。因为过分地强调和渲染社会阴暗面,会使孩子片面地认为这个社会就非常地黑暗,到处都是坏人、坏事,使孩子的思想也会变得灰暗和悲观。
由于对一些恶性事件的了解,和父母不正确的安全教育,也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是处在一种不安定、不安全的环境中,从而会使孩子因为紧张和惶恐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在和孩子讲安全问题时,父母应明确地告诉孩子各种情况下的危险所在,并告诉孩子应该如何避免和消除这些危险。而不要只强调危险的存在,把事情说的很严重,这样虽然是引起了孩子的注意和重视,也让孩子承受着恐惧的心理。
父母要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并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利用生活实践、书籍、短片、图片等资料,给孩子一些关于各种安全方面的具体方式、方法的指导。
细节指导:
父母可以适当给孩子讲一些会遇到的危险情况,然后启发孩子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或者带孩子以小游戏的方式去演习,让孩子自己找到一些解决方法,再与孩子一起讨论什么方法更加有效。这样可以使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并能够掌握一些应对技巧。
6.避免孩子走入抑郁困扰
家教故事:
有一个叫王卫的男孩。妈妈在外企工作,很辛苦,她很清楚一个优秀、出色的人会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所以,她给王卫设立了很高的标准,只要是她觉得能让王卫优秀的学习班,不论有多贵或者王卫是否喜欢,妈妈都会给王卫报名。王卫除了学校正常的学习和活动外,就是马不停蹄地奔赴一个又一个学习班,绘画班、钢琴班、体操班、书法班……同时,妈妈要求王卫要在各项活动中都拔尖,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地区活动中,王卫被认为是难得的优秀孩子,别的父母也常常拿王卫教育自家的孩子。说起王卫,妈妈眼里满是自豪,但嘴上却说:“这还不够,还差得远呢。”妈妈也常对王卫说:“你现在是有一点成绩,但是还不够,你要不断进步,你只要稍微懈怠,就会被别人赶超,你要有忧患意识。”
王卫始终按着妈妈给安排的路线走,成绩也一直很好。但妈妈却发现王卫的表现一点也不像他的年龄,他会很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哪怕是“好”而不是“很好”,王卫都会情绪低落,很自责。平常也不像同龄的孩子那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他总喜欢一个人待在角落发呆,似乎很压抑。
妈妈以为王卫病了,就带他去看医生,医生的回答让妈妈很吃惊,王卫得了抑郁症。
智慧点拨:
像王卫这样的例子很多。许多父母或者是因为考虑孩子未来或者是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而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正是这种期望实际上却破坏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让孩子认为,只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在父母眼中才有地位,才会重要。由于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就会失去他所应该享有的天真和无忧无虑的生活。同时,孩子很少有倾诉的对象,觉得没有人可以理解他,因此只能憋在心里,久而久之,精神上就会压抑。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就会形成抑郁症。
孩子的抑郁是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一些不良的情景或事件的一种情绪反应,是一种不愉快、悲伤或精神痛苦的表现。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持久稳定的。
抑郁的显著特点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对原来喜欢的事物也会失去兴趣,不愿和人交往,甚至故意回避熟人;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对自己没有信心;经常为一点细小的过失或缺点后悔不已。从表面上看,这些人疲乏倦怠、表情冷漠,整个生活弥漫着灰暗的气氛。
当抑郁出现时,有的孩子通常表现为身体不舒服,常见为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部不适、厌食等;还有一些孩子表现为惊恐、绝望、伤心流泪、不进食、失眠、夜惊多噩梦等。一般情况下,抑郁的孩子情感脆弱、动作迟缓,回答别人问话总是含糊其辞,显得拘谨不安。
孩子有抑郁困扰,除了自身性格方面的因素,如内向、不爱交际、孤僻、多疑、依赖等,更多则是由外因而引起的,如学业的因素。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父母期望过高、同学关系紧张等。如家庭的因素。父母离异、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等,各种原因均可引起孩子的抑郁情绪。
孩子由于个体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看问题很容易片面,或极端,再加上不会排解心里的压抑情绪,往往就受到抑郁的困扰。
父母应预防孩子抑郁心理的形成,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拥有他的年龄段该有的乐趣和生活。当发现孩子有抑郁困扰时,应让孩子学会适当地宣泄不良情绪,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树立他的自信心,克服孩子的自卑感。引导孩子走出抑郁困扰。
细节指导:
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当孩子情绪低落、抑郁的时候,告诉孩子:“忧愁什么也解决不了,勇敢地面对现实才是正确的。”“太阳重新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积极的暗示会悄然改变孩子的心境。
引导孩子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让孩子有方向感,孩子在去努力完成目标的同时,也会对抑郁有所缓解。当然,目标应实事求是,在近期可以完成最佳。
7.科学饮食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家教故事:
文文的妈妈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加上心疼文文,总是希望文文能多睡会。每天早上文文都是睡到不得不起的时候,收拾收拾就上学了。这时妈妈就给文文点钱,让她在路上随便买点吃。由于时间紧,而且刚起床,也没什么食欲,所以渐渐的,文文也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
一次,妈妈参加了一个封闭式、军式化的管理培训班。妈妈不吃早餐的行为受到了培训老师的批评,老师给妈妈讲了很多早餐的重要性。培训结束后,妈妈买了很多关于早餐方面的书籍和光盘,认真地学习后,妈妈发现自己以前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也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育。
妈妈告诉了文文自己的学习心得,告诉她早餐的重要性,并且和文文约定互相监督。此后,每天早晨,文文都会提前半小时起床,妈妈也变着花样地做一些早餐,全家人都养成了吃早餐的好习惯。
智慧点拨:
很多父母都担心孩子会营养不良,但是却又不重视正常的一日三餐。比如有的父母认为自己从来不吃早餐,身体也挺好的;还有不少家庭的三餐是“早餐马虎,中餐应付,晚餐丰富”;还有些父母认为只要是孩子愿意吃、吃得好,就可以保证营养等等。
其实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不好的饮食习惯也造就了现在很多疾病发生低龄化的现象。父母应改变以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学习一些科学的饮食方法。注重营养搭配,从而保证孩子生长所需。
科学饮食的首要要求是食物种类全面。
全面的食物种类才能保证营养物质的全面,孩子的饮食应提倡营养搭配。孩子的身体正处在发育期,大脑、身体更需要营养均衡。因此,孩子应该是五谷杂粮、鸡鸭鱼肉、水果蔬菜等,无所不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但是,有很多孩子却挑食择味,例如,有的孩子偏食,只吃肉不爱吃青菜,父母就不做青菜,结果孩子肥胖,原因却是营养不良。有的孩子不爱吃饭,但整天却零食不断等,这些对孩子的健康都没有好处。
挑食还可能使孩子产生一种特殊心理,养成对周围事物挑剔的不良习惯。这对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会造成不良影响。
科学饮食的第二个要求是定时、定量进餐。
有些孩子一玩起来就顾不上吃饭,总是不能按时进食,以致有时胃长时间得不到食物,有时又一下子塞得满满的,日积月累,肠胃机能就会衰退。因此,为了保持和增强胃肠活动的功能,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孩子缺乏自制力,在吃喝方面没有节制,见到好吃的就吃很多,很容易吃出毛病。因为人的胃好像一个皮球,能缩小能涨大,但是它的涨大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吃得太多,胃的负担过重,就会受伤。因此,吃饭要有一定的量,不要一下吃得太多。
要提醒父母的是,应注重孩子早餐的质量,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起床,及时给孩子准备好早餐。孩子在早晨刚起床的时候,应先喝一杯凉开水,让胃肠开始蠕动,喝水半小时后可以进食。父母在准备早餐的时候不仅要注意食物结构,还要注意准备有营养,颜色、味道诱人的食物,在品种方面也要尽力做到丰富,不能只喝牛奶和豆浆,还要配上蔬菜、谷类和蛋类等食品。这样可以刺激没有食欲的孩子。
科学饮食的第三个要求是食物清淡少盐。
钠是维持人体渗透的主要物质,严重缺乏可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最终引起死亡。而食盐中就含有丰富的钠,在平常的饭菜中加入食盐对维持人体健康乃至生命至关重要。不过,吃盐也要适度,过多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吃盐太多,高血压、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发病明显增多,同时由于心脑血管病引起的死亡也较多。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居民饮食习惯也千差万别。就口味而言,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北方居民口味厚重,食盐摄入量比南方居民高得多,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病也明显高于南方居民。
人的口味更多的是习惯,婴儿时期一般并不喜欢咸味,之后的口味习惯主要是随着家庭和社会饮食习惯逐渐养成的。为了孩子一生的身体健康,就要从小让孩子养成清淡少盐的饮食习惯。
细节指导:
很多父母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好,这时可以制定一周的食谱,做好营养搭配,每天按照食谱做饭,既保证了营养,又不会为做什么吃而发愁。
父母还可以通过注意孩子的一些变化,来判断孩子体内某种营养是否缺乏,从而对症补充:
⑴情绪方面:
①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说明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应多食用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蛋白、高铁食品。
②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表示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③固执任性、胆小怕事,多因维生素A、B、C与钙质摄取不足造成,故动物肝、鱼、虾、奶类、水果蔬菜等食物应予以补足。
⑵行为方面:
①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缺乏维生素C的结果,在食谱中增加富含此种维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橘子、苹果、白菜与莴苣等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奥妙在于这些食物中所含的甲基水杨酸盐和维生素C可增强神经的信息传递功能,从而缓解或消除上述症状。
②行为与年龄不相称,较同龄孩子幼稚可笑,表明氨基酸摄入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类、奶类、蛋类等势在必行。
③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钙的信号,应及时添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松、虾皮等食品。
④喜吃纸屑、煤渣、泥土,此种行为称为“异食癖”,多与体内缺乏铁、锌、锰等矿物元素有关。海带、木耳、蘑菇等含锌较多,禽肉及牡蛎等海产品中锌、锰含量高,应是此类孩子最理想的盘中餐。
8.让孩子拥有好睡眠
家教故事:
睡眠对孩子生长发育很重要,但是在生活中,有很多妈妈都为孩子的睡觉问题烦恼不已。为了能让孩子有个好睡眠,苏丽从怀孕时就开始准备了。
刚怀孕时,苏丽就要求自己在晚上9点钟上床,即使一时睡不觉也要保持安静,让肚子里的胎宝宝也感觉妈妈已经睡觉了。到早上7点半时起床。作息时间很规律。
到儿子伟伟出生后,苏丽就安排孩子单独睡小床,因为他认为如果孩子和大人一起睡,势必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而且孩子跟大人睡习惯了,就不容易分开了。
苏丽给孩子布置的卧室安静、舒适。由于伟伟的卧室有3扇大窗户,为了防止阳光过早透过窗帘缝把伟伟照醒,苏丽特意买了一套遮光的窗帘,把卧室窗户遮得严严实实的。
苏丽也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作息习惯。每天晚上,到8点多的时候,苏丽就会给伟伟穿上睡袋,这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模式。当妈妈给自己穿上睡袋后,伟伟就知道,是该睡觉了。
苏丽也从不轻易改变孩子的作息习惯。例如,在周末时,苏丽会带孩子去公园晒太阳,但是在中午12点之前一定要赶回家,因为孩子要在12点钟时午睡。
这样,在伟伟五个月以后,就已经养成了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晚上8点半左右睡觉,早上7点半左右起床,每天中午12点开始再睡3个小时左右。
智慧点拨:
俗话说:“吃得好不如睡得好!”充足的睡眠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十分重要,既有助于孩子的脑发育,又有助于孩子记忆力的增强,并且可以防止孩子未臻于完善的脑皮层神经细胞因过度的兴奋而造成的大脑疲劳,益于脑功能的恢复。据生理学家证实:婴幼儿的生长速度在睡眠状态下是清醒状态时的3倍。
如果孩子睡眠不足,常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易激惹、肌肉松弛、体重减轻,同时消化吸收的功能也会降低,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到孩子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发育。
与成年人相比较,孩子的睡眠时间要更长。尤其是婴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这是因为婴幼儿视觉、听觉神经均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的各种声光的刺激极易产生疲劳,所以睡眠时间长。此外,睡眠时分泌的生长激素正是使婴幼儿得以发育、各功能得到完善的重要因素,在婴幼儿期乃至整个儿童期,睡眠充足对其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好处。
一般来说,刚出生的宝宝,每天睡眠时间为20个小时左右;出生4个月后睡眠时间为15~16个小时,可不间断地连续睡7个小时;1岁时每天睡眠时间为14个小时,白天还要有2次小睡。1~3岁宝宝每天约需12~14小时的睡眠(其中包括白天有1~2次睡眠);3~5岁的孩子每天约需睡11~13个小时;5~13岁的孩子每天约需睡9~11个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孩子自身的生理和发育的要求决定其睡眠时期的长短,特别是婴儿时期更是如此,所以不能人为地打乱孩子的睡眠规律。例如,有的妈妈经常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强行将婴儿叫醒,或者强迫婴儿睡觉,都是错误的,应该根据婴儿自身的情况来定。精力比较旺盛的婴儿,可以多玩一会,喜欢睡觉的婴儿可以多睡一会,只要婴儿睡眠时,时间不是过长或者过短,就是正常的。
每个孩子有个体差异,不可硬性规定孩子的睡觉时间。判断孩子是否睡眠充足的标准是:清晨自动醒来,精神状态好;白天精力充沛,活泼好动;食欲正常;体重、身长按正常的生长速率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