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是一家私企的老总,企业效益不错,家庭条件也不错。但是,她上小学的女儿却和邻家女孩一样,穿着普通的运动服和运动鞋,背着普通的书包,坐公交车上学,和别人一样买早点……很多人对此都不理解,认为高敏不爱孩子只爱钱。
其实不然,高敏对女儿的爱并不比别人少。但她认为,爱孩子是不能用多少钱来衡量的。还在女儿小时,高敏就经常教育她:“要节约用每一分钱,不该花的就不乱花。买衣服不要只盯着名牌、时髦的款式,穿着得体、舒适就行。饮食要荤素搭配,能在家里吃就不在外面买。对家里的物品和学习用具要爱护……”
高敏教育女儿要节俭,不乱花钱,她自己也是这样做的。虽然企业效益好,但富裕起来的高敏并没有买名车、购豪宅。全家依然住在普通居民楼里,开的是国产车。她在公司里和员工一起吃大食堂,不搞特殊化。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高敏的女儿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而把母亲给她有限的零花钱都拿出来捐给了“希望工程”。
智慧点拨:
在独生子女的今天,尤其是父母收入都得到很大提高的今天,对孩子们勤俭节约的教育却几乎被忽视或遗忘。包括部分贫困家庭的父母。他们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宁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愿委屈了孩子。
事实上,大街上那些经常穿着名牌运动服,经常上快餐店,小小年纪脖子上就挂着名牌手机的孩子,有一部分就来自贫困家庭。虽然让孩子适当地享受是合情合理的,但很多父母却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只要孩子有所求,他们就必应。时间一长,孩子在吃、喝、玩、乐方面越来越讲究,零花钱越要越多,如果稍不如愿,便耍脾气抗议,甚至自己从家里偷、在社会上抢。任由孩子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孩子是没有前途的。所以,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节俭教育。
小海从小花钱就大手大脚。上小学时,爸爸妈妈上午给的零花钱,他下午就花光了,没有零花钱的时候,他就向同学借。17岁生日那天,小海收到全班同学送的生日礼金1000多元,他给自己买了一个MP3,剩下的就请全班同学到大酒店吃了一顿饭。
妈妈说:“我们家收入有限,并非大款,但我的孩子花钱却大手大脚,毫无节制,我们想控制他花钱,又不忍心,总觉得就一个孩子,应该让他生活得幸福些,可是让他无节制地乱花钱,又实在力不从心。”
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是如今较为普遍的现象。孩子不会计划开支,其主要责任往往在家长身上。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无以复加,有时候甚至已经失去了理智!当孩子要名牌运动服时,家长会将自己中午带的饭菜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愿望,他们会说“唉,为了孩子……”;当孩子要买赛车时,家长仍会说“不能委屈了孩子”;孩子考取了好成绩,家长更会毫不迟疑地倾囊而出,给予物质奖励……“为了孩子”,成了一些家长们生活的惟一宗旨,似乎活着就是为了孩子。
当今社会对拜金主义金钱观的过度渲染,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扭曲的金钱教育。家长们的过分溺爱,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家长能改变自己的教育观点,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只要父母把好孩子的消费关。在家中,家长不要让孩子享有特权,让孩子知道家庭真实的经济状况,富裕的家庭应告诉孩子创业的艰辛,知道钱来之不易;经济拮据的家庭也应让孩子知道家庭的困境,和父母为家庭工作的辛苦,让孩子体谅父母。
细节指导:
孩子不太了解人的需求是要受一定条件制约的,他们往往借助对比对象,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作为奖励,家长可以偶尔为孩子购买一两件学习用品,这有助于增强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千万不要有求必应,这只会助长孩子奢侈的消费观念和攀比心态。此外,家长要以身作则,并把家庭的困境给孩子讲,让孩子懂得艰苦朴素。
6.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劳动教育
家教故事:
周末,班里组织去植树,同学们听了都非常兴奋。
到了目的地,同学们才知道要自己挖坑,提水,很多人都一筹莫展,别说挖坑了,连工具都不会使,老师教了这个教那个,忙的一头汗。一会这边喊:“手磨出泡了”,一会那边又嚷:“被扬土眯了眼”。忙了一上午,大部分人就挖了一个浅浅的坑,看着这帮累的东倒西歪的孩子,老师也无奈地摇摇头。
这时,卫明走过来对老师说:“老师,我的树种好了。”
老师很惊奇地走到卫明植树的地方,看了看卫明植的树,坑也够深,树也栽得很直,水浇的也正好,一切都井井有条,老师赞许地点点头。下午,卫明帮着老师教其他的同学植树,在卫明的协助下,同学们也还算成功地完成了植树。
回到学校,老师让卫明讲讲他是怎么会植树的。
卫明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说,从小妈妈就教育他要热爱劳动,每年妈妈都会带他去植一棵树,开始时,妈妈和他合种一棵树,后来就是自己种了,所有的步骤都得自己完成,不论有多复杂,多辛苦,妈妈也只是在旁边指导,决不动手帮他种,慢慢地,卫明就学会了自己植树。不仅如此,妈妈休息的时候,还会带卫明去敬老院,卫明还学会了拆被子、洗衣服、帮敬老院里的老人们收拾房间等。
同学们都对卫明鼓起了掌。
智慧点拨:
父母总是想让孩子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或是因为溺爱孩子,怕他们吃苦受累,不让孩子参加劳动,甚至是家里的家务,父母都全权包办,这种做法不仅扼杀了孩子具备包括劳动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使孩子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很难独立面对很多事情,成为孩子的障碍,还使孩子不懂得珍惜、不能体会他人的辛苦。
许多家长都说过,孩子很小的时候,看见妈妈扫地,他就想拿着扫把扫地,看见奶奶洗衣服,他也会蹲在旁边要跟着洗衣服,这说明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应正确引导,培养他的兴趣。对孩子做的家务活,要及时肯定,并给予表扬。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父母家人和社会的认可,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也会得到满足。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及时鼓励孩子,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同样,如果父母禁止,就会使孩子失去展示自己、发现自己的机会,也会扼杀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劳动的意义,知道劳动可以创造一切。比如,让孩子知道每天吃的大米、蔬菜和水果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身上穿的衣服是服装厂的阿姨做的,好玩的玩具是玩具厂的工人叔叔做的,让孩子懂得所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都是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的。
孩子因为缺乏经验或力不能及,有时劳动的质量不高,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事情做得不够好而责备、呵斥孩子,而应耐心地指导孩子,或降低要求使他能把事情做好。
有的父母以劳代罚,以为这样就能吓唬孩子。例如,当孩子把玩具扔得满屋、满地都是时,妈妈往往气恼地说:“下次你再乱扔,就罚你扫地、整理房间。”这样就让不懂事的孩子感到扫地、整理房间等都不是什么好事。下次被罚做家务时,孩子就可能对妈妈说:“妈妈,你天天做这些事,是不是犯错误了?”在孩子心里,就会留下劳动是因为受罚、犯错误的印象,这与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相违背的。
细节指导:
⑴父母可以让孩子仔细观察父母一天是怎样劳动的,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激发孩子的劳动意识。
⑵父母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一些日常的家务,给花浇水,培土,照顾宠物等。
⑶积极支持、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让孩子通过劳动实践了解劳动的光荣,比如植树等。
7.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教故事:
妈妈费了很大劲把皮皮哄回了家,并给他洗了澡,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并叮嘱他不许再弄脏了,一会准备去奶奶家,奶奶给皮皮准备了他最爱吃的海鲜。听到有自己爱吃的海鲜,皮皮爽快地答应了。可等妈妈换好衣服出来一看,皮皮刚换上身的衣服已经又是满身泥土了,就连小脸也黑一道白一道的。这会正拿着小泥手揉眼睛呢,妈妈看见,立刻制止了,并用毛巾给他擦干净。
看着这满身脏兮兮的皮皮,妈妈很是担心,这样不讲卫生,很容易生出病来,而且这坏习惯也很难改掉。妈妈决定再困难也要帮皮皮改掉这个坏毛病。
妈妈知道皮皮爱玩,即使再换一身还没等出门一定又脏得不行。于是妈妈就坐在屋里等着,也不催皮皮,而是让他继续玩。玩了一会,皮皮开始催妈妈,妈妈说:“你这么脏,怎么去呀?奶奶爱干净,不喜欢脏小孩。况且,你刚才已经答应妈妈了,你是个小男子汉,说话不算数,做为惩罚,今天我们不去奶奶家了。”
皮皮一听就急了,“这怎么能行?奶奶肯定还等着咱们呢。”
妈妈说:“我已经跟奶奶说了,奶奶说你这么脏,不愿接待你,等你什么时候干净了再接待你。”
“现在就可以换衣服啊。”皮皮不甘心地说道。
“已经没有干净衣服了。给你一天要换好几套衣服,妈妈上班这么累,还要给你洗很多衣服,而皮皮一点也不体谅妈妈。”皮皮看了看身上的衣服,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时,妈妈拿出早已买好的关于卫生的教育光盘,对皮皮说:“妈妈不是限制皮皮玩,但是皮皮也要适当注意卫生,如果不讲卫生而生了病,皮皮就好长时间不能玩了。妈妈这里有一张不讲卫生带来的害处的光盘,皮皮可以看看,妈妈给皮皮做爱吃的鸡翅,明天换上干净的衣服再去奶奶家好吗?”皮皮点点头。
教科光盘里用讲故事的方法,再配以很漂亮的动画详细讲述了细菌的危害。吃饭时,皮皮没等妈妈催,主动去洗了手。以后,皮皮每天换衣服的次数也减少了。
智慧点拨: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孩子的抵抗力弱,很容易感染疾病。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也有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卫生知识和概念并不是很清楚,而且爱美意识也不如成人强烈。他对干净和脏并不是很在意,只要玩得开心就好。衣服半天就脏得无法再穿了,小脸也象花猫脸一样,还经常用手到处乱摸,手指甲也很脏,不洗手就拿东西吃,用小脏手揉眼睛等,这些让父母总是感到很揪心。
除了自身的卫生外,书包里也是父母担心的地方之一,很多孩子的书包很漂亮,可是打开里面一看,课本、漫画、零食、没有笔帽的彩笔、石头、玩具应有尽有。尤其是食品和文具、玩具在一起,很容易传播疾病,对孩子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虽然妈妈们对此忧心忡忡,孩子们却不以为然,因为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只是在妈妈或老师的催逼下讲卫生,其实这样是不能培养出孩子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父母,应形象地让孩子明白,而不是只用说教、命令的方式。比如,妈妈们可以找一些书籍或影像资料让孩子看到不讲卫生的害处,有条件,可以让孩子在显微镜下看到手上有多少细菌和细菌活动的样子,让孩子有深刻的感官认识,再给孩子讲这些细菌如果吃进肚子里就会生病,孩子就会牢牢记住,就会在吃东西前主动洗手、并要求妈妈给剪指甲等。
孩子的衣服也要勤换洗,有些妈妈认为,孩子经常爬高上低的,衣服脏也是很正常的事,用不着勤换。其实,经常换洗不仅可以保证孩子的健康,而且也能让孩子知道干净的必要性。而且,父母的衣着是否整洁也直接影响孩子穿衣的整洁。让孩子从小养成勤洗换的习惯,对他将来勤于、善于自理个人的卫生很有作用。
细节指导:
要让孩子讲卫生,妈妈可以告诉孩子,没有人喜欢和不讲卫生的孩子在一起玩,让孩子产生一种紧张感,害怕没有人跟他玩,他就会主动讲卫生。
父母还应常检查孩子的书包,定期清洗,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清洗。告诉孩子书包除了放书、本、文具外,其他的东西最好不要放入,特别是食物、玩具等。或者可以给他准备几个小塑料袋,分类装,这样既可以方便孩子用,又可以告诉孩子卫生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遇到这类情况时,要学会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案。
8.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家教故事:
周末,12岁的园园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买电磁炉,妈妈带着园园逛了四家商场。每到一家,妈妈都会很仔细地看看电磁炉的牌子和价格,并询问售货员是否有优惠或者折扣什么的。
园园跟在妈妈后面,看着妈妈这么精打细算,感觉很没面子。园园不高兴地对妈妈说:“都逛了四家商场了,就为这几块钱,值得吗?”妈妈没有说话,在最后一家店里买下了电磁炉。
这时,妈妈问园园:“你还记得我们前面问过那几个商场的价钱吗?”园园说:“不记得了。”妈妈说:“同样牌子的电磁炉,在这里买比第一家省了20元钱。这20元钱正好可以给你买你喜欢的那个智力玩具了。难道不好吗?”园园对此不置可否。
妈妈接着对园园说:“其实我早都看好了价钱,今天是特意带着你来学习怎么花钱的。是的,20元钱对你来说觉得没什么,但是你看,同样的钱,我们在第一家商场只能买一样东西,但是在这里我们却买了两样东西,这就表明钱在这里是增值了,你觉得不划算吗?你们现在花钱看中了就买了,从来都没有货比三家,你们知道什么是价格差吗?虽然这只是20元钱,妈妈只是想让你学会对金钱如何预算、节约和理智消费,学会理财对你将来步入社会有很大好处,现在你会合理安排10元钱的用途,将来你才有可能会处理好更多的钱。”
园园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智慧点拨:
园园的妈妈是个聪明的母亲,她的行为给孩子做了很好的示范。这样,孩子在自己支配钱的时候,也会学妈妈注意精打细算。
孩子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可能影响其一生的消费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习惯,学会驾驭金钱,绝不是培养“小财迷”“吝啬鬼”,而是要培养具备驾驭金钱经验和能力的优秀未来经济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