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历代经典文丛)
8430400000056

第56章 厚而无形,人缘厚结(1)

宽容是宝,友多路广

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若一个人以精诚之心处事,则事业一定会蓬勃兴旺;同样道理,若一个人以精诚之心待友,则一定会朋友遍天下。

由于人们的社会出身、经历、文化程度和思想修养各不相同。所以人的性格各异。因此容人就是能够接纳各种不同个性的人,这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具有容人个性,才能善于团结各种不同个性的人共同协调工作,从而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唯有如此,个人的智慧、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交际范围才会越来越广。

《论语·阳货》中说“宽则得众”,指的是君王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其实,朋友相交的过程中,更应培养宽容之德。即使发现了“道不同,不相为谋”,也要“君子交绝,不出恶声”。要“宽裕温柔,足以有容”。对朋友的小缺点和一时失误,要能够宽容。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不可能一贯正确,不可能没有错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子张》中记载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只要朋友本质上是好的,是白璧,他的过错只是微瑕,就应该宽容;有了错误,一旦知道便积极改正,更应该宽容。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遭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有的事甚至还是非常烦恼的、很不愉悦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说不准在什么时候会发生争执,说不定下一刻就会发生碰撞,闹得不欢而散。这些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非常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时间久了就会给人的精神带来负面影响,很有可能产生悲剧的后果。

人生在世,学会宽容是非常重要的。人与人交往不可能总是事事如愿,工作中也不可能没有一点不同的意见。人类总是在矛盾中前进的,发展的。当思想认识一时还未统一,对人对事暂时还没有达到高度一致时,需要真心沟通,交换看法,求同存异,坦诚共事。往大里说,这是胸怀大度,是科学与领导艺术。往小里说,这是与人为善,以宽待人。其实这个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小”,而是比大还要大的“小”!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可见,有时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宽容是一种人生智慧。智慧能增加宽容的内涵,使宽容拥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诸葛亮以宽待人,七擒七纵,终使孟获自愧弗如,心悦诚服地俯首称臣;宽容的人生需要无尽的智慧:失去了智慧的宽容,商纣王即使带领再强大的军队,也扭转不了身死国灭的结局;失去了智慧的宽容,周瑜即使火攻赤壁,大破曹军,也不免终叹“既生瑜,何生亮”。宽容是智者的一份筹码,能为成功者增加一分胜算。

宽容是一种人生气度。气度能容纳人心的狭处,使我们面对狭隘者依然心胸宽广。宽容是千年人参,生命的长度就是其价值的厚度;宽容是陈年美酒,酝酿的程度就是其美味的浓度。宽容需要以德报怨的品德,若能以宽容之心待友,王导何须悔恨:“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若能以宽容之心看待手足之情,曹丕何必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羞愧。做人处世,我们需要宽容,因为宽容能把我们生活中的“干戈”化为“玉帛”。

友多路广,多友多助,荷花虽好,尚需绿叶扶持。自古以来,人们都把高朋满座、胜友如云,视为人生的一大幸事。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发自内心地呼唤: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对于年轻的朋友来说,交友的愿望更加迫切。因为,年轻人步入社会,如同雏鹰扑入广阔的蓝天,展翅翱翔,总免不了遇上“狂风暴雨”,多么需要理解、支持和帮助。

有的人却认为多交朋友是一种累赘,应酬起来太麻烦,太浪费时间。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人这一辈子不可能不离开家到社会上闯荡,而一旦步入社会,所依靠的应该是各种朋友。所以说,多个朋友多条路。

当叶赫那拉氏进京选秀之时,因父亲已丧,母子三人异常贫困,不但路费盘缠成问题,就连吃顿饱饭也不容易。

忽一日,有人送上簿银三百两,为他们解了忧愁。原来是两淮盐运使司山阳司运判吴棠送礼投错了门,他本想收回簿银。但被一位师爷阻止,认定花上三百两银子买一个人情,就算交上了朋友,就这样没有要回银子。最后,那拉氏果然成了兰贵人,又成了慈禧太后。慈禧旧恩难忘,垂帘听政后,很快就把吴棠擢升为漕运总督。

由此可见,人在困难的时候,最需要朋友的帮助,也最感激朋友伸出的援手。这种援助不论是经济上的还是道义上的,一经发生,都会使人终生铭记、永世不忘。

宽容是有度的。我们提倡学会宽容,践行宽容,绝非是对违法乱纪、坏人坏事一味迁就,回避,不敢斗争。绝不是无原则的宽容。这里所说的宽容是一种自然的、人性的、善意的宽容。

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他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只有学会宽容,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它就是孩子成长必需的一片绿阴。就让我们在这充满阳光的绿阴播下宽容的种子,创造出阳光生命的种子吧!

宽容是做人的需要,是处世的需要,是成就事业的需要。学会宽容,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永远充实。一个人只有心胸豁达,气度超然,宽容别人,才能为自己的成功铺就一条宽阔的道路。

威尔·罗杰曾经这样讲过:“我至今没有遇到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因为每见到一个人,我总是设法赶走使自己产生厌恶心态的情绪,寻找他身上让人喜欢的部分。”容人在于容己,俗话说:心有多宽,路有多广。在追求权力的道路上,容忍的人数越多,获得的尊重和爱戴就越广,成功的希望也就越大。

古语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由此可见,其肚量大也!有“水至清则无鱼,人若刻薄则无友”。也是强调宽容之意。刘邦因何能胜?项羽因何而败?不正在于宽容待人,容人缺点,知人善用的区别上!

厚黑哲理

请努力地寻找他人身上的优点吧。从宽容他人中获利的,并非别人而是你自己。

小事忍让,息事宁人

古语有云“百忍成金”,孔子也曾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足见忍让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是多么重要。无论是同事间,还是邻里间,无论是朋友间,还是夫妻间,都需要相互忍让,这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必备心态。忍让是一种眼光和度量,能克己忍让的人,是深刻而有力量的,是雄才大略的表现。

忍耐的限度就是一个人成就的限度。而很多人却往往喜欢说:“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其实,恰恰是他的“限度”限制了他的成就。每一个有智慧的人都会明白:在做人问题上,忍让是处世的良方。

古人处世待人,不危害社会公德的有原则的忍让,只为一些小事大动干戈往往是得不偿失,在明显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被一时的怒气所激发也是不智之举。息事宁人,以退为攻都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变化无常的社会中,智者应知道何时该忍,因何而忍,得忍且忍,方能忍而后发,卷土重来。韩信甘受胯下之辱而后受封齐王,勾践能够卧薪尝胆而成就千秋霸业,都在于其能够忍一时之愤,在逆境中懂得顺受,韬光养晦,等候时机。

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容不得别人的短处必难成大事。春秋时期,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出得少,但在分配时却总是管仲多要,鲍叔牙少要。鲍叔牙并没有觉得管仲贪财,而是认为管仲家里穷,多分点没关系。后来鲍叔牙还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辅佐其成就霸业,管仲也因此成为著名的政治家。

忍作为一种处世的学问,特别是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所以,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一事当前,忍为高。对自己的朋友、上司,你不可能事事据理力争。

在一次庆功的宴会上,有一位年轻的士兵不小心将菜汤洒在一位将军的秃头上,众人目睹此景,不禁骇然,士兵吓得更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想不到将军竞幽默地对士兵说:“年轻人,你以为用这种办法能治好我的秃头吗?”将军话音一落,‘全场紧张的气氛即刻松弛下来,士兵的失误,非但没有招来暴风骤雨,反而引起场内的一阵笑声。将军的宽容大度,不禁使大家肃然起敬,人们在宴会上也领略了一次什么叫将军风度。

忍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风范,是一种高尚的境界,是一种无私的胸怀。

忍让不是软弱,也不是窝囊;不是无能,也不是麻木;不是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也不是放弃对原则的维护;不是真正人格的沦没,更不同于向敌人的屈服。苦涩地一笑是忍让,一声“没关系”也是忍让。没有忍让,就没有平静;没有忍让,就没有和谐;没有忍让,就不存在友谊;没有忍让,就谈不上远大的理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指向,这个指向就好像物理学中标示力的方向的线条一样,如果平行就会相安无事,如果交叉则会有偶尔的冲突,如果相对则会你死我活。事业与学习要找力线平行的人们一起,这样才有合作的前景;而尽量避免和力线相冲突的人们共事,实在不行,就为了大局多忍让。但正当利益与原则问题也不能妥协;对于力线交叉的人,就是那些一面之缘的人们,我们大可送给他们真诚的微笑,因为擦肩而过之后,我们将各自消失在茫茫人海……所有的目的不是为了勾心斗角,而是为了发展自己。

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与某生同住一寝室。某生的脾气暴

躁。他的书桌距窗口好几尺,曾国藩为了取光,将自己的书桌移动到窗前,某生见了大为恼火,说:“我案头的光线被你挡住了。”曾国藩却和气地说:“那么我的书桌该放在哪儿呢?”某生指指床边说:“可放在那儿。”曾国藩就按他的意见办了。又有一次,曾国藩熬夜读书,某生又大为恼火,说:“平时不读书,现在却如此吵闹。”曾国藩听了,立即改为低声默读。

忍让也得有个度,如果过度的忍让或许会变质成懦弱,忍让不是害怕他。是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韧性而懦弱是怕事的一种表现,唯唯诺诺,没有一点气质。

一个人买了一只憨态可掬的乌龟,放置案头,让它驮着厚重的砚台。朋友们见了无不称奇。这人淡淡一笑:“这有什么可奇怪的?据我所知,乌龟生性老实,又有极大的承受力,小小砚台何足道也!我让你们瞧瞧新鲜。”于是,他捉住乌龟,像砖头一样垫到桌腿下。乌龟纹丝不动,只是瞪着绿豆似的眼睛瞧瞧众人。朋友们赞叹不已,兴致更好。这人来了劲儿,“乌龟的承受力大着呢。今天索性让他们瞧个够!”他把乌龟置于石板上,举起铁锤就要往下砸。乌龟突然伸出头来,在他脚脖上狠狠地咬一口,愤怒地说:“不错,我老实,憨厚,又有极大的承受力,但这一切总有个限度,超越了这个限度,难道让我就这样等死吗?”

这虽是一则寓言故事,但从中却揭示了一个很明显的大道理:小事忍让。息事宁人。乌龟尚知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之理,更何况是我们聪明的人类呢。如果遇到关于自身利益及生命的做法,还能忍一时风平浪静吗?当然不是。这时我们当然就不能再忍,而应想办法对付,这就是厚黑之士的做法。

早在古时,贤人强调为人处事要忍让。忍让实质上是一个人的思想修养、道德品质的表现。中国有句古话叫“和为贵”、“和气生财”。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交往,应该互相谅解,互相帮助,而决不能强人所难,以邻为壑,勾心斗角。否则会一损俱损,两败俱伤,不仅对方得不到便宜,自己也毫无益处可言。

厚黑哲理

所以再强调一次:小事忍让为先。方可息事宁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所主张的处世原则。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圣经》中的黄金法则: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孔子的弟子子贡曾经请教说,有没有这样一个原则,它是我们终身都应该遵守执行的。孔子说,有的,这就是宽恕。

宽恕的意思是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与这个原则相伴随,孔子主张: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达到;不愿意别人以某种方式对待自己,自己就首先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别人。

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说过,他的所有主张中贯穿着一个基本原则。学生们都不理解这个原则是什么,只有曾参理解,曾参说,就是忠诚和宽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宽恕原则的表现之一。孔子认为,这个原则,是实行仁义的重要途径。如果每个人都从这里人手,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仁义道德的人。这也是厚黑学的主张之一。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